《史記白話文》讀《史記》有感:投降派: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一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讀《史記》有感:投降派

史記白話文

讀《史記》有感:投降派

2007年5月12日

投降派

《史記》讀書筆記一則

1

古公是個好君主,勤政一愛一民,百姓擁護。

有一次鄰國來侵犯,要錢要糧,古公擔憂百姓遭殃,不想打仗,順從了敵人。

敵國還不罷休,又來侵犯,這次變本加厲,聲稱要地要國。

於是百姓憤怒了,被侵略的人民要反抗,紛紛向古公請求出戰。

可是古公卻說:「你們為什麼擁護我當君主?因為一方國土,總要有一個君主來治理和規劃,這有利於你們勞作養息,現在外國人要我的君主位置,這與你們無關。

你們自有你們的生活,你們將被誰管理,又有什麼區別呢?你們捨不得我的權威被凌一辱,你們要為我上戰場,可我不忍心,想像你們家家戶戶,妻離子散,以戰爭的殘酷和死亡,換來我個人的君主位置,這事我不願意幹!」

古公自願棄國,帶著家眷,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活路。

他的大多數百姓,捨不得這樣的好君主,也拉家帶口,隨著古公一起遷徙。

剩下不願走的,塌塌實實,做了敵國的順民,照樣過著一貫的日子。

後來古公和他的國民,在歧山落腳。

天下人知道古公的仁慈一愛一民,都來歸附,古公的德治就此確立,周朝的基業就此奠定。

2

《史記周本紀》裡的一段,記載一個投降派國君古公。

投降是國家的恥辱,但使百姓免於戰火荼毒,古公的德行大焉。

誰說中華民族的一愛一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溯起根來,這裡是一個投降主義的例子。

也許從狹人的眼裡解讀,古公有怯弱,貪生怕死的嫌疑,但司馬遷為他的事跡鋪陳志傳,對他的行為推崇弘揚,這裡有中華民族一性一格的真一精一神。

民為重,社稷次之,治國行惻忍之心,以德治之,投降不要緊,只要人民能安生。

人民要求不高,有地種地,有工務工,不論誰來掌權,日子還是這樣過。

千百年歷史流轉下來,政權在迴避著這個最基本的民間訴求。

一愛一國主義,成了他們最大的借口,籍以加強政權的千秋萬代。

正義與不義,侵略與反抗,富人間的侵奪遊戲,無知的百姓,卻在他們的鼓惑之下,也變得群情激昂,甘當政權的炮灰。

誰願用自己的肉一身,築成個什麼狗屁長城?誰願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什麼屠夫的風采?若有帝國主義侵犯我們的國家,我將是一個決絕的投降派,並不惜把頭顱撞向石碑,用如注的鮮血,來警醒懵懂的人民,你究竟是在為誰作戰。

都說是為了人民,都說是為了人民,可人民向來就沒有那麼高的眼界。

滿族人佔領了中華,清朝三百年江山,百姓的生活如常進行。

英國人霸佔了香港,時值今日,香港人的生活底蘊裡,仍包一皮一皮含一著對英國制度的不捨的情懷。

中華民族,骨子裡就是一愛一好和平的民族。

中國的百姓,不關心政治,不熱衷公共事物。

消極的一面則滋生fu敗,官本位色彩濃重;積極的一面就是重視家庭,甚於重視國家。

朝代更遞,戰火硝煙,中國歷史也不乏戰爭年代,但其規模之小,死傷之微,遠不是歐洲歷史所能比擬。

閱讀近代史,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兵荒馬亂,景況也是城外炮火喧天,城內買賣照做,居民照常作息。

街巷裡議論紛紛的是外面的打仗,人們心裡洞然的是,打仗是打仗,日子是日子,日本鬼子進城了,也不能不維持民生不是?好男不當兵,當兵的都是家裡窮,混不上一口吃喝,才去當兵的。

3

在戰爭英雄的光輝事跡裡,政權依舊積極樹立著,他們理想中的一愛一國模範。

一部正義凜然的戰爭影片,我看到的卻僅是一出,欲哭無淚的黑色幽默。

我們的血,敵人的血,都是滾一燙的鮮血。

遠方家鄉的妻兒老小,還在翹首期待著他們的歸來。

可是戰士們,豪邁的氣概,大無畏的品格,前仆後繼,英勇頑強,射著機關鎗,扔出手榴彈,倏忽就倒地身亡。

在電一影的鏡頭裡,還有一秒種的特寫,在現實的戰場上,恐怕他們只成了一個個,很快即被遺忘的傷亡數字。

古時候慣用的一個詞,家國,家在前國在後;新社會新氣象,改成國家,國在前家在後。

國家家國,一字掉位之別,政權的陰謀,昭然已見。

群眾在不知不覺的政權教育中,傳統的中華一性一格在潛移默化中被改變。

古公的道德楷模,成了故紙堆裡的陳跡,誰有能力讀懂文言文?看看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所佔的比重,看看社會風氣裡,人們閱讀興趣的衰減,就能有個大概的認識。

似乎磊落的政權,已經逐漸在一抽一離群眾閱讀歷史的能力。

比較是危險的,有比較即有分別,有分別即有評價,新社會舊社會,大眾皆在議論紛紛,這絕不是政權希望看到的景象。

在政權的作用下,群眾所能知曉的歷史,是被屏一蔽的歷史,被扭曲的歷史,是迎一合政權喜惡的歷史,是強調與忽略,批判與弘揚,皆有所尺度的歷史。

如今的政權不焚書,他們的手法更高明,改換歷史的文字,清洗群眾的腦子,用對於普通大眾,一無所用的英語教學,來佔據少年的哲思,剝奪人文思考的能力。

時下有一股復古風氣,說經講史,頗為流行,似乎社會在鼓勵著大眾,閱讀古文經典。

實際政權在這點上相當放心,群眾的能力,也就聽聽那幾個,已經被審核通過的講師的講座罷了,至於真正的歷史,沒幾個有一精一力去深究的。

即便真有一小撮洞悉真相的知識分子,這也沒什麼要緊,網絡尚且能控制輿論,能不用說電視,電一影,出版物,報刊雜誌了。

控制好傳媒這個大喇叭,堵住那些人的嘴,即便他們嗓門再大,又會有幾個人能聽得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