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說明】蕭何作為劉邦的重要謀臣,為西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史記白話文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徐世英譯注

【說明】

蕭何作為劉邦的重要謀臣,為西漢王朝的建立和政權的鞏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本篇緊緊圍繞這一方面,塑造了蕭何這一歷史人物,描述了他的卓越功勳。

蕭何眼光遠大,深謀遠慮。

作為劉邦的助手,他不僅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而且很多地方都能從宏觀的戰略著眼,為建立政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司馬遷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後,將領們忙於爭分金帛財物,而蕭何卻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獻檔案,將其珍藏,劉邦由此詳盡地掌握了全國地理、戶籍等方面的情況,為統一天下創造了條件。

在楚漢相爭期間,蕭何雖然沒有像韓信、曹參等人那樣在前線衝鋒陷陣,但他留守關中,制定法令,安一撫民眾,建設後方根據地,不斷地將糧草、兵員補充前線,使劉邦多次轉危為安。

在論功行賞、評定位次的過程中,司馬遷借助劉邦和關內侯鄂君的話,充分肯定了蕭何的功績。

但司馬遷對蕭何的描寫是多側面的,文中在寫蕭何實績的同時,又刻畫了他的自私。

蕭何很會識別人才,曾極力保薦過韓信;但後來蕭何為了保全個人,又與呂後定計殺害了韓信。

「蕭何追韓信」的歷史佳話使蕭何堪稱識才惜才的典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史實又使蕭何成為反覆無常的敗事典型。

司馬遷筆下的蕭何就是這樣立體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另外,對劉邦和蕭何之間微妙的君臣關係,司馬遷也做了較充分的描寫。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卓著,但又時刻提防蕭何反叛。

漢三年、十一年、十二年,鮑生、召平以及那個不知名的說客,先後為蕭何敲了警鐘,提出了具體的防範措施。

蕭何為了保全自己,採納了鮑生等人的建議,博得了劉邦的歡心;但因為民請命,又遭牢獄之災;最後「素恭謹」的蕭何又得到了劉邦的赦免。

司馬遷這些一波三折的描寫,生動地刻畫出了蕭何的一性一格特點。

【譯文】

蕭相國蕭何,沛縣豐邑人。

他通曉法律,無人能比,是沛縣縣令手下的官吏。

漢高祖劉邦還是平民時,蕭何多次憑著官吏的職權保護他。

劉邦當了亭長,蕭何常常幫助他。

劉邦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陽服役,官員們都奉送他三百錢,唯獨蕭何送他五百錢。

秦朝的御史到泗水郡督察郡的工作時,蕭何跟著他的屬官辦事,經常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清清楚楚。

蕭何於是擔任了泗水郡卒史的工作,公務考核中名列第一。

秦朝的御史打算入朝進言徵調蕭何,蕭何一再辭謝,才沒有被調走。

等到劉邦起事做了沛公,蕭何常常做為他的助手督辦公務。

沛公進了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府庫,分取金帛財物,唯獨蕭何首先進入宮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等文獻資料,並將它們珍藏起來。

沛公做了漢王,任命蕭何為丞相。

項羽和諸侯軍隊進入咸陽屠一殺焚燒了一番就離去了。

漢王之所以能夠詳盡地瞭解天下的險關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諸方面的強弱,民眾的疾苦等,就是因為蕭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獻檔案的緣故。

蕭何向漢王推薦韓信,漢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漢王領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治理巴蜀,安一撫民眾,發佈政令,供給軍隊糧草。

漢二年(前205),漢王與各路諸侯攻打楚軍,蕭何守衛關中,侍奉太子,治理櫟陽。

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蕭何總是稟報漢王,得到漢王同意,准許施行這些政事;如果來不及稟報漢王,有些事就酌情處理,等漢王回來再向他匯報。

蕭何在關中管理戶籍人口,徵集糧草運送給前方軍隊。

漢王多次棄軍敗逃而去,蕭何常常征發關中士卒,補充軍隊的缺額。

漢王因此專門委任蕭何處理關中政事。

漢三年(前204),漢王與項羽對峙於京縣、索城之間,漢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勞丞相蕭何。

有個叫鮑生的人對丞相說:「漢王在前線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使者來慰勞您,這是有懷疑您的心意。

為您著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孫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軍營中效力,漢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謀劃,漢王非常高興。

漢五年(前202),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於是論功行賞。

由於群臣爭功,一年多了,功勞的大小也沒能決定下來。

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顯赫,封他為酇侯,給予的食邑最多。

功臣們都說:「我們身披戰甲,手執兵器,親身參加戰鬥,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交鋒十回合,攻佔城池,奪取地盤,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

如今蕭何沒有這樣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不參加戰鬥,封賞倒反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呢?」

高帝說:「諸位懂得打獵嗎?」

群臣回答說:「懂得打獵。」

高帝又問:「知道獵狗嗎?」

群臣說:「知道。」

高帝說:「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

而今大家僅能捉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象獵狗。

至於象蕭何,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

再說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

而蕭何讓自己本族裡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

群臣都不敢再言語了。

列侯均已受到封賞,待到向高祖進言評定位次時,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

高祖已經委屈了功臣們,較多地賞封了蕭何,到評定位次時就沒有再反駁大家,但心裡還是想把蕭何排在第一位。

關內侯鄂千秋進言說:「各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的。

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不過是一時的事情。

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士卒逃散,隻身逃走有好幾次了。

然而蕭何常從關中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數萬士卒開赴前線時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時刻,這種情況已有多次了。

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壘數年,軍中沒有現存的口糧,蕭何從關中用車船運來糧食,軍糧供一應從不匱乏。

陛下雖然多次失掉崤山以東的地區,但蕭何一直保全關中等待著陛下,這是萬世不朽的功勳啊。

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這樣的人,對漢室又有什麼損失?漢室得到了這些人也不一定得以保全。

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第一位,曹參居次。」

高祖說:「好。」

於是便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恩許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高祖說:「我聽說推薦賢才要受上等的獎賞。

蕭何的功勞雖然很高,經過鄂君的表彰就更加顯赫了。」

於是根據鄂君原來受封的關內侯食邑,加封為安平侯。

當天,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

後又加封蕭何兩千戶,這是因為高祖過去到咸陽服役時,蕭何多送給自己二百錢的緣故。

漢十一年(前196),陳豨反叛,高祖親自率軍到了邯鄲。

平叛尚未結束,淮陰侯韓信又在關中謀反,呂後採用蕭何的計策,殺了淮陰侯,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高祖已經聽說淮陰侯被殺,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並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國的衛隊。

為此許多人都來祝賀,唯獨召平表示哀悼。

召平原是秦朝的東陵侯。

秦朝滅亡後,他淪為平民,家中貧窮,在長安城東種瓜。

他種的瓜味道甜美,所以社會上的人稱它為「東陵瓜」,這是根據召平的封號來命名的。

召平對相國蕭何說:「禍患從此開始了。

皇上風吹日曬地統軍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戰事之險,反而增加您的封邑並設置衛隊,這是因為目前淮陰侯剛剛在京城謀反,對您的內心有所懷疑。

設置衛隊保護您,並非以此一寵一信您,希望您辭讓封賞不受,把家產、資財全都捐助軍隊,那麼皇上心裡就會高興。」

蕭相國聽從了他的計謀。

高帝果然非常歡喜。

漢十二年(前195)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親自率軍征討他,多次派人來詢問蕭相國在做什麼。

蕭相國因為皇上在軍中,就在後方安一撫勉勵百姓,把自己的家財全都捐助軍隊,和討伐陳豨時一樣。

有一個門客勸告蕭相國說:「您滅族的日子不遠了。

您位居相國,功勞數第一,還能夠再加功嗎?您當初進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眾都親附您,您還是那麼勤勉地做事,與百姓關係和諧,受到一愛一戴。

皇上之所以屢次詢問您的情況,是害怕您震撼關中。

如今您何不多買田地,採取低價、賒借等手段來敗壞自己的聲譽?這樣,皇上的心才會安定。」

於是蕭相國聽從了他的計謀,高祖才非常高興。

高祖征罷黥布軍隊回來,民眾攔路上書,說相國低價強買百姓田地房屋數量極多。

高祖回到京城,相國進見。

高祖笑著說:「你這個相國竟是這樣『利民』!」高祖把民眾的上書都交給相國,說:「你自己向百姓們謝罪吧。」

相國趁這個機會為民眾請求說:「長安一帶土地狹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經廢棄荒蕪,希望讓百姓們進去耕種打糧,留下禾稈作為禽一獸的飼料。」

高祖大怒說:「相國你大量地接受了商人的財物,然後就為他們請求佔用我的上林苑!」於是就把相國交給廷尉,用鐐銬拘禁了他。

幾天以後,一個姓王的衛尉侍奉高祖時,上前問道:「相國犯了什麼彌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嚴酷?」

高祖說:「我聽說李斯輔佐秦始皇時,有了成績歸於主上,出了差錯自己承擔。

如今相國大量地收受一奸一商錢財而為他們請求佔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眾討好,所以把他銬起來治罪。」

王衛尉說:「在自己職責範圍內,如果有利於百姓而為他們請求,這確是宰相分內的事,陛下怎麼懷疑相國收受商人錢財呢!況且陛下抗拒楚軍數年,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又親自帶兵前往平叛,當時相國留守關中,他只動一動腳,那麼函谷關以西的地盤就不歸陛下所有了。

相國不趁著這個時機為己謀利,現在卻貪圖商人的錢財嗎?再說秦始皇正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擔過錯,又哪裡值得傚法呢?陛下為什麼懷疑宰相到如此淺薄的地步!」高祖聽後不太高興。

當天,高祖派人持節赦免釋放了相國。

相國上了年紀,一向謙恭謹慎,入見高祖,赤腳步行謝罪。

高祖說:「相國算了吧!相國為民眾請求苑林,我不答應,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君主,而你則是個賢相。

我所以把你用鐐銬拘禁起來,是想讓百姓們知道我的過錯。」

蕭何一向不跟曹參和睦,到蕭何病重時,孝惠皇帝親自去探視相國病情,趁便問道:「您如果故去了,誰可以接替您呢?」

蕭何回答說:「瞭解臣下的莫過於君主了。」

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

蕭何叩頭說:「陛下得到合適的人選了!我死也不遺憾了!」

蕭何購置田地住宅必定處在貧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園不修築有矮牆的房舍。

他說:「我的後代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後代不賢能,可以不被有權勢的人家所奪取。」

孝惠二年(前193),相國蕭何去世,謚號為文終侯。

蕭何的後代因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號的有四世,每次斷絕了繼承人時,天子總是再尋求蕭何的後代,續封為酇侯,功臣中沒有誰能夠跟蕭何這種情況相比。

太史公說:相國蕭何在秦朝時僅是個文職小辟吏,平平常常,沒有什麼驚人的作為。

等到漢室興盛,仰仗帝王的餘光,蕭何謹守自己的職責,根據民眾痛恨秦朝苛法這一情況,順應歷史潮流,給他們除舊更新。

韓信、黥布等都已被誅滅,而蕭何的功勳更顯得燦爛。

他的地位為群臣之冠,聲望延及後世,能夠跟閎(hong宏)夭、散宜生等人爭輝比美了。

【原文】【註解】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

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1。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2。

高祖以吏繇咸陽3,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4,常辨之5。

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

秦御史欲入言征何6,何固請7,得毋行。

1無害:無比,無人能勝。

2左右:幫助。

3繇:通「徭」,勞役。

這裡指服勞役。

4監郡:監督、檢查郡的工作。

5辨:辨別。

這裡指辦事有條理,對各種事項分辨得清楚。

6征:徵召。

7請:這裡是辭謝的意思。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1,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

語在《淮陰侯》事中。

1厄塞:險要之地。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1,使給軍食。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為法令約束2,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3,上來以聞。

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4,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

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5。

1填(zhen,振)撫諭告:安一撫民眾,發佈政令。

填,通「鎮」安定。

諭告,發佈政令,告知百姓。

2約束:規章,法度。

3便(bian,變)宜:酌情處理。

4轉「漕」:運送糧食。

古時車運為「轉」,水運為「漕」。

5屬(zhǔ,主):委託。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1。

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2,上必益信君。」

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3。

1勞苦:慰勞。

2勝兵:勝任軍事,能夠打仗。

3說:同「悅」。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

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1,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2,大小鎊有差。

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諸君知獵乎?」

曰:「知之。」

「知獵狗乎?」

曰:「知之。」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

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

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3,功不可忘也。」

君臣皆莫敢言。

1被:同「披」。

2略:奪取。

3宗:宗族。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橈功臣1,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

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

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

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

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

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2,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

陛下雖數亡山東3,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

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

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4!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高祖曰:「善。」

於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5。

1橈:彎曲,這時指委屈。

2見(xian,縣):同「現」。

3亡:失去。

4柰:通「奈」。

5趨: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

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

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

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奉錢二也1。

1贏:這裡指多。

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

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後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尉。

諸君皆賀,召平獨吊。

召平者,故秦東陵侯。

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

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

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

夫置衛衛君,非以一寵一君也。

願君讓封勿受1,悉以傢俬財佐軍,則上心說。」

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1讓:辭讓。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

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1,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

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

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2。

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3?上心乃安。」

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1拊(fǔ,府)循勉力:安一撫勉勵。

2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樣子。

3貰(shi,世)貸:賒借。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1,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

上至,相國謁。

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2!」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3。」

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一獸食4。」

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5。

數日,王衛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6,有善歸主,有惡自與。

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7,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王衛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

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

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

高帝不懌8。

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9。

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十。

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

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1遮:阻攔。

2相國乃利民:身為相國竟然如此「利民」。

這是高祖說的反語。

乃,竟然。

3謝:謝罪。

4稿:禾軒。

5械系:用鐐銬等刑具拘禁。

6相:輔佐。

7賈豎:對商人的鄙稱。

8懌:喜悅。

9節:使者所持的一種憑證。

十徒跣(xiǎn,顯):赤腳步行,是一種請罪的表示。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1,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

對曰:「知臣莫如主。」

孝惠曰:「曹參何如?」

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2!」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3。

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

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1能:和睦。

2恨:遺憾。

3垣屋:有矮牆的房舍。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奇節。

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1,何謹守管籥2,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

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

位冠群臣,聲施後世3,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4。

1日月:喻指帝王。

2管籥(yue,月):鑰匙,這裡喻指職責。

3施(yi,義):延續。

4烈:光明,顯赫。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