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張連科譯注
【說明】
本傳是張蒼、周昌、任敖、申屠嘉四個人的合傳。
(車千秋及以後幾個人的傳記並不是司馬遷所作,而是後來褚先生的補作。
)在這四個人當中,刻畫得最為出色的是周昌和申屠嘉。
從這兩個人身上,可以看出太史公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力,特別是以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一性一格這一點上,更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例如有這樣一節,云:「(周)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休息時間,夫妻擁抱在一塊兒,今天看來,本無可厚非,但周昌入內,本應「非禮勿視」,卻被他看到了,所以只有逃跑了事。
偏偏又遇上了一個頗不檢點的皇帝,追上之後,還要騎在他周昌的脖子上問他。
在這裡有兩個關健的句子,一是「騎周昌項」,一是「昌仰曰」。
前一句只是捎帶著一筆,用一個動作,就把劉邦的流一氓氣質刻畫得維紗維肖;後一句只用了三個字,就把周昌那耿直、剛強、不屈不撓的一性一格刻畫得非常突出。
本來臣子對皇帝講話應該低頭垂手、恭恭敬敬,而周昌要罵皇帝,還挺一直了脖子,看準了皇帝,面對面地罵,這就更加鮮明地表現了他的一性一格。
司馬遷是語言大師,用個一性一化的語言來塑造人物更是他的老本行。
比如,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周昌和劉邦的意見不一致,本傳中這樣寫他:「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周昌本來就口吃,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所以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作者以「期」、「期」的口吃聲來寫當時周昌的情態,很確切地表現了他憨厚,正直,但口齒不清的特點。
由此更可以看出司馬遷在運用語言方面的深厚功力。
【譯文】
丞相張蒼是陽武人,他非常喜歡圖書、樂津及曆法。
在秦朝時,他曾擔任過御史,掌管宮中的各種文書檔案。
後來因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
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經過陽武的時候,張蒼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隨沛公攻打南陽。
後來張蒼因為犯法應該斬首,脫一下衣服,伏一在刑具上時,身一體又高又大,同時還有一身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皮膚,湊巧被王陵看見,驚歎張蒼長得好。
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說情,赦免了他的死罪。
這樣,張蒼便跟隨沛公向西進入武關,到達咸陽。
沛公被立為漢王,進入漢中,不久又還師平定三秦。
陳余打跑常山王張耳,張耳投歸漢王,漢王就任命張蒼為常山的郡守。
又跟隨韓信攻打趙國,張蒼擒獲陳余。
趙地被平定之後,
王任命張蒼為代國相國,防備邊境敵寇。
不久,又被調任趙國相國,輔佑趙王張耳。
張耳死後,輔佐趙王張敖。
然後又調任代國相國,輔佑代王。
燕王臧荼謀反時,高祖帶兵前去攻打,張蒼以代國相國的身份跟隨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前201)中被封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戶。
後來,張蒼被升任為管理財政的計相。
一個月之後,張蒼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計,他擔任這個職務達四年之久。
此時蕭何擔任相國,而張蒼是從秦時就擔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圖書和各種簿籍,再加上他很一精一通計算、樂律和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辦公,負責管理各郡國交上來的會計帳簿。
黥布謀反未成而逃跑,漢高祖就立他的兒子劉長作淮南王,命令張蒼為相國來輔佐他。
十四年(應為十六年)之後,張蒼調任御史大夫。
周昌是沛縣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
等到漢高祖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這樣,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資歷追隨沛公,沛公命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志,周苛暫時在帳下當賓客。
後來他們都跟從沛公入關,推翻強秦的統治。
沛公被封為漢王,漢王任命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前203),楚軍在滎陽把漢王一團一團一圍住,情況緊急,漢王悄悄逃跑出圍,命令周苛留守滎陽城。
楚軍攻破了滎陽,想任命他為將領,周苛痛斥道:「你們這些人應該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很快地就要做俘虜了!」項羽聽罷大怒,立刻就烹殺了周苛。
於是,漢王就拜周昌為御史大夫。
周昌經常跟隨漢王,並且多次擊敗項羽軍。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父親為國捐軀的原因,也被封為高景侯。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於直言不諱。
自蕭何、曹參等人對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經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時進宮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擁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
周昌挺一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
高帝聽了哈哈大笑,但是卻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高帝想廢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
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後定下計策,使高帝暫時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極力爭辯,高帝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一毛一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
高帝聽罷,很高興地笑了。
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此後,戚姬的兒子如意立為趙王,年紀十歲,高祖擔心如果自己死後,趙王會被人殺掉。
當時有一個名叫趙堯的人,年紀輕輕,他的官職是掌管符璽的御史、趙國人方與公對御史大夫周昌說:「您的御史趙堯,年紀雖輕,但他卻是一個奇才,您對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將來要代替您的職位。」
周昌笑著說:「趙堯年輕,只不過是一個刀筆小吏罷了,哪裡會到這種地步!」過了不久,趙堯去侍奉高祖。
有一天,高祖獨自心中不樂,慷慨悲歌,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這樣。
趙堯上前請問道:「皇帝您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為趙王年輕而戚夫人和呂後二人又不和睦嗎?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
高祖說:「對。
我私下裡非常擔心這些,但是卻拿不出什麼辦法來。」
趙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後、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說道:「對。
我考慮此事是想這樣,但是滿朝群臣誰能擔此重任呢?」
趙堯說道:「御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強耿直,況且從呂後、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夠擔此重任。」
高祖說:「好。」
於是高祖就召見了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得麻煩您,您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去輔佐趙王,您去擔任他的相國。」
周昌哭著回答:「我從一開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什麼單單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了諸侯王呢?」
高祖說:「我非常瞭解這是降職,但是我私下裡又實在為趙王擔心,再三考慮,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
真是迫不得已,您就為我勉強走一遭吧!」於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調任趙國相國。
周昌走了以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高祖手拿著御史大夫的官印,輕輕地撫一弄著說:「誰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適的人選呢?」
然後仔細地看了看趙堯,說道:「沒有人比趙堯更合適了。」
這樣,就任命趙堯為御史大夫。
趙堯在以前也有軍功和食邑,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職跟隨攻打陳豨立了功,被封為江邑侯。
高祖去世之後,呂太后派使臣召趙王入朝,相國周昌讓趙王推說身一體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
於是呂後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
周昌進京之後,拜見呂後,呂後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麼?」
周昌被召進京城之後,呂後又派使者召趙王,不久,趙王果然來到了京城。
他到長安一個多月,就被迫喝下毒一藥死去了。
周昌因此也就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太后。
三年之後,他也去世了。
高後元年(前184)的時候,她聽說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在高祖時定下了保全趙王如意的計策,於是就除去他江邑侯爵位以抵其罪,並讓廣阿侯任敖擔任了御史大夫。
任敖這個人,原來是沛縣的一名獄吏。
高祖還是一名普通百姓時,曾躲避官司,獄吏找不到高祖本人,便抓走了呂後,並對她很不禮貌。
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見此情景非常生氣,就打傷了拘管呂後的那位獄吏。
等到高祖開始起兵的時候,任敖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隨,後來擔任御史,駐守豐邑兩年。
高祖立為漢王,向東進擊項羽,任敖升為上一黨一郡守。
在陳豨造反的時候,任敖堅守城池,未被叛軍攻陷,因功被封為廣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高後時,擔任御史大夫。
三年後備免職,任命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
高後去世之後,曹窋和大臣們共同誅殺呂祿等人,後被免去官職,任命淮南王相國張蒼為御史大夫。
張蒼和絳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
文帝四年(前176),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
自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時間,當時正處在天下剛剛平定的時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軍人出身,而唯獨張蒼從擔任計相時起,就致力於探討、訂正音律和曆法的工作。
因為高祖是在十月裡入關,滅秦到達霸上的,所以原來秦代以十月為一年開端的舊曆法依然沿襲。
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運轉的情形,認為漢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時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樣崇尚黑色。
張蒼還吹奏律管,調整樂調,使其合於五聲八音,以此推類其它,來制定律令。
並且由此制定出各種器物的度量標準,以作為天下百工的規範。
在他擔任丞相一職時期,終於把這一切都完成了。
所以整個漢代研究音律曆法的學者,都師承張蒼。
而張蒼這個人又本來就喜歡圖書,再加上他什麼書都讀,什麼學問都一精一通,而尤其擅長音律和曆法。
張蒼對於曾經救過自己一性一命的王陵感恩戴德。
王陵就是安國侯。
等到張蒼當了高官之後,經常把王陵當作父親一般侍奉。
王陵死後,張蒼已經是丞相了,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時候,總是先拜見王陵夫人,獻上美食之後,才敢回家。
張蒼擔任丞相十幾年之後,魯國有個人叫公孫臣,他上書給皇帝,說漢朝屬於上德旺盛時期,其徵兆是不久將要有黃龍出現。
皇帝下詔把此議交給張蒼審鑒,張蒼認為並非這樣,把這件事扔在了一邊。
但是後來黃龍果然出現在天水郡的成紀縣於是文帝就把公孫臣召到了朝廷,並任命他為博士,讓他負責草擬順應土德的曆法制度。
同時,改定元年。
丞相張蒼也就因此自行引退,推說年過多病,不再上朝。
張蒼曾保舉某人作中侯官,但這個人利用不正當手段大搞謀求自己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責備張蒼,張蒼就告病退職了。
前後算起來,張蒼總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職,在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時去世,謚號為文侯,兒子康侯繼承侯位,八年之後去世。
康侯的兒子張類繼承侯位,又過了八年,因為犯下了參加諸侯的喪禮後就位不敬的罪名,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從前,張蒼的父親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張蒼,張蒼卻身高八尺,被封為侯,又做了丞相。
張蒼的兒子也很高大,到了孫子張類卻又身高六尺多一點,因為犯法而失去侯位。
張蒼在免去丞相職務之後,年歲已經很大了,嘴裡沒有牙齒,只能靠吃人一奶一度日,讓一些女人當他的一乳一母。
他的妻妾眾多,達百人左右,凡是曾經懷孕生育過的就不再親近。
張蒼最後活到一百零幾歲時才去世。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
他以一個能拉強弓硬一弩一的武士的身份,跟隨高帝,攻打項羽,因軍功升任一個叫做隊率的小辟。
跟隨高帝攻打黥布叛軍時,升任都尉。
在孝惠帝時,升任淮陽郡守。
孝文帝元年(前179),選拔那些曾經跟隨高帝南征北戰,現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員,一律都封為關內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戶的食邑。
張蒼任丞相之後,申屠嘉升任為御史大夫。
張蒼免去丞相之後,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后的弟弟竇廣國為丞相,但是又說:「我很害怕這樣做會使天下人認為我偏一愛一廣國。」
竇廣國這個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為丞相。
但是孝文帝經過長時間考慮之後,還是認為他不合適。
而高帝時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著的人當中看來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就任命申屠嘉為丞相,就以原來的食邑封他為故安侯。
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在家裡不接受私事拜訪。
當時太中大夫鄧通特別受皇帝的一寵一愛一,皇帝賞賜給他的錢財已達萬萬。
漢文帝曾經到他家飲酒作樂,由此可見皇帝對他一寵一愛一的程度。
當時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見皇帝,而鄧通站在皇帝的身邊,禮數上有些簡慢。
申屠嘉奏事完畢,接著說道:「皇上您喜一愛一您的一寵一臣,可以讓他富貴,至於朝廷上的禮節,卻是不能不嚴肅對待的。」
皇帝說道:「請您不要再說了,我對鄧通就是偏一愛一。」
申屠嘉上朝回來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讓鄧通到相府來,如果不來,就要把鄧通斬首。
鄧通非常害怕,進宮告訴了文帝。
文帝說:「你盡避前去無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進宮。」
鄧通來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脫一下鞋子,給申屠嘉叩頭請罪。
申屠嘉很隨便地坐在那裡,故意不以禮節對待他,同時還斥責他說:「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
你鄧通只不過是一個小臣,卻膽敢在大殿之上隨隨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應該殺頭。
來人哪,現在就執行,把他斬了!」鄧通磕頭,頭上碰得鮮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沒有說饒了他。
文帝估計丞相已經讓鄧通吃盡了苦頭,就派使者拿著皇帝的節旄召鄧通進宮,並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說:「這是我親狎的臣子,您就饒了他吧!」鄧通回到宮中之後,哭著對文帝說:「丞相差點殺了我!」
申屠嘉擔任丞相五年之後,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
景帝二年(前155),晁錯擔任內史,因為受皇帝一寵一愛一,地位很高,權力也很大,許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請皇帝變更。
同時還討論如何用貶謫處罰的方式來削弱諸侯的權力。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於自己所說的話不被採用,因此忌恨晁錯。
晁錯擔任內史,內史府個大門本來是由東邊通出宮外的,使他進出有許多不便,這樣,他就自作主張該鑿一道牆門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門所鑿開的牆,正是太上皇宗廟的外牆,申屠嘉聽說之後,就想借晁錯擅自鑿開宗廟圍牆為門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辦,奏請皇上殺掉他。
但是晁錯門客當中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晁錯非常害怕,連夜跑到宮中,拜見皇上,向景帝自首,說明情況。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內史晁錯。
景帝說道:「晁錯所鑿的牆並不是真正的宗廟牆,而是宗廟的外圍短牆,所以才有其他官員住在裡面,況且這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並沒有什麼罪過。」
退朝之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非常後悔沒有先殺了晁錯,卻先報告皇帝,結果反被晁錯給欺騙了。」
回到相府之後,因氣憤吐血而死,謚號為節侯。
兒子共侯申屠蔑繼承侯位,三年之後去世。
共侯之子申屠去病繼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後去世。
申屠去病的兒子申屠臾繼承侯位,六年之後,由於身為九江太守接受原任官員送禮而犯了罪,封國被撤消。
自從申屠嘉死去之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捨先後擔任丞相之職。
到了當今皇上的時候,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人相繼為丞相,他們都是世襲的列侯,平庸無能,謹小慎微,當丞相只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
沒有一個人是以貢獻傑出、功名顯赫而著稱於世的。
太史公說:張蒼的文章學問、音樂曆法都很一精一通,是漢朝的一代名相。
但是他卻把賈生、公孫臣等人提出的採用正朔、改變服色的主張拋在了一邊,而不加以實行,卻偏偏採用秦朝所實行的顓頊(zhuānxū,專須)歷,這是為什麼呢?周昌這個人質樸、剛強、正直,是個像木石一般倔強的人。
而任敖則是靠舊日他對呂後有恩德才被重用。
申屠嘉可以說是剛正堅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卻既不懂權術又沒有學問,和蕭何、曹參、陳平這些前輩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遜色一些啦。
【原文】【註解】
漢武帝時丞相很多,就不一一記名了,也不記錄他們的出身、籍貫、生卒年以及品行、事跡等等,暫且記下武帝征和年間以來的丞相。
車千秋丞相是長陵人,他去世之後由韋丞相接替。
韋丞相名賢,是魯國人。
他因為諳於讀書而擔任小吏,然後逐漸陞官到大鴻臚之職。
曾經有相面的人給他相面,說他可以官至丞相。
他有四個兒子,也讓相面的人給他們相面,相到第二個名叫韋玄成的兒子時,相面的人說:「這個兒子大富大貴,日後可以封侯。」
韋丞相說道:「即使我當了丞相,被封為侯,繼承侯為的是大兒子,這二兒子怎麼會封侯呢?」
後來,韋玄果然當了丞相,因病逝失,而它的大兒子因為犯罪,按照當時的法律,是不能繼承侯位的,因此立韋玄成。
韋玄成當時假裝一精一神失常,不肯為繼承人,但是最終朝廷還是讓他繼承了侯位,還贏得了封侯將臨而讓給別人的好名聲。
後來因為騎著馬徑直闖進宗廟,被判為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
在韋丞相去世之後,由魏丞相接替他的職位。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陰濟人。
由文職小吏升到丞相之職,但是他這人喜好武藝,他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帶寶劍,並且規定只有佩帶著寶劍才能上前奏事。
若是有沒帶寶劍的下屬官吏,有事需要入內匯報,以至於要向他人借一把寶劍帶上,才敢進府。
當時的京兆尹是趙君廣漢,魏丞相上奏皇帝,說趙廣漢犯了應該撤職的罪過,趙廣漢派人挾制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許諾,但是魏丞相堅決不答應。
然後趙廣漢又派人威脅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殺死侍從婢女一事抬了出來,私下裡奏請重新追查,並且派遣下屬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嚴刑拷打,追查此事。
最後問出的結果是死去的婢女並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殺。
這樣,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說京兆尹趙廣漢威脅丞相,誣告丞相夫人殘殺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一皮一皮圍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殘害無辜的不道之罪。
同時又查出趙廣漢擅自逐遣騎士的情事。
因罪行重大,趙廣漢被判處腰斬的死刑。
其後又有掾使陳平等人揭發檢舉中尚書,涉嫌擅自劫持、威脅當事人,被判為不敬之罪,致使長史以下數名官員都被處死,還有一些人被處以宮刑,下蠶室。
而魏丞相最後在丞相的職位上因病去,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魏丞相死去之後,御史大夫邴(bǐng,丙)吉接替了他的職位。
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魯國人。
因為喜歡讀書和好法令而官至御史大夫。
在孝宣帝時,因為和皇帝有舊交的緣故,被封為列侯,接著又做了丞相。
他對事理非常明瞭,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聰明和智慧,被後世所稱頌。
他在擔任丞相期間因病去世,兒子邴顯繼承了爵位。
後來邴顯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邴顯做官一直到太僕之職,因為為官昏亂不明,自己和兒子都有營私舞弊、貪贓不法的行為,被免官,降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後,由黃丞相接替他的職務。
從前長安城中有個善相面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當時都未做高官的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時見了面,田文說道:「現在這裡的三位先生,將來都能做丞相。」
後來,這三個人果然相繼為丞相。
這個人怎麼看得這麼清楚啊!
黃丞相名字叫黃霸,是淮陰人。
因為喜歡讀書而擔任官吏,官至穎川太守。
治理穎川時,用禮義條例和教令來教喻感化百姓。
若是犯有重罪應當斬首的,暗示其情節使其自一殺。
教化大行於世,名聲遠近皆知。
孝宣帝特意為此下了一道制書,稱:「穎川太守黃霸,用宣佈國家的詔令來治理百姓,達到了道路之上不拾丟失的東西,男一女分途而行,在監獄之中沒有犯重罪的囚犯這種地步。
特賜給關內侯的爵位,黃金一百斤。」
這樣,他就被皇帝徵調到京城任京兆尹,後來官至丞相。
在擔任丞相期間,又是以禮義治理國家,最後病死在丞相任上。
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被封為列侯。
黃丞相去世之後,皇帝任命御史大夫於定國接替了他的職位。
於定國丞相已經有廷尉傳,在《張廷尉》一傳的敘述之中。
於丞相去職以後,御史大夫韋玄成接替了他的職位。
韋玄成丞相就是前邊所說的那個韋賢丞相的兒子。
他繼承了父親的封爵,後來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
韋玄成從小就喜歡讀書,對於《詩經》和《論語》都很一精一熟。
做官到衛尉之職時,升任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職之後,韋玄成擔任了御史大夫。
在於丞相請求告老還鄉,皇帝答應他離職之後,韋玄成又成為丞相。
皇帝以他舊日的封邑扶陽為名,封他為扶陽侯。
數年之後,因病去世,孝元帝親自參加他的喪禮,給與的賞賜特別豐厚。
韋玄成治理國家和同不立異,能夠隨從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稱他是阿諛奉承,投機取巧。
相面的人很早就說他應當代替其父,繼承侯位,但是他得到侯位之後又失去了。
接著,他又再次游宦,東山再起,官至丞相。
同時,他們父子兩個人都做丞相。
他們父子都為丞相,當時人們都傳為美談,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相面的人事先就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
韋丞相去世之後,御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職位。
丞相匡衡是東海人。
他好讀書,曾經跟隨博士學習《詩經》。
因家境貧寒,他要靠給人作工來餬口。
他才能低下,多次參加朝廷選拔人才的考試,但是都沒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時才湊合著考中了丙科。
對於經書,由於他多次應考不中的緣故,所以非常諳熟。
後來,他做了候補平原郡文學卒史。
又過了好幾年,郡裡的人都對他不尊敬。
這時,御史徵調他進京,以候補百石官屬的身份被薦舉做郎官,補做博士,拜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
孝元帝喜歡《詩經》,就升任匡衡為光祿勳,讓他身居皇宮之中擔任老師,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邊聽講,非常喜歡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貴起來。
御史大夫鄭弘因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繼任為御史大夫。
一年多之後,韋玄成丞相逝世,匡先生又繼任為丞相,被封為樂安侯。
在十年之間,他不出長安城門而官至丞相,這難道不是遇到好機會和命中注定嗎?
太史公說:我曾經反覆地思索,讀書人四海游宦,以求取斑官厚祿,但是能夠得到封侯的人實在太少了!大多數人做到了御史大夫這個職位也就下台了事。
這些人已經做了御史大夫,離丞相的位置就還有一步之遙了,他們心裡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自己好取而代之。
還有些人一大搞陰謀詭計,暗中詆毀中傷,想以此來登上相位。
但有的人等了好久,卻得不到它;而有的人沒等多久就登上相位,被封為列侯:這也許真是命運的安排吧!御史大夫鄭先生等了許多年沒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卻擔任御史大夫未滿一年,韋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難道這個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嗎?而那些有聖賢一般才能的人,窮困潦倒多年而不受用,這實在是太多了!
張丞相蒼者,陽武人也。
好書律歷1。
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2。
有罪,亡歸3。
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
蒼坐法當斬4,解一衣服質5,身長大,肥白如瓠6,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
遂從西入武關,至咸陽。
沛公立為漢王,入漢中,還定三秦。
陳余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
漢乃以張蒼為常山守。
從淮陰侯擊趙7,蒼得陳余。
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寇。
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
耳卒,相趙王敖。
復徙相代王8。
燕王臧荼反,高祖往擊之,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戶9。
遷為計相十,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
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
蒼又善用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黥布反亡,漢立皇子長為淮南王,而張蒼相之。
十四年?,遷為御史大夫。
1好書律歷:喜歡書籍、音律,曆法計算。
2此句雲張蒼掌管皇宮之內的各種書籍檔案。
柱下,殿柱之下,此指皇宮中的國家藏書處。
3亡歸:逃跑回家。
4坐法:因犯法被治罪。
5質:同「鑕」。
古刑具,鍘刀的墊座。
6瓠(hu,胡):葫蘆瓜。
此指葫蘆瓜籽。
7淮陰侯:指韓信。
8徙:調任。
9食邑: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
收其賦稅而食,故名食邑。
十遷:此指升任。
?用算:應用數學。
?十四年:此處應作「十六年」。
(據王先謙《漢書補注》)
周昌者,沛人也。
其從兄曰周苛1,秦時皆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擊破泗水守監,於是周昌、周苛自卒史從沛公,沛公以周昌為職志,周苛為客。
從入關,破秦。
沛公立為漢王,以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2,楚圍漢王滎陽急,漢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滎陽城。
楚破滎陽城,欲令周苛將3。
苛罵曰:「若趣降漢王4!不然,今為虜矣!」項羽怒,亨周苛5。
於是乃拜周昌為御史大夫。
常從擊破項籍。
以六年中與蕭、曹等俱封6:封周昌為汾陰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為高景侯。
1從兄:堂兄。
2漢王四年:此處誤,應作「漢王三年」,《漢書》作「漢王三年」。
3將:帶兵,為將領。
4若:你們。
趣:趕快。
5亨(pēng,砰):通「烹」。
古代一種用鼎鍋煮殺人的酷刑。
6六年:指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蕭、曹:指蕭何、曹參。
昌為人強力1,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
昌嘗燕時入奏事2,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3,高帝逐得,騎周昌項4,問曰:「我何如主也?」
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5。
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6。
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7。
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上欣然而笑。
既罷,呂後側耳於東箱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8。」
1強力:剛強不屈。
2燕時:閒暇休息之時。
3還走:轉身逃跑。
4項:脖子。
5憚:敬畏、懼怕。
6留侯策:張良的計策,指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佑太子,以鞏固太子的地位。
詳見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7期:無義,像口吃之一聲。
8微:若非,不是。
幾:近,差不多。
是後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1。
趙堯年少,為符璽御史2。
趙人方與公謂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君必異之,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堯年少,刀筆吏耳3,何能至是乎!」居頃之4,趙堯侍高祖。
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後有郤邪5?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
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及呂後、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
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
堯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後、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獨昌可。」
高祖曰:「善。」
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強為我相趙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
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6,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
公不得已強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1即:假使,若是。
萬歲之後:指皇帝死後。
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
2符璽御史:專門負責掌管皇帝符璽印章的御史。
3刀筆吏:負責抄抄寫寫的小吏。
古人用竹、木片寫字,寫錯了就用刀削去改寫。
故稱。
4居頃之:過了不多久。
5郤:同「隙」,不和,有怨。
6左遷:降職。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
孰視趙堯1,曰:「無以易堯2。」
遂拜趙堯為御史大夫。
堯亦前有軍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從擊陳豨有功,封為江邑侯。
1孰視:注目細看。
孰,同「熟」。
2無以易堯:此雲擔任御史大夫一職,沒人比趙更合適。
易:替換。
高祖崩1,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
使者三反2,周昌固為不遣趙王。
於是高後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謁高後3,高後怒而罵周昌曰:「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何?」
昌既征4,高後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
至長安月餘,飲藥而死。
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
後五歲5,高後聞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高祖時定趙王如意之畫6,乃抵堯罪7,以廣阿侯任敖為御史大夫。
1崩:指帝王之死。
2三反:往返三次。
反,同「返」。
3謁:拜見。
4征:被召到京師。
5後五歲:周昌死去五年之後,即高後元年,公元前184年。
6畫:謀劃,計策。
7抵堯罪:指免去趙堯爵位,以當其罪。
抵,當。
故沛獄吏。
高祖嘗辟吏1,吏系呂後,遇之不謹2。
任敖素善高祖,怒,擊傷主呂後吏。
及高祖初起,敖以客從為御史,守豐二歲。
高祖立為漢王,東擊項籍,敖遷為上一黨一守。
陳豨反時,敖堅守,封為廣阿侯,食千八百戶。
高後時為御史大夫。
三歲免,以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
高後崩,(不)與大臣共誅呂祿等。
免,以淮南相張蒼為御史大夫。
1辟吏:因犯法而躲避官吏的追捕。
辟,同「避」。
2不謹:不鄭重、不禮貌。
蒼與絳侯等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
四年1,丞相灌嬰卒,張蒼為丞相。
自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會天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
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2。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3,弗革。
推五德之運4,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
吹律調樂5,入之音聲,及以比定律令。
若百工6,天下作程品7。
至於為丞相,卒就之8,故漢家言律歷者,本之張蒼。
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善律歷。
1四年:指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
2緒正:整理調度,使之有秩序。
3歲首:一年的開端。
4五德:指金、木、水、火、土。
運:運行變化。
5吹律調樂:吹律調樂:吹奏律呂,調諧樂調。
6百工:各種工匠。
7程品:規則。
8卒就之:最後終於完成了它們。
張蒼德王陵1。
王陵者,安國侯也。
及蒼貴,常父事王陵2。
陵死後,蒼為丞相,洗沐3,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後敢歸家。
蒼為丞相十餘年,魯人公孫臣上書言漢土德時,其符有黃龍當見4。
詔下其議張蒼,張蒼以為非是,罷之。
其後黃龍見成紀,於是文帝召公孫臣以為博士,草土德之歷制度,更元年5。
張丞相由此自絀6,謝病稱老。
蒼任人為中侯,大為一奸一利,上以讓蒼7,蒼遂病免。
蒼為丞相十五歲而免。
孝景前五年8,蒼卒,謚為文侯。
子康侯代,八年卒。
子類,代為侯,八年,坐臨諸侯喪後就位,不敬9,國除。
1德王陵:對王陵感恩戴德。
2父事王陵: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王陵。
3洗沐:即休息日。
漢制,官員們五日一洗沐休息。
4見:同「現」。
5更元年:改元稱元年,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改稱下一年為元年。
6絀:通「黜」(chu,處),貶斥。
7讓:責備。
8孝景前五年:即漢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
9不敬:無禮。
初,張蒼父長不滿五尺,及生蒼,蒼長八尺餘,為侯、丞相。
蒼子復長。
及孫類,長六尺餘,坐法失侯。
蒼之免相後,老,口中無齒,食一乳一,女子為一乳一母。
妻妾以百數,嘗孕者不復幸1。
蒼年百有餘歲而卒。
1不復幸:不再親近,即不再同房。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1,遷為隊率2。
從擊黥布軍,為都尉。
孝惠時,為淮陽守。
孝文帝元年,舉故吏士二千石從高皇帝者,悉以為關內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戶。
張蒼已為丞相,嘉遷為御史大夫。
張蒼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3。」
廣國賢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時大臣又皆多死,余見無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為丞相,因故邑封為故安侯。
1材官:英勇善戰的士卒。
蹶張:以腳踏一弩一,使之張開,此處指能拉開強弓的大力士。
2隊率:隊長。
率,通「帥」。
3私:偏一愛一。
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1。
是時太中大夫鄧通方隆一愛一幸,賞賜累巨萬2。
文帝嘗燕飲通家3,其一寵一如是。
是時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禮。
丞相奏事畢,因言曰:「陛下一愛一幸臣,則富貴之;至於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上曰:「君勿言,吾私之4。」
罷朝坐府中,嘉為檄召鄧通詣丞相府5,不來,且斬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6,吾今使人召若7。」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8,頓首謝。
嘉坐自如,故不為禮,責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9,當斬。
吏今行斬之!」通頓首,首盡出一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十,使使者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
鄧通既至,為文帝泣曰:「丞相幾殺臣。」
1私謁:以私事拜見。
2巨萬:萬萬。
3燕飲:很隨便地飲酒作樂。
燕,通「宴」。
4吾私之:我對他有偏一愛一。
5檄:文書,書面命令。
6第:但,只。
7今:即,立刻。
8徒跣:赤腳而行。
9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這是個死罪。
十度:估計,推測。
?節:符節,古代使者持之以作為憑證的信物。
嘉為丞相五歲,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1,晁錯為內史,貴幸用事,諸法令多所請變更,議以謫罰侵削諸侯2,而丞相嘉自絀所言不用,疾錯。
錯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廟堧垣3。
嘉聞之,欲因此以法錯擅穿宗廟垣為門,奏請誅錯。
錯客有語錯,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景帝。
至朝,丞相奏請誅內史錯。
景帝曰:「錯所穿非真廟垣,乃外堙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錯無罪。」
罷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先請之,為錯所賣。」
至捨,因歐血而死4。
謚為節侯。
子共侯蔑代,三年卒。
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
子侯臾代,六歲,坐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5,有罪,國除。
1二年:即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
2謫罰:尋找過失加以處罰。
3堧(ruan,陽平「軟」)垣:宮外的矮牆。
歐血:吐血。
5送:指送禮品。
自申屠嘉死之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捨為丞相。
及今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為丞相。
皆以列侯繼嗣1,娖娖廉謹2,為丞相備員而已3,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於當世者4。
1列侯繼嗣:列侯的繼承人。
2娖娖:持重拘謹的樣子。
3備員:充數4發明:發揚光大。
太史公曰:張蒼文學律歷1,為漢名相,而絀賈生2、公孫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3,明用秦之「顓頊歷」4,何哉?周昌,木強人也5。
任敖以舊德用6。
申屠嘉可謂剛毅守節矣,然無術學,殆與蕭、曹、陳平異矣。
1文學:指文章和學問。
2賈生:指賈誼。
3正朔:一年的第一天。
正,一年的開始;朔,一月的開始。
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表示「應天承運」,須重定正朔。
服色:指車駕、服飾所應採用的顏色。
4顓頊歷:指秦朝所採用的以十月為歲首的曆法。
5木強:質直倔強。
6舊德:往日的恩德。
指早年曾保護過呂後一事。
孝武時丞相多甚1,不記,莫錄其行起居狀略2,且紀征和以來3。
有車丞相4,長陵人也。
卒而有韋丞相代。
韋丞相賢者,魯人也。
以讀書術為吏,至大鴻臚。
有相工相之,當至丞相。
有男四人,使相工相之,至第二子,其名玄成。
相工曰:「此子貴,當封5。」
韋丞相言曰:「我即為丞相6,有長子,是安從得之?」
後竟為丞相,病死,而長子有罪論,不得嗣,而立玄成。
玄成時佯狂,不肯立,竟立之,有讓國之名。
後坐騎至廟,不敬,有詔奪爵一級,為關內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國邑。
韋丞相卒,有魏丞相代。
1由本段開始一直到本篇結束,據《索隱》雲,是褚少孫等人所補。
2起居:作息,舉止,謂日常生活。
3征和:漢武帝的第十個年號,從公元前92年至公元前89年。
4車丞相:指車子秋。
5封:指封侯。
6即:假使。
魏丞相相者,濟陰人也。
以文吏至丞相。
其人好武,皆令諸吏帶劍,帶劍前奏事。
或有不帶劍者,當入奏事,至乃借劍而敢入奏事。
其時京兆尹趙君1,丞相奏以免罪2,使人執魏丞相3,欲求脫罪而不聽。
復使人脅恐魏丞相,以夫人賊殺侍婢事而私獨奏請驗之4,發吏卒至丞相捨,捕奴婢笞擊問之,實不以兵刃殺也。
而丞相司直繁君奏京兆尹趙君迫脅丞相5,誣以夫人賊殺婢,發吏卒圍捕丞相捨,不道6;又得擅屏騎士事,趙京兆坐要斬7。
又有使掾陳平等劾中尚書,疑以獨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長史以下皆坐死,或下蠶室8。
而魏丞相竟以丞相病死。
子嗣。
後坐騎至廟,不敬,有詔奪爵一級,為關內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國邑。
魏丞相卒,以御史大夫邴吉代。
1趙君:指趙廣漢。
2免罪:此指應該免職的罪名。
3執:挾制。
4賊殺:殘殺。
5繁(po,婆)君:不詳何人。
6不道:即無道,是一種可以判處死刑的重罪。
7要斬:即腰斬。
古代的一種酷刑。
要,同「腰」。
8蠶室:監獄名,受宮刑者居住的地方。
因為犯人受宮刑之後,畏懼風寒,所以在室內生火,溫暖如蠶室,故名。
邴丞相吉者,魯國人也。
以讀書好法令至御史大夫。
孝宣帝時,以有舊故1,封為列侯,而因為丞相。
明於事,有大智,後世稱之。
以丞相病死。
子顯嗣。
後坐騎至廟,不敬,有詔奪爵一級,失列侯,得食故國邑。
顯為吏至太僕,坐官秏亂2,身及子男有一奸一贓3,免為庶人。
邴丞相卒,黃丞相代。
長安中有善相工田文者4,與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賤時會於客家,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
其後三人竟更相代為丞相,何見之明也。
1有舊:指有舊交情。
2秏亂:昏亂不明。
瞀(mao,冒),與「瞀」通,蒙昧不明。
3子男:兒子。
4善相工:本領出眾的看相者。
黃丞相霸者,淮陽人也。
以讀書為吏,至穎川太守。
治穎川,以禮義條教喻告化之。
犯法者,風曉令自一殺1。
化大行2,名聲聞。
孝宣帝下制曰:「穎川太守霸,以宣佈詔令治民,道不拾遺,男一女異路,獄中無重囚。
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征為京兆尹而至丞相,復以禮義為治。
以丞相病死。
子嗣,後為列侯。
黃丞相卒,以御史大夫於定國代。
於丞相已有廷尉傳3,在《張廷尉》語中。
於丞相去,御史大夫韋玄成代。
1風曉:通過暗示,使其知道情節的嚴重程度。
2化:指教化。
3此句不知所指,《史記》中並無有關的記載。
韋丞相玄成者,即前丞相子也。
代父,後失列侯。
其人少時好讀書,明於《詩》、《論語》。
為吏至衛尉,徙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薛君免1,為御史大夫。
於丞相乞骸鼻免2,而為丞相,因封故邑為扶陽侯。
數年,病死。
孝元帝親臨喪,賜賞甚厚。
子嗣後。
其治容容隨世浮沈3,而見謂諂巧4。
而相工本謂之當為侯代父,而後失之;復自游宦而起,至丞相。
父子俱為丞相,世間美之,豈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
韋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1薛君:指薛廣德。
2乞骸鼻:一種謙詞,指因年歲較大自請退休。
3容容:同「庸庸」。
指與世和同,並不標新立異。
4見謂諂巧:被人稱之為阿諛奉承,投機取巧。
丞相匡衡者,東海人也。
好讀書,從博士受《詩》。
家貧,衡傭作以給食飲1。
才下2,數射策不中3,至九,乃中丙科4。
其經以不中科故明習。
補平原文學卒史。
數年,郡不尊敬。
御史征之,以補百石屬薦為郎,而補博士,拜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
孝元好《詩》,而遷為光祿勳,居殿中為師,授教左右,而縣官坐其旁聽5,甚善之,日以尊貴。
御史大夫鄭弘坐事免,而匡君為御史大夫。
歲余,韋丞相死,匡君代為丞相,封樂安侯。
以十年之間,不出長安城門而至丞相,豈非遇時而命也哉!
1傭作:給人幹活,當雇工。
2才下:才能低下。
3數射策不中:多次參加朝廷的考試但沒有考中。
射策,古代的考試方法之一,由主試者出試題,寫在簡策上,應試者作文對答。
4丙科:等外名額,備用。
5縣官:指皇帝。
古人認為王畿內縣即國都,王者主宰國都官天下,故稱之為縣官。
太史公曰1:深惟士之遊宦所以至封侯者2,微甚。
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
諸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3。
或乃陰私相毀害,欲代之。
然守之日久不得,或為之日少而得之,至於封侯,真命也夫!御史大夫鄭君守之數年不得4,匡君居之未滿歲,而韋丞相死,即代之矣,豈可以智巧得哉!多有賢聖之才,困厄不得者眾甚也。
1太史公:這是續作者的假冒之辭,並非司馬遷。
2深惟:深思。
3冀幸:希望。
物故:死亡。
4鄭君:指鄭弘。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