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王學孟譯注
【說明】
這是我國古代三位著名軍事家的合傳。
作者著重寫了孫武「吳宮教戰」,孫臏以兵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鬥,以及吳起在魏、楚兩國一展軍事才能,使之富國強兵的事跡。
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結,中間以兵法作骨貫穿始末。
孫武子兵法十三篇,是傑出的軍事著作,歷來被推崇為「兵經」、「武經」,為後世代代相習,流傳至今,被國內外所重視。
本傳雖然只記述了「吳宮教戰」,但他在教習一操一練中,強調將士的軍紀,號令嚴明,為達目的竟以「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則,斬吳王兩位一寵一姬示眾,使隊伍達到「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的效果,仍能窺知孫武用兵之有方。
盡避本傳未能正面記述孫子兵法在戰略戰術上的實地應用,但傳末強調了吳王打敗強楚、攻克郢都、威鎮齊晉、名顯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雖然虛此一筆,孫武的軍事才能、其兵法的實用價值,便兀然突現了。
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子孫,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
龐涓做了魏國將軍,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及孫臏,產生妒嫉之心。
暗中召來孫臏,假借罪名,斷其雙足,並在臉上刺了字,想叫他不敢拋頭露面。
作者實寫孫臏的不幸遭遇,虛寫他的軍事才能。
他的傳記中,繼上文虛線又連續正面記述了他的三個故事:教田忌賽一馬取勝的方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鬥。
這都充分表現了孫臏過人的智謀和卓越的戰略、戰術思想。
圍魏救趙,是體現他戰略思想的典範。
他準確地把握形勢,認為魏軍的一精一銳部隊在外一精一疲力盡,國內老弱殘兵疲憊不堪。
他讓田忌率軍一火速挺一進大梁,佔據要道,沖其方虛。
果然迫使魏軍回師自救。
這樣不僅解了趙國之圍,又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一毛一|澤|東同志在《游擊戰爭的戰略防禦》一文中,就引用了「圍魏救趙」的打法。
馬陵道智鬥,寫得極為一精一采。
這簡直是一場心理戰爭。
孫臏緊緊一抓住魏軍凶悍勇一猛、一向瞧不起被稱為膽小怯弱的齊兵的心理,運用兵法,一精一心謀劃,巧妙佈署,掌握時間,利用地形,設下埋伏,終於迫使龐涓自刎於孫臏的策劃之下。
吳起被任命主將,跟下等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騎馬,親自背負軍糧,為士兵親一吮一毒瘡,同甘共苦,士卒為之效死。
誠如李克所說,帶兵打仗,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他善於用兵,在西河地區抵禦了強秦和韓國。
他不僅是傑出的軍事家,還是很有見地的政治家。
他規勸魏武侯:政權的穩固,在於給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乎山川形勢的險要。
他在魏、楚都積極革新政治,和官僚貴族作鬥爭,為魏、楚兩國富國強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把不同時代、不同經歷、不同國度的三位軍事家和許多的人物,紛繁複雜的政治、軍事事件,通過「兵法」連綴一起,戲劇一性一地刻畫了多種栩栩如生的一性一格,諸如孫武執法如山不苟言笑,吳起求將殺妻、「嚙臂而盟」,龐涓妒嫉……形象鮮明又各具特徵,活脫脫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譯文】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
因為他一精一通兵法受到吳王闔廬的接見。
闔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辨模地試著指揮軍隊嗎?」
孫子回答說:「可以。」
闔廬說:「可以用婦女試驗嗎?」
回答說:「可以。」
於是闔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一女,共約百八十人。
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廬最一寵一愛一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一女都拿一支戟。
然後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
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後,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
婦人們答道:「是。」
號令宣佈完畢,於是擺好斧鋮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經宣佈的號令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
就擊鼓發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
又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然後擊鼓發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現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一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於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
吳王正在台上觀看,見孫子將要殺自己的一愛一妾,大吃一驚。
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用兵了,我要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殺她們吧。」
孫子回答說:「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將,將在軍隊裡,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於是殺了兩個隊長示眾。
然後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於是再擊鼓發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
於是孫子派使臣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一操一練整齊,大王可以下台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
吳王回答說:「讓將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
我不願下去察看了。」
孫子感歎地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
從此,吳王闔廬知道孫子果真善於用兵,終於任命他做了將軍。
後業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這其間,孫子不僅參與,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孫子死後,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孫臏。
孫臏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也是孫武的後代子孫。
他曾經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龐涓奉事魏國以後,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卻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
就秘密地把孫臏找來。
孫臏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兩隻腳,並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隱藏起來不敢拋頭露面。
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臏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遊說。
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
齊國將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田忌經常跟齊國貴族子弟賽一馬,下很大的賭注。
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
於是孫臏對田忌說:「你盡避下大賭注,我能讓你取勝。」
田忌信以為然,與齊王和貴族子弟們比賽下了千金的賭注。
到臨場比賽,孫臏對田忌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讓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三次比賽完了,田忌敗了一次,勝了兩次,終於贏得了齊王千金賭注。
於是田忌就把孫子推薦給齊威王。
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當做老師。
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打算任用孫臏為主將,孫臏辭謝說:「受過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將。」
於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坐在帶蓬帳的車裡,暗中謀劃。
田忌想要率領救兵直奔趙國,孫臏說:「想解一開亂絲的人,不能緊一握雙拳生拉硬扯;解救鬥毆的人,不能捲進去胡亂搏擊。
要扼住爭鬥者的要害,爭鬥者因形勢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一開。
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一精一銳部隊必定在國外一精一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疲憊不堪。
你不如率領軍隊火速向大梁挺一進,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衝擊它正當空虛的地方,魏國肯定會放棄趙國而回兵自救。
這樣,我們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而又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意見。
魏軍果然離開邯鄲回師,在桂陵地方交戰,魏軍被打得大敗。
十三年後,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
齊王派田忌率領軍隊前去救援,逕直進軍大梁。
魏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率師撤離韓國回魏,而齊軍已經越過邊界向西挺一進了。
孫臏對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凶悍勇一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就要順應著這樣的趨勢而加以引導。
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
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
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啊!」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輕裝一精一銳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估計他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
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
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於是命令一萬名善於射箭的齊兵,隱伏一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互不接應。
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
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後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
吳起是衛國人,善於用兵。
曾經向曾子求學,奉事魯國國君。
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而吳起娶的妻子卻是齊國人,因而魯君懷疑他。
當時,吳起一心想成名,就殺了自己的妻子,用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
魯君終於任命他做了將軍,率領軍隊攻打齊國,把齊軍打得大敗。
魯國就有的人詆毀吳起說:「吳起為人,是猜疑殘忍的。
他年輕的時候,家裡積蓄足有千金,在外邊求官沒有結果,把家產也蕩盡了,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
然後從衛國的東門逃跑了。
他和母親決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不做卿相,絕不再回衛國。
』於是就拜曾子為師。
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還是沒有回去奔喪。
曾子瞧不起他並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
吳起就到魯國去,學習兵法來奉事魯君。
魯君懷疑他,吳起殺掉妻子表明心跡,用來謀求將軍的職位。
魯國雖然是個小一柄一,卻有著戰勝國的名聲,那麼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
況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於拋棄了衛國。」
魯君懷疑吳起,疏遠了吳起。
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問李克說:「吳起這個人怎麼樣啊?」
李克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一愛一好女色,然而要帶兵打仗,就是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於是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
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有個士兵生了惡一性一毒瘡,吳起替他吸一吮一濃液。
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就放聲大哭。
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一吮一濃液,怎麼還哭呢?」
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一吮一毒瘡,他父親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裡。
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一吮一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麼時候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為吳起善於用兵打仗,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
魏文侯死後,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啊!」吳起回答說:「國家政權的穩固,在於施德於民,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
從前三苗氏左臨洞庭湖,右瀕彭蠡澤,因為它不修德行,不講信義,所以夏禹能滅掉它。
夏桀的領土,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它的南邊,羊腸阪在它的北面。
因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湯放逐了他。
殷紂的領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
由此看來,政權穩固在於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啊!」武侯回答說:「講的好。」
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
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
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
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死戰,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好?」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拒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能?」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麼道理呢?」
田文說:「田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
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托付給您啊。」
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後,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
公叔的僕人說:「吳起是不難趕走的。」
公叔問:「怎麼辦?」
那個僕人說:「吳起為人有骨氣而又喜好名譽、聲望。
您可找機會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而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大的秦國接壤,我私下擔心吳起沒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
』武侯就會說:『那可怎麼辦呢?』您就趁機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
用這個辦法能推斷他的心志。
』您找個機會請吳起一道回家,故意讓公主發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見公主這樣蔑視您,那就一定不會娶公主了。」
當時,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地蔑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
武侯懷疑吳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吳起怕招來災禍,於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
他使法明確,依法辦事,令出必行,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停止疏遠王族的按例供給,來撫養戰土。
致力於加強軍事力量,揭穿往來奔走的遊說之客。
於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
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慮。
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王族都想謀害吳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一屍一的地方,附伏一在悼王的一屍一體上。
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一屍一體。
等把悼王安葬停當後,太子即位。
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一屍一體的人,全部處死,由於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說:社會上稱道軍旅戰法的人,無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一事所涉及到的情況。
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
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
吳起向魏武侯講憑借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可歎啊!
【原文】【註解】
孫子武者,齊人也。
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
闔廬曰:「子之十三篇1,吾盡臂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2?」
對曰:「可。」
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
曰:「可。」
於是許之。
出宮中美一女,得百八十人。
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一寵一姬二人各為隊長3,皆令持戟4。
令人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5?」
婦人曰:「知之」。
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
婦人曰:「諾。」
約束既布6,乃設?鉞7,即三令五申之8。
於是鼓之右9,婦人復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
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十,吏士之罪也(11)。」
乃欲斬左右隊長。
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一愛一姬,大駭。
趣使使下令曰(12):「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13),願勿斬也。」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14)。」
遂斬隊長二人以徇(15)。
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
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16),無敢出聲。
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吳王曰:「將軍罷休就捨(17),寡人不願下觀。」
孫子曰:「王徒好其言(18),不能用其實。」
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19)。
1十三篇:指孫武撰寫的《孫子兵法》,也叫《孫子》,是我國最早、最傑出的兵書。
現存《孫子》十三篇是《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2小試:以小辨模的一操一演作試驗。
勒兵:用兵法統率指揮軍隊。
勒,約束、統率。
3姬:侍妾。
4戟:古代青銅製的兵器。
具有戈和矛的特徵,能直刺,又能橫擊。
5而:你的,你們的。
6約束:用來控制管理的號令、規定。
7設?鉞:設置刑戮之具,表明正式開始執法。
?,鍘刀,用作腰斬的刑具。
鉞,古兵器,刃圓或平,持以砍斫。
8三令五申: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
三、五是虛數。
9鼓:擊鼓發令。
十不如法:不按照號令去做。
(11)吏土:指兩個隊長。
(12)趣:通「促」。
催促。
使使:派遣使者。
(13)甘味:感覺到味道的甜美。
(14)這二句的意思是將帥領兵打仗,應根據實地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揮才能。
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以免受到牽制。
(15)徇:示眾。
(16)中:符合。
規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器一具。
繩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線。
這裡均借指軍令、紀律。
(17)就捨:回到賓館。
(18)徒:只。
(19)與:參與。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
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1,乃陰使召孫臏2。
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3,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4,欲隱勿見5。
1能:才能,本領。
2陰:暗中,秘密地。
3疾:妒忌,忌恨。
4法刑:假借罪名處刑。
黥,即墨刑。
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額後塗以墨。
5見:同「現」,出現,顯現。
齊使者如梁1,孫臏以刑徒陰見2,說齊使3。
齊使以為奇4,竊載與之齊5。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6。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7。
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8,馬有上、中、下輩。
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9,臣能令君勝。」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及臨質十,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11),卒得王千金。
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
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12)。
1如:往;到……去。
2刑徒:受過刑的人,即犯人。
3說(shui稅):陳述己見,規勸對方,即遊說。
4奇:指難得的人才。
5竊:暗地裡,秘密地。
6善:賞識。
客待之:像對待賓客一樣對待他。
7諸公子:貴族子弟。
馳逐:指賽一馬。
重射:押重金賭輸贏。
8馬足:馬的腳力,速度。
9弟:但,只管。
又寫作「第」。
十臨質:臨場比賽。
質,對,評斷、評量。
(11)再勝:兩次獲勝。
(12)以為師:把孫臏當作老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
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1。」
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軍,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2,坐為計謀。
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3,救斗者不搏撠4,批亢搗虛5,形格勢禁6,則自為解耳。
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7,老弱罷於內8。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9,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十,彼必釋趙而自救。
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11)。」
田忌從之。
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1刑餘之人:受過肉刑身一體不完整的人。
2輜車:帶有帷扒的車子。
3雜亂紛糾:事情好像糾纏在一起的亂絲,沒有頭緒。
控卷(quan,拳):不能緊一握拳頭。
控,控制,一操一縱,引申為握掌。
卷,通「拳」。
4撠:刺。
5批亢搗虛:撇開敵人充實的地方,衝擊敵人空虛的地方。
批,排除、撇開。
亢,充滿。
6形格勢禁:(敵人)局勢發生了被阻遏的變化,對原來的進攻計劃必然有所顧忌。
格,被阻遏。
禁,顧忌。
7竭:一精一疲力盡。
8罷:通「疲」。
疲勞,疲乏。
9疾:趕快。
十方虛:正當空虛處。
(11)收弊於魏:坐收魏軍自行挫敗的效果。
弊,敗。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
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1。
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2,素悍勇而輕齊3,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4。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5。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6。」
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7。
孫臏度其行8,暮當至馬陵。
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9:「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一弩一,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十。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11)。
讀其書未畢(12),齊軍萬一弩一俱發,魏軍大亂相失(13)。
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14)!」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1既已過:已經越過齊國國境線。
2三晉之兵:這裡指魏國的士兵。
春秋末年,三家分晉,成為戰國時的韓、趙、魏三國,史稱三晉。
3素:一向,向來。
4因其勢而利導之:順應魏兵認為齊兵膽怯的思想,讓齊兵偽裝膽怯逃亡,誘導魏軍深入。
5「百里而趣利」二句,語見《孫子·軍爭》,意思是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去爭利的,就會和後續部隊脫節,可能犧牲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去爭利的,因為前後不能接應,部隊只有一半能夠趕到。
與原文有出入。
原文是「百里而爭利,則擒之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
趣,同「趨」。
蹶:受挫折。
6亡:逃跑。
7倍日並行:兩天的路程一天走到。
8度(duo,奪):估計,揣測。
9白:刮去樹皮使白木露出。
書:寫。
十期:約定。
(11)鑽火燭之:取火照亮樹幹上的字。
鑽,古時取火方法。
燭,照,照亮。
(12)書:字。
(13)相失:因潰散,彼此不相照應。
(14)豎子:小子。
對人的蔑稱。
按此段段首云「後十三年」,系指齊魏桂陵之戰以後十三年。
桂陵之戰在齊威王二十六年、梁惠王十七年,本段所記馬陵之戰在齊宣王二年、梁惠王三十年。
由齊威王二十六年到齊王二年,或由梁惠王十七年到梁惠王三十年,均洽為十三年。
而《索隱》引王邵按《紀年》計,則「相去無十三歲」。
此蓋《紀年》與《史記》紀年有異所致。
這種情況,《史記》多有之。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
嘗學於曾子1,事魯君。
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2,而魯疑之。
吳起於是欲就名3,逐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4。
魯卒以為將。
將而攻齊,大破之。
1嘗:曾經。
2取:同「娶」。
3就名:成就名聲。
就,完成。
4不與齊:不親附齊國。
與,親附。
魯人或惡吳起曰1:「起之為人,猜忍人也2。
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3。
遂破其家。
鄉一黨一笑之4,吳起殺其謗已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5。
與其母訣6,嚙臂而盟曰7:『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遂事曾子。
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
曾子薄之8,而與起絕9。
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
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
夫魯小一柄一,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十。
且魯衛兄弟之國也(11),而君用起,則是棄衛。」
魯君疑之,謝吳起(12)。
1或:有的人。
惡:詆毀,說壞話。
2猜忍:猜疑而殘忍。
3游仕:外出謀求作官。
遂:遂心、如願。
4鄉一黨一:鄉里。
《周禮》二十五家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一黨一,五一黨一為州,五州為鄉。
5郭門:古代外城城門。
6訣:決絕、長別。
7嚙(nie,聶)臂而盟:咬胳膊發誓。
8薄:輕視,瞧不起。
9絕:斷絕關係。
十圖:算計,謀取。
(11)魯衛兄弟之國:魯衛兩國皆出姬姓,所以叫兄弟之國。
(12)謝:疏遠而不信任。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
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起貪而好色1,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於是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2。
1貪:貪戀。
此指貪求成就名聲。
2拔:攻克,奪取。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襄贏糧1,與士卒分勞苦。
卒有病疽者2,起為一吮一之3。
卒母聞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一吮一其疽,何哭為。」
母曰:「非然也4。
往年吳公一吮一其父,其父戰不旋踵5,遂死於敵。
吳公今又一吮一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1贏糧:剩餘的軍糧。
2病疽:患毒瘡病。
3一吮一:聚攏嘴唇吸,嘬。
4非然也:不是這麼說啊。
意思說,不是為其子受一寵一而哭。
5旋踵:快得看不見腳跟轉動。
旋,旋轉。
踵,腳跟。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1,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2,中流3,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4。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5,禹滅之。
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6。
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7。」
武侯曰:「善。」
1廉平:廉潔不貪,待人公平。
2浮西河而下:從西河泛舟,順流而下。
浮,泛舟。
3中流:水流的中央。
4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要使國家政權穩固,在於施德於民,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
5德義不修:不施德政,不講信義。
6放:放逐。
7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同舟共濟的人,也會都變成敵人。
敵國,仇敵。
(即封)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
田文曰:「可。」
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1?」
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2,韓趙賓從3,子孰與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4,何也?」
文曰:「主少國疑5,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6?屬之於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子孰與起:您跟我比,哪一個更好。
孰與,與……比,哪一個……。
2不敢東鄉:不敢向東侵犯。
鄉,同「向」。
面對著。
3賓從:服從、歸順。
實為結成同盟。
4加:任,居其位。
5主少國疑:國君年輕,國人疑慮。
6屬:同「囑」。
委託、托付。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1,而害吳起2。
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
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3。
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4,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5,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
以此卜之6。
』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7。
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8,則必辭。」
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
武侯疑子而弗信也9。
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1尚:匹配。
古代臣娶君之女叫尚。
2害:畏忌。
3節廉而自喜名:有骨氣而又好名譽聲望。
節,氣節、節一操一。
廉,鋒利、有稜角。
4壤界:國土相連。
5延:聘請,邀請。
這句的意思是說,用請吳起娶魏公主的辦法探試。
6卜:判斷、推斷的意思。
7輕:鄙薄,輕視。
8賤:蔑視。
9弗信:不信任。
楚悼王素聞吳起賢,至則相楚。
明法審令1,捐不急之官2,廢公族疏遠者3,以撫養戰鬥之士。
要在強兵4,破馳說之言縱橫者5。
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
諸侯患楚之強。
1明法:使法規明確,依法辦事。
審令:令出必行。
審,察。
2捐不急之官:淘汰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
捐,棄置。
3這一句的意思是,把疏遠的王族成員的按例供給停止了。
4要:致力於。
5破:揭穿,剖析。
馳說:往來奔走的遊說。
縱橫:齊、楚、趙、韓、魏、燕六國形成南北關係的縱線聯合,用以抵抗泰國,叫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形成東西關係的聯盟,叫連橫。
6卻:打退。
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1。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2,吳起走之王一屍一而伏之3。
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4。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一屍一者。
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餘家5。
1故楚之貴戚:指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貴族。
2宗室:同一祖宗的貴族。
3走之王一屍一而伏之:逃跑過去俯伏一在悼王的一屍一體上。
4中:正著目標。
5坐:因犯……罪。
夷宗:滅族。
夷,滅盡,殺絕。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1,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一事所旋設者2。
語曰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孫子籌策龐涓明矣4,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5。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水恩亡其軀6。
悲夫!
1稱:稱道,稱譽。
師旅:古代軍制以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因以師旅作為軍隊的通稱。
2施設:設施、安排。
3語曰:常言道,俗話說。
4籌策:謀劃。
5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卻不能提前自免於砍斷兩足的苦刑。
蚤:通「早」。
6刻暴少恩:指前文「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
刻,刻薄。
少恩,少施恩惠。
亡:喪送。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