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滑稽列傳第六十六:【說明】這是專記滑(gǔ,古)稽人物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史記白話文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范君石譯注

【說明】

這是專記滑(gǔ,古)稽人物的類傳。

滑稽是言辭流利,正言若反,思維敏捷,沒有阻難之意。

後世用作詼諧幽默之意。

《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

作《滑稽列傳》」。

此篇的主旨是頌揚淳於髡、優孟、優旃一類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一精一神,及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非凡諷諫才能。

他們出身雖然微賤,但卻機智聰敏,能言多辯,善於緣理設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諷,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與「六藝於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全傳貌似寫極鄙極褻之事,而開首卻從六藝入筆,可謂開宗明義。

以下相繼寫「齊髡以一言而罷長夜之飲,優孟以一言而恤故吏之家,優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均緊扣全文主旨,多用賦筆,佈局一精一巧,句法奇秀,妙趣橫生,讀來令人擊節。

李景星評論本篇:「贊語若雅若俗,若正若反,若有理,若無理,若有情,若無情,數句之中,極嘻笑怒罵之致,真是神品。」

(《史記評議》卷四)可謂深得該傳之一精一髓。

至於褚少孫先生增補進去的文字,歷來方家學者褒貶不一,大多以為較之太史公,顯得「蔓弱」。

不過,也應指出,篇中西門豹治鄴一段,敘來有條不紊,栩栩如生,歷歷如畫,它在眾多讀者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譯文】

孔子說:「六經對於治理國家來講,作用是相同的。

《禮》是用來規範人的生活方式的,《樂》是用來促進人們和諧一團一結的,《書》是用來記述往古事跡和典章制度的,《詩》是用來抒情達意的,《易》是用來窺一探天地萬物的神奇變化的,《春秋》是用來通曉微言大義、衡量是非曲直的。」

太史公說:「世上的道理廣闊無垠,難道不偉大麼!言談話語果能稍稍切中事理,也是能排解不少紛擾的。」

淳於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

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一婬一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

齊王身邊近臣都不敢進諫。

淳於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只大一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

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

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

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達三十六年。

這些話全記載在《田完世家》裡。

齊威王八年(前371),楚國派遣大軍侵犯齊境。

齊王派淳於髡出使趙國請求救兵,讓他攜帶禮物黃金百斤,駟馬車十輛。

淳於髡仰天大笑,將系帽子的帶子都笑斷了。

威王說:「先生是嫌禮物太少麼?」

淳於髡說:「怎麼敢嫌少!」威王說:「那你笑,難道有什麼說辭嗎?」

淳於髡說:「今天我從東邊來時,看到路旁有個祈禱田神的人,拿著一個豬蹄、一杯酒,祈禱說:『高地上收穫的穀物盛滿篝籠,低田里收穫的莊稼裝滿車輛;五穀繁茂豐熟,米糧堆積滿倉。

』我看見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東西太多,所以笑他。」

於是齊威王就把禮物增加到黃金千鎰、白璧十對、駟馬車百輛。

淳於髡告辭起行,來到趙國。

趙王撥給他十萬一精一兵、一千輛裹有皮革的戰車。

楚國聽到這個消息,連夜退兵而去。

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後宮設置酒餚,召見淳於髡,賜他酒喝。

問他說:「先生能夠喝多少酒才醉?」

淳於髡回答說:「我喝一鬥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威王說:「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麼能喝一石呢?能把這個道理說給我聽聽嗎?」

淳於髡說:「大王當面賞酒給我,執法官站在旁邊,御史站在背後,我心驚膽戰,低頭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

假如父母有尊貴的客人來家,我捲起袖子,躬著身一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時賞我殘酒,屢次舉杯敬酒應酬,喝不到兩斗就醉了。

假如朋友間交遊,好久不曾見面,忽然間相見了,高興地講述以往情事,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斗就醉了。

至於鄉里之間的聚會,男一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壺一類的遊戲,呼朋喚友,相邀成對,握手言歡不受處罰,眉目傳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環,背後有丟掉的髮簪,在這種時候,我最開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過兩三分醉意。

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殘餘的酒並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一女同席,鞋子木屐混雜在一起,杯盤雜亂不堪,堂屋裡的蠟燭已經熄滅,主人單留住我,而把別的客人送走,綾羅短襖的衣襟已經解一開,略略聞到陣陣香味,這時我心裡最為高興,能喝下一石酒。

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這番話是說,無論什麼事情不可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

淳於髡以此來婉轉地勸說齊威王。

威王說:「好。」

於是,威王就停止了徹夜歡飲之事,並任用淳於髡為接待諸侯賓客的賓禮官。

齊王宗室設置酒宴,淳於髡常常作陪。

在淳於髡之後一百多年,楚國出了個優孟。

優孟原是楚國的老歌舞藝人。

他身高八尺,富有辯才,時常用說笑方式勸誡楚王。

楚莊王時,他有一匹喜一愛一的馬,給它穿上華美的繡花衣服,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沒有帳幔的一床一上,用蜜餞的棗干來餵它。

馬因為得肥胖病而死了,莊王派群臣給馬辦喪事,要用棺槨盛殮,依照大夫那樣的禮儀來葬埋死馬。

左右近臣爭論此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

莊王下令說:「有誰再敢以葬馬的事來進諫,就處以死刑。」

優孟聽到此事,走進殿門,仰天大哭。

莊王吃驚地問他哭的原因。

優孟說:「馬是大王所喜一愛一的,就憑楚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卻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薄待了,請用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

莊王問:「那怎麼辦?」

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細緻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楓、豫、樟等名貴木材做護棺的木塊,派士兵給它挖掘墓一穴一,讓老人兒童背土築墳,齊國、趙國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韓國、魏國的使臣在後面護衛,建立祠廟,用牛羊豬祭祀,封給萬戶大邑來供奉。

諸侯聽到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了。」

莊王說:「我的過錯竟到這種地步嗎?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請大王准許按埋葬畜牲的辦法來葬埋它:在地上堆個土灶當做套材,用大銅鍋當做棺材,用姜棗來調味,用香料來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腸中。」

於是莊王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不讓天下人長久傳揚此事。

楚國宰相孫叔敖知道優孟是位賢人,待他很好。

孫叔敖患病臨終前,叮囑他的兒子說:「我死後,你一定很貧困。

那時,你就去拜見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

』」過了幾年,孫叔敖的兒子果然十分貧困,靠賣柴為生。

一次路上遇到優孟,就對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

父親臨終前,囑咐我貧困時就去拜見優孟。」

優孟說:「你不要到遠處去。」

於是,他就立即縫製了孫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來,模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

過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孫叔敖,連楚莊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來。

楚莊王設置酒宴,優孟上前為莊王敬酒祝福。

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又復一活了,想要讓他做楚相。

優孟說:「請允許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後再來就任楚相。」

莊王答應了他。

三日後,優孟又來見莊王。

莊王問:「你妻子怎麼說的?」

優孟說:「妻子說千萬別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

像孫叔敖那樣地做楚相,忠正廉潔地治理楚國,楚王才得以稱霸。

如今死了,他的兒子竟無立錐之地,貧困到每天靠打柴謀生。

如果要像孫叔敖那樣做楚相,還不如自一殺。」

接著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難以獲得食物。

出外做官,自身貪髒卑鄙的,積有餘財,不顧廉恥。

自己死後家室雖然富足,但又恐懼貪髒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殺,家室也遭誅滅。

tan官哪能做呢?想要做個清官,遵紀守法,忠於職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

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孫叔敖,一生堅持廉潔的一操一守,現在妻兒老小卻貧困到靠打柴為生。

清官實在不值得做啊!」於是,莊王向優孟表示了歉意,當即召見孫叔敖的兒子,把寢丘這個四百戶之邑封給他,以供祭祀孫叔敖之用。

自此之後,十年沒有斷絕。

優孟的這種聰明才智,可以說是正得其宜,抓住了發揮的時機。

在優孟以後二百多年,秦國出了個優旃(zhān,沾)。

優旃是秦國的歌舞藝人,個子非常矮小。

他擅長說笑話,然而都能合乎大道理。

秦始皇時,宮中設置酒宴,正遇上天下雨,殿階下執楯站崗的衛士都淋著雨,受著風寒。

優旃看見了十分憐憫他們,對他們說:「你們想要休息麼?」

衛士們都說:「非常希望。」

優旃說:「如果我叫你們,你們要很快地答應我。」

過了一會兒,宮殿上向秦始皇祝酒,高呼萬歲。

優旃靠近欄干旁大聲喊道:「衛士!」衛士答道:「有。」

優旃說:「你們雖然長得高大,有什麼好處?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

我雖然長得矮小,卻有幸在這裡休息。」

於是,秦始皇准許衛士減半值班,輪流接替。

秦始皇曾經計議要擴大射獵的區域,東到函谷關,西到雍縣和陳倉。

優旃說:「好。

多養些禽一獸在裡面,敵人從東面來侵犯,讓麋鹿用角去牴觸他們就足以應付了。」

秦始皇聽了這話,就停止了擴大獵場的計劃。

秦二世皇帝即位,又想用漆塗飾城牆。

優旃說:「好。

皇上即使不講,我本來也要請您這樣做的。

漆城牆雖然給百姓帶來愁苦和耗費,可是很美呀!城牆漆得漂漂亮亮的,敵人來了也爬不上來。

要想成就這件事,塗漆倒是容易的,但是難辦的是要找一所大房子,把漆過的城牆擱進去,使它陰乾。」

於是二世皇帝笑了起來,因而取消了這個計劃。

不久,二世皇帝被殺死,優旃歸順了漢朝,幾年後就死了。

太史公說:淳於髡仰天大笑,齊威王因而模行天下。

優孟搖頭歌唱,打柴為主的人因而受到封賞。

優旃靠近欄干大喊一聲,階下衛士因而得以減半值勤,輪流倒休。

這些難道不都是偉大而可頌揚的麼!

褚少孫先生說:我有幸能因通曉經學而做了郎官,而且喜歡讀史傳雜說一類的書。

不自量力,又寫了六章滑稽故事,編在太史公原著的後面。

可供閱覽,擴充見聞,以便流傳給後代不怕絮煩的人瀏覽,以舒暢心胸,警醒聽聞,特把它增附在上面太史公三則滑稽故事的後面。

漢武帝時,有個受一寵一愛一的藝人姓郭,他發言講話雖然不合乎大道理,卻能使皇上聽了心情和悅。

武帝年幼時,東武侯的母親曾經一乳一養過他,武帝長大後,就稱她為「大一乳一母」。

大概每月入朝兩次。

每次入朝的通報呈送進去,必有詔旨派一寵一愛一的侍臣馬游卿拿五十匹綢絹賞給一乳一母,並備飲食供養一乳一母。

一乳一母上書說:「某處有塊公田,希望撥借給我使用。」

武帝說:「一乳一母想得到它嗎?」

便把公田賜給了她。

一乳一母所說的話,沒有不聽的。

又下詔一乳一母所乘坐的車子可以在御道上行走。

在這個時候,公卿大臣都敬重一乳一母。

一乳一母家裡的子孫奴僕等人在長安城中橫行霸道,當道攔截人家的車馬,搶奪別人的衣物。

消息傳入朝中,武帝不忍心用法律來制裁一乳一母。

主管的官吏奏請把一乳一母一家遷移到邊疆去。

武帝批准了。

一乳一母理當進宮到武帝前面辭行。

一乳一母先會見了郭舍人,為此而流淚。

郭舍人說:「馬上進去面見辭行,快步退出,多回過身來望幾次皇帝。」

一乳一母照他說的做了,面見武帝辭行,快步退出,屢屢轉過身來看武帝。

郭舍人一大聲罵一乳一母說:「啐!老婆子,為什麼不快點走!皇上已經長大了,難道還要等你喂一奶一才能活命麼?還轉身看什麼!」於是武帝可憐她,不禁悲傷起來,就下令制止,不准遷移一乳一母一家,還處罰了說一乳一母壞話的人。

漢武帝時,齊地有個人叫東方朔,因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一愛一好儒家經術,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

東方朔剛到長安時,到公車府那裡上書給皇帝,共用了三千個木簡。

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剛好抬得起來。

武帝在宮內閱讀東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閱時,便在那裡劃個記號,讀了兩個月才讀完。

武帝下令任命東方朔為郎官,他經常在皇上身邊侍奉。

屢次叫他到跟前談話,武帝從未有過不高興的。

武帝時常下詔賜他御前用飯。

飯後,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裡帶走,把衣服都弄髒了。

皇上屢次賜給他綢絹,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

他專用這些賜來的錢財綢絹,娶長安城中年輕漂亮的女子為妻。

大多娶過來一年光景便拋棄了,再娶一個。

皇上所賞賜的錢財完全用在女人身上。

皇上身邊的侍臣有半數稱他為「瘋子」。

武帝聽到了說:「假如東方朔當官行一事沒有這些荒唐行為,你們哪能比得上他呢?」

東方朔保舉他的兒子做郎官,又升為侍中的謁者,常常銜命奉使,公出辦事。

一天東方朔從殿中經過,郎官們對他說:「人們都以為先生是位狂人。」

東方朔說:「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在朝廷裡隱居的人。

古時候的人,都是隱居在深山裡。」

他時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暢快時,就爬在地上唱道:「隱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馬門。

宮殿裡可以隱居起來,保全自身,何必隱居在深山之中,茅舍裡面。」

所謂金馬門,就是宦者衙署的門,大門旁邊有銅馬,所以叫做「金馬門」。

當時正值朝廷召集學宮裡的博士先生們參與議事,大家一同詰難東方朔說:「蘇秦、張儀偶然遇到大國的君主,就能居於卿相的地位,恩澤留傳後世。

現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國御臣的方術,仰慕聖人立身處世的道理,熟習《詩》《書》和諸子百家的言論,不能一一例舉。

又有文章著作,自以為天下無雙,就可以稱是見多識廣、聰敏才辯了。

可是您竭盡全力、忠心耿耿地事奉聖明的皇帝,曠日持久,累積長達數十年,官銜不過是個侍郎,職位不過是個衛士,看來您還有不夠檢點的行為吧?這是什麼原因呢?」

東方朔說:「這本來就不是你們所能完全瞭解的。

那時是一個時代,現在是另一個時代,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張儀、蘇秦的時代,周朝十分衰敗,諸侯都不去朝見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奪取權勢,用軍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併為十二個諸侯國,勢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強大,失掉士人的就滅亡,所以對士人言聽計從,使士人身居高位,恩譯留傳後代,子孫長享榮華。

如今不是這樣。

聖明的皇帝在上執掌朝政,恩澤遍及天下,諸侯歸順服從,威勢震懾四方,將四海之外的疆土連接成像坐席那樣的一片樂土,比倒放的盤盂還要安穩,天下統一,融為一體,凡有所舉動,都如同在手掌中轉動一下那樣輕而易舉。

賢與不賢,憑什麼來辨別呢?當今因天下廣大,士民眾多,竭盡一精一力,奔走遊說,就如輻條湊集到車轂一樣,競相集中到京城裡向朝庭獻計獻策的人,數也數不清。

盡避竭力仰慕道義,仍不免被衣食所困,有的竟連進身的門路也找不到。

假使張儀、蘇秦和我同生在當今時代,他們連一個掌管舊制舊例等故事的小辟都得不到,怎麼敢期望做常侍郎呢?古書上說:『天下沒有災害,即使有聖人,也沒有地方施展他的才華;君臣上下和睦同心,即使有賢人,也沒有地方建立他的功業。

』所以說,時代不同,事情也就隨之而有所變化。

盡避如此,怎麼可以不努力去修養自身呢?《詩》說:『在宮內敲鐘,聲音可以傳到外面。

』『鶴在遙遠的水澤深處鳴叫,聲音可以傳到天上。

』如果能夠修養自身,還擔憂什麼不能獲得榮耀!齊太公親身實行仁義七十二年,遇到周文王,才得以施行他的主張,封在齊國,其思想影響留傳七百年而不斷絕。

這就是士人所以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研究學問,推行自己的主張,而不敢停止的原因。

如今世上的隱士,一時雖然不被任用,卻能超然自立,孑然獨處,遠觀許由,近看接輿,智謀如同范蠡,忠誠可比伍子胥,天下和平,修身自持,而卻寡朋少侶,這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你們為什麼對我有疑慮呢?」

於是那些先生們一聲不響,無話回答了。

建章宮後閣的雙重欄杆中,有一隻動物跑出來,它的形狀像麋鹿。

消息傳到宮中,武帝親自到那裡觀看。

問身邊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曉經學的人,沒有一個人能知道它是什麼動物。

下詔叫東方朔來看。

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請賜給我美酒好飯讓我飽餐一頓,我才說。」

武帝說:「可以。」

吃過酒飯,東方朔又說:「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陛下賞賜給我,我才說。」

武帝說:「可以。」

於是東方朔才肯說道:「這是叫騶牙的動物。

遠方當有前來投誠的事,因而騶牙便先出現。

它的牙齒前後一樣,大小相等而沒有大牙,所以叫它騶牙。」

後來過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帶領十萬人來歸降漢朝。

武帝於是又賞賜東方朔很多錢財。

到了晚年。

東方朔臨終時,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

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

』『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

』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

武帝說:「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於言談嗎?」

對此感到驚奇。

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

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一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漢武帝時,大將軍衛青是衛皇后的哥哥,被封為長平侯。

他帶領軍隊出擊匈奴,追到余吾水邊才返回,斬殺大量敵兵,捕獲許多俘虜,立下戰功,勝利歸來,武帝下令賞賜黃金千斤。

大將軍從宮門出來,齊地人東郭先生以方士身份在公車府候差,當道攔住衛將軍的車馬,拜見說:「有事稟告大將軍。」

衛將軍停在車前,東郭先生靠在車旁說:「王夫人新近得到皇帝的一寵一愛一,家裡貧困。

如今將軍獲得黃金千斤,如果用其中的一半送給王夫人的父母,皇上知道了一定很高興。

這就是所謂巧妙而便捷的計策啊。」

衛將軍感謝他說:「先生幸虧把這便捷的計策告訴我,一定遵從指教。」

於是衛將軍就用五百斤黃金作為給王夫人父母的贈禮。

王夫人將此事告訴了武帝。

武帝說:「大將軍不懂得做這件事。」

問衛青從哪裡得來的計策,回答說:「從候差的東郭先生那裡得來的。」

於是下令召見東郭先生,任命他為郡都尉。

東郭先生長期在公車府候差,貧困饑寒,衣服破舊,鞋子也不完好。

走在雪地裡,鞋子有面無底,腳全都踩在地上。

過路人嘲笑他,東郭先生回答他們說:「誰能穿鞋走在雪地裡,讓人看去,鞋上面是鞋子,鞋子下面竟像人的腳呢?」

等到他被任命為俸祿二千石的官,佩帶著青綬,走出宮門,去辭謝他的主人時,舊時同他一起候差的,都分批的在都城郊外為他餞行。

一路榮華顯耀,名揚當代。

這就是所謂的身穿粗布衣服,懷裡卻揣著珍寶的人。

當他貧困時,大家都不理睬他;等到他顯貴時,就爭著去依附他。

俗話說:「相馬因其外表消瘦而漏掉良馬,相士因其外貌貧困而漏失人才。」

難道說的就是這種情景嗎?

王夫人病重,皇上親自探望,問她說:「你的兒子應當封為王,你要封他在哪裡呢?」

回答說:「希望封在洛陽。」

皇上說:「不行。

洛陽有兵器庫、大糧倉,又位於交通關口,是天下的咽喉要道。

從先帝以來,相傳不在洛陽一帶封王。

不過關東一帶的封國,沒有比齊國更大的,可以封他為齊王。」

王夫人用手拍著頭,口呼:「太幸運了」。

王夫人死後,就稱為「齊王太后逝世」。

從前,齊王派淳於髡去楚國進獻黃鵠。

出了都城門,中途那只黃鵠飛走了,他只好托著空籠子,編造了一篇假話,前去拜見楚王說:「齊王派我來進獻黃鵠,從水上經過,不忍心黃鵠干竭,放出讓它喝水,不料離開我飛走了。

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擔心別人非議大王因為鳥獸的緣故致使士人自一殺。

黃鵠是羽一毛一類的東西,相似的很多,我想買一個相似的來代替,這既不誠實,又欺騙了大王。

想要逃奔到別的國家去,又痛心齊楚兩國君主之間的通使由此斷絕。

所以前來服罪,向大王叩頭,請求責罰。」

楚王說:「很好,齊王竟有這樣忠信的人。」

用厚禮賞賜淳於髡,財物比進獻黃鵠多一倍。

漢武帝時,召北海郡太守到皇帝行宮。

有個執掌文書的府吏王先生,自動請求與太守一同前往,說:「我會對您有好處。」

太守答應了他。

太守府中的許多府吏、功曹稟告說:「王先生一愛一喝酒,閒話多,務實少,恐怕不宜同行。」

太守說:「王先生想要去,不好違背他的意願。」

於是就和他一同去了。

來到宮門外,在宮府門待命。

王先生只顧揣著錢買酒,與衛隊長官敘飲,整天醉醺醺的,不去看望太守。

太守入宮拜見皇上。

王先生對守門郎官說:「請替一我呼喚我們太守到宮門口來,跟他遠遠地講幾句話。」

守門郎官替他去呼喚太守。

太守出來,看見了王先生。

王先生說:「皇上假如問您如何治理北海郡,使那裡沒有盜賊,您對答些什麼呢?」

太守回答說:「選擇賢能的人,按照他們的能力分別任用,獎賞才能超群的,處罰不圖上進的。」

王先生說:這樣對答是自己稱頌自己,自己誇耀功勞,不行啊。

希望您回答說:不是臣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明威武發生的作用。」

太守說:「好吧。」

太守被召進宮中,走到殿下,有詔令問他說:「你是怎麼治理北海郡,使盜賊不敢泛起的?」

太守叩頭回答說:「這不是臣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明威武發生的作用。」

武帝大笑說:「啊呀!那裡學得長者的言語而稱頌起來?何處聽來的?」

太守回答說:「是文學卒史教給的。」

武帝說:「他現在何處?」

太守回答說:「在宮府門外。」

武帝下詔召見,任命王先生為水衡丞,北海太守做水衡都尉。

古書上說:「美好的言辭可以出賣,高貴的品行可以超人。

君子用美言贈人,小人以錢財送人。」

魏文侯的時候,西門豹做鄴縣令。

西門豹到了鄴縣,召集年高而有名望的人,詢問民間感痛苦的事情。

那些人回答說:「苦於給河神娶媳婦,因為這個緣故弄得貧困。」

西門豹問其原因,回答說:「鄴地的三老、廷掾常年向百姓徵收賦稅,收取他們的錢達數百萬之多,用其中的二三十萬為河神娶媳婦,再同廟祝、巫婆一同瓜分其餘的錢,拿回家去。

那期間,巫婆四處巡視,見到貧苦人家的女兒中長得漂亮的,就說這應該做河神的媳婦,當即下聘禮娶走。

為她洗澡沐浴,給她縫製新的綢絹衣服,獨住下來,靜心養一性一,替她在河邊蓋起齋居的房子,掛上大紅厚絹的帳子,讓女孩住在裡面。

又給她宰牛造酒準備飯食,折騰十幾天。

到時,大家一同來裝點乘浮之具,像出嫁女兒的一床一帳枕席一樣,讓這女孩坐在上面,放到河中漂行。

起初漂在水面,漂流幾十里就沉沒了。

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害怕大巫婆替河神娶他們的女兒,因此大多帶著女兒遠遠的逃離了。

所以城裡越來越空虛,人越來越少,更加貧困了,這種情況已經很久了。

民間俗話說:『假如不給河神娶媳婦,河水沖來淹沒田產,淹死那些老百姓。

』」西門豹說:「等到為河神娶媳婦時,請三老、巫婆、父老們到河邊去送新一娘一,也希望來告訴我,我也要去送新一娘一。」

大家說:「是。」

到了那一天,西門豹到河邊同大家相會。

三老、官吏、豪紳以及鄉間的父老們都到了,連同觀看的百姓共二三千人。

那個大巫婆是個老太婆,年紀已有七十歲。

隨從的女弟子十幾個,都穿著綢子單衣,站在大巫婆後面。

西門豹說:「叫河神的媳婦過來,看看她美不美。」

巫婆們就將新一娘一從帳子裡扶出,來到西門豹面前。

西門豹看了看,回頭對三老、廟祝、巫婆及父老們說:「這個女孩不美,煩勞大巫婆到河中報告河神,需要調換一個漂亮女孩,後天送她來。」

就讓士兵一齊抱起大巫婆投進河裡。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大巫婆怎麼一去這麼久,還不回來呢?徒弟去催促她一下。」

又把一個徒弟投進河中。

過了一會兒,又說:「徒弟怎麼一去這麼久不回來呢?再派一個人去催促她們!」又把一個徒弟投進河裡。

總共投進河裡三個徒弟。

西門豹說:「巫婆、徒弟是女人,不會稟告事由,煩勞三老替一我進去稟告河神。」

又把三老投進河裡。

西門豹頭上插著筆,彎著腰,面對河水站著等了很長時間。

長者、官吏和旁觀者都非常害怕。

西門豹回頭說:「巫婆、三老不回來,怎麼辦?」

想再派廷掾和一個豪紳進去催促他們。

廷掾和豪紳都跪在地上磕頭,把頭都磕破了,血流在地上,臉色如死灰一樣。

西門豹說:「好吧,暫且等待一會兒。」

待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廷掾起來吧。

看情景河神留客太久了,你們都離開這裡回家吧。」

鄴縣的官吏、百姓都很害怕,從此以後,不敢再說替河神娶媳婦了。

西門豹就征發百姓開鑿了十二條渠道,引漳河水澆灌農田,農田都得到灌溉。

在開鑿河渠時,老百姓開渠多少是有些勞苦的,不很願意幹。

西門豹說:「百姓可以同他們安享其成,卻不可以同他們謀劃事業的開創。

現在父老子弟雖然以為我給他們帶來辛苦,但是百年以後,希望讓父老子弟們再想想我所說的話。」

直到現在,那裡都得到河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來。

十二條河渠橫穿御道,到漢朝建立時,地方官吏認為十二條河渠上的橋樑截斷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

想要合併渠水,並且把流經御道的那段,三條渠水合為一條,只架一橋。

鄴地的百姓不肯聽從地方官吏的意見,認為那些渠道是經西門先生規劃開鑿的,賢良長官的法度規範是不能更改的。

地方長官終於聽取了大家的意見,放棄了並渠計劃。

所以西門豹做鄴縣令,名聞天下,恩德流傳後世,難道能說他不是賢大夫嗎?

古書上說:「子產治理鄭國,百姓不能欺騙他;子賤治理單父,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縣,百姓不敢欺騙他。」

他們三個人的才能,誰最高明呢?研究治道的人,當會分辨出來。

【原文】【註解】

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1。

《禮》以節人2,《樂》以發和3,《書》以道事4,《詩》以達意,《易》以神化5,《春秋》以義6。」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7,豈不大哉!談言微中8,亦可以解紛9。」

1六藝:即六經,指《禮》、《樂》、《書》、《詩》、《易》、《春秋》,是儒家的經典著作。

2節人:指節制、規範人的言行。

3發和:促進和諧。

4道事:指記述往古事跡和典章制度。

5神化:窺一探神奇變化。

6義:正義。

7恢恢:廣闊無垠。

8談言微中:談話微妙而切中事理。

9解紛:解除糾紛。

淳於髡者,齊之贅婿也1。

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2,未嘗屈辱。

齊威王之時喜隱3,好為一婬一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4,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亂,諸侯並侵5,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

淳於髡說之以隱曰6:「國中有大一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7,王知此鳥何也?」

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8,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9。

諸侯振驚十,皆還齊侵地。

盛行三十六年。

語在《田完世家》中(11)。

1贅婿:入贅於女家的女婿。

2數:屢次。

3喜隱:喜歡說隱語,隱語即謎語。

4沉湎:指陶醉於飲酒之中。

不治:不問政事。

5並侵:都來侵犯。

6說之以隱:用隱語來遊說齊威王。

說,勸說,說服。

7蜚(fēi):同「飛」。

8縣令長:縣的行政長官,人口萬戶以上的縣,稱令;人口不及萬戶的縣,稱長。

9奮兵:舉兵。

十振:通「震」。

(11)《田完世家》:即《田敬仲完世家》,在卷四十六。

威王八年1,楚大發兵加齊2。

齊王使淳於髡之趙請救兵3,繼金百斤4,車馬十駟5。

淳於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6。

王曰:「先生少之乎?」

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

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7,一操一一豚蹄8,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9,污邪滿車十,五穀蕃熟(11),穰穰滿家(12)。

』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13),故笑之。」

於是齊威王乃益繼黃金千溢(14),白璧十雙(15),車馬百駟。

髡辭而行,至趙。

趙王與之一精一兵十萬(16),革車千乘(17)。

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1威王八年:前371年。

2加齊:侵犯齊境。

加:陵壓、覆蓋。

3之:往、到。

4繼(jī,基):攜帶。

5駟:古代同一輛車駕四匹馬叫一駟。

6冠纓索絕:結縛帽子的帶子盡都迸斷。

纓:系帽用的帶子。

索:盡。

絕:斷。

7傍:通「旁」。

禳田者:祈禱田神的人。

禳,古代以祭禱消除災禍的一種迷信活動。

8豚蹄:豬蹄9甌窶滿篝:高地上收穫的穀物盛滿篝籠。

甌窶,猶杯窶,形容高地狹小之處。

篝:竹籠。

十污邪:低窪田地。

(11)蕃熟:茂盛豐熟。

(12)穰穰:豐盛、眾多的樣子。

(13)狹:少。

奢:多。

(14)溢:通「鎰」。

古代的重量單位。

二十兩為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鎰。

(15)璧: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

禮器。

(16)趙王:指趙成侯趙仲。

(16)革車:裹有皮革的重戰車。

威王大說1,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

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2!其說可得聞乎?」

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旁,御使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3。

若親有嚴客4,髡帣?鞠?5,侍酒於前,時賜餘瀝6,奉觴上壽7,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

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8,歡然道故9,私情相語十,飲可五六斗徑醉矣。

若乃州閭之會(11),男一女雜坐,行酒稽留(12),六博投壺(13),相引為曹(14),握手無罰,目眙不禁(15),前有墮珥(16),後有遺簪(17),髡竊樂此(18),飲可八斗而醉二參(19)。

日暮酒闌(20),合尊促坐(21),男一女同席,履舄交錯(22),杯盤狼藉(23),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24),微聞薌澤(25),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

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

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以諷諫焉(26)。

齊王曰:「善。」

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27)。

宗室置酒,髡嘗在側(28)。

其後百餘年,楚有優孟(29)。

1說:同「悅」。

喜歡、高興。

2惡:如何、怎麼。

3徑:直,就。

4嚴客:尊客。

嚴:尊嚴,敬重。

5帣?:捲著袖子。

帣:約束袖子。

?:臂套。

鞠?(ji,忌):彎腰跪著。

?,同「跽」,即長跪,挺一直上身,雙膝著地。

6餘瀝:殘酒。

7奉:捧。

觴:盛酒器。

8卒然:突然。

卒,通「猝」。

9道故:話舊,追述往事。

十私情相語:彼此傾吐心裡的話。

(11)若乃:至於。

州閭:鄉里。

(12)行酒:依次飲酒。

稽留:延長,停留。

(13)六博:古代的一種博戲。

共十二個棋子,黑、白各六,兩人對博每人各六棋,故名。

投壺:古代宴會的遊戲,賓主依次往一種特製壺投矢,以投中多少決勝負,(14)曹:儕輩。

這裡猶夥伴。

(15)眙:直視,瞪著眼。

(16)墮珥:掉在地上的耳環。

(17)遺簪:丟失的髮簪。

(18)竊:暗自,私下。

(19)參(sān,三):猶「三」。

(20)闌:盡。

(21)合尊:把殘餘的酒並為一樽。

尊,即樽,酒器。

促坐:擠在一起坐。

(22)履舄(xī西)交錯:這裡指男一女的鞋子錯雜地放在一起。

履:鞋子。

舄:木屐。

(23)狼藉:雜亂無章。

(24)羅襦:薄羅的短衣或短襖,(25)薌澤:濃濃的香氣。

薌,同「香」。

(26)諷諫:用婉言隱語來勸誡別人。

(27)諸侯主客:接待各諸侯國賓客的交際官。

(28)嘗:通「常」。

(29)優孟:優,演戲的人。

孟,是其字。

優孟,故楚之樂人也1。

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2。

楚莊王之時,有所一愛一馬,衣以文繡3,置之華屋之下4,席以露一床一5,啖以棗脯6。

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7,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8。

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

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

王驚而問其故。

優孟曰:「馬者王之所一愛一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王曰:「何如?」

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9,楩楓豫章為題湊十,發甲卒為穿壙(11),老弱負土(12),齊趙陪位於前(13),韓魏翼衛其後(14),廟食太牢(15),奉以萬戶之邑(16)。

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

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17)?為之奈何?」

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18)。

以垅灶為槨(19),銅歷為棺(20),繼以姜棗(21),薦以木蘭(22),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腸。」

於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23),無令天下久聞也。

1故:過去。

樂人:指能歌善舞的藝人。

2諷諫:以婉言隱語進行勸諫。

3文繡:華美的刺繡品。

4華屋:華麗的屋宇。

5露一床一:沒有帳幔的一床一。

6啖:喂。

7喪:治喪,服喪。

8槨: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9文梓:紋理細緻的梓木。

十楩、楓、豫、章:都是有名的貴重木材。

章,通「樟」。

題湊:下葬時將木材累積在棺外,用來護棺。

木頭都向內,叫做題湊。

題,頭;湊,聚。

(11)穿壙:挖掘墓一穴一。

(12)負土:背土築墳。

(13)陪位:列在從祭之位。

(14)翼衛:護衛。

(15)廟食太牢:為死馬建立祠廟,用太牢禮祭祀。

太牢,牛、羊、豬各一頭,是最高的祭禮。

(16)奉:供奉祭祀。

(17)一至此乎:竟到這種地步嗎?一:乃、竟。

(18)六畜葬之:當畜生來葬送它。

六畜,指馬、牛、羊、雞、犬、豬。

(19)垅灶:用土堆成的灶。

(20)銅歷:大銅鍋。

歷,通「鬲(li,力)」,鼎一類的東西。

(21)繼:通「劑」,調配。

(22)薦:托付,墊進。

木蘭:香料。

(23)屬:交付。

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1,屬其子曰2:「我死,汝必貧困。

若往見優孟3,言我孫叔敖之子也。」

居數年4,其子窮困負薪5,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子也。

父且死時,屬我貧困往見優孟。」

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6。」

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7。

歲余,像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

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8。

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

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9,三日而為相。」

莊王許之。

三日後,優孟復來。

王曰:「婦言謂何?」

孟曰:「婦言慎無為十,楚相不足為也。

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11),貧困負薪以自飲食(12)。

必如孫叔敖,不如自一殺。」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

起而為吏,身貧鄙者余財,不顧恥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13),為一奸一觸大罪,身死而家滅。

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史,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14)。

廉吏安可為也!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15),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16)!」於是莊王謝優孟(17),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祀。

後十世不絕。

此知可以言時矣(18)。

其後二百餘年,秦有優旃(19)。

1且死:將死,臨終。

2屬(zhǔ,囑):同「囑」。

叮囑。

3若:你。

4居:常用於「有頃」、「久之」、「頃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居數年,即過了幾年。

5負薪:背柴販賣。

6若無遠有所之:你不要遠往他處。

無,通「毋」,不要。

7抵掌:擊掌。

抵:拍,擊。

今作「扺掌」。

此句是說優孟摹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

8為壽:敬酒祝福。

9請歸與婦計之:請讓我回家跟妻子商議這件事。

計:盤算,謀劃。

十慎無為:千萬不要干。

慎:表示告誡,猶今語「千萬」。

?(11)無立錐之地:沒有可以插一個鐵錐尖端那麼大的地方,極言赤貧。

(12)自飲食:自己為自己吃喝。

(13)賕:賄賂。

(14)竟死:到死。

竟:從頭至尾。

(15)持廉:堅持廉潔的一操一守。

(16)不足為:不值得幹。

足:配,值得。

(17)謝:認錯。

(18)知可以言時:其智可以說得正合時宜。

知,通「智」,智慧。

(19)優旃:字旃的優人。

優旃者,秦倡1,侏儒也。

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

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3。

優旃見而哀之3,謂之曰:「汝欲休乎4?」

陛楯者皆曰:「幸甚。」

優旃曰:「我即呼汝5,汝疾應曰諾6。」

居有頃,殿上上壽呼萬歲。

優旃臨檻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諾。」

優旃曰:「汝雖長,何益,幸雨立。

我雖短也,幸休居。」

於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7。

1倡:表演歌舞的人。

2陛楯者:在殿前階下持武器警衛的武士。

陛,台階。

這裡指王宮的台階。

楯,通「盾」。

3哀:憐憫,同情。

4休:休息。

5即:如果,假如。

6疾:快速。

7半相代:指一半人值勤,一半人休息,輪番接替。

始皇嘗議欲大苑囿1,東至函谷關,西至雍、陳倉。

優旃曰:「善。

多縱禽一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2。」

始皇以故輟止3。

1大:擴大。

苑囿:種植林木、豢養禽一獸的地方。

此句實際是指秦始皇想擴大獵場。

2這一句是說,讓麋鹿去抵抗東方的敵寇就足可以了。

麋,大鹿。

3輟:停止。

二世立1,又欲漆其城2。

優旃曰:「善。

主上雖無言,臣固將請之3。

漆城雖於百姓愁費4,然佳哉!漆城蕩蕩5,寇來不能上。

即欲就之,易為漆耳,顧難為蔭室6。」

於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居無何7,二世殺死8,優旃歸漢,數年而卒。

1二世:指秦二世嬴胡亥。

2漆其城:用漆塗飾城牆。

3臣固將請之:我本來也要請你這樣做。

固,本來。

4愁費:愁怨耗損。

5蕩蕩:漂亮、闊氣。

6顧:但是。

蔭室:此指遮蔽太陽,儲存待干的漆器的房間。

7居無何:過了不久。

8殺死:被殺身死。

太史公曰:淳於髡仰天大笑,齊威王橫行1。

優孟搖頭而歌,負薪者以封2。

優旃臨檻疾呼,陛楯得以半更3。

豈不亦偉哉!

1橫行:率意而行。

此指齊威王稱雄一時事。

2以封:因此得封。

3半更:一半替代。

指上文「半相代」事。

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經術為郎1,而好讀外家傳語2。

竊不遜讓3,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4。

可以覽觀揚意5,以示後世好事者讀之6,以游心駭耳7,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1以經術為郎:因通曉經術得為郎官。

經術,猶經學。

2外家傳語:當時以六藝為正經,其他一切史傳雜說都被稱為「外家傳語」。

3竊:謙詞。

遜讓:謙遜退讓。

4左方:即下首或後邊。

古人寫字為文均為豎行,由右向左,故雲。

5覽觀揚意:看了可以擴大些見聞。

6好事者:喜好多事的人。

7游心駭耳:舒暢心懷,聳一動聽聞。

武帝時有所幸倡郭舍人者1,發言陳辭雖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說2。

武帝少時,東武侯母親養帝2,帝壯時,號之曰:「大一乳一母」。

率一月再朝4。

朝奏入5,有詔使幸臣馬游卿以帛五十匹賜一乳一母6,又奉飲?餐養一乳一母7。

一乳一母上書曰:「某所有公田,願得假倩之8。」

帝曰:「一乳一母欲得之乎?」

以賜一乳一母。

一乳一母所言,未嘗不聽。

有詔得令一乳一母乘車行馳道中9。

當此之時,公卿大臣皆敬重一乳一母。

一乳一母家子孫奴從者橫暴長安中十,當道掣頓人車馬(11),奪人衣服。

聞於中(12),不忍致之法(14)。

有司請徙一乳一母家室(14),處之於邊。

奏可(15)。

一乳一母當入至前,面見辭。

一乳一母先見郭舍人,為下泣(16)。

舍人曰:「即入見辭去,疾步數還顧(17)。」

一乳一母如其言,謝去,疾步數還顧。

郭舍人疾言罵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壯矣,寧尚須汝一乳一而活邪(18)?尚何還顧(19)!」於是人主憐焉悲之(20),乃下詔止無徙一乳一母,罰謫譖之者(21)。

1幸:一寵一愛一。

舍人:當時對具有某種技藝的人的稱呼。

2和說:即和悅。

3東武侯母:指東武侯郭他的母親。

說指東武縣侯姓一乳一母。

常:通「嘗」,曾經。

4率:大概,一般。

再朝:入朝兩次。

5朝奏:申奏皇帝的報告。

這裡殆指請求接見的名刺(即後來的名帖,西漢時稱「謁」,東漢時稱「刺」)。

6幸臣:親信的侍臣。

7飲:酒類。

?(bei,備):乾糧。

餐:熟食。

8假倩:借用,其實是討要。

假:借;倩:請。

9馳道:御道。

十奴從者:隨從的奴僕。

橫暴:橫行殘暴。

(11)掣頓:牽扯、攔阻。

(12)聞於中:風聲傳到皇帝那裡。

中:指內廷。

(13)不忍致之法:不忍用法律來制裁他們。

(14)有司:指官吏。

古代設官分職,各司其事,故稱。

這裡指有關官吏。

徙:遠遷。

(15)奏可:奏章被批准。

(16)為下泣:為了被遠遷去邊疆,以致落淚。

下泣:垂涕。

(17)疾步:快走。

顧:回頭看。

(18)寧:難道。

尚:還。

須:等待。

(19)尚何還顧:還有什麼放不下,要轉身回望呢!(20)憐:可憐。

悲:悲傷。

(21)謫:譴責。

此指懲罰。

譖(zen,去聲「怎」):說壞話誣陷別人。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1,以好古傳書,一愛一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2。

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3。

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4,僅然能勝之5。

人主從上方讀之6,止,輒乙其處7,讀之二月乃盡。

詔拜以為郎,常在側侍中8。

數召至前談語,人主未嘗不說也。

時詔賜之食於前9。

飯已,盡懷其餘肉持去,衣盡污。

數賜縑帛十,擔揭而去(11)。

徒用所賜錢帛(12),取少一婦於長安中婦女(13)。

率取熬一歲所者即棄去(14),更取熬。

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

人主左右諸郎半呼之「狂人(15)」。

人主聞之,曰:「令朔在事無為是行者(16),若等安能及之哉!(17)」朔任其子為郎,又為侍謁者(18),常持節出使(19)。

朔行殿中,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為狂。」

朔曰:「如朔等,所謂避世於朝廷閒者也(20)。

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

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21):「陸沉於俗(22),避世金馬門。

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23)。」

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旁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

1東方生:東方先生。

東方,姓。

2外家之語:即外家傳語。

詳見前注。

3凡:總共。

奏牘:上奏言事的簡牘。

牘,寫字用的木片。

凡用三千奏牘,以木簡為例,每簡平均三十字,全奏約十萬字左右。

4持舉:扛抬。

5僅然:剛好、恰恰。

6上方:指宮禁、內廷。

7止,輒乙其處:看到哪裡須要停止了,就在哪裡做一劃斷的記號,以便再續看下去。

乙,這裡是作劃斷的記號,並非甲乙之「乙」。

8侍中:此指在內廷承值。

9時:時常。

十縑帛:綢絹的通稱。

(11)擔揭:扛抬。

擔,肩挑;揭,高舉。

(12)徒:單,獨。

(13)取:同「娶」。

娶妻。

(14)所:約計之詞,猶左右。

(15)半:指半數人。

(16)令:假如。

無為是行:沒有這種行為。

(17)若等:你們這些人。

(18)侍謁者:侍中的謁者。

(19)節:使者所持的信物,用竹、木製成。

(20)避世:隱居。

(21)據地:趴在地上。

(22)陸沉:陸地無水而下沉。

喻淪落。

(23)蒿訪廬:草屋茅舍。

時會聚宮下博士諸先生與論議1,共難之曰2:「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3,而都卿相之位4澤及後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5,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6,不可勝數。

著於竹帛7,自以為海內無雙,即可謂博聞辯智矣8。

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9,曠日持久十,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11),意者尚有遺行邪(12)?其故何也?」

東方生曰:「是國非子所能備也(13)。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14)!夫張儀、蘇秦之時,周室大壞(15),諸侯不朝,力政爭權(16),相禽以兵(17),並為十二國(18),未有雌雄(19),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聽行通(20),身處尊位,澤及後世,子孫長榮。

今非然也。

聖帝在上,德流天下,諸侯賓服(21),威振四夷(22),連四海之外以為席(23),安於覆盂(24),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如運之掌中。

賢與不肖,何以異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眾,竭一精一馳說,並進輻湊者(25),不可勝數。

悉力慕義,困於衣食,或失門戶(26)。

使張儀、蘇秦與僕並生於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27),安敢望常侍侍郎乎!傳曰(28):『天下無害災,雖有聖人,無所施其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

』故曰時異則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

』(29)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躬行仁義七十二年(30),逢文王(31),得行其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

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32),修學行道,不敢止也。

今世之處士(33),時雖不用,崛然獨立(34),塊然獨處(35),上觀許由,下察接輿,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36),寡偶少徒(37),固其常也。

子何疑於余哉!」於是諸先生默然無以應也。

1博士諸先生:在官的學者們。

2共難之:一同詰難東方朔。

難,辯難、駁問。

3當:遇,碰到。

4都:居。

5子大夫:這是「博士諸先生對東方朔的敬稱。

相當您」。

6諷誦:背誦,熟習。

7竹帛:古代書寫用具,指竹簡與白絹。

8即:則。

9悉力:竭力。

聖帝:聖明的皇帝,指皇帝。

十曠日持久:指時日延續很長。

曠日,經歷很多時日。

(11)執戟:屬郎官,執戟侍衛是其職責。

(12)遺行:有失檢點的行為。

(13)備:完備,齊全。

這裡是完全瞭解的意思。

(14)豈可同哉:怎麼可以相提並論。

(15)大壞:衰敗非常厲害。

(16)力政:用武力征伐。

政,通「征」。

(17)禽:通「擒」。

捕捉。

(18)並:兼併。

十二國:指秦、楚、齊、燕、韓、趙、魏、宋、鄭、魯、衛、中山。

(19)雌雄:喻勝負。

(20)說聽行通:指意見被採納,所以亦順暢。

(21)賓服:指諸侯按時進貢,以示服從。

(22)四夷: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是古代統治者對一華夏族以外各族的蔑稱。

泛指各少數民族。

(23)這一句是說:國家的疆土地域廣闊,像坐席那樣與四境之外的諸侯國相連環繞。

席,坐墊。

(24)覆盂:倒置的盂。

因盂的上口大,下腳小,倒覆過來,穩定不致傾倒。

以此喻穩固。

(25)輻湊:車輪上每根輻子湊集到中心的車轂上面。

比喻從四面八方集中一處。

(26)或:有的,有人。

門戶:指進身做官的門路。

(27)掌故:指掌管禮樂制度等故事的官吏。

(28)傳:泛指古書。

(29)引詩前兩句出自《詩·小雅·白華》,後兩句出子《詩·小雅·鶴鳴》。

九皋,幽深遙遠的沼澤淤地。

(30)太公:指齊太公呂尚。

(31)文王:指周文王姬昌。

(32)孜孜:勤奮不倦的樣子。

(33)處士:指隱士。

(34)崛然:高起、突出的樣子。

(35)塊然:孤獨、靜止的樣子。

(36)與義相扶:即修身自持。

義,修身。

扶,持。

(37)偶:猶「輩」,指同等級或同類別的人。

徒:猶「類」。

其義亦猶「偶」。

此句意思是說,寡朋少侶,沒有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建章宮後閣重櫟中有物出焉1,其狀似麋。

以聞,武帝往臨視之。

問左右群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

詔東方朔視之。

朔曰:「臣知之,願賜美酒粱飯大餐臣2,臣乃言。」

詔曰:「可。」

已又曰3:「某所有公田魚池蒲葦數頃,陛下以賜臣,臣朔乃言。」

詔曰:「可」。

於是朔乃肯言,曰:「所謂騶牙者也4。

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5。

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6。」

其後一歲所,匈奴混邪王果將十萬眾來降漢7。

乃復賜東方生錢財甚多。

1建章宮: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建。

舊址在今陝西西安。

重櫟:雙重欄杆。

2粱飯:好米飯。

大餐臣:豐盛地宴請我。

3已:止,完了。

此處指吃喝過後。

4騶牙:獸名。

也名騶吾或騶虞。

有九牙齊等,如同騶騎(騎馬的儀仗隊)一樣整齊地排列。

這裡,東方朔是以意立名。

5這是解釋奇獸出現的說辭。

意為,遠方當有前來投誠的事,因而騶牙便先出現了。

見,同「現」。

6「其齒」句:「齒」、「牙」本可通稱,但此處「齒」指臼齒,「牙」指門牙。

是說它前後都一樣生得是門牙,而無臼齒。

7混邪(yī,爺)王率眾降漢事,詳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

至老,朔且死時,諫曰:「《詩》云『營營青蠅1,止於蕃2。

愷悌君子3,無信讒言。

』『讒言罔極4,交亂四國5。

』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

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6」怪之。

居無幾何,朔果病死。

傳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7」此之謂也8。

1營營青蠅:此句與以下詩句出自《詩·小雅·青蠅》。

其中前四句見於首章;後兩句見於第二章,為後二句。

營營,蠅飛之一聲。

2蕃:通「藩」,籬笆。

3愷悌:和樂簡易。

4罔極:沒有止境。

5交亂四國:使四方鄰國與本國構成戰亂。

6此句意思是說:現在東方朔反倒多說正經話麼?顧,反而。

7此四句語出《論語·泰伯篇》。

8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武帝時,大將軍衛青者,衛後兄也1,封為長平侯。

從軍擊匈奴,至余吾水上而還2,斬首捕虜,有功來歸,詔賜金千斤。

將軍出宮門,齊人東郭先生以方士待詔公車3,當道遮衛將軍車4,拜謁曰:「願白事。」

5將軍止車前,東郭先生旁車言曰6:「王夫人新得幸於上7,家貧。

今將軍得金千斤,誠以其半賜王夫人之親8,人主聞之必喜。

此所謂奇策便計也9。」

衛將軍謝之曰:「先生幸告以便計十,請奉教。」

於是衛將軍乃以五百金為王夫人之親壽。

王夫人以聞武帝。

帝曰:「大將軍不知為此。」

問之安所受計策(11),對曰:「受之待詔者東郭先生。」

詔召東郭先生,拜以為郡都尉。

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12),履不完(13)。

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

道中人笑之,東郭先生應之曰:「誰能履行雪中(14),令人視之,其上履也,其履下處乃似人足者乎?」

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出宮門(15),行謝主人(16)。

故所以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門外(17)。

榮華道路,立名當世。

此所謂衣褐懷寶者也(18)。

當其貧困時,人莫省視(19);至其貴也,乃爭附之。

諺曰:「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20)。」

其此之謂邪?

1衛後:指漢武帝皇后衛子夫。

衛青系其弟,不是兄。

見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

2余吾水:水名。

3方士:即方術之士。

指求仙、煉丹,並自言能長生不死的人。

待詔:等待詔旨任用。

即候差。

4遮:攔住。

5白事:有事稟告。

6旁:依傍。

7王夫人:漢武帝的一位一寵一姬。

得幸:得到皇帝一寵一愛一。

8誠:如果。

親:指雙親,父母。

9奇策便計:巧妙而便捷的計策。

十幸:幸虧。

(11)安所:何處。

(12)衣敝:衣服破舊。

(13)不完:破爛不整齊。

(14)履行:穿鞋走路。

(15)青?:紫青色的絲綢帶子。

(16)謝:辭謝。

主人:指房東。

(17)等比:排列、依次。

祖道:設宴送行。

(18)衣褐懷寶:比喻貧寒而實有才華的人。

褐:粗布短衣。

(19)人莫省視:大家不理睬他。

省視:理睬。

(20)這兩句是說,瘦馬中盡有良馬,貧士中盡有英才,若只看外表,忽略內容,容易有所漏失。

失:漏失,遺漏。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問之曰:「子當為王,欲安所置之1?」

對曰:「願居洛陽。」

人主曰:不可。

洛陽有武庫、敖倉2,當關口,天下咽喉。

自先帝以來3,傳不為置王4。

然關東國莫大於齊,可以為齊王。」

王夫人以手擊頭5,呼「幸甚」。

王夫人死,號曰:「齊王太后薨」6。

1置:安置。

2敖倉:秦漢時國家的大糧倉,也稱敖庾,舊址在今河南鄭州西北氓山上。

3先帝:前代的帝王。

4傳:相傳,歷來。

5以手擊頭:因病倒在一床一,不能起身謝恩,故以此示意。

6此時齊王尚未受封,這樣稱呼是要顯示其子已封王。

按:此段所記已見於卷六十《三王世家》褚先生所補。

昔者,齊王使淳於髡獻鵠於楚1。

出邑門2,道飛其鵠,徒揭空籠3,造詐成辭4,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於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5,去我飛亡6。

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7。

鵠,一毛一物8,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9。

欲赴佗國奔亡十,痛吾兩主使不通(11)。

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12)。」

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13)!」厚賜之,財倍鵠在也。

1鵠:黃鵠,珍禽之一。

2邑門:都門。

3徒揭空籠:只舉著空的鳥籠。

徒,只。

4造詐成辭:編造一套欺騙的話頭。

5飲(yin,印)之:給它喝水。

6去:離開。

亡:逃失。

7議:議論、譏笑。

8一毛一物:生羽一毛一的東西。

9信:誠實。

十佗:通「他」。

(11)此句是說:痛心齊、楚兩國大王之間的使節由此斷絕。

(12)受罪:領受罪罰。

(13)信士:講究忠信的人。

武帝時,征北海太守詣行在所1。

有文學卒史王先生者2,自請與太守俱3;「吾有益於君。」

君許之。

諸府掾功曹白雲4:「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實5,恐不可與俱。」

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遂與俱。

行至宮下,待詔宮府門。

王先生徒懷錢沽酒6,與衛卒僕射飲7,日醉,不視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

王先生謂戶郎曰:「幸為我呼吾君至門內遙語8。」

戶郎為呼太守。

太守來,望見王先生。

王先生曰:「天子即問君何以治北海,令無盜賊,君對曰何哉?」

對曰:「選擇賢材,各任之以其能,賞異等9,罰不肖十。」

王先生曰:「對如是,是自譽自伐功(11),不可也。

願君對言,非臣之力,盡陛下神靈威武所變化也。」

太守曰:「諾。」

召入,至於殿下,有詔問之曰:「何於沿北海,令盜賊不起?」

叩頭對言:「非臣之力,盡陛下神靈威武之所變化也。」

武帝大笑,曰:「於乎(12)!安得長者之語而稱之!安所受之?」

對曰:「受之文學卒史。」

帝曰:「今安在?」

對曰:「在宮府門外。」

有詔召拜王先生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為水衡都尉。

傳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13),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財(14)。」

1征:召。

行在所:簡稱行在,是皇帝臨時住在的地方。

按:武帝時無征北海太守詣行在所事。

《漢書·循吏傳》載其事,事在宣帝時。

2文學卒史:掌管文書的官吏。

3俱:同行。

4府掾功曹:均為太守府中的屬吏。

5多言少實:即言過其實。

6沽:買。

7衛卒僕射,即衛兵頭子。

8遙語:隔著一段路交談。

9異等:超越尋常的。

十不肖:不賢。

(11)自譽自伐功:自己稱讚自己,自己誇耀功勞。

(12)於(wū,烏)乎:即「嗚乎」。

(13)這兩句話出自《老子》六十二章。

是說美好的言論,人人喜一愛一,可以作為好東西出賣;高貴的品行,人人敬仰,可以高出別人之上。

(14)這兩句話語本《晏子春秋》「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

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1。

長老曰:「苦為訶伯娶婦2,以故貧。」

豹問其故,對曰:「鄴三老3、廷掾常歲賦斂百姓4,收取其錢得數百萬,用其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享其餘錢持歸5。

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6,雲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7。

洗沐之,為治新繒綺縠衣8,閒居齋戒9;為治齋宮河上十,張緹絳帷(11),女居其中。

為具牛酒飯食(12),(行)十餘日(13)。

共粉飾之(14),如嫁女一床一席(15),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始浮,行數十里乃沒。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

以故城中益空無人(16),又困貧(17),所以來久遠矣。

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18),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19)。」

西門豹曰:「至為河伯娶婦時,願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20),吾亦往送女。」

皆曰:「諾。」

1所疾苦:所痛苦的事。

2河伯:河神。

3三老:古代掌教化的鄉官。

4常歲:每年。

賦斂:定額收費。

5祝巫:古代以祭祀神鬼,消解災禍為職業的人。

祝,廟祝;巫,女巫。

6行視:巡視。

小家女:貧苦人家的女兒。

7娉取:下娉娶走。

娉,通「聘」,定婚;取同「娶」。

8繒(zēng,增):絲織品的總稱。

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縠(hu,胡):有縐紋的紗。

9閒居:單獨居住。

齋戒:祭祀前,沐浴包衣,素食,以示誠敬,稱為「齋戒」。

十治:建造。

(11)齋宮:齋戒的住屋。

?張:張掛緹(ti,題):橘紅色的絲織品。

又《正義》引顧野王雲,「厚繒也」。

絳:深紅色。

帷,帳子。

(12)具:備辦。

(13)行:經過。

(14)粉飾:裝飾,打扮。

(15)一床一席:一床一帳枕席之類。

(16)益:更,更加。

(17)又:更加。

(18)即:假使。

(19)溺其人民:要淹死那些不肯為河伯娶婦的老百姓。

(20)幸:希望。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三老、官屬、豪長者、裡父老皆會1,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2。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從弟子女十人所3,皆衣繒單衣4,立大巫後。

西門豹曰:「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

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

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5,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6,得更求好女,後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有頃,曰:「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7!」復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有頃,曰:「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