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佞幸列傳第六十五:【說明】本文是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史記白話文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王淑艷譯注

【說明】

本文是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的合傳,揭露了他們無才無德,卻善承上意,察顏觀色,專以諂媚事主,甚至不惜喪失人格,一吮一癰取一寵一,以及他們恃一寵一驕橫,一奸一亂永巷的醜惡行徑和骯髒的靈魂,進而婉轉地諷刺和鞭撻了文、景、武等帝的任人失當,重用一奸一佞的弊端。

佞臣與酷吏都是****政治的必然產物,反轉來它對封建政治也必然造成嚴重的惡果,這從歷代封建王朝佞人亂政的大量史實中可以得到驗證。

司馬遷在文章中對此深表感慨,表現了他對漢代現實政治的失望和對未來政情的憂慮,反映了他的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文章短小,敘事簡潔而有條理,尤其是寓感慨於敘事之中的寫法,以及篇末直抒胸臆的寫法,使感情跌宕婉轉,「通篇一氣,直貫到底」(吳見思《史記論文》),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譯文】

俗語說:「努力種田,不如遇到豐年。

好好為官,不如碰到賞識自己的君王。」

這不是沒有根據的空話。

不但是女子用美色諂媚取一寵一,就是士人和宦者也有這種情況。

從前用美色取得一寵一幸的人很多。

到漢朝建國時,高祖為人極暴猛剛直,但卻有籍孺以諂媚得一寵一。

孝惠帝時有個閎孺也是這樣。

這兩個人並沒有才能,只是靠婉順和諂媚得到了顯貴和一寵一愛一,竟同皇上同起同臥,連公卿大臣都要通過他們去向皇上溝通自己的說詞。

所以漢惠帝時,郎官和侍中都戴著用鵔?鳥一毛一裝飾的帽子,繫著飾有貝殼的衣帶,塗脂抹粉,這是受了閎孺和籍孺之流感染影響的結果。

後來,閎孺和籍孺都把家搬到了安陵。

漢文帝時的宮中一寵一臣,士人有鄧通,宦官有趙同、北宮伯子。

北宮伯子因為是仁一愛一的長者而受到一寵一幸;趙同因善於觀察星象和望氣而受到一寵一幸,常常做文帝的陪乘;鄧通沒有技能。

鄧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於划船當了黃頭郎。

漢文帝做夢想升天,不能上,有個黃頭郎從背後推著他上了天,他回頭看見那人衣衫的橫腰部分,衣帶在背後打了結。

夢醒後,文帝前往漸台,按夢中所見暗自尋找推他上天的黃頭郎。

果然看到鄧通,他的衣帶在身後打了結,正是夢中所見的那人。

文帝把他召來詢問他的姓名,他姓鄧名通,文帝喜歡他,一天比一天地更加尊重和一寵一愛一他。

鄧通也老實謹慎,不喜歡和外人交往,雖然皇帝給予休假的恩賜,他也不想外出。

這時皇帝賞賜他十多次,總共上億的金錢,官職升到上大夫。

文帝常常到鄧通家玩耍。

但是鄧通沒有別的什麼才能,不能推薦賢士,只是自己處事謹慎,諂媚皇上而已。

有一次,皇上讓善於相面的人給鄧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後說:「鄧通當貧餓而死。」

文帝說:「能使鄧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說他會貧困呢?」

於是文帝把蜀郡嚴道的銅山賜給了鄧通,並給他自己鑄錢的特權,從此「鄧氏錢」流傳全國。

他的富有達到了這個程度。

文帝曾經得了癰疽病,鄧通常為文帝一吮一吸膿血。

文帝心中不高興,從容地問鄧通說:「天下誰最一愛一我呢?」

鄧通說:「應該沒有誰比得上太子更一愛一你的了。」

太子前來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讓他給一吮一吸膿血,太子雖然一吮一吸了膿血,可是臉上卻顯露出難為情的樣子。

過後太子聽說鄧通常為文帝一吮一吸膿血,心裡感到慚愧,也因此而怨恨鄧通。

等到文帝死去,漢景帝即位,鄧通被免職,在家閒居。

過了不久,有人告發鄧通偷盜了境外的鑄錢。

景帝把這事交給法官審理,結果確有此事,於是就結案,把鄧通家的錢財全部沒收充公,還欠好幾億錢。

長公主劉嫖賞賜鄧通錢財,官吏就馬上沒收頂債,連一隻簪子也不讓鄧通戴在身上。

於是長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只借給鄧通衣食的費用。

竟使他不能佔有一個錢,寄食在別人家裡,直到死去。

孝景帝時,宮中沒有受一寵一的臣子,但只有郎中令周仁,他最受一寵一愛一,超過一般人,然而仍不深厚。

當今天子漢武帝的宮中受一寵一的臣子,士人則有韓王的子孫韓嫣,宦官則有李延年。

韓嫣是弓高侯韓頹當的庶孫。

當今皇上做膠東王時,韓嫣同皇上一同學書法而相互友一愛一。

等到皇上當了太子時,越發親近韓嫣。

嫣善於騎馬射箭,善於諂媚。

皇上即位,想討伐匈奴,韓嫣就首先練習匈奴的兵器,因為這個原因,他越來越尊貴,官職升為上大夫,皇上的賞賜比擬於鄧通。

當時,韓嫣常常和皇上同睡同起。

一次,江都王劉非進京朝見武帝,皇帝有令,他可隨皇帝到上林苑打獵。

皇上的車駕因為清道的關係還沒有出發,就先派韓嫣乘坐副車,後邊跟隨著上百個騎兵,狂奔向前,去觀察獸類的情況。

江都王遠遠望見,以為是皇上前來,便讓隨從者躲避起來,自己趴伏一在路旁拜見。

韓嫣卻打馬急馳而過,不見江都王。

韓嫣過去後,江都王感到憤怒,就向皇太后哭著說:「請允許我把封國歸還朝廷,回到皇宮當個值宿警衛,和韓嫣一樣。」

太后由此懷恨韓嫣。

韓嫣侍奉皇上,出入永巷不受禁止,他的一奸一情終於被太后知道。

皇太后大怒,派使者命令韓嫣自一殺。

武帝替他向太后謝罪,終於沒被接受,韓嫣自一殺了。

案道侯韓說是他的弟弟,也因諂媚而得到一寵一愛一。

李延年是中山國的人,他父母和他以及兄弟姐妹們,原來都是歌舞演員。

李延年因犯法被宮刑,然後到狗監任職。

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向武帝說起李延年妹妹善長舞蹈的事,武帝見到李延年的妹妹,心裡很喜歡她。

待到李延年妹妹被召進宮中後,又召李延年進宮,使他顯貴起來。

李延年善於唱歌,創作了新的歌曲,這時皇上正修造天地廟,想創作歌詞配樂歌唱。

李延年善於迎一合皇上的心意辦事,配合樂曲唱了新作的歌詞。

他妹妹也得到武帝的一寵一幸,生了男孩子。

李延年佩帶二千石官職的印章,稱作「協聲律」。

他同皇上同臥同起,非常顯貴,而且受一寵一愛一,和韓嫣受到的一寵一幸相似。

過了很長時間,李延年漸漸和宮女有一婬一亂行為,出入皇宮驕傲放縱。

待到他妹妹李夫人死後,皇帝對他的一寵一愛一衰減了,於是李延年及其兄弟們被拘捕而殺死。

從此以後,宮內被皇上一寵一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這些人都不值得一談。

至於衛青、霍去病也因為外戚的關係而得到顯貴和一寵一幸,但他們都能憑自己的才能求得上進。

太史公說:帝王一寵一愛一和憎惡的時機太可怕了!從彌子瑕的經歷完全可以看到後代佞幸之人的結局啊。

哪怕是百代以後,也是可以知道的。

【原文】【註解】

諺曰:「力田不如逢年1,善仕不如遇合2」,固無虛言。

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3。

昔以色幸者多矣。

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4,然籍孺以佞幸5。

孝惠時有閎孺6。

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7。

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鵔?8,貝帶9,傅脂粉十,化閎、籍之屬也(11)。

兩人徙家安陵(12)。

1力田:努力種田。

逢年:遇到豐收年景。

2遇合:指君臣和諧,國君器重大臣。

3士宦:士人和宦官。

4暴抗:暴猛剛直。

抗,通「伉」。

5以佞幸:靠諂媚得到一寵一幸。

6孝惠:漢惠帝。

7關說:通其說詞。

關,通。

8冠:戴帽子。

鵔?:鳥名,此指用鵔?羽一毛一裝飾的帽子。

9貝帶:用貝殼裝飾的腰帶。

十傅:通「敷」。

抹搽。

(11)化:感染、影響。

(12)安陵:漢惠帝陵邑。

孝文時中一寵一臣1,士人則鄧通,宦者則趙同、北宮伯子。

北宮伯子以一愛一人長者2;而趙同以星氣幸3,常為文帝參乘4;鄧通無伎能5。

鄧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為黃頭郎6。

孝文帝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從後推之上天,顧見其衣裻帶後穿7。

覺而之漸台8,以夢中陰目求推者郎9,即見鄧通,其衣後穿,夢中聽見也。

召向其名姓,姓鄧氏,名通,文帝說焉十,尊幸之日異。

通亦願謹(11),不好外交,雖賜洗沐(12),不欲出。

於是文帝賞賜通巨萬以十數(13),官至上大夫。

文帝時時如鄧通家遊戲(14)。

然鄧通無他能,不能有所薦士,獨自謹其身以媚上而已。

上使善相者相通,曰「當貧餓死」。

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15),何謂貧乎?」

於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

其富如此。

文帝嘗病癰(16),鄧通常為帝唶一吮一之(17)。

文帝不樂,從容問通曰:「天下誰最一愛一我者乎?」

通曰:「宜莫如太子。」

太子入問病,文帝使唶癰,唶癰而色難之(18)。

已而聞鄧通常為帝唶一吮一之,心慚,由此怨通矣。

及文帝崩,景帝立,鄧通免,家居。

居無何,人有告鄧通盜出徼外鑄錢(19)。

下吏驗問(20),頗有之,遂竟案(21),盡沒入鄧通家,尚負責數巨萬(22)。

長公主賜鄧通(23),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24)。

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25)。

竟不得名一錢(26),寄死人家。

1中一寵一臣:皇宮中的受一寵一之臣。

2一愛一人長者:仁慈的長者。

3星氣:觀察星象和望氣。

幸:受一寵一愛一。

4參乘:陪乘。

5伎能:通「技能」。

6濯(zhao,照)船:用槳划船。

濯:通「棹」。

7顧:回頭看:裻(dū,督):衣衫和橫腰部分。

帶:衣帶。

穿:打結。

8覺:指夢醒。

之:往。

漸台:建在未央宮西邊蒼池中的檯子。

9陰目:暗中看著。

十說:同「悅」。

(11)願謹:一性一格老實謹慎。

(12)外交:同別人交往。

洗沐:休假。

按漢制,官吏五日一洗沐。

(13)巨萬:猶言「上億」。

十數:十來次。

(14)如:往。

(15)富通:使鄧通富有。

(16)病癰:得了癰病。

(17)唶一吮一:一吮一吸。

(18)色難:臉上顯出難為情的表情。

(19)徼:邊境。

(20)下吏:交給法官。

驗問:驗證詢問。

(21)竟案:結案。

(22)責:通「債」。

(23)長公主:指漢景帝的姐姐劉嫖。

(24)簪:古人插發的長針,常以金玉製成。

著身:戴在身上。

(25)假:借。

(26)竟:最終。

名:猶「佔有」。

孝景帝時,中無一寵一臣,然獨郎中令周文仁1,仁一寵一最過庸2,乃不甚篤3。

1周文仁:《漢書》作「周仁」。

按周仁字文。

2庸:指平常人,一般人。

3篤:厚。

今天子中一寵一臣,士人則韓王孫嫣,宦者則李延年。

嫣者,弓高侯孽孫也1。

今上為膠東王時2,嫣與上學書相一愛一3。

及上為太子,愈益親嫣。

嫣善騎射,善佞。

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習胡兵4,以故益尊貴,官至上大夫,賞賜擬於鄧通。

時嫣常與上臥起。

江都王入朝,有詔得從入獵上林中。

天子車駕蹕道未行5,而先使嫣乘副車6,從數十百騎,騖馳視獸。

江都王望見7,以為天子,辟從者8,伏謁道傍9。

嫣驅不見。

既過,江都王怒,為皇太后泣曰十:「請得歸國入宿衛(11),比韓嫣。」

太后由此嗛嫣(12)。

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13),以一奸一聞皇太后(14)。

皇太后怒,使使賜嫣死(15)。

上為謝(16),終不能得,嫣遂死。

而案道侯韓說,其弟也,亦佞幸。

李延年,中山人也。

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17)。

延年坐法腐(18),給事狗中。

(19)。

而平陽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20),上見,心說之,及入永巷,而召貴延年。

延年善歌,為變新聲,而上方興天地祠(21),欲造樂詩歌弦之(22)。

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詩(23)。

其女弟亦幸,有子男。

延年佩二千石印,號協聲律(24)。

與上臥起,甚貴幸,埒如韓嫣也(25)。

久之,寢與中人亂(26),出入驕恣。

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後,一愛一馳,則禽誅延年昆弟也(27)。

自是之後,內一寵一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

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1弓高侯:指韓王信之子韓頹當。

孽孫:庶孫,即媵妾所生之孫。

2今上:指漢武帝。

3書:書法。

4胡兵:指胡人(即匈奴)的兵器或陣法。

5蹕道:古代天子出行要先清道,禁止行人通過,稱為蹕道。

6副車:從車。

7江都王:漢武帝異母兄劉非8辟:通「避」,躲。

9伏謁:伏地拜見。

傍:通「旁」。

十為:向。

(11)歸國:交還封國。

宿衛:在禁宮中擔當夜間警衛。

(12)嗛:懷恨。

(13)永巷:宮中長巷。

此指妃嬪的住所。

(14)一奸一:指與宮女有一奸一情,或對宮女有非禮舉動。

(15)使使:派使者。

(16)謝:認錯,謝罪。

(17)身:自己。

女:指姐妹。

故:從前。

倡:唱歌跳舞的藝人。

(18)坐法:犯法。

腐:宮刑。

(19)給事:供職。

狗中:即狗監,官名。

(20)平陽公主:指漢武帝的姐姐而初嫁平陽侯曹壽者。

女弟:妹妹,此指漢武帝的一寵一姬李夫人。

(21)興:興建。

天地祠:天地廟。

(22)樂詩:歌詞。

歌弦:配樂歌唱。

(23)善承意:善於領會皇上的心意,加以奉迎。

弦次:當為「絃歌」。

《漢書·佞幸傳》作「絃歌」。

初詩:新造的歌詞。

(24)號:稱作。

協聲律:即「協律都尉」,官名。

(25)埒(lie,列):相等。

(26)寢:漸漸。

中人:指宮女。

(27)禽:同「擒」。

昆弟:兄弟。

太史公曰:甚哉一愛一憎之時1!彌子瑕之行2,足以觀後人佞幸矣。

雖百世可知也。

1甚:重要。

一愛一憎之時:指皇帝一愛一和憎的時機。

2彌子瑕:春秋時代衛靈公的一寵一臣。

在他得幸時,竟假托君命駕車回到家中,受到衛君稱讚;他吃桃子感到味美,把留下的一半獻給衛君,也受到稱讚。

但他失一寵一後,這些也都成了他的罪過。

見《左傳·定公六年》、《韓非子·說難》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