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說明】這篇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簡略地記錄了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

史記白話文

《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

解惠全白曉紅譯注

【說明】

這篇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簡略地記錄了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間所發生的要事。

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

本紀雖然記載簡略,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

如「除禁錮」的寬鬆政策、「省列侯遣之國」等節儉措施,以及遺詔中「出宮人歸其家」的善舉等等。

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產、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的記錄。

《太史公自序》說:「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作《孝景本紀》。」

這篇本紀基本上體現了這個這思想。

較之前篇,《孝文本紀》詳載詔書德澤,而《孝景本紀》只書年月。

這一詳一略,說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

實際上所謂「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績應屬於文帝,而且在對百姓的仁一愛一、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

這篇本紀行文省儉的另一個原因,恐怕還在於作者對景帝之子、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致更大的禍患。

雖然這篇本紀未見直書景帝之過的文字,但從他篇中還是可以看到作者對景帝在用人方面的批判。

如在《絳侯周勃世家》中記載了景帝意氣用事,致使敢於直言諍諫、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周亞夫受辱含冤絕食而死;在《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了頗有遠見、為朝廷的利益出謀劃策的晁錯,最後卻成了景帝退敵的犧牲品。

作者沒有因為景帝之功,而漏書其過,對他的不仁不義之舉,還是給予了相當尖銳的批判。

這篇本紀篇末的贊語只論及七國之亂一事,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一操一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

【譯文】

孝景皇帝劉啟,是孝文皇帝排行在中間的兒子。

他的生母是竇太后。

孝文皇帝在代國的時候,前一個王后有三個兒子,等到竇太后得一寵一,前一個王后去世,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景帝得以繼承帝位。

前元元年(前156)四月乙卯日,大赦天下。

乙巳日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五月,下詔減去一半田租。

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廟,詔令群臣不必為此上朝拜賀。

這年,匈奴侵入代地,朝廷與匈奴定約和親。

二年(前155)春天,封原相國蕭何的孫子蕭系為武陵侯。

規定男子滿二十歲開始著於名籍服徭役。

四月壬午日,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去世。

景帝的兒子廣川王劉彭祖、長沙王劉發都回自己的封國去了。

丞相申屠嘉去世。

八月,任命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

彗星出現在天空的東北方向。

秋天,衡山一帶下了冰雹,雹子最大的達直徑五寸,最深的地方達二尺。

火星逆向運行到北極星所處的星空。

月亮從北極星星空穿過。

木星在太微垣區域逆向運行。

下詔設置南陵和內史、祋祤(duixǔ,對許)三個縣。

三年(前154)正月乙巳日,大赦天下。

流星出現在西方。

天火燒掉了洛陽的東宮大殿和城樓。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和膠東王劉雄渠反叛,起兵向西進發。

景帝為安一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派遣袁盎通告七國,但他們仍不罷兵,繼續西進,包一皮一皮圍了梁國。

景帝於是派了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率軍討伐,平定了叛亂。

六月乙亥日,下詔赦免被打散逃亡的叛軍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藝等參與謀反的人。

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

立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

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改封濟北王劉志為淄川王,淮陽王劉余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

齊王劉將廬、燕王劉嘉都去世了。

四年(前153)夏天,立皇太子。

立皇子劉徹為膠東王。

六月甲戌日,大赦天下。

閏九月,把易陽改名為陽陵。

重新在水陸要道設置關卡,用憑證方得出入。

冬天,改趙國為邯鄲郡。

五年(前152)三月,修建陽陵和渭橋。

五月,撥錢二十萬,招募民眾遷居陽陵。

從西邊來的大風暴侵襲江都一帶,毀壞城牆十二丈。

丁卯日,景帝封姐姐長公主的兒子陳?為隆慮侯。

改封廣川王劉彭祖為趙王。

六年(前151)春天,封中尉衛綰為建陵侯,江都國丞相程嘉為建平侯,隴西郡太守公渾邪為平曲侯,趙國丞相蘇嘉為江陵侯,前將軍欒布為(shū,輸)侯。

梁王,楚王都去世了。

閏九月,砍伐馳道兩旁的樹木,填平蘭池。

七年(前150)冬天,廢掉栗太子劉榮,封他為臨江王。

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春天,赦免和釋放修建陽陵的囚犯和奴隸。

丞相陶青被免職。

二月乙巳日,任命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

四月乙巳日,立膠東王的母親為皇后;丁巳日,立膠東王為太子。

名叫徹。

中元元年(前149),封前御史大夫周苛的孫子周平為繩侯,前御史大夫周昌的孫子周左車為安陽侯。

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廢除不准商人、入贅女婿做官和不准犯過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

發生地震。

衡山、原都地區下了冰雹,最大的達直徑一尺八寸。

中元二年(前148)二月,匈奴侵入燕地,朝廷因而斷絕與匈奴和親。

三月,下令召臨江王劉榮來京問罪,劉榮畏罪,就在中尉郅(zhi,至)都的府第中自一殺了。

夏天,立皇子劉越為廣川王,劉寄為膠東王。

分封了四個列侯。

九月甲戌日,發生日食。

中元三年(前147)冬天,廢除諸侯國中御史中丞一職。

春天,匈奴的兩個王率領自己的部眾前來歸降,都被封為列侯。

立皇子劉方乘為清河王。

三月,彗星出現在天空的西北方。

丞相周亞夫被免職,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劉捨為丞相。

四月,發生地震。

九月最後一天戊戌日,發生日食。

在京城的東都門外駐紮軍隊。

中元四年(前146)三月,修建德陽宮。

發生大蝗災。

秋天,赦免修建陽陵的囚犯。

中元五年(前145)夏,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

分封了十個侯。

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全國發生嚴重澇災。

將諸侯國的丞相改稱為相。

秋天,發生地震。

中元六年(前144)二月己卯日,景帝親自到雍縣,在效外祭祀五帝廟。

三月,下冰雹。

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都去世了。

分別立梁孝王的兒子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把梁國一分為五。

封了四個列侯。

把廷尉這個官職改名為大理,將作少府改名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改名為都尉,長信詹事改名為長信少府,將行改名為大長秋,大行改名為行人,奉常改名為太常,典客改名為大行,治粟內史改名為大農。

把主管京城倉庫的大內定為二千石級的官員,設置左、右內官,隸屬於大內。

七月辛亥日,發生日食。

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區。

後元元年(前143)冬天,把中大夫令改名為衛尉。

三月丁酉日,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賜給中二千石一級的官員和諸侯國的相以右庶長的爵位。

四月,下令特許民眾聚會飲酒。

五月丙戌日,發生地震,早飯時又震。

上庸縣地震連續了二十二天,城牆被震毀。

七月乙巳日,發生日食。

丞相劉捨被免職。

八月壬辰日,任命御史大夫衛綰為丞相,封為建陵侯。

後元二年(前142)正月,一天之內連續地震三次。

郅都將軍率軍回擊匈奴。

下令准許民眾聚會飲酒五日。

詔令內史和各郡不准用糧食餵馬,違者將其馬匹收歸官府。

規定罪犯和奴隸穿很粗糙的七?(zōng,宗)布衣服。

禁止用馬舂米。

因為這一年糧食歉收,詔令全國節約用糧,嚴禁不到收穫時節就把口糧吃完。

減少駐京的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

三月,匈奴侵入雁門郡。

十月,把高祖陵墓長陵附近的官田租給農民耕種。

發生大旱災。

衡山國、河東郡和雲中郡發生瘟疫。

後元三年(前141)十月,太陽和月亮連續五天呈現紅色。

十二月最後一天,打雷了。

太陽變成紫色。

五大行星倒轉運行,在太微垣區域。

月亮從太微垣星區穿過。

正月甲寅日,皇太子劉徹舉行加冠典禮。

甲子日,孝景皇帝逝世。

遺詔賜給諸侯王以下至平民應該繼承父業的人每人爵位一級,全國每戶一百錢。

把後宮宮人遣散回家,並免除其終身的賦稅。

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

三月,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

把景帝的靈柩安葬在陽陵。

太史公說: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安寧。

到了孝景時代,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了,然而晁錯建議大力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使得吳、楚七國一同起兵反叛,聯合向西進攻朝延。

這是由於諸侯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又沒有採取逐步削減的辦法。

等到主父偃提出准許諸侯王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的建議,才使諸侯王的勢力弱下來,天下終於安定了。

這樣看來,國家安危的關鍵,難道不在於謀略嗎?

【原文】【註解】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1。

母竇太后。

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2,故孝景得立。

1中子:排行居中的兒子。

2更:相繼地,接連地。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

乙巳1,賜民爵一級。

五月,除田半租2。

為孝文立太宗廟3。

令群臣無朝賀4,匈奴入代,與約和親5。

1乙巳:據梁玉繩《史記志疑》考證此二字衍。

2除田半租:減去一半田租。

文帝時田租十五而稅一,景帝再減收一半,即三十而稅一。

3太宗:文帝的廟號。

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稱開國皇帝為「祖」,稱第一個治理天下有功績的皇帝為「宗」。

「太」是尊稱。

4無:同「毋」,不要。

5和親:指與匈奴議和,結為姻親。

二年春,封故相國蕭何孫系為武陵侯。

男子二十而得傅1。

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2。

廣川、長沙王皆之國。

丞相申屠嘉卒。

八月,以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

彗星出東北。

秋,衡山雨雹3,大者五寸,深者二尺4。

熒惑逆行5,守北辰6。

月出北辰間。

歲星逆行天廷中7。

置南陵及內史祋祤為縣。

1「男子二十」句:指男子二十歲開始服兵役。

傅,著。

指著於名籍,給公家服徭役。

得,應該,必須。

又梁玉繩以為「得」字是衍文。

按:《索隱》引顏師古云「舊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2孝文太后:文帝的母親薄太后。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3雨雹:下雹子。

4深者二尺:《會注考證》引王念孫曰:「深下『者』字衍。」

5熒惑:火星的別名。

因其隱現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叫熒惑。

6北辰:北極星。

7歲星:木星。

天廷:古代把星空分為三個區域,叫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天廷即太微垣。

也寫作「天庭」。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

長星出西方1。

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2。

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3,發兵西鄉。

天子為誅晁錯4,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

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

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

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

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

徙濟北王志為淄川王,淮陽王餘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

齊王將廬、燕王嘉皆薨。

1長星:彗星的一種。

2天火:指由雷電或物體自燃引起的大火。

燔(fan,凡):焚燒。

雒陽:《索隱》:「《漢書》作淮陽。」

此事指景帝三年淮陽王劉余的宮殿被大火焚燬。

3吳王濞……反:以劉濞為首的同姓諸侯王進行武裝叛亂,就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吳、楚七國之亂。

這次叛亂的借口是「清君側」誅晁錯,因為晁錯主張「削藩」,即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4為誅晁錯:為安一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

按:景帝實際是上了劉濞「清君側」的當。

四年夏,立太子1。

立皇子徹為膠東王。

六月甲戌,赦天下。

後九月,更以(弋)〔易〕陽為陽陵2。

復置津關3,用傳出入4。

冬,以趙國為邯鄲郡。

1太子:指栗太子劉榮,栗姬所生。

2「更(gēng,耕)以」句:指景帝決定在易陽為自己修建陵墓,並將易陽更名為陽陵。

更,改。

3復置津關:津關,設在水陸要道的關卡。

文帝十二年曾頒布通關梁的法令,允許人們自一由出入關隘。

景帝在平息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後,恢復了憑證出入關隘的制度。

4傳:一種出入關隘的憑證。

五年三月,作陽陵、渭橋。

五月,募徙陽陵,予錢二十萬。

江都大暴風從西方來,壞城十二丈。

丁卯,封長公主子?為隆慮侯1。

徙廣川王為趙王。

1長公主:指皇帝的姐姐劉嫖,竇太后所生。

漢代稱皇帝的女兒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六年春,封中尉(趙)綰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為建平侯,隴西太守渾邪為平曲侯,趙丞相嘉為江陵侯,故將軍布為鄃侯。

梁楚二王皆薨。

後九月,伐馳道樹1,殖蘭池2。

1馳道:秦代修建的供帝王行駛車馬的道路。

2殖:《集解》引徐廣曰:「殖,一作『填』。」

按:應以「填」為是。

蘭池:池名。

秦始皇時所建。

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七年冬,廢栗太子為臨江王1。

十(二)〔一〕月晦2,日有食之。

春,免徒隸作陽陵者3。

丞相青免。

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

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4。

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

名徹5。

1栗太子被廢,因後宮爭龐引起,事詳見《外戚列傳》。

2晦: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3徒隸:服勞役的犯人和奴隸。

4膠東王太后:景帝之妃,劉徹的母親,姓王。

這時劉徹還是膠東王,所以稱為膠東王太后。

5名徹:《會注考證》引張文虎曰:「『名徹』二字疑後人旁注誤入。」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孫平為繩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孫〕左車為安陽侯。

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

除禁錮1。

地動。

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1禁錮:這裡是指限制不准做官的法令。

西漢初年曾規定,商人,入贅女婿不准做官,犯罪的官吏不准重新做官。

(參見《漢書·貢禹傳》)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親。

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1。

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

封四侯2。

九月甲戌,日食。

1「召臨江王來」二句:臨江王即被廢掉的栗太子劉榮。

因利用文帝廟外的空地擴建王宮,被人指控侵佔宗廟罪,景帝召來京城,由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郅(zhi,至)都責訊。

劉榮畏罪,即在中尉的府第中自一殺。

事詳《史記·五宗世家》)2封四侯:吳、楚七國叛亂時,楚國丞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國丞相建德、內史王悍因勸阻楚王劉戊、趙王劉遂不要反叛,結果被殺。

所以景帝封張尚之子張當居、趙夷吾之子趙周、建德之子橫、王悍之子王棄為侯。

中三年冬,罷諸侯御史中丞。

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來降,皆封為列侯。

立皇子方乘為清河王。

三月,彗星出西北。

丞相周亞夫(死)〔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劉捨為丞相。

四月,地動。

九月戊戌晦,日食。

軍東都門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陽宮1。

大蝗。

秋,赦徒作陽陵者。

1德陽宮:《集解》引臣瓚曰:「是景帝廟也。

帝自作之,諱不言廟,故言宮。

《西京故事》雲景帝廟為德陽宮。」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為常山王。

封十侯1。

六月丁巳,赦天下,賜爵一級。

天下大潦2。

更命諸侯丞相曰相。

秋,地動。

1封十侯:據《惠景間侯者年表》載,這年夏天封五侯,不是十侯。

2潦:同「澇」,雨多成災。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1,郊見五帝2。

三月,雨雹。

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皆薨。

立梁孝王子明為濟川王,子彭離為濟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陰王。

梁分為五。

封四侯3。

更命廷尉為大理,將作少府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為都尉,長信詹事為長信少府,將行為大長秋,大行為行人,奉常為太常,典客為大行,治粟內史為大農。

以大內為二千石,置左右內官,屬大內。

七月辛亥,日食。

八月,匈奴入上郡。

1幸:帝王到某處叫幸。

2效見五帝:指到郊外祭祀五帝廟。

郊,郊祀。

在郊外祭祀天地,是古代祭禮之一。

五帝,傳說中的五帝,具體所指不一。

《五帝本紀》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3封四侯:梁玉繩《史記志疑》以為當作「封五王」。

據《漢書·景帝紀》載:「梁王薨,分梁為五國,立孝王子五人皆為王」。

後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為衛尉。

三月丁酉,赦天下,賜爵一級,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

四月,大酺1。

五月丙戌,地動,其蚤食時復動2。

上庸地動二十二日,壞城垣。

七月乙巳,日食。

丞相劉捨免。

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綰為丞相,封為建陵侯3。

1酺:命令特許的大聚飲。

秦漢時三人以上無故聚飲,罰金四兩。

2蚤:通「早」。

3封為建陵侯:《會注考證》引盧文紹說,此五字衍。

按:衛綰封為建陵侯事,在前元六年,上文已經敘及,此處當刪。

後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動。

郅將軍擊匈奴。

酺五日。

令內史郡不得食馬粟1,沒入縣官2。

令徒隸衣七?布3。

止馬舂4。

為歲不登5,禁天下食不造歲6。

省列侯遣之國。

三月,匈奴入雁門。

十月8,租長陵田。

大旱。

衡山國、河東、雲中郡民疫9。

1食(si,寺)馬粟:即「食馬以粟」,意思是用糧食餵馬。

食,給吃,喂。

2縣官:這裡是朝廷、官府的代稱。

按:這句當是違者沒入縣官的意思。

3七?(zōng,宗)布:一種很粗糙的布。

4止馬舂:禁止以馬舂粟。

朝廷規定不許用馬而用人力舂糧食,可以使貧民得到一些糧食。

(參用《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說)5為:因為。

歲,年成。

不登:歉收。

登,莊稼成熟。

6食不造歲:意思是口糧吃不到收穫時節。

造,到。

7省:減少。

8十月:《會注考證》引陳仁錫語:「十月,七月誤。」

按:漢承秦歷,以十月為歲首,應記於正月之前,不當記於三月之後。

9疫:瘟疫。

這裡指發生瘟疫。

後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

十二月晦,?1。

日如紫。

五星逆行守太微2。

月貫天廷中。

正月甲寅,皇太子冠3。

甲子,孝景皇帝崩。

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後爵一級4,天下戶百錢。

出宮人歸其家5,復無所與6。

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7。

三月,封皇太后弟蚡為武安侯,弟勝為周陽侯。

置陽陵8。

1?:《會注考證》引焦竑曰:「?」即『雷』字。」

2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

太微:即太微垣。

3冠:冠禮。

這裡指舉行冠禮。

古代男子二十歲時,結髮戴冠,舉行加冠典禮,表示已經成年。

4民為父後:指百姓中繼承父業的人。

5出:使出,即放出。

歸:使歸,即遣送回家。

6復無所與:《會注考證》釋此句為「復終身」。

復,免除(賦稅徭役)。

與,使,用。

7是為孝武皇帝:梁玉繩《史記志疑》曰:「史公本書稱武帝曰『今上』,曰『今帝』,曰『今天子』,曰『今皇帝』,故凡言『孝武』者,悉後人所妄改也。」

8置陽陵:指把景帝的靈柩安葬在陽陵。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1。

至孝景,不復憂異姓2,而晁錯刻削諸侯3,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4,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5。

及主父偃言之6,而諸侯以弱,卒以安。

安危之機7,豈不以謀哉?

1懷安:指人民懷念帝王的德政而安居樂業。

2「不復憂」句: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

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時,先後封了九個異姓諸侯王。

取得天下後,劉邦逐個剷除了異姓王,改封同姓王。

到景帝時,僅存的一個異姓王長沙國吳氏因無後而國除,就再沒有異姓王了。

3刻削諸侯:指削藩政策。

刻削:削減,削奪。

4合從:本指戰國時期六國聯合進攻秦國,這裡借指吳、楚七國聯合起兵反叛朝廷。

從,同「縱」。

5以:用。

漸:漸進,逐步進行。

6主父偃言之:武帝元朔二年(前127),中大夫主父偃建議:允許諸侯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目的是為使諸侯國的封地愈來愈小,以削弱諸侯的勢力。

漢武帝採納了這一建議,對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積極作用。

事詳《平津侯主父列傳》。

7機:關鍵。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