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丞相王綰等以諸侯初破,燕、齊、楚地方偏遠,不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

史記白話文

《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始滅六國,號始皇帝,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如何管理,大臣們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丞相王綰等以諸侯初破,燕、齊、楚地方偏遠,不置諸侯王則無以鎮服,請封諸皇子。

秦始皇交由臣下討論,群臣都認為可行,只有廷尉李斯反對:「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甚多,然而後代日益疏遠,相互攻擊視如仇敵,周天子也無法禁止。

現在天下一統,設立郡縣,皇子功臣可以用國家賦稅多加賞賜,這樣容易控制。

天下沒有異心,才是安寧之術。

設置諸侯不利。」

中國史上,大抵每一代都懲前朝敗亡之因,比如明懲歷朝丞相專擅,清懲明世太監之禍,但往往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漢懲秦始皇不封子弟而致七國之亂,宋懲晚唐五代方鎮之亂而致武德不修,外患不止。

可以說,李斯的話切中始皇要害,唯恐萬世基業不傳的要害,由不得不聽。

果然,秦始皇說:「天下人都苦於戰亂不休,就是因為有諸侯王的存在。

天下初定,再立諸侯國,這是製造戰爭,以此求得安寧,豈不太難!廷尉的意見正確。」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置酒為壽,僕射周青臣進頌,總之神靈明聖,四海賓服,哄得始皇帝開心得很,可其中講到「改諸侯為郡縣,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的禍患,傳之萬世。」

惹惱了來自齊地的博士淳於越。

儒生一向很能破壞氣氛,也算是傳統:「臣聽說殷、周君臨天下千餘年,分封子弟功臣,作為輔佐。

現在陛下擁有天下,子弟卻和平常百姓一樣,一旦出現了田常、六卿這樣的臣子,沒有輔佐之人,如何相救?辦事不以古人為師而能長久的,我沒有聽說過。

現在周青臣當面奉承,以加重陛下的過失,不是忠臣。」

淳於越比王綰聰明,和李斯一樣,利用了秦始皇的恐懼,這次是對田氏代齊和六卿分晉的恐懼。

所以秦始皇又把意見交由臣下討論,不出意外,反對者又是李斯,不過李斯這時候已經是丞相了,底氣也特別足,所以這次李斯直指根本。

儒家一直強調法先聖,法家一直強調法後王。

戰國時代諸侯紛爭,無論是秦國還是山東六國,都需要招攬士人為之效力。

而當天下一統,思想也應當定於一尊,百姓只要努力耕作就好。

而儒生天天叫嚷著「復古」,在李斯看來就是非議當今,惑亂百姓。

因此,李斯建議:「列國史記,除秦記全部燒燬。

除了博士官所執掌,天下收藏《詩》、《書》、諸子百家的,都要交給地方官員燒燬。

有敢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族滅。

官吏知情不一舉者同罪。

法令下達三十日不燒書的,受黥刑(臉上刺字塗黑),派去築長城。

只有醫藥、卜筮、種樹三類書不燒。

如要學習法令,以官吏為師。」

秦始皇下令執行,史稱「焚書」。

無可否認,秦始皇和李斯的這些舉動,是站在政治一統的前提下謀求思想一統的大理想,可是有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就這件事說,就造就了中國幾個惡法的先例,

一、燒燬非官方認定的史書。

中國歷來對史書的準確一性一和教化意義非常看重,《春秋》裡面的微言大義,什麼「鄭伯克段於鄢」,六個字足夠講上一堂課。

趙盾的狡辯,終究抵不過董狐的筆,崔杼的刀,終究還是硬不過太史兄弟的頭,終於在太史第四個兄弟的時候停了下來。

但是,歷史是由人書寫的,不免帶有個人和群體的色彩,房龍在《聖經的故事》中寫到:「每個國家的每本歷史教科書都講述關於過去的故事,而且都是該國人民認為確實發生過的事實。

但是要是你跨過國境區讀讀鄰國的實力教科書,你就會發現那些記述截然不同。」

燒燬各國的史記,只留下秦國的史記,保證了秦國史記的權威一性一,和歷史的秦國視角,也燒燬了各國史記中譏刺秦國的語言,減少了六國後人對秦國的攻擊的基礎,從秦始皇的角度,當然是有利的。

然而,「去閱讀所有全家的所有歷史教科書,可能會看到一些接近絕對真實的東西」(房龍),燒了六國史記,歷史從此殘缺不全,對古代史的整理造成了相當多的問題,而且《秦記》不記載日月,文辭簡略不全,司馬遷公大為感歎。

晉武帝時從魏安釐王墓中出土《竹書紀年》,幾乎重構上古史,重建戰國年代史,也可以看出燒燬各國歷史對歷史準確一性一的傷害。

後世延此,常常禁修私史,如南宋嘉泰禁私史,清初文字獄中赫赫有名的明史案,容後細考。

二、燒燬禁%書。

禁%書始自商鞅變法,「燔《詩》、《書》而明法令」,但如此大規模的禁%書,從書的範圍和禁%書的地域來說,應該是第一次。

而且,這次禁%書的標準是空前絕後的最高一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這個「不中用」的標準,由始皇帝和李斯二人搞定,只有醫藥、卜筮、種樹三類書逃出生天,其他一切書籍,都屬於「不中用」。

三、集書於官方。

後世多有人以《詩》、《書》、諸子百家尚存於博士官屬為始皇辯護,認為項羽燒咸陽才造成了這些書的流失,比如一性一好疑古辨偽的朱熹說「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

這樣說當然沒錯,可就當時的條件來說,書還處於「漢青」階段,副本不多,歸於博士官屬,一旦發生火災,都是無可挽回,更不要說兵禍了。

即使到了明清,《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也難逃水火之災,《永樂大典》主要亡於明末清初的戰火之中,七套《四庫全書》只存三套半,其餘的毀於八國聯軍和太平天國。

所以,集中所有的書於中央,就埋下了毀書的種一子。

從實際的結果看,由於秦三世而亡,前後不過數年,儒家典籍還得到了比較好的流傳,可其餘諸子百家,多有流失,越是小宗,越可能失傳。

嚴重的問題在於,沒有人敢保證,收集到官方的書籍會不會被肆意的刪改。

這次收書無所考,從後世來看,《永樂大典》採取的是照抄,而《四庫全書》不同,禁毀圖書三千餘種,十五萬部,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張孝祥「洙泗上,絃歌地,亦膻腥」,多被篡改。

更嚴重的問題是統一思想。

在上古時代,只有巫、史少數人掌握文字,因此文字也集中於王宮。

當識字人口增加時收書於博士官屬,那就是妄圖定思想於一尊的愚民政策。

四、言論控制。

「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這一點不算首創,是繼承周幽王而來。

這些當然是為了萬世基業,可六、七年間,「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枉把六經灰火底,橋邊猶有未燒書」,秦就亡了。

要討論這裡面的關係,其實並不像傳說中的這麼簡單。

固然,秦始皇暴虐萬分,可在始皇帝掃滅六國的餘威尚在,天下尚屬安寧。

始皇崩於前210年七月,一年後的前209年七月陳涉起兵,如果始皇尚在,陳涉敢不敢起兵,有沒人響應,都是疑問。

這裡有一個證據,陳涉起兵,因為百姓多聽聞扶蘇的賢明,居然打算用扶蘇的名號,可以想像,如果扶蘇繼承皇位,採取相對寬容的措施,秦未必會這麼快滅亡,事實上,老子做壞人,把好人留給兒子做,這是後世皇帝們用慣的權術。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