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
趙世家第十三
支菊生譯注
【說明】
在《史記》三十世家中《趙世家》是頗具特色的一篇。
全文洋洋萬言,如長江大河,波瀾起伏,一精一彩片斷時有所見。
其敘事之生動,人物之一逼一十真,章法之多變,剪裁之一精一妙,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兩件大事,其一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其二是關於趙氏孤兒的故事。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他根據趙國的國情,大膽提出了胡服騎射的主張。
實行這一主張,就要改變傳統習俗,因而遭到來自各方面的反對,阻力重重,舉步維艱。
但武靈王對舊的習慣勢力毫不妥協,他力排眾議,接連與貴族及大臣進行激烈的論辯,終於使反對者理屈辭窮,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張。
司馬遷對武靈王力排眾議的記述是頗為詳盡的,因為在反覆論辯中,這位改革家的遠見卓識及其勇氣和魄力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當然,作者也記述了胡服騎射使趙國迅速強大的功效。
我們從歷史上已經看到,胡服騎射之功絕不僅僅局限在趙國,這一移風易俗的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多方面的。
司馬遷雖然還來不及完全看到這些影響,但他卻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武靈王的革新措施及不尋常,因而給以充分的肯定。
這也正是這位偉大史學家的卓越之處。
趙氏孤兒的故事由於戲曲和小說的傳播,早已為人熟知。
但最早記述這一故事的正是這篇《趙世家》。
司馬遷通過這個故事歌頌了正義,鞭笞了邪惡,並揭示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真理。
故事情節曲折,驚心動魄;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程嬰的忍辱負重,公孫杵臼的慷慨犧牲,屠岸賈的一奸一邪殘暴,無不躍然紙上。
但這個故事從唐代以來就不斷地受到批評,學者們紛紛指責它並非信史,有人還作了很細緻的考證。
如果僅從史學角度而論,這種批評不無道理。
但《史記》不僅僅是一部史書,也是一部文學傑作。
故事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和重要情節可能是作者虛構,或者是出自民間的傳聞。
以虛構或傳聞為史實固然不合史法,但從文學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創作。
如從根本一精一神來說,這個故事也並不違背歷史的真實。
元代作家紀君祥據此創作的《趙氏孤兒》雜劇,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譽為「即列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試想,如果沒有司馬遷關於趙氏孤兒的記述,紀君祥怎麼可能創作出這部傑出的雜劇來呢!
篇中有幾處夢卜的記述。
夢卜就是據夢境預卜後事,這種迷信思想應予批判。
不過史書中記夢卜等迷信活動並不始於司馬遷,《左傳》裡就有不少這類記載,司馬遷還不可能完全擺脫這種影響,這是時代的局限。
【譯文】
趙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個祖先。
傳到中衍,他給殷帝太戊趕車。
他的後代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取名惡來,侍奉紂王,後被周人殺死,他的後代就是秦人。
惡來的弟弟名叫季勝,他的後代就是趙人。
季勝生了孟增。
孟增受到周成王的一寵一信,這就是宅皋狼。
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
造父得一寵一於周穆王。
造父選取了駿馬八匹,與在桃林得到的盜驪、驊騮、綠耳等名馬獻給穆王。
穆王讓造父趕車,到西方去巡視,會見了西王母,快樂得把回去都忘了。
不久,徐偃王發動叛亂,穆王乘坐馬車,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徹底打敗。
於是把趙城賜給造父,從此就成為趙氏。
從造父往下經六代傳到了奄父,奄父字公仲,周宣王的時候討伐戎人,他給宣王趕車。
在千畝之戰中,奄父曾使宣王脫險。
奄父生了叔帶。
叔帶的時候,周幽王荒一婬一無道,他就離開周王朝到了晉國,侍奉晉文侯,開始在晉國建立趙氏家族。
從叔帶往下,趙氏宗族越來越興旺,又過五代傳到了趙夙。
晉獻公十六年(前661),晉國征討霍、魏、耿三國,趙夙為將軍征討霍國。
霍公求逃到了齊國。
這一年晉國大旱,占卜的結果說:「霍太山的山神作怪。」
於是派趙夙到齊國召回霍國國君,恢復了他的地位,讓他主持霍太山的祭祀,晉國才又得到豐收。
晉獻公把耿地賜給趙夙。
趙夙生共孟這一年,正當魯閔公元年(前661)。
共孟生趙衰(cuī,崔),趙衰字子余。
趙衰為侍奉晉獻公還是侍奉幾位公子進行占卜,結果都不吉利。
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時,結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
重耳由於驪姬之亂逃亡到翟,趙衰做隨從。
翟人討伐廧咎(gāo,高)如,得到兩個女子。
翟君把年少的女子給重耳為妻,年長的女子給趙衰為妻,生了趙盾。
當初,重耳在晉國的時候,趙衰的元配妻子已生了趙同、趙括、趙嬰齊。
趙衰跟隨重耳在外逃亡,共計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晉國。
重耳做了晉文公,趙衰做原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國家政事。
晉文公所以能返回並且成為霸主,大多是趙衰的計策,這些事記在《晉世家》裡。
趙衰回到晉國以後,在晉國的原配妻子堅決要求把他在翟娶的妻子迎接回來,並且讓翟妻的兒子趙盾做正宗繼承人,而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居下位侍奉他。
晉襄公六年(前662),趙衰去世,他的謚號是成季。
趙盾接替成季主持國政兩年之後,晉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紀小。
趙盾由於國家多難,想立襄公的弟弟雍為國君。
雍當時在秦國,就派使臣去迎接他。
太子的母親日夜啼哭,叩頭對趙盾說:「先君有什麼罪過,為什麼要拋棄他的嫡子而另找國君呢?」
趙盾為此事憂慮,恐怕她的宗親和大夫們來襲擊殺死自己,於是就立了太子,這就是晉靈公,並派兵去攔截到秦國迎接襄公弟弟的一行人。
靈公即位之後,趙盾更加獨攬晉國的政事。
靈公即位十四年,趙來越驕縱。
趙盾多次進諫,靈公不聽。
一次吃熊掌,沒有煮熟,就把膳食官殺了,讓人把他的一屍一體抬出去,正好被趙盾看見。
靈公因此害怕,想要殺害趙盾。
趙盾平素待人寬厚慈一愛一,他曾經送食物給一個餓倒在桑樹之下的人,這個人回身掩護救了趙盾,趙盾才得以逃走。
他還沒有逃出國境,趙穿就殺死了靈公,立襄公的弟弟黑一臀一為君,這就是晉成公。
趙盾又回來主持國政。
君子譏諷趙盾「身為正卿,逃亡沒有出國境,返回來也不誅討逆賊」,所以史官記載說「趙盾殺了他的國君」。
晉景公的時候趙盾去世,他的謚號是宣孟,其子趙朔承襲爵位。
晉景公三年(前597),趙朔率領晉國的下軍援救鄭國,與楚莊王在黃河邊交戰。
趙朔娶了晉成公的姐姐為夫人。
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要誅殺趙氏家族。
當初,趙盾在世的時候,曾夢見叔帶抱著他的腰痛哭,非常悲傷;之後又大笑,還拍著手唱歌。
趙盾為此進行占卜,龜甲上燒出的裂紋中斷,可後邊又好了。
趙國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斷說:「這個夢很凶,不是應驗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兒子身上,可也是由於您的過錯。
到您孫子那一代,趙氏家族將更加衰落。」
屠岸賈這個人,起初受靈公的一寵一信,到景公的時候他就做了司寇,將要發難,就先懲治殺靈公的逆賊以便牽連出趙盾,同時遍告所有的將領說:「趙盾雖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賊之首。
做臣子的殺害了國君,他的子孫卻還在朝為官,這還怎麼能懲治罪人呢?請各位誅殺他們。」
韓厥說:「靈公遇害的時候,趙盾在外地,我們的先君認為他無罪,所以沒有殺他。
如今各位將要誅殺他的後人,這不是先君的意願而是隨意濫殺,隨意濫殺就是作亂。
為臣的有大事卻不讓國君知道,這是目無君主。」
屠岸賈不聽。
韓厥就告知趙朔趕快逃跑。
趙朔不肯逃跑,他說:「您一定能不使趙氏的香火斷絕,我死了也就沒有遺恨了。」
韓厥答應了他的要求,他謊稱有病不出門。
屠岸賈不請示國君就擅自和將領們在下宮攻襲趙氏,殺死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並且滅絕了他們的家族。
趙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趙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宮裡躲藏起來。
趙朔的一位門客名叫公孫杵臼,杵臼對趙朔的朋友程嬰說:「你為什麼不死?」
程嬰說:「趙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養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過了不久,趙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
屠岸賈聽到後,到宮中去搜查。
大人把嬰兒放在褲子裡,禱告說:「趙氏宗族要是滅絕,你就大哭;如果不會滅絕,你就不要出聲。」
搜查到這裡的時候,嬰兒竟然沒有聲音。
脫險以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今天一次搜查沒有找到,以後一定要再來搜查,怎麼辦呢?」
公孫杵臼說:「扶立遺孤和死哪件事更難?」
程嬰說:「死很容易,扶立遺孤很難啊。」
公孫杵臼說:「趙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為其難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讓我先死吧!」於是兩人設法得到別人家的嬰兒背著,給他包一皮一皮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裡。
程嬰從山裡出來,假意對將軍們說:「我程嬰沒出息,不能扶養趙氏孤兒,誰能給我千金,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藏在哪裡。」
將軍們都很高興,答應了他,就派兵跟隨程嬰去攻打公孫杵臼。
杵臼假意說:「程嬰,你這個小人哪!當初下宮之難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隱藏趙氏孤兒,如今你卻出賣了我。
即使你不能撫養,怎能忍心出賣他呢!」他抱著嬰兒大叫道:「天哪!天哪!趙氏孤兒有什麼罪?請你們讓他活下來,只殺我杵臼可以吧。」
將軍們不答應,立刻殺了杵臼和孤兒。
將軍們以為趙氏孤兒確實已經死了,都很高興。
然而真的趙氏孤兒卻仍然活著,程嬰終於和他一起隱藏到深山裡。
過了十五年,晉景公生病,進行占卜,占卜的結果說是大業的子孫後代不順利,因而做怪。
景公問韓厥,韓厥知道趙氏孤兒還在世,便說:「大業的後代子孫中如今已在晉國斷絕香火的,不就是趙氏嗎?從中衍傳下的後代都是姓嬴的了。
中衍人面鳥嘴,來到人世輔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後代輔佐的幾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再往下到厲王、幽王時昏庸無道,叔帶就離開周王朝來到晉國,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們世代都建立了功業,從未斷絕過香火。
如今只有君主您滅了趙氏宗族,晉國人都為他們悲哀,所以在占卜時就顯示出來了。
希望您考慮考慮吧!」景公問道:「趙氏還有後代子孫嗎?」
韓厥就把實情完全告訴了景公。
於是景公就與韓厥商量立趙氏孤兒,先把他找來藏在宮中。
將軍們進宮問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韓厥的眾多隨從迫使將軍們同趙氏孤兒見面。
趙氏孤兒名叫趙武。
將軍們不得已,只好說:「當初下宮那次事變,是屠岸賈策動的,他假傳君命,並且向群臣發令,不然的話,誰敢發動變亂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們這些大臣本來就要請趙氏的後代了。
如今您有這個命令,正是群臣的心願啊!」當時就讓趙武、程嬰一一拜謝各位將軍,將軍們又反過來與程嬰、趙武攻打屠岸賈,誅滅了他的家族。
景公重又把原屬趙氏的封地賜給趙武。
到趙武行了冠禮,已是成|人了,程嬰就拜別了各位大夫,然後對趙武說:「當初下宮的事變,人人都能死難。
我並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趙氏的後代。
如今趙武已經承襲祖業,長大成|人,恢復了原來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報告給趙宣和公孫杵臼。」
趙武啼哭叩頭,堅持請求說:「我寧願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報答您一直到死,難道您忍心離開我去死嗎?」
程嬰說:「不行。
他認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覆命,就會以為我的任務沒有完成。」
於是就自一殺了。
趙武為程嬰守孝三年,給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絕。
趙氏恢復爵位十一年後,晉厲公殺了三位郤(xī,西)氏大夫。
欒書害怕牽連到自己,於是就殺了晉君厲公,改立襄公的曾孫周,這就是晉悼公。
晉國從此以後大夫的勢力逐漸強盛。
趙武接續趙氏宗族後二十七年,晉平公即位。
平公十二年(前546),趙武做了正卿。
十三年,吳國的延陵季子使晉國,他說:「晉國的政權最後要落到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後代的手裡。」
趙武死後,謚號是文子。
文子生了景叔。
景叔的時候,齊景公派晏嬰出使晉國,晏嬰和晉國的叔向談話。
晏嬰說:「齊國的政權以後最終要落到田氏手裡。」
叔向也說:「晉國的政權將會落到六卿的手裡。
六卿很放肆,可是我們國君卻不知憂慮。」
趙景叔去世,他生子趙鞅,這就是趙簡子。
趙簡子在位期間,晉頃公九年(前517),簡子會合諸侯在周境內駐守。
第二年,送周敬王回周朝,因為他在外躲避他的弟弟子朝。
晉頃公十二年,六卿依照法令誅殺了國君的宗族祁氏和羊舌氏,把他們的領地分為十個縣,六卿分別讓自家的族人去做大夫。
晉國公室從此更加削弱。
再過十三年,魯國的亂臣陽虎逃到晉國來,趙簡子接受了賄賂,對他給以厚待。
趙簡子生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害怕了。
醫生扁鵲看過後走出來,董安於詢問病情,扁鵲說:「血脈平和,你們何必驚怪!從前秦穆公也有過這種情況,過了七天才醒過來。
醒來的那天,告訴公孫支和子輿說:『我到了上帝住的地方很快樂。
我所以停留的時間久,是由於我正好在受教。
上帝告訴我:『晉國將要大亂,五世不得安寧;他們的後代將稱霸,沒有年老就死去,稱霸者的兒子將要讓你們晉國男一女混雜。
』公孫支寫下來並把它藏好,秦國的預言這時就傳出來了。
獻公時的混亂,文公時的稱霸,襄公時在殽山大敗秦軍,回去就縱容一婬一亂,這些都是您知道的。
如今你們君主的病與秦穆公一樣,不出三天病一定會好轉,好轉之後一定有話要講。」
過了兩天半,簡子醒過來了。
他對大夫們說:「我到了上帝那裡非常快樂,和百神在鈞天遊覽。
聽到了一寵一偉的樂曲多次演奏,還看到了萬舞,不像是夏、商、週三代的音樂,那樂聲非常動人。
有一頭熊要來抓我,上帝讓我射它,熊被射中了,死了。
又有一隻羆過來,我又射它,羆被射中,也死了。
上帝非常高興,賜給我兩個竹箱,都配有小箱。
我看到一個小孩在上帝身邊,上帝又托付給我一隻翟犬,對我說:『等你的兒子長大了,把這隻犬送給他。
』上帝還告訴我:『晉國將逐漸衰落,再傳七代就要滅亡,嬴姓的人將在范魁的西邊大敗周人,可是你們卻不能佔有那裡。
現在我追念虞舜的功勳,到時候我將把舜的後代之女孟姚嫁給你的第七代孫子。
』」董安於聽了這番話就把它寫下來妥為保存。
他把扁鵲說的話報告給簡子,簡子賜給扁鵲田地四畝。
有一天,簡子外出,有人攔路,驅趕他也不離開,隨從們很生氣,要殺他。
攔路人說:「我有事要拜見主君。」
隨從把他的話稟告簡子,簡子召見他,一見面就說:「嘻!我曾經清楚地看見過你呀。」
攔路人說:「讓左右侍從退下,我有事稟告。」
簡子讓人們退下。
攔路人說:「您生病的時候,我正在上帝身邊。」
簡子說:「對,有這件事。
你見到我的時候,我在做什麼?」
攔路人說:「上帝讓您射熊和羆,都被您射死了。」
簡子說:「對,將會怎麼樣呢?」
攔路人說:「晉國將有大難,您是為首的。
上帝讓您滅掉兩位上卿,熊和羆就是他們的祖先。」
簡子說:「上帝賜給我兩個竹箱,並且都有相配的小箱,這是什麼意思?」
攔路人說:「您的兒子將在翟攻克兩國,他們都是子姓。」
簡子說:「我看到一個小孩在上帝身邊,上帝給我一隻翟犬,並說:『等你的兒子長大了把這隻犬送給他』。
把翟犬送給小孩是什麼意思?」
攔路人說:「小孩就是您的兒子,翟犬是代國的祖先。
您的兒子將來必定佔有代國。
到您的後代,將有政令的變革,並且要穿胡人的服裝,在翟吞併兩國。」
簡子問他的姓並且要聘他做官。
攔路人說:「我是鄉野之人,只是來傳達上帝的旨意罷了。」
說完就不見了。
簡子把這些話記載下來保存在秘府裡。
另一天,姑布子卿拜見簡子,簡子把兒子們都叫來讓他看相。
子卿說:「沒有能做將軍的人。」
簡子說:「趙氏要完了嗎?」
子卿說:「我曾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大概是您的兒子吧!」簡子又叫來兒子毋恤。
毋恤一到,子卿就站起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呀!」簡子說:「這孩子的母親卑賤,是從翟來的婢女,怎麼說他尊貴呢?」
子卿說:「上天賜給的,即使卑賤也定能顯貴。」
從此以後簡子常把兒子們都叫來談話,毋恤表現最好。
簡子有一次告訴兒子們說:「我把寶符藏在常山之上,誰先找到了就賞給他。」
兒子們趕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結果什麼也沒找到。
毋恤回來後說:「已經找到寶符了。」
簡子說:「你說吧。」
毋恤說:「從常山上往下看到代國,代國可以奪取餅來。」
簡子這才知道毋恤果然是賢才。
於是廢了太子伯魯,把毋恤立為太子。
過了兩年,晉定公十四年(前498),范氏、中行氏作亂。
第二年春天,簡子對邯鄲大夫趙午說:「把衛國的五百戶士民還給我,我要把他們安置到晉陽。」
趙午答應了,回去後他的父兄卻不同意,就違背了諾言。
趙鞅逮捕了趙午,把他囚禁在晉陽。
通告邯鄲人說:「我私自誅殺趙午,各位想立誰?」
於是殺了趙午。
趙午之子趙稷和家臣涉賓憑借邯鄲反叛。
晉國國君派籍秦包一皮一皮圍邯鄲。
荀寅、范吉射和趙午友好,不肯幫助籍秦反而策劃叛亂,董安於知道這一情況。
十月,范氏和中行氏討伐趙鞅,趙鞅逃到晉陽,晉人包一皮一皮圍晉陽。
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謀劃驅逐荀寅,讓梁嬰父取代他;驅逐范吉射,讓范皋繹取代他。
荀櫟對晉君說:「先君對大有令,領頭叛亂的要處死。
如今三位大臣都領頭作亂,可是單單驅逐趙鞅,這是施用刑罰不公平,請把他們全都驅逐了。」
十一月,荀櫟、韓不佞、魏哆奉國君的命令討伐范氏、中行氏,沒有取勝。
范氏、中行氏反過來討伐定公,定公還擊,范氏、中行氏失敗逃跑。
丁未這天,兩個人逃到朝歌。
韓不佞、魏哆為趙鞅求情。
十二月辛未這天,趙鞅進入絳城,在定公宮中盟誓。
第二年,知伯文子對趙鞅說:「范氏、中行氏雖然確實發動了叛亂,但這是董安於挑一起的,這就是董安於參與了策劃。
晉國有法,開始作亂的要處死。
那兩個人已經受到處治,而唯獨董安於還在。」
趙鞅為此事憂慮。
董安於說:「我死了,趙氏可以安定,晉國也能安寧,我死得太晚了。」
於是就自一殺了。
趙鞅把這件事告訴了知伯,此後趙氏才得安寧。
孔子聽說趙簡子不請示晉君就逮捕邯鄲大夫趙午,以致退守晉陽,所以在《春秋》中記載說:「趙鞅憑借晉陽叛亂」。
趙簡子有個家臣名叫周捨,喜歡直言進諫。
周捨死後,簡子每當上朝處理政事的時候,常常不高興,大夫們請罪。
簡子說:「你們沒有罪。
我聽說一千張羊皮也不如一隻狐的腋下皮一毛一。
大夫們上朝,只聽到恭敬順從的應答聲,聽不到周捨那樣的爭辯之一聲了,我為此而憂慮。」
簡子因此能使趙地的人順從,並使晉人也歸向他。
晉定公十八年,趙簡子在朝歌包一皮一皮圍了范吉射和中行寅,中行寅逃奔邯鄲。
第二年,衛靈公去世。
趙簡子和陽虎把衛太子蒯聵送到衛國,衛國不接納,衛太子只好住到戚城。
晉定公二十一年,趙簡子攻入邯鄲,中行寅(文子)逃到柏人。
簡子又包一皮一皮圍了柏人,中行寅、范吉射(昭子)於是又奔到齊國。
趙氏終於佔有了邯鄲、柏人。
范氏、中行氏其餘的領地都歸入晉國。
趙簡子名為晉國上卿,實際上獨攬晉國政權,他的封地等同於諸侯。
晉定公三十年,定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的諸侯盟會上爭做盟主,趙簡子跟隨晉定公,終於讓吳王為盟主。
定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簡子免除了守喪三年之禮,一週年就結束了。
這一年,越王句踐滅了吳國。
晉出公十一年(前464),知伯討伐鄭國。
趙簡子生病,派太子毋恤率兵包一皮一皮圍鄭國。
知伯喝醉了,用酒強灌毋恤並打他。
隨從毋恤的群臣要求把知伯處死。
毋恤說:「主君所以讓我做太子,是因為我能忍辱。」
但是他也怨恨知伯。
知伯回去後,就對簡子講了,讓他廢毋恤,簡子不聽。
毋恤從此更加怨恨知柏。
晉出公十七年,趙簡子去世,太子毋恤繼位,這就是趙襄子。
趙襄子元年(前457),越國包一皮一皮圍吳國。
襄子減少了守孝期間規定的飲食,派家臣楚隆去慰問吳王。
襄子的姐姐從前是代王夫人。
簡子安葬以後,還沒有除喪服,就到北邊登上夏屋山,請來代王,讓廚師拿著銅勺請代王和他的隨從進餐,斟酒時,暗中讓名叫各的膳食用銅勺打死代王和隨從宮員,於是就發兵平定代地。
他的姐姐聽說這件事後,哭泣著呼天,磨尖簪子自一殺了。
代地人同情她,把她自一殺的地方叫做摩笄(jī,機)之山。
襄子把代地封給伯魯的兒子趙周,讓他做代君。
伯魯是襄子的哥哥,原來的太子。
太子早已去世,所以封他的兒子。
襄子即位四年,知伯和趙、韓、魏三家把范氏、中行氏原有的領地全都瓜分了。
晉出公大怒,通告齊國、魯國,想依靠他們討伐四卿。
四卿害怕,於是就一起攻打晉出公。
出公逃奔齊國,半路上死了。
短伯就讓昭公的曾孫驕即位,這就是晉懿公。
知伯越來越驕橫。
他要求韓、魏兩家割讓領地,韓、魏給了他。
要求趙氏割地,趙氏不給,因為在包一皮一皮圍鄭國時知伯侮辱過他。
知伯惱怒,就率領韓、魏兩家進攻趙氏。
趙襄子害怕,就逃奔到晉陽退守。
原過跟隨襄子,落在後邊,到了王澤,看見三個人,從腰帶以上可以看見,從腰帶以下就看不見了。
三人給了原過一根兩節的竹棍,中間不通。
對他說:「替一我們把這竹棍送給趙毋恤。」
原過到了以後,把情況告訴襄子。
襄子齋戒三天,親自把竹棍剖開,裡邊有朱紅的字寫道:「趙毋恤,我們是霍泰山山陽侯天使。
三月丙戌日,我們將讓你反過來滅掉知氏。
你也要為我們的百邑立廟,我們將把林胡的土地賜給你。
到你的後代,將有一位勇健的國王,皮膚紅黑,龍臉鳥嘴,鬢眉相連,髭髯絡腮,寬胸大腹,下一體修長,上體壯大,左衣襟,披甲乘馬。
全部佔有黃河中游一帶,直至休溷地區的各部貉人,往南進攻晉國的其他城邑,往北滅掉黑姑。」
襄子再拜,接受了三位神人的旨令。
三國攻打晉陽,一年多以後,引來汾水灌城,城牆沒有淹沒的只剩下三版高了。
城裡的人都把鍋掛起來做飯,互換子女吃掉。
群臣都有了外心,禮節越來越怠慢,唯有高共不敢失禮。
襄子害怕,於是半夜派丞相張孟同暗中結交韓、魏。
韓、魏與趙合謀,三月丙戌這天,三國反過來滅了知氏,共同瓜分了他的土地。
於是襄子進行封賞,高共是上等。
張孟同說:「晉陽有難期間,只有高共沒功勞。」
襄子說:「當晉陽危急之時,群臣都很怠慢,只有高共不敢有失臣下的禮節,因此他要受上賞。」
這時趙在北方佔有代地,南邊併吞了知氏,比韓、魏強大。
於是在百邑給三神立廟祭祀,派原過主持霍泰山神廟的祭祀。
後來襄子娶空同氏為妻,生了五個兒子。
襄子由於伯魯未能繼位,不肯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並且一定要傳位給伯魯的兒子代成君。
成君先死了,就選定代成君的兒子趙浣立為太子。
襄子在位三十三年去世,趙浣即位,這就是獻侯。
獻侯年紀不大就即位了,首府在中牟。
襄子的弟弟桓子驅逐了獻侯,在代地自立為侯,一年後去世。
趙國人認為桓子即位不是襄子的意願,就共同殺了他的兒子,又迎回獻侯即位。
獻侯十年,中山國武公開始即位。
十三年,在平邑築城。
十五年,獻侯去世,他的兒子烈侯趙籍即位。
烈侯元年(前408),魏文侯攻打中山國,派太子魏擊駐守。
六年(前403),魏、韓、趙都立為諸侯,趙籍追尊獻子為獻侯。
烈侯一愛一好音樂,對相國公仲連說:「寡人有喜一愛一的人,能讓他尊貴起來嗎?」
公仲說:「使他富有還可以,讓他尊貴就不好辦了。」
烈侯說:「好吧。
鄭國的歌手槍和石兩個人,我要賜給他們田地,每人一萬畝。」
公仲說:「是」。
但並沒有給。
過了一個月,烈候從代地回來,詢問給歌手賜田的事,公仲說:「正在找,還沒找到合適的。」
過了不久,烈侯又問,公仲始終不給,於是就說有病不上朝。
番吾君從代地來,對公仲說:「國君其實喜歡善政,只是不知道怎樣實行。
現在您任趙的相國,至今已有四年,也曾推薦過人才嗎?」
公仲說:「沒有。」
番吾君說:「牛畜、荀欣、徐越都可以推薦。」
公仲就推薦了這三個人。
到上朝的時候,烈侯又問:「歌手的田地怎麼樣了?」
公仲說:「正派人挑選最好的田。」
牛畜侍奉烈侯時對他講仁義的道理,用王道約束他,烈侯態度寬和。
第二天,荀欣陪侍,建議一精一選起用賢才,任命官吏要使用能幹的人。
第三天,除越陪侍,建議節約財物,儉省用度,考察評估官吏們的功績德行。
他們所講的道理沒有不充分的,國君很高興。
烈侯派人去對相國說:「給歌手賜田的事暫時停止。」
任命牛畜為師,荀欣為中尉,徐越為內史,賜給相國衣服兩套。
九年,烈侯去世,他的弟弟武公即位。
武公在位十三年去世,趙國又讓烈侯太子趙章即位,這就是趙敬侯。
這一年,魏文侯去世。
敬侯元年(前386),武公的兒子趙朝作亂,失敗後逃奔魏國。
趙國開始以邯鄲為都城。
敬侯二年,在靈丘打敗齊軍。
三年,在廩丘救授魏國,大敗齊軍。
四年,趙軍在兔台被魏軍打敗。
趙修築剛平城以便進攻衛國。
五年,齊、魏兩國幫助衛國攻趙,奪取了剛平。
六年,向楚國借兵伐魏,奪取了棘蒲。
八年,攻下了魏國的黃城。
九年,進攻齊國。
齊國進攻燕國,趙軍援救燕國。
十年,趙國與中山國在房子縣交戰。
敬侯十一年(前376),魏、韓、趙共同滅亡晉國,瓜分了它的土地。
趙國攻打中山國,又在中人地區交戰。
十二年,敬侯去世,他的兒子成侯趙種即位。
成侯元年(前374),公子趙勝與成侯爭奪君位,發動叛亂。
二年六月,下雪。
三年,太戊午任相國。
征討衛國,奪取了鄉邑七十三處。
魏國在藺打敗趙軍。
四年,與秦軍在高安交戰,打敗了它。
五年,在鄄城攻伐齊軍。
魏軍在懷地打敗趙軍。
趙軍攻打鄭國,打敗了它,把佔領的鄭地給了韓國,韓國把長子縣給了趙國。
六年,中山國修築長城。
趙軍進攻魏國,在渜澤打敗了它,圍困了魏惠王。
七年,進攻齊國,打到了齊長城。
同韓國聯合進攻西周國。
八年,和韓國一起把西周分為兩部分。
九年,與齊國在阿城之下交戰。
十年,進攻衛國,奪取甄城。
十一年,秦國進攻魏國,趙軍到石阿去援救。
十二年,秦軍進攻魏國的少梁,趙軍前去援救。
十三年,秦獻公派名叫國的庶長領兵進攻魏國的少梁,俘虜了魏國太子和公孫痤。
魏軍在澮水一帶打敗趙軍,奪取了皮牢。
成侯與韓昭侯在上一黨一相遇。
十四年,趙與韓一起攻秦。
十五年,趙國幫助魏國攻齊。
十六年,趙國與韓國、魏國瓜分晉國。
把端氏縣封給晉君。
十七年,成侯與魏惠王在葛孽相遇。
十九年,趙國與齊國、宋國在平陸盟會,與燕國在西阿盟會。
二十年,魏國進獻上等木料做的簷椽,於是就用這些木椽修建了檀台。
二十一年,魏軍包一皮一皮圍了邯鄲。
二十二年,魏惠王攻下了邯鄲,齊軍也在桂陵打敗了魏軍。
二十四年,魏國把邯鄲歸還給趙國,趙國與魏國在漳水之濱盟誓。
秦軍進攻趙國的藺城。
二十五年,成侯去世。
公子紲與太子肅侯爭奪君位,趙紲失敗,逃奔韓國。
肅侯元年(前349),奪取了晉君的端氏縣,把晉君遷到屯留安置。
二年,與魏惠王在陰晉相遇。
三年,公子趙范襲擊邯鄲,沒有取勝就死了。
四年,朝拜周天子。
六年,進攻齊國,奪取了高唐。
七年,公子趙刻進攻魏國的首垣。
十一年,秦孝公派商鞅征伐魏國,俘虜了魏國將軍公子趙卬。
趙國進攻魏國。
十二年,秦孝公去世,商鞅也死了。
十五年,開始興建壽陵。
魏惠王去世。
十六年,肅侯遊覽大陵,經過鹿門,宰相太戊午牽住馬頭說:「正當農事繁忙的時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沒有飯吃。」
肅侯聽了立即下車認錯。
十七年,圍困魏國的黃城,沒有攻克。
修築長城。
十八年,齊、魏征伐趙國,趙國決黃河之水淹灌敵軍,敵軍撤離。
二十二年,張儀任秦國宰相。
趙疵與秦軍交戰,失敗,秦軍在河西殺死趙疵,奪取了趙國的藺和離石兩地。
二十三年,韓舉與齊軍、魏軍作戰,戰死在桑丘。
二十四年,肅侯去世。
秦、楚、燕、齊、魏派出一精一兵各一萬人同來參加葬禮。
肅侯的兒子武靈王即位。
武靈王元年(前325),陽文君趙豹任宰相。
梁襄王和太子嗣、韓宣王和太子倉到信宮來朝賀。
武靈王年少,還不能處理政事,設有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官三人。
到處理朝政的時候,首先問候先王的貴臣肥義,並給他增加品級和俸祿;國中八十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給他們送禮。
武靈王三年,修築鄗城。
四年,與韓王在區鼠會見。
五年,娶韓國宗親之女為夫人。
八年,韓國進攻秦國,沒有取勝就撤離了。
五國互相稱王,只有趙國不稱王,趙君說:「沒有實際,怎能處在這個名分上呢!」下令趙國人都稱他為「君」。
九年,與韓、魏一起進攻秦國,秦國打敗了三國軍隊,斬殺了八萬人。
齊國在觀澤打敗趙軍。
十年,秦軍奪取趙國的中都和西陽。
齊國打敗燕國,燕國宰相子之做了國君,國君反而稱臣。
十一年,武靈王把燕國公子職從韓國召來,立他為燕王,派樂池把他送燕國。
十三年,秦軍攻下趙他的藺城,俘虜了將軍趙莊。
楚王、魏王來趙國,至邯鄲。
十四年,趙何進攻魏國。
十六年,秦惠王去世。
武靈王遊覽大陵。
有一天,武靈王夢見一位少女彈琴並唱了一首詩:「美人光彩艷麗啊,容貌好像苕花。
命運啊,命運啊,竟然無人知我嬴娃!」另一天,武靈王飲酒很高興,屢次談起他所做的夢,想像著夢中少女的美貌。
吳廣聽說後,通過夫人把他的女兒娃嬴送入宮中。
這就是孟姚。
孟姚特別受武靈王的一寵一愛一,她就是惠後。
十七年,武靈王到九門,修築野台,以便瞭望齊國和中山國的邊境。
十八年,秦武王和孟說舉龍紋赤鼎,折斷膝蓋骨死去。
趙王派代相趙固到燕國接來秦公子稷,送他回國,立為秦王,這就是秦昭王。
武靈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
召見肥義同他議論天下大事,談了五天才結束。
武靈王到北邊巡視中山國的地界,到了房子縣,又去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
然後召見樓緩商議說:「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地的君長,連接了漳水、滏(fǔ,府)水的險阻,修築長城,又奪取了藺城、郭狼,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可是功業尚未完成。
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麼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離習俗的牽累。
我要穿起胡人服裝。」
樓緩說:「很好。」
可是群臣都不願意。
當時肥義在旁侍奉,武靈王說:「簡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業,就在於考慮到了胡、翟之利。
做臣子的,受一寵一時應有明孝悌、知長幼、順從明理的德一操一,通達時應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業,這兩方面是臣子的本份。
如今我想繼承襄主的事業,開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間也見不到這樣的賢臣。
為了削弱敵人,用力少而能取得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盡百姓的力氣,就能繼續兩位先主的勳業。
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
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並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麼辦呢?」
肥義說:「我聽說做事猶疑就不會成功,行動猶豫就不會成名。
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俗的責難,那末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
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
從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一裸一國脫一去上衣,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欲一望和愉悅心志,而是必須用這種方法宣揚德政並取得成功。
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末您還猶疑什麼呢!」武靈王說:「穿胡服我不猶疑,我恐怕天下之人要嘲笑我。
無知的人快樂,也就是聰明人的悲哀;蠢人譏笑的事,賢人卻能看得清。
世上有順從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
即便驅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佔有。」
於是就穿起了胡服。
武靈王派王紲轉告公子成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這樣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
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的行為準則。
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子不能違背君主,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
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
治國有常規,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為重要。
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
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一望和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才能完成。
事情完成了,功業建立了,然後才算是妥善。
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原則,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
況且我聽說過,做有利於國家的事,行為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
所以我願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
我派王紲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
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來已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一床一,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
大王命令我,我斗膽回答,是為了盡我的愚忠。
我聽說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聖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願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於傚法的地方。
如今大王拋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者之教,遠離中國風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此事。」
使者回去如實稟報。
武靈王說:「我本來知道叔父有病,我要親自去請求他。」
武靈王於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親自請求他,說:「衣服是為了便於穿用的,禮是為了便於行一事的。
聖人觀察鄉俗而順俗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禮儀,這是為了利民富國。
剪掉頭髮,身上刺花紋,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俗。
染黑牙齒,額上刺花。
戴魚皮帽子,穿粗針大線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俗。
所以禮制一服裝各地不同,而為了便利卻是一致的。
地方不同使用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
因此聖人認為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於行一事,禮制不必相同。
儒者同一師承而習俗有別,中原禮儀相同而教化互異,何況是為了荒遠地區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捨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方和近處的服飾,聖賢也不能使它相同。
窮鄉僻壤風俗多異,學識淺陋卻多詭辯。
不瞭解的事不去懷疑,與自己的意見不同而不去非議的人,才會公正地博采眾見以求盡善。
如今叔父所說的是世俗之見,我所說的是為了制止世俗之見。
我國東有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共有,可是沒有舟船的設施。
從常山直到代地、上一黨一,東邊是燕國、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如今沒有騎射的裝備。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舟船的設施,住在河兩岸的百姓,將用什麼守住黃河、薄洛之水呢?改變服裝、練習騎射,就是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韓相鄰的邊界。
況且從前簡主不在晉陽以及上一黨一設要塞,襄主併吞戎地、攻取代國以便排斥各地胡人,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
從前中山國仗恃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土地,虜掠我國百姓,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
先王以此為恥,可是這個仇還沒有報。
如今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一黨一的地勢更為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
可是叔父卻順從中原的習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厭惡變服的名聲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很愚蠢,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
如今大王要繼承簡主、襄主的遺志,順從先王的意願,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頭。
武靈王於是賜給他胡服。
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
這時武靈王才開始發佈改穿胡服的命令。
趙文、趙造、周袑、趙俊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
武靈王說:「先王習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倣傚?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制可以遵循?伏羲神農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
到了夏、商、週三王,隨時代不同來制定法度,根據實際情況規定禮制。
法規政令都順應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於使用。
所以禮不必只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傚法古代。
聖人的興起並不互相因襲卻能統一天下,夏、殷的衰敗並未變禮制也終於滅亡。
那麼,違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舊禮並不不值得稱道。
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志浮蕩,那麼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為的人了;習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麼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眾的人才了。
況且聖人認為,只要有利於身一體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於行一事就可以稱為禮法。
規定進退的禮節,衣服的制度,是為了使平民百姓有統一的遵循,不是為了評論賢人的。
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
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一性一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
』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說,不可能治理今世。
你們不懂這個道理啊!」終於推行胡服並招募士兵練習騎射。
二十年,武靈王巡察中山國地勢,到達寧葭;往西巡察胡人地勢,到達榆中。
林胡王進獻馬匹。
回來後,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到韓國,王賁去楚國,富丁去魏國,趙爵去齊國。
讓代相趙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二十一年,進攻中山國。
趙袑率領右軍,許鈞率領左軍,公子章率領中軍,武靈王統率三軍,牛翦率領戰車和騎兵,趙希一併率領胡與代的士兵。
趙希與諸軍通過隘口,到曲陽會師,攻佔了丹丘、華陽、鴟上關塞。
武靈王率軍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
中山國獻出四城求和,武靈王應允,收兵停戰。
二十三年,又進攻中山國。
二十五年,惠後去世。
派周袑穿胡服輔佐教導王子趙何。
二十六年,再次進攻中山國,奪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帶,西至雲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為王。
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後,出來上朝。
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並且是新王的師傅。
這就是惠文王。
惠文王是惠後吳娃的兒子。
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主父想讓兒子自主治國,自己就穿上胡服率領士大夫到西北巡視胡地,並想從雲中、九原直向南方襲擊秦國,於是他親自喬裝成使者進入秦國。
秦昭王沒有覺察,過後驚怪他的狀貌特別魁偉,不像人臣的氣度,立即派人追趕,可是主父早已飛馬奔出了秦國的關口。
仔細詢問,才知道是主父。
秦人非常驚恐。
主父所以要進入秦國,是想親自察看地形,並趁機觀察秦王的為人。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巡視新佔領的土地,於是經過代地,往西在西河與樓煩王相會,並招收了他的士兵。
三年,滅中山國,把它的國王遷到膚施縣。
開始建靈壽城。
北方的土地才開始屬於趙國,通往代地的道路大為通暢。
歸來之後,論功行賞,實行大赦,設酒宴聚會歡飲五天,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
趙章平素放縱,弟弟被立為國王他心中不服。
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正當壯年並且心志驕狂,一黨一徒眾多,野心很大,恐怕會有私心吧!田不禮的為人,殘忍並且傲慢。
這兩個人互相投合,一定會有陰謀作亂的事情發生,一旦挺身作亂就希圖徼幸成功。
小人有了野心,就會考慮輕率,謀事淺薄,只看到利益而不顧禍害,同夥互相慫恿,就會一起闖入禍亂之門。
據我看,這種事一定不會很久了。
您負有重任並握有大權,動亂會從您那裡開始,災禍會在您那裡集中,您必定最先受害。
仁人博一愛一萬物,智者防患於未然,不仁不智,怎能治理國家?您何不聲稱有病不出家門,把政事移交給公子成呢?不要成為怨恨彙集的地方,不要做禍亂發生的階梯。」
肥義說:「不行。
當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給我的時候說:『不要變更你的法度,不要改變你的心,堅持一心,直到你去世。
』我再拜接受王命並且記載下來。
如今懼怕田不禮作亂而忘記我記載的王命,什麼罪過比變節更大呢!上朝接受了莊嚴的王命,退朝後就不全心全意,什麼錯誤比負心更嚴重!變節負心之臣,刑罰是不寬容的。
諺語說『死者如果復生,生者不應在他面前感到慚愧』。
我已經有言在先,我要完全實現我的諾言,怎能只是保全我的身一體!況且堅貞之臣當災難臨頭時節一操一就會顯現,忠良之臣遇到牽累時行一事必須鮮明。
您已對我賜教並給我忠告。
盡避如此,我已有言在先,始終不敢違背。」
李兌說:「好吧,您勉力而行吧!我能看到您只有今年了。」
說完就痛哭流涕而去。
李兌幾次去見公子成,以便防範田不禮作亂。
另一天,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非常令人憂慮。
他們對我說得好聽而實際上很壞,他們為人不孝不忠。
我聽說,一奸一臣在朝廷是國家的禍害;讒臣在宮中是君主的蛀蟲。
這種人貪婪並且野心很大,宮內得到君主一寵一愛一就到外邊行兇胡為。
假傳王命傲慢無禮,一旦擅自發出命令,也是不難做到的,禍害將要危及國家。
如今我為此憂慮,夜裡忘記睡覺,飢餓忘記吃飯。
對盜賊的出沒不可不防。
從今以後,如果有人請見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君王才能進來。」
信期說:「好極了,我能聽到這樣的話!」
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
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
看到他的長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裡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遊覽,分住兩處宮室。
公子章就利用他的一黨一徒和田不禮作亂,詐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
肥義首先進去,被殺死了。
高信就與惠文王一起作戰。
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到,就調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禦這場變亂,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消滅了他們的一黨一徒,安定了王室。
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是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
公子章被打敗的時候,逃到了主父那裡,主父開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因而包一皮一皮圍了主父的宮室。
公子章死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由於趙章的緣故包一皮一皮圍了主父,即使撤兵,我們這些人也要滅族啊!」於是就繼續包一皮一皮圍主父宮室。
命令宮中的人「最後出來的人滅族」,宮裡的人全出來了。
主父想出宮但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飢,三個多月以後餓死在沙丘宮。
主父之死已確定無疑,這才向諸侯發出訃告。
當時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一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
主父起初是把長子趙章立為太子,後來得到吳娃,非常一寵一愛一她,為此不出吳娃之宮好幾年,生下兒子趙何後,變廢了太子章而立趙何為王。
吳娃死後,對趙何的一愛一也隨之松一弛,重又憐惜原來的太子,想讓兩個兒子並立為王,猶豫不決,所以變亂發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惠文王五年(前294),趙國把鄚、易兩地給了燕國。
八年,修築南行唐城。
九年,趙梁領兵,與齊國聯合進攻韓國,直到魯關之下。
到了十年,秦國自稱為西帝。
十一年,董叔和魏氏征討宋國,在魏國得到河陽。
秦國奪取保陽。
十二年,趙梁領兵進攻齊國。
十三年,韓徐為統帥,進攻齊國。
公主去世。
十四年,燕國宰相樂毅統率趙、秦、韓、魏、燕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奪取了靈丘。
趙王與秦王在中陽相會。
十五年,燕昭王來會見趙王。
趙國與韓、魏、秦聯合攻齊,齊王敗逃,燕軍孤軍深入,攻下臨淄城。
十六年,秦國又同趙國幾次進攻齊國,齊國人非常憂慮。
蘇厲為齊國寫信給趙王,信中說:
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他的德行並非遍佈於海內各地,教化也並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時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經常讓祖先享用。
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時,五穀豐收,百姓不生疫病,眾人都對此讚頌,然而賢主卻要深思。
如今您的賢德和功力,並非經常施之於秦國;積蓄的怨恨和怒氣,也並非平素就對齊國特別深。
秦趙兩國聯合,強使韓國出兵,秦國真是一愛一趙國嗎?它確實恨齊國嗎?事情如果過分,賢主就應該認真觀察。
秦國並非一愛一趙並且恨齊,而是想要滅亡韓國並且吞併東、西二周,故意以齊國為誘餌吸引天下。
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脅迫魏國和趙國。
又恐怕天下各國懼怕它,所以派出人質以便得到信任。
還恐怕天下各國很快要反對它,所以在韓國徵兵以示威脅。
表面上說是對盟國有好處,實際上是要征討空虛的韓國,我認為秦國的計謀一定是從這方面考慮的。
事情本來就有形勢不同而禍患是一樣的,楚國長期受到攻代而中山國卻滅亡了,如今齊國長期被攻伐而韓國必定該滅亡了。
攻破齊國,大王您和六國共分其利。
滅亡了韓國,秦國就單獨佔有它。
佔領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禮器,秦國獨吞私占。
授給田地要計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國比誰多?
遊說之士議論說:「韓國失去三川,魏國失去晉地,市朝還沒有什麼變化災禍就要來到了。」
燕國全部佔領齊國北部土地之後,離沙丘、鉅鹿就少了三百里,韓國的上一黨一離邯鄲一百里,燕國、秦國共謀奪取趙國的河山,經小路三百里就可串通。
秦國的上郡靠近挺關,到達榆中有一千五百里,秦國如果依托三郡進攻趙國的上一黨一,羊腸阪以西,句(gōu,勾)注山以南就不再為大王您所有了。
越過句注山,截斷常山並駐守在那裡,僅三百里路就可直達燕國,代馬胡犬從此不再東入趙國,昆山之玉也不能運至趙國,這三種寶物也就不再為大王所有了。
大王長期攻代齊國,跟隨強秦進攻韓國,禍患必定會達到這種地步。
希望您多加考慮。
況且齊國所以被攻伐,就是由於它侍奉了大王;各國軍隊集結在一起,就是為了加禍於大王。
燕、秦兩國的盟約一訂立,出兵的日子就不遠了。
五國想把趙國土地一分為三,齊國背棄了五國盟約而為解除趙國之禍犧牲自己,向西進兵抑制強秦,使秦國廢除帝號請求屈服,把高平、根柔還給魏國,把?(xing,刑)分、先俞還給趙國。
齊國侍奉大王,應該說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卻讓齊國服罪,我擔心以後侍奉大王的國家不敢那麼堅決了。
希望大王仔細考慮。
如今大王不與各國進攻齊國,天下各國必定認為大王主持正義,齊國將捧著江山社稷更盡心的侍奉大王,天下各國一定都會敬重大王的正義。
大王可以帶領各國同秦國友好,如果秦國強一暴,大王就帶領各國抑制它,這樣,一世的名譽榮耀都被大王掌握了。
於是趙國就停止進兵,謝絕秦國,不再進攻齊國。
惠文王與燕王相會。
廉頗領兵,進攻齊國的昔陽,把它攻下了。
惠文王十七年,樂毅率領趙國軍隊攻打魏國的伯陽。
秦國怨恨趙國不同它一起進攻齊國,就征伐趙國,攻下趙國的兩座城。
十八年,秦國攻下趙國的石城。
趙王再次到衛地的東陽,決黃河水,征伐魏國。
大水成災,漳水氾濫。
魏冉來趙國任宰相。
十九年,秦軍奪取了趙國的兩座城。
趙國把伯陽還給魏國。
趙奢領兵,攻打齊國的麥丘,把它攻取了。
二十年,廉頗領兵,進攻齊國。
趙王與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會。
二十一年,趙國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邊。
二十二年,瘟疫大規模流行。
立公子丹為太子。
二十三年,樓昌領兵,進攻魏國的幾邑,未能奪取。
十二月,廉頗領兵,再攻幾邑,佔領了它。
二十四年,廉頗領兵,進攻魏國的房子,攻克了,就築起城牆才回去。
又進攻安陽,把它奪取了。
二十五年,燕周領兵,進攻昌城、高唐,都攻克了。
趙國和魏國一起攻秦,秦國大將白起在華陽打敗趙軍,俘虜一名趙將。
二十六年,奪回被東胡脅迫叛離的代地。
二十七年,又把漳水改道在武平以南。
封趙豹為平陽君。
黃河氾濫,大水成災。
二十八年,藺相如征代齊國,打到平邑。
停止修建北邊九門縣的大城。
燕國將領成安君和公孫一操一殺死了他們的國王。
二十九年,秦與韓相助攻趙,包一皮一皮圍了閼與。
趙國派趙奢領兵,襲擊秦軍,在閼與城下大敗秦軍,趙王賜給他馬服君的封號。
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
趙王剛剛即位,太后掌權,秦國加緊進攻。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一定要讓長安君來作人質,才能出兵。」
太后不肯,大臣極力進諫。
太后明確地對左右說:「有再來談讓長安君去作人質的,老婦一定要唾他的臉。」
左師觸龍說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著他。
觸龍進宮後,慢慢地走著小碎步坐下,自己告罪說:「老臣我腳有一毛一病,簡直不能快跑,沒來拜見您有很久了。
我私下裡寬恕自己,可是又恐怕太后的身一體有什麼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后。」
太后說:「老婦我依仗車輦行動。」
觸龍說:「您的飲食沒有減少吧?」
太后說:「就靠喝粥罷了。」
觸龍說:「老臣我近來很不想吃飯,就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多少增加了點食慾,身一體也舒適一些了。」
太后說:「老婦我辦不到。」
太后不平和的臉色稍有緩和。
左師公觸龍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沒什麼出息,可是我已經衰老,心裡很疼一愛一他,希望他能補上黑衣衛士的空缺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向您稟告。」
太后說:「好吧!年紀多大了?」
回答說:「十五歲了。
雖然還不大,但願在我還沒入土的時候把他托付給您。」
太后說:「你們男人也疼一愛一小兒子嗎?」
回答說:「超過婦人。」
太后笑著說:「婦人一愛一得更厲害。」
觸龍說:「老臣私下裡認為您老疼一愛一燕後勝過一愛一長安君。」
太后說:「您錯了,比一愛一長安君差得多了。」
左師公說:「父母疼一愛一子女,就應該為他們考慮得周到長遠。
您老送燕後遠嫁的時候,握著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想到她要去那麼遠,也是很可憐她呀。
走了以後,並非不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時候卻禱告說『千萬不要讓她回來』,難道不是為她的長遠打算,希望她子子孫孫都能繼承王位嗎?」
太后說:「是啊。」
左師公說:「從現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趙國每位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
太后說:「沒有了。」
觸龍說:「不只是趙國,各國諸侯子孫後代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
太后說:「老婦沒聽說過。」
觸龍說:「這是由於離得近的災禍落到自己身上,離得遠的災禍就落到子孫頭上。
難道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嗎?是由於他們的地位尊貴但沒有功勳,俸祿優厚但沒有勞績,而擁有的貴重的寶物又太多了。
如今您老讓長安君的地位尊貴了,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許多貴重的寶物,可是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辭別了人世,長安君憑借什麼在趙國立身?老臣以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短淺,所以認為疼一愛一他不如疼一愛一燕後。」
太后說:「好吧,任憑您派他到哪裡去吧!」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到齊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件事,說:「君主的兒子,也是骨肉這親,尚且不能依仗沒有功勳的尊位,沒有勞績的奉祿,來保住金玉之類的重寶,何況是我們的這樣的人呢?」
齊國的安平君田單率領趙國軍隊進攻燕國的中陽,把它攻克了。
又進攻韓國的注人,也攻克了。
二年,惠文後去世。
田單任宰相。
四年,孝成王做夢穿著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一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
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卜,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徵殘缺。
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一落下來,象徵有氣勢但沒有實力。
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徵憂患。」
過了三天,韓國上一黨一的守將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韓國不能守住上一黨一,就要併入秦國。
那裡的官吏百姓都願意歸屬趙國,不願歸屬秦國。
上一黨一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怎樣向官吏百姓施恩,請您裁決。」
孝成王大喜,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馮亭進獻十七城嗎,接受它怎麼樣?」
趙豹回答說:「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禍害。」
孝成王說:「人們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麼說是無故呢?」
趙豹回答說:「秦國蠶食韓國的土地,從當中斷絕,不讓兩邊相通,本來自以為會安安穩穩地得到上一黨一的土地了。
韓國所以不歸順秦國,是想要嫁禍於趙國。
秦國付出了辛勞而趙國卻白白得利,即使強國大國也不能隨意從小一柄一弱國那裡得利,小一柄一弱國反倒能從強國大國那裡得利嗎?這怎能說不是無故之利呢!況且秦國利用牛田的水道運糧蠶食韓國,用最好的戰車奮力作戰,分割韓國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經施行,不能和它為敵,一定不要接受。」
孝成王說:「如今出動百萬大軍進攻,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一座城。
現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當禮物送給我國,這可是大利呀!」
趙豹出去後,孝成王召見平原君和趙禹告訴他們這件事。
他們回答說:「出動百萬大軍進攻,過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這麼大的便宜,不能丟掉。」
孝成王說:「好。」
於是派趙勝去接受土地。
趙勝告訴馮亭說:「我是敝國使者趙勝,敝國君主派我傳達命令,封賜太守萬戶的城邑三座,封賜各縣縣令千戶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為侯,官吏百姓全部晉爵三級,官吏百姓能平安相處,都賞賜黃金六斤。」
馮亭流下眼淚不見使者,他說:「我不能處於三不義的境地:為君主守衛國土,不能拚死固守,這是一不義;韓王把上一黨一歸屬秦國,我不聽君主的命令,這是二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賞,這是三不義。」
趙國於是發兵佔領上一黨一。
廉頗領兵進駐長平。
七月,廉頗被免職,趙括接替他領兵。
秦軍包一皮一皮圍趙括,趙括率軍投降,四十多萬士兵都被坑殺。
孝成王后悔不聽趙豹的意見,因此才有少長平之禍。
孝成王回到王都,不答應秦國的要求,秦軍圍困邯鄲。
武垣令傅豹和王容、蘇射率領燕國民眾反歸燕地。
趙國把靈丘封給楚國宰相春申君。
八年,平原君到楚國請救兵。
回國後,楚軍前來救援,魏國公子無忌也來救援,秦國才解除了對邯鄲的包一皮一皮圍。
十年,燕軍進攻昌壯,五月攻克了。
趙國將軍樂乘、慶捨進攻秦國信梁的軍隊,把他打敗了。
趙國太子去世。
秦國進攻西周國,把它攻下了。
徒父祺領兵出境。
十一年,建元氏城,設上原縣。
武陽君鄭安平去世,收回他的封地。
十二年,邯鄲的草料庫被燒燬。
十四年,平原君趙勝去世。
十五年,把尉文封給相國廉頗,封號信平君。
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送五百斤黃金為趙王祝酒。
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他們的遺孤還沒長大,可以進攻它。」
燕王召見昌國君樂閒問他。
樂閒回答說:「趙國是四百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受過軍事訓練,不能進攻它。」
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
回答道:「不可以。」
燕王說:「那我就用五個去打一個,可以嗎?」
回道道:「不可以。」
燕王大怒。
群臣都認為可以。
燕國終於出動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
廉頗為趙國大將,打敗並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閒。
十六年,廉頗圍困燕國都城。
把樂乘封為武襄君。
十七年,代理宰相大將武襄君進攻燕國,包一皮一皮圍了它的國都。
十八年,延陵鈞率領軍隊跟隨相國信平君廉頗幫助魏國進攻燕國。
秦軍攻下了趙國榆次地區的三十七座城。
十九年,趙國和燕國交換國土:趙國把龍兌、汾門、臨樂給燕國;燕國把葛城、武陽、平舒給趙國。
二十年(前246),秦王政開始即位。
秦軍攻下趙國的晉陽。
二十一年,孝成王去世。
廉頗領兵,進攻繁陽,把它佔領了。
趙王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攻打樂乘,樂乘逃跑,廉頗逃亡到魏國。
孝成王之子趙偃即位,這就是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前244),盛禮交好魏國。
想修通到魏國平邑和中牟的道路,沒有成功。
二年,李牧領兵,進攻燕國,攻下了武遂、方城。
秦國召見春平君,藉故把他扣留了。
洩鈞為他對文信侯說:「春平君這個人,趙王特別喜一愛一他而郎中們卻忌妒他,所以他們互相商議說:『春平君到秦國,秦國一定扣留他。
』於是他們一起商量把春平君送到秦國。
如今您扣留他,就斷絕和趙國的關係,中了那些郎中的一奸一計。
您不如送回春平君扣留平都。
春平君的言行受趙王的信任,趙王一定會割讓許多土地贖回平都。」
文信侯說:「好。」
於是送走了春平君。
趙國在韓皋築城。
三年,龐煖領兵,進攻燕國,俘虜了燕將劇辛。
四年,龐煖統率趙、楚、魏、燕四國的一精一兵,進攻秦國的蕞,沒有攻克。
移兵進攻齊國,奪取了饒安。
五年,傅抵領兵,駐紮平邑;慶捨率領東陽及河外的軍隊,守衛黃河的橋樑。
六年,把饒陽封給長安君。
魏國把鄴送給趙國。
九年,趙國進攻燕國,奪取了貍陽城。
還沒有收兵,秦國就來攻鄴,攻下了。
悼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幽繆王趙遷即位。
幽繆王趙遷元年(前235),在柏人築城。
二年,秦軍進攻武城,扈輒(zhe,哲)率領軍隊救援,軍隊被打敗,扈輒戰死。
三年,秦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