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齊太公世家第二:【說明】《齊太公世家》記載了姜姓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齊太公世家第二

史記白話文

齊太公世家第二

趙季譯注

【說明】

《齊太公世家》記載了姜姓齊國自西周初太公建國起,至公元前379年齊康公身死國滅,總計近千年的歷史。

姜姓齊國,是春秋時代我國中原的一個重要諸侯國。

在地理上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自泰山屬之琅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里」;自開國以來又十分注重發展經濟,太公時期就「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管仲相齊後,又「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為齊國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在政治文化上,既不像魯國一樣死死拘束於徹底的宗法制,又不像秦、楚早期那樣「以夷狄自置」。

而是順應「其民闊達多匿知」的原有文化,有條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權制的結合,「因其俗,簡其禮」,為政簡而不苛,平易近民。

所以到齊桓公時,齊國終成為大國爭霸鬥爭中的第一個霸主,一個名符其實的泱泱大國。

自桓公去世,齊國漸趨衰落。

一方面由於姜姓公室舊貴族日益fu敗,另一方面由於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日益激烈,尤其經過崔杼、慶封之亂,大傷元氣,終於被新興的貴族集一團一田氏所替代。

本篇在藝術上的第一個特點是取材有法、詳略得當。

司馬遷抓住最能代表齊國歷史發展線索的幾個時期,清晰地反映了它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

前半葉主要介紹了太公時期和桓公時期,中後葉則主要記敘了崔慶之亂與田氏代齊的詳盡餅程。

這幾部分作者運用濃墨重彩,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斑斕多姿的歷史畫面。

其餘部分則僅僅記其大概,明其脈絡,避免沖淡重點部分的思想意義,真正作到了「略小取大,舉重明輕」。

本篇的第二個藝術特點是塑造了生動複雜立體的人物形象。

作者從生活中的歷史現實出發,把握歷史人物的複雜心理,加以真實再現,使人感到可親可信。

例如對於齊桓公,作者一方面極力寫其機智果斷,從諫如流,重義守信的明君風度,但也寫了他晚年驕傲固執,好大喜功的思想變化。

既寫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宏偉業績,也寫他好內多一寵一,以致死後蟲出於戶的一性一格弱點,給人留下深深的歷史回味。

即是反面人物崔杼,作者也寫了他兩次不殺晏嬰的微妙心理,表現出人物的複雜個一性一。

【譯文】

太公望呂尚,是東海邊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

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

』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

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

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

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

周西伯被囚禁在羑(yǒu,有)裡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hong,宏)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

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

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一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

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周西伯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暗中和呂尚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為正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rui,瑞)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

文王死後,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繼續完成文王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

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拄持黃鉞(yue,月),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si,似)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

於是兵至盟津。

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

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

武王說:「還不行。」

班師而還,與太公同寫了《太誓》。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風雨突至。

群臣恐懼,只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於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師,進伐商紂。

商紂軍隊徹底崩潰。

商紂回身逃跑,登上鹿台,於是被追殺。

第二天,武王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yi,義)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

散發商紂積聚在鹿台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

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

上述諸事多半是採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

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說他:「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

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

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

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

營丘毗鄰萊國。

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

太公到齊國後,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

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時,管蔡叛亂,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shao,紹)康公命令太公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

齊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大國、定都營丘。

太公死時一百餘歲,其子丁鮑呂伋(ji,及)繼位。

丁鮑死,其子乙公得繼位。

乙公死,其子癸公慈母繼位。

癸公死,其子哀公不辰繼位。

哀公時,紀侯向周王誣陷哀公,周王用大鼎煮死哀公,而立其弟靜為齊君,就是胡公。

胡公遷都於薄泵,此時正當周夷王在位。

哀公同母少弟山怨恨胡公,就與自己一黨一徒帶領營丘人襲擊殺死胡公自立為齊君,就是獻公。

獻公元年,全部驅逐胡公諸子,藉機把首都從薄泵遷到臨淄。

九年,獻公死,其子武公壽繼位。

武公九年,周厲王逃亡,住在彘(zhi,志)邑。

十年(前841),周王室大亂,大臣們主持國政,號稱「共和」。

二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即位。

二十六年(前825),武公死,其子厲公無忌繼位。

厲公殘暴肆虐,所以胡公之子又返回齊國,齊人想立胡公之子為君,就一同攻殺厲公。

胡公之子也戰死。

齊人於是立厲公之子赤為齊君,就是文公,斬掉七十多個攻殺厲公的人。

文公十二年(前804)死,其子成公脫繼位。

成公九年(前795)死,其子莊公購繼位。

莊公二十四年(前771),犬戎殺死幽王,周王室東遷都到洛邑。

秦國開始列位於諸侯。

五十六年(前739),晉人殺死他們國君晉昭侯。

六十四年(前731),莊公死,其子釐(xī,西)公祿甫繼位。

釐公九年(前722),魯隱公即位。

十九年(前712),魯桓公殺其兄隱公而自立為魯君。

二十五年(前706),北戎攻伐齊國。

鄭國派太子忽來援救齊國,齊侯想把女兒嫁給他。

忽說:「鄭國小齊國大,我配不上。」

就謝絕了。

三十二年(前6一99),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

其子名叫公孫無知,釐公一寵一愛一他,給他的級別車服生活待遇和太子一樣。

三十三年(前6一98),釐公死,太子諸兒立,就是襄公。

襄公元年(前6一97),襄公原來還是太子時,曾與無知爭鬥,即位以後,降低無知的俸祿車馬服飾的等級,無知心中怨恨。

四年(前6一94),魯桓公和夫人來到齊國。

齊襄公過去曾與魯夫人私通。

魯夫人是襄公的妹妹,在齊釐公時嫁給魯桓公做夫人,此次與魯桓公來齊國又與襄公通一奸一。

魯桓公發現此事,怒責夫人,夫人告訴了齊襄公。

齊襄公宴請魯桓公,把桓公灌醉,派大力士彭生把魯桓公抱上車,接著折斷桓公的肋骨殺死桓公,桓公被抬出車時已死掉了。

魯國人為此責備齊國,齊襄公殺死彭生以向魯國謝罪贖過。

八年(前6一90),齊國征伐紀國,紀國被迫遷都。

十二年(前686),當初,襄公派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約定七月瓜熟時前去,第二年瓜熟時派人去替換他們。

他們前去駐守一年,瓜熟時期已過襄公仍不派人去替換。

有人為他們要求派人,襄公不答應。

所以二人生氣,通過公孫無知策劃叛亂。

連稱有一堂妹在襄公宮內,不被一寵一幸,就讓她偵伺襄公,對她說:「事成以後讓你給無知當夫人。」

冬十二月,襄公到姑棼(fen,焚)遊玩,又到沛丘打獵。

見一大豬,侍從說「是彭生」,襄公大怒,用箭射去,大豬如人站立而叫。

襄公害怕,從車上摔下傷了腳,鞋子也掉了。

回去後把管鞋的名叫「茀(fu,拂)」的人鞭打三百下。

茀出宮。

無知、連稱、管至父等人聞知襄公受傷,就帶領徒眾來攻襲襄公宮。

正遇管鞋的茀,茀說:「先不要進去以免驚動宮中,驚動宮中後就不易再攻進去了。」

無知不信此言,茀讓他驗看自己的傷痕,才被相信。

他們等在宮外,讓茀先進去探聽。

茀先入後,馬上把襄公藏在屋門後。

過了好久,無知等害怕,就進宮去。

茀反而和宮中之人以及襄公的親信之臣反攻無知等人,未能得勝,全被殺死。

無知進宮,找不到襄公。

有人見屋門下露著人腳,開門一看,門後正是襄公,就殺死襄公,無知自立為齊君。

桓公元年(前685)春,齊君無知到雍林遊玩。

雍林有人曾怨恨無知,等到無知去遊玩時,雍林人偷襲殺死無知,向齊國大夫宣告說:「無知殺死襄公自立為君,我已將他處死。

請大夫們改立其他公子中該即位的,我唯命是聽。」

當初,襄公將魯桓公灌醉殺死,與魯夫人通一奸一,還屢屢殺罰不當,沉迷女色,多次欺侮大臣,他的諸弟害怕禍患牽連,因此次弟糾逃亡魯國,他母親是魯國之女。

管仲、召忽輔佐他。

次弟小白逃亡莒國,鮑叔輔佐他。

小白母親是衛國之女,很得齊釐公一寵一幸。

小白從小與大夫高傒(xī,西)交好。

雍林人殺死無知後,商議立君之事,高氏、國氏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小白。

魯國聞知無知已死,也派兵護送公子糾返齊,並命管仲另帶軍隊遏阻莒國通道,管仲射中小白衣帶鉤。

小白假裝死了,管仲派人飛報魯國。

魯國護送公子糾的部隊速度就放慢了,六天才至齊國,而小白已先入齊國,高傒立其為君,就是桓公。

桓公當時被射中衣帶勾之後,裝死以迷惑管仲,然後藏在溫車中飛速行進,也因為有高氏國氏二大家族為內應,所以能夠先入齊國即位,派兵抵禦魯軍。

秋天,齊兵與魯兵在乾時作戰,魯兵敗逃,齊兵又切斷魯兵的退路。

齊國寫信給魯國說:「子糾是我兄弟,不忍親手殺他,請魯國將他殺死。

召忽、管仲是我仇敵,我要求活著交給我,讓我把他們剁成肉醬才甘心。

不然,齊兵要圍攻魯國。」

魯人害怕,就在笙瀆殺死子糾。

召忽自一殺而死,管仲要求囚禁。

桓公即位時,派兵攻魯,本欲殺死管仲。

鮑叔牙說:「我有幸跟從您,您終於成為國君。

您的尊貴地位,我已無法再幫助您提高。

您如果只想治理齊國,有高傒和我也就夠了。

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業,沒有管夷吾不行。

夷吾所居之國,其國必強,不能失去這個人才。」

於是桓公聽從此言。

就假裝召回管仲以報仇雪恨,實際是想任他為政。

管仲心裡明白,所以要求返齊。

鮑叔牙迎接管仲,一到齊國境內的堂阜就給管仲除去桎梏,讓他齋戒沐浴而見桓公。

桓公賞以厚禮任管仲為大夫,主持政務。

桓公得到管仲後,與鮑叔、隰(xi,席)朋、高傒共同修治齊國政事,組織基層五家連兵之制,開發商業流通、漁業鹽業優勢,用以給贍貧民,獎勵賢能之士,齊國人人歡欣。

二年(前684),齊國伐滅郯(tan,譚)國,郯國國君逃亡莒國。

當初,齊桓公逃亡國外時,曾經過郯國,郯國對桓公無禮,所以討伐它。

五年(前681),征伐魯國,魯軍眼看失敗。

魯莊公請求獻出遂邑來媾和,桓公允諾,與魯人在柯地盟會。

將要盟誓之際,魯國的曹沫(hui,惠)在祭壇上用匕首劫持齊桓公,說:「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桓公答應。

然後曹沫扔掉匕首,回到面向北方的臣子之位。

桓公後悔,想不歸還魯國被佔領土並殺死曹沫。

管仲說:「如果被劫持時答應了人家的要求,然後又背棄諾言殺死人家,是滿足於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諸侯中卻失去了信義,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這樣做。」

桓公於是就把曹沫三次戰敗所丟的全部領土歸還給魯國。

諸侯聞知,都認為齊國守信而願意歸附。

七年(前679),諸侯與齊恆公在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十四年(前672),陳厲公子陳完,號敬仲,逃亡來到齊國。

齊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謙讓不肯;於是讓他做工正之官。

這就是田成子田嘗的祖先。

二十三年(前663),山戎侵伐燕國,燕向齊國告急。

齊桓公派兵救燕,接著討伐山戎,到達孤竹後才班師。

燕莊王又送桓公進入齊國境內。

桓公說:「除了天子,諸侯之間相送不出自己國境,我不能對燕無禮。」

於是把燕君所至的齊國領土用溝分開送給燕國,讓燕君重修召公之政,向周王室進貢,就像周成王、康王時代一樣。

諸侯聞知後,都服從齊國。

二十七年(前659),魯湣(mǐn,閔)公之母叫哀姜,是齊桓公的妹妹。

哀姜與魯公子慶父私通,慶父殺死湣鮑,哀姜想立慶父為國君,魯人改立起釐公。

桓公把哀姜召回齊國,殺了哀姜。

二十八年(前658),衛文公被狄人侵伐,向齊國告急。

齊國率領諸侯在楚丘築成城池,安置衛君在那裡。

二十九年(前657),恆公與夫人蔡姬乘船遊玩。

蔡姬熟悉水一性一,搖晃船隻顛簸桓公。

桓公害怕,命她停止,她仍不停,下船之後,桓公惱怒,把蔡姬送回一娘一家,但又不斷絕婚姻關係。

蔡侯也十分生氣,就又把蔡姬另嫁給別人。

桓公聽說後更加生氣,興兵伐蔡。

三十年(前656)春,齊桓公率領諸侯討伐蔡國,蔡國大敗。

接著伐楚。

楚成王興兵來問:「為什麼進入我的國土?」

管仲回答說:「過去召康公命令我國先君太公:『五等諸侯,各地守官,你有權征伐,以輔佐周室。

』賜給我先君有權征伐的疆界,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

楚國應該進貢的包一皮一皮茅沒有進獻,天子祭祀用品不全,因此來督責。

昭王南征不歸死在南方,因此前來問罪。」

楚王說:「貢品沒有進獻,確實如此,是我之罪過,今後不敢不奉上。

至於昭王一去不歸,並未在我楚國領土,請您到漢水邊上去問罪。」

齊軍進扎於陘地。

夏,楚王命屈完領兵抗齊,齊軍退駐召陵。

桓公向屈完炫耀兵多將廣。

屈完說:「您合於正義才能勝利;如果不然,楚國就以方城山為城牆,以長江、漢江為護城河,您怎麼能推進呢?」

齊桓公就與屈完訂立協約而回。

途徑陳國,陳國大夫袁濤塗欺騙桓公,讓齊軍走東線難行之路,被齊國發覺。

秋天,齊國討伐陳國。

這一年,晉國君殺死其太子申生。

三十五年(前651)夏,桓公與諸侯在葵丘盟會。

周襄王派宰孔賞賜給桓公祭祀文王武王的福肉、丹彩裝飾的弓箭、天子乘用的車乘,而且特許桓公不要下拜謝恩。

桓公本想答應,管仲說:「不可」。

桓公於是下拜接受賞物。

秋天,再次與諸侯在葵丘盟會,齊桓公愈發面有驕傲之色。

周王派宰孔參加盟會。

諸侯見桓公如此也使有些人離心。

晉君病重,上路遲了,正逢宰孔。

宰孔說:「齊桓公驕傲了,盡避不去也沒什麼關係。」

晉君聽從此言未去盟會。

此年,晉獻公死,裡克殺死獻公少子奚齊和卓子,秦穆公因為自己夫人是晉公子夷吾的姐姐,所以武力護送夷吾返晉為君。

桓公也討伐晉國內之亂,到達高梁地方,派隰朋立起夷吾為晉國君,然後撤軍。

此時周朝王室衰微,天下只有齊、楚、晉四國強盛。

晉國剛剛參加盟會,晉獻公便死去,國內大亂。

秦穆公處地偏遠,不參加中原諸侯的會盟。

楚成王剛剛將荊蠻之地佔為己有,認為自己是夷狄之邦。

只有齊國能夠召集中原諸侯盟會,齊桓公又充分宣示出其盛德,所以各國諸侯無不賓服而來會。

因此桓公宣稱:「寡人南征至召陵,望到了熊耳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國;西征大夏,遠涉流沙;包一皮一皮纏馬蹄,掛牢戰車登上太行險道,直達卑耳山而還。

諸侯無人違抗寡人。

寡人召集兵車盟會三次,乘車盟會六次,九次會合諸侯,匡正天下於一統。

過去三代開國天子,與此有何不同!我想要封祭泰山,禪祭梁父。」

管仲力諫,桓公不聽;管仲於是介紹封禪之禮要等遠方各種奇珍異物具備才能舉行,桓公才作罷。

三十八年(前648),周襄王之弟帶與戎人、翟(di,狄)人合謀侵周,齊國派管仲到周去為雙方講和。

周天子想用上卿之禮接待管仲,管仲叩頭而拜說:「我是陪臣,怎麼敢受此禮遇!」謙讓再三,才接受以下卿之禮拜見天子。

三十九年(前647),周襄王之弟王子帶逃亡到齊國。

齊國派仲孫請求周襄王,替帶謝罪。

周襄王很生氣,不答應。

四十一年(前645),秦穆公俘獲晉惠公,又釋放他歸國。

此年,管仲、隰朋都去世。

管仲病重之後,齊桓公問他:「你死後群臣之中誰可做相國?」

管仲說:「知臣莫如君。」

桓公說:「易牙這人怎麼樣?」

回答說:「他殺死自己的兒子來迎一合國君,不合人情,不能任用。」

桓公問:「開方這人怎麼樣?」

回答說:「他拋棄雙親來迎一合國君,不合人情,不可接近。」

桓公說:「豎刀(diāo,貂)這人怎麼樣?」

回答說:「Yan割自己來迎一合國君,不合人情,不可親信。」

管仲死後,桓公不聽管仲之言,還是親近任用這三人,三人專權。

四十二年(前644),戎人伐周,周向齊國告急,齊國命各諸侯分別派兵戍衛周王室。

此年,晉公子重耳來齊國,齊桓公把本族之女嫁給重耳為妻。

四十三年(前643)。

當初,齊桓公有三位夫人:名叫王姬、徐姬、蔡姬,都沒生兒子。

桓公好色,有很多一寵一幸的妾,其中地位等同於夫人的就有六個:長(zǎng,掌)衛姬,生的無詭;少衛姬,生的惠公元;鄭姬,生的孝公昭;葛嬴,生的孝公潘;密姬,生的懿公商人;宋華子,生的公子雍。

齊桓公和管仲曾把孝公昭托付給宋襄公,立為太子。

易牙受到桓公長衛姬的一寵一幸,又通過宦者豎刀

送給桓公厚禮,所以也受到桓公一寵一幸,桓公答應易牙立無詭為太子。

管仲死後,五位公子都要求立為太子。

冬十月乙亥日,齊桓公死。

易牙進宮,與豎刀借助宮內一寵一臣殺死諸大夫,立公子無詭為齊君。

太子昭逃亡到宋國。

桓公病時,五公子各自結一黨一要求立為太子。

桓公死後,就互相攻戰,以致宮中無人,也沒人敢去把桓公裝一屍一入棺。

桓公一屍一體丟在一床一上六十七天,一屍一體爬滿蛆蟲以至爬出門外。

十二月乙亥日,無詭即位,才裝棺並向各國報喪。

辛巳日夜,才穿衣入斂,停柩於堂。

桓公有子十餘人,總計前後五人曾登君位:無詭即位三月死去,沒有謚(shi,示)號;接著是孝公;接著是昭公;再接下去是懿公;最後是惠公。

孝公元年(前642)三月,宋襄公率領諸侯軍隊送齊太子昭歸國並伐齊。

齊人害怕,殺死其君無詭。

齊人將要立太子昭為齊君時,其餘四公子的徒眾又攻打太子,太子逃到宋國,宋國與齊國四公子的軍隊作戰。

五月,宋軍打敗四公子立太子昭為君,就是齊孝公。

宋國因為曾受桓公與管仲之托照顧太子,所以前來征伐。

因為戰亂,到八月才顧上埋葬齊桓公。

六年(前637)春,齊國伐宋,因為宋國不參加在齊國的盟會。

夏,宋襄公死。

七年(前636),晉文公即位。

十年(前633),孝公死,孝公之弟潘讓公子開方殺死孝公之子而立潘為君,就是昭公。

昭公是桓公的兒子,其母名叫葛嬴。

昭公元年(前632),晉文公在城濮大敗楚軍,召集諸侯在踐土盟會,朝見周天子,天子讓晉做諸侯的霸主。

六年(前627),狄人侵齊。

晉文公死。

秦兵在殽地兵敗。

十二年(前621),秦穆公死。

十九年(前614)五月,昭公死,其子捨立為齊君。

捨之母不被昭公一寵一愛一,齊國人都不怕他。

昭公之弟商人因為桓公死後未能爭立為君,暗中結交賢士,撫恤存一愛一百姓,百姓擁戴。

昭公死後,其子捨繼位,孤獨軟弱,商人就與眾人於十月在昭公墳前殺死其君捨,商人自立為君,就是懿公。

懿公,是桓公之子,他的母親名叫密姬。

懿公四年(前609)春,當初,懿公還是公子的時候,與丙戎的父親一同打獵,互相爭奪獵物,懿公未爭到,即位以後,懿公斬斷丙戎父親的腳,卻讓丙戎為自己駕車。

庸職的妻子漂亮,懿公搶入宮中,卻讓庸職驂(cān,參)乘。

五月,懿公在申池遊玩,丙戎和庸職洗澡,互相開玩笑。

庸職說丙戎是「砍腳人的兒子,丙戎說庸職是「被人奪妻的丈夫」。

兩人都為這些話感到恥辱,共同怨恨懿公。

兩個人謀劃與懿公共同到竹林中遊玩,二人在車上把懿公殺死,把一屍一體拋在竹林中逃跑。

懿公即位後,驕橫,人民不歸附。

齊國人廢黜懿公子之子而從衛國迎接公子元回齊,立為國君,就是惠公。

惠公,是桓公之子。

他的母親是衛國之女,名叫少衛姬,因躲避齊國內亂,所以逃往衛國。

惠公二年(前607),長翟來齊,王子城父攻殺長翟,把他埋在北門。

晉國大夫趙穿殺死國君晉靈公。

十年(前599),惠公死,其子頃公無野繼位。

當初,崔杼曾得到惠公一寵一幸,等到惠公死後,高氏、國氏怕受他脅迫,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逃到衛國。

頃公元年(前598),楚莊王強盛起來,征伐陳國;二年(前597),圍攻鄭國,鄭伯投降,後又讓鄭伯復國。

六年(前593)春,晉國派郤克出使齊國,齊頃公讓其母坐在帷幕中觀看。

郤克上階,夫人笑話他。

郤克說:「此辱不報,誓不再渡黃河!」回國後,請求晉君伐齊,晉君不答應。

齊國使者至晉,郤克在河內捉住齊國使者四人,全部殺死。

八年(前591),晉國伐齊,齊國讓公子強到晉國做人質,晉軍才離去。

十年(前589)春,齊國征伐魯國、衛國。

魯、衛二國大夫到晉國請兵,都是通過郤克。

晉國派郤克率領戰車八百乘,做中軍之將,士燮率領上軍,欒書率領下軍,來救魯、衛,討伐齊國。

六月壬申日,晉軍與齊軍在一靡一笄(jī,雞)山下交兵。

癸西日,在鞍地排列成陣。

逄(pang,龐)丑父做齊頃公的車右武士。

頃公說:「衝上去,擊破晉軍後聚餐。」

齊國射傷郤克,血流到腳。

郤克想退回營壘,他戰車的馭手說:「我從進入戰鬥後,已兩次負傷,我不敢說疼痛,害怕使士卒恐懼,願您忍痛繼續戰鬥。」

郤克又投入戰鬥。

戰鬥進行中,齊軍危急,逄丑父怕齊頃公被活捉,就互相交換了位置,頃公成為車右武士,戰車絆在樹上拋錨。

晉國小將韓厥拜伏一在齊頃公戰車之前,說:「我們晉君派我來救援魯、衛。」

這樣嘲笑頃公。

丑父裝成頃公,讓裝成車右武士的頃公下車取水來喝,頃公借此得以逃脫,跑回齊軍陣中。

晉國的郤克要殺丑父、丑父說:「我替國君死而被殺,以後為人臣子的就不會有忠於君主的人了。」

郤克就放了他,丑父於是能逃歸齊軍。

晉軍追趕齊軍直到馬陵。

齊頃公請求用寶器謝罪,郤克不答應,一定要得到恥笑郤克的蕭桐叔子,還命令齊國把田垅一律改成東西方向。

齊人回答說:「蕭桐叔子,是齊頃公的母親。

齊君的母親就猶如晉君的母親一樣地位,您怎麼處置她?而且您是以正義之師伐齊,卻以暴虐無禮來結束,怎麼可以呢?」

於是郤克答應了他們,只讓齊國歸還侵佔的魯、衛二國的領土。

十一年(前588),晉開始設置六卿,用以封賞鞍地戰爭中的有功人員。

齊頃公朝見晉君,想用朝見天子的禮節拜見晉景公,晉景公不敢承受,齊君乃回國。

回國後頃公開放自己遊獵的園林,減輕賦稅,賑濟孤寡弔問殘疾,拿出國家積蓄來解救人民,人民也十分高興。

齊頃公還給諸侯厚禮。

直到頃公去世,百姓歸附,諸侯沒有侵犯齊國的。

十七年(前582),頃公死,其子靈公環繼位。

靈公九年(前573),晉大夫欒書殺其國君晉厲公。

十年(前572),晉悼公伐齊,齊讓公子光到晉國做人質。

十九年(前563),立公子光為太子,讓高厚輔佐他,派他到鍾離參加諸侯盟會。

二十七年(前555),晉國派中行獻子伐齊。

齊軍戰敗,靈公跑進臨淄城。

晏嬰勸阻靈公,靈公不聽。

晏子說:「我們國君太沒有勇氣了。」

晉兵合圍臨淄,齊人守內城不敢出擊,晉軍把外城內燒光後離去。

二十八年(前554),當初,靈公娶魯國之女,生下兒子光,立為太子。

後又娶仲姬、戎姬。

戎姬受一寵一,仲姬生兒子名叫牙,托付給戎姬撫養。

戎姬請求立牙為太子,靈公答應了。

仲姬說:「不行。

光立為太子,已經名列諸侯,現在無故廢黜他,您必定會後悔。」

靈公說:「廢立全在於我。」

於是把太子光遷往東部,讓高厚輔佐牙為太子。

靈公患病,崔杼迎接原來的太子光立為國君,就是莊公。

莊公殺死戎姬。

五月壬辰日,靈公死,莊公即位,在句竇丘捉住太子牙殺死。

八月,崔杼殺死高厚。

晉國聞知齊國內亂,伐齊,到達高唐。

莊公三年(前551),晉國大夫欒盈逃亡到齊國,莊公待以隆重客禮。

晏嬰、田文子諫阻,莊公不聽。

四年(前550),齊莊公派欒盈秘密進入曲沃做齊國內應,齊國大兵隨後,上太行山,進入孟門關口。

欒盈敗露,齊軍還師,攻取朝歌城。

六年(前548),當初,棠公之妻美麗,棠公死後,崔杼娶了她。

莊公又與她通一奸一,多次去崔杼家,還把崔杼的冠賞給別人。

莊公的侍從說:「不能這樣。」

崔杼十分惱怒,借莊公伐晉之機,想與晉國合謀襲擊莊公但未得機會。

莊公曾經鞭打宦官賈舉,賈舉又被任為內侍,替崔杼尋找莊公的漏隙來報復仇怨。

五月,莒國國君朝見齊君,齊莊公在甲戌日宴請莒君。

崔杼謊稱有病不去上朝。

乙亥日,莊公探望崔杼病情,接著追嬉崔杼妻子。

崔妻入室,與崔杼同把屋門關上不出來,莊公在前堂抱柱唱歌。

這時宦官賈舉把莊公的侍從攔在外面而自己進入院子,把院門從裡邊關上。

崔杼的徒眾手執兵器一擁而上。

莊公登上高高的庭台請求和解,眾人不答應,莊公又請求盟誓定約,眾人也不答應,莊公最後請求讓他到自己的祖廟裡去自一殺,眾人仍不允許。

大家說:「國君之臣崔杼病重,不能聽你吩咐。

這裡離宮廷很近,我們只管捉拿一婬一亂之徒,沒接到其他命令。」

莊公跳牆想逃,被人射中大一腿,反墜牆裡,於是被殺。

晏嬰站在崔杼院門之外,說:「國君為社稷而死則臣子應為他殉死,國君為社稷而逃亡則臣子應隨他流亡。

國君為自己私利而死而逃,除了他的一寵一幸私臣,別人不會為此殉死逃亡的。」

晏子等打開大門進入院內,把莊公之一屍一枕放在自己的大一腿上撫一屍一而哭,起來後三次頓足以示哀痛然後走出院子。

別人對崔杼說:「一定殺死晏嬰!」崔杼說:「他深得眾望,放過他我們會爭取民心。」

丁丑日,崔杼立起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君,就是景公。

景公母親,是魯國大夫叔孫宣伯之女。

景公即位後,讓崔杼當右相,慶封當左相。

二位國相怕國內動亂不穩,就與國人盟誓說:「誰不跟從崔慶誰就別活!」晏子仰天長歎說:「我做不到,我只跟從忠君利國的人!」不肯參加盟誓。

慶封想殺晏子,崔杼說:「他是忠臣,放過他。」

齊太史記載在簡策上「崔杼殺莊公」,崔杼把太史殺死。

太史之弟又一次記載上,崔杼又殺了他。

太史的小弟又記載上,崔杼放過了他。

景公元年(前547),當初,崔杼生有兒子成、強,其母死去,崔杼又娶了東郭氏之女,生下明。

東郭氏女讓她前夫之子無咎、她自己的弟弟東郭偃做崔氏家族的相。

成犯了罪過,無咎和東郭偃兩位家相立即嚴治成,把明立為太子。

成請求到崔邑告老還鄉,崔杼答應,二相不肯,說:「崔邑是崔氏宗廟所在之地,成不許去。」

成、強惱怒,告知慶封。

慶封與崔杼有矛盾,希望崔氏敗落。

成、強在崔杼家中殺死無咎、偃,家人都奔逃。

崔杼大怒,但沒有家人,只好讓一個宦官為他駕車,去見慶封。

慶封說:「讓我為您殺掉成、強。」

於是派崔杼的仇人盧蒲嫳(pie,去聲,撇)攻打崔氏,殺死成、強,全部消滅崔氏一族,崔杼之妻自一殺。

崔杼無家可歸,也自一殺。

慶封當上相國,大權在握。

三年(前545)十月,慶封外出打獵。

當初,慶封殺死崔杼以後,愈發驕橫,酗酒遊獵,不理政務。

其子慶捨執政,內部已有矛盾。

田文子對田桓子說:「動亂將起。」

田、鮑、高、欒四家族聯合謀劃消滅慶氏。

慶捨派出甲兵圍護慶封的宮室,四家族的徒眾共同擊破慶氏之家。

慶封歸來,不能進家,逃亡到魯國。

齊人責備魯國,慶封又逃到吳國。

吳國把朱方之地賞給慶封,慶封與族人居此,比在齊國時還富有。

此年秋,齊人移葬莊公,而把崔杼一屍一體示眾於市以洩民憤。

九年(前539),景公派晏嬰出使晉國,晏嬰私下對叔向說:「齊國政權最終將歸田氏。

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於民,人民擁戴。」

十二年(前536),景公到晉國,會見晉平公,想共同伐燕。

十八年(前530),景公又到晉國,會見晉昭公。

二十六年(前522),景公在魯國郊外打獵,接著進入魯國都,同晏嬰一起咨詢魯國的禮制。

三十一年(前517),魯昭公躲避季氏叛亂,逃亡到齊國。

景公想封給昭公千社人家連同土地,子家勸阻昭公不要接受,昭公就要求齊國伐魯,攻取鄆邑,讓昭公居住。

三十二年(前516),天空出現慧星。

景公坐在柏寢台上歎息說:「堂皇的亭台,終歸誰手呢?」

群臣憂然淚下。

晏子反而笑起來,景公很惱怒。

晏子說:「我笑群臣過於諂諛了。」

景公說:「慧星出現在東北天空,正是對著齊國的地域位置,寡人為此而擔憂。」

晏子說:「您築高台鑿深池,多收租稅唯恐得的少,濫施刑罰唯恐不嚴苛,最凶的茀(bei,倍)星將出現,您怕什麼慧星呢?」

景公說:「可以用祭禱禳除慧星嗎?」

晏子說:「如果祝禱可以使神明降臨,那麼祈禳也可以使它離去。

但百姓愁苦怨恨的成千上萬,而您讓一個人去祈禳,怎麼能勝過眾口怨聲呢?」

當時景公好大造宮室,多養狗馬,奢侈無度,稅重刑酷,所以晏子藉機諫止齊景公。

四十二年(前506),吳王闔閭攻伐楚國,攻入楚都郢。

四十七年(前501),魯國大夫陽虎攻打魯君,失敗,逃亡齊國,請求齊國伐魯。

鮑子諫止景公,景公乃把陽虎囚禁。

陽虎逃脫,逃到晉國。

四十八年(前500),景公與魯定公在夾谷盟會修好。

犁?(chu,鋤)說:「孔丘深通禮儀但怯懦不剛,請允許讓萊人表演歌舞,藉機捉住魯君,可以讓魯滿足我們的要求。」

景公擔心孔子做魯相,害怕魯國成就霸業,所以聽從犁?之計。

盟會時,齊國獻上萊人樂舞,孔子登階上台,命有關人員捉住萊人斬首,用禮儀責備景公。

景公心虧,就歸還了侵佔的魯國領土以謝罪,然後離去。

此年,嬰晏死。

五十五年(前493),晉國大夫范氏、中行氏反叛其國君,晉君攻二氏吃緊,二氏來齊借糧。

田乞想在齊國叛亂,想和晉國叛臣結一黨一,勸景公說:「范氏、中行氏多次對齊國有恩,不可不救。」

景公派田乞去救援並供給他們糧食。

五十八年(前490)夏,景公夫人燕姬的嫡子死去。

景公的一寵一妾芮姬生有兒子荼,荼年幼,其母出生微賤,荼又行為不端,諸位大夫擔心荼成為太子,都說願意在諸公子中選擇年長賢德者做太子。

景公因年老,討厭提立太子事,又一寵一愛一荼的母親,想立荼當太子,又不願親自主動提出,就對大夫們說:「及時行樂吧,還怕國家沒有君主嗎?」

秋天,景公病重,命令國惠子、高昭子立幼子荼立為太子,驅逐其他公子,遷居到萊地。

景公死,太子荼為國君,就是晏孺子。

冬天,齊景公還未埋葬,其他公子害怕被殺,都逃亡國外。

荼的異母兄壽、駒、黔逃到衛國,公子駔(chǔ,楚)、陽生逃到魯國。

萊人為此唱道:「景公葬禮不能參加,國家軍事不讓謀劃。

眾公子的追隨者呀,你們最終去何方。」

晏孺子元年(前489)春,田乞偽裝忠於高氏、國氏,每次二氏上朝,田乞為他們驂乘,進言說:「您得到君王信任,群大夫都人人自危,想圖謀叛亂。」

又對群大夫說:「高昭子太可怕了,趁他還沒開始行動迫害我們,我們搶先搞掉他。」

大夫們都聽從他。

六月,田乞、鮑牧與眾大夫帶兵進入宮中,攻打高昭子。

昭子聽說,與國惠子共救國君。

國君兵敗,田乞的徒眾追擊,國惠子逃到莒國,田乞回來又殺死高昭子。

晏圉逃到魯國。

八月,齊大夫秉意茲逃往魯國。

田乞擊敗高、國二相,就派人到魯國迎回公子陽生。

陽生到齊後,暗藏在田乞家中。

十月戊子日,田乞邀請各位大夫說:「嘗兒的母親今天在家將一操一持菲薄的祭禮,敬請光臨飲酒。」

會餐飲酒時,田乞事先把陽生裝在大口袋裡,放在座席中央,然後打開口袋放出陽生,說:「這就是齊國之君!」眾大夫就地拜見。

接著要與眾大夫盟誓而立陽生為君,此時鮑牧已醉,田乞就欺騙大家說:「我和鮑牧謀劃一致立陽生為君。」

鮑牧惱怒說:「您忘記了景公立荼為君的遺命了嗎?」

眾大夫面面相覷想反悔,陽生上前,叩頭而拜說:「對於我可立則立,否則作罷。」

鮑牧也怕惹起禍亂,就又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有什麼不可的。」

就與眾盟誓,立陽生為齊君,就是悼公。

悼公進入宮中,派人流放晏孺子去駘,於途中設帳幕將晏孺子殺死在裡面,驅逐了孺子之母芮子。

芮子本來微賤而孺子又幼小,所以無權勢,國人輕視他們。

悼公元年(前488),齊國伐魯,攻取?(huān,歡)、闡二地。

當初,陽生逃亡在魯,季康子把妹妹嫁給他。

陽生歸國即位後,便派人迎接妻子。

其妻季姬與季魴(fāng,方)侯私通,向家人說出真情,魯人不敢把季姬給齊國,所以齊國伐魯,終於把季姬接到齊。

季姬受悼公一寵一愛一,齊國就又把侵佔的魯國土地歸還。

鮑子與悼公有矛盾,關係不睦。

四年(前485),吳國、魯國伐齊國南方。

鮑子殺死悼公,向吳國報喪。

吳王夫差按禮儀在軍門外哭吊三日,將要從海路進軍討伐齊國。

齊軍戰勝吳軍,吳軍撤退。

晉國趙鞅伐齊,到****地後撤軍。

齊人一致立起悼公之子壬為齊君,就是簡公。

簡公四年(前481)春,當初,齊簡公和其父悼公同在魯國時,一寵一幸大夫監止。

簡公即位後,讓監止執政。

田成子怕他加害,在上朝時總戒備地回頭看他。

簡公的御手田鞅向簡公進言說:「田、監不能並存,你要選擇其中一個。」

簡公不聽。

監止有次晚朝,田逆殺人,監止正遇上,就把田逆逮捕進宮。

田氏宗族這時正非常一團一結,就讓被囚禁的田逆偽裝病重,藉機由家人探監送酒給看守,看守醉後被殺掉,田逆逃脫。

監止與田氏在田氏宗祠盟誓將此事和解。

當初,田豹想給監止做家臣,讓大夫公孫向監止薦舉,正逢田豹服喪就作罷了。

以後終於做了監止家臣,而且受到監止的一寵一任。

監止對田豹說:「我要把田氏全部驅逐而讓你當田氏之長,可以嗎?」

田豹回答說:「我只不過是田氏族中的疏遠旁支、而且田氏族中不服從您的不過幾個人,何必全都驅逐呢!」接著田豹告知田氏。

田逆說:「他正得君主一寵一任,你田常如不先下手,必遭其禍。」

田逆就住在國君宮中以便接應。

夏五月壬申日,田常兄弟乘四輛車見簡公。

監止正在幃帳之中,出來迎接他們,他們一進去就把宮門關閉。

宦官們抵抗田氏,田逆殺死宦官。

簡公正與妻妾在檀台上飲酒,田常把他帶至寢宮。

簡公拿起戈要反擊,太史子余說:「田嘗不是要謀害您,而是要為您除害。」

田嘗出宮住進武庫,聽說簡公還在發怒,就想逃到國外,並說:「哪兒沒有國君!」田逆拔劍說:「猶豫遲疑,是壞事的禍根。

這兒的人誰不是田氏成員?你如怯懦出逃不顧大家,我要不殺死你,祖宗不饒。」

田嘗才留下。

監止跑回家,聚集徒眾進攻宮城大小鎊門,都未成功,就出逃而走。

田氏之眾追趕。

豐丘有人抓住監止並報告,田氏在郭門把監止殺死。

田常要殺大一陸子方,田逆為他求情被赦免。

以簡公的名義在路上截車,馳出雍門。

田豹曾給他車,不要,說:「田逆為我說情,田豹給我車輛,人家會以為我與田氏有私交。

我是監止的家臣而與仇家有私交,有何面目逃亡去見魯、衛的士人呢?」

庚辰日,田常在徐(shū,舒)州逮捕簡公。

簡公說:「我要是早聽田鞅之言,不會落到今天地步。」

甲午日,田常在徐州殺死簡公。

田常立簡公之弟鰲(ao,熬)為齊君,就是平公。

平公即位後,田常為相國,專擅齊國大權,劃割齊國安平以東廣大國土為田氏封疆範圍。

平公八年(前473),越國滅掉吳國。

二十五年(前456)平公死去,其子宣公積繼位。

宣公五十一年(前405)死,其子康公貸繼位。

田會在廩丘叛亂。

康公二年(前403),韓、趙、魏開始成為諸侯。

十九年(前386),田常曾孫田和開始成為諸侯,把康公流放到海濱。

二十六年(前379),康公死,呂氏祭祀斷絕。

田氏終於佔有齊國,到齊威王時,在天下稱強。

太史公說:我到齊國,看到齊地西起泰山,東連琅邪(ya,牙),北至大海,其間沃土兩千里,其人民心胸闊達而又深沉多智,這是他們天一性一如此。

由於太公的聖明,樹好立國根基,由於桓公的盛德,施行善政,以此召集諸侯會盟,成為霸主,不是順理成章嗎?廣盛博大呀,確是大國風貌啊!

【原文】【註解】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1。

其先祖嘗為四岳2,佐禹平水土甚有功3。

虞夏之際封於呂4,或封於申5,姓姜氏6。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7,或為庶人8,尚其後苗裔也。

本姓姜氏,從其封姓9,故曰呂尚。

1東海:此處泛指江蘇、山東一帶沿海,非今之東海。

上:岸邊。

2四岳:傳說堯、舜時代掌管四時、主持方岳巡守的官長。

3佐:輔佐。

平:治理。

4虞夏之際:即舜、禹執政時期。

封:帝王將一方土地賜予臣下或宗室。

5或:有的。

6姓姜氏:嚴格地按上古說法,應為「姜一性一呂氏」。

因為上古時人有姓有氏。

姓是一種標誌家族系統的族號,起於母系社會。

氏是姓的分支,即一族分為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的稱號為氏。

先秦時氏、姓分別,秦漢以後混而為一。

此處司馬遷就把姓、氏二詞混用。

此處說「姓姜氏」,應為「姓姜」;下文說「從其封姓,故曰呂尚」,應為「從其封地為氏,故曰呂尚」。

7枝庶:「枝」同「支」。

支庶,宗族中一本旁出的各支派。

8庶人:平民。

9本句意為:按照所封賜之地的地名呂,取為氏號。

呂尚蓋嘗窮困1,年老矣,以漁釣一奸一周西伯2。

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螭3,非虎非羆4;所獲霸王之輔5。」

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6,與語大說7,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8,周以興。

』子真是邪9?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1蓋:句中語氣詞,無義。

2傳說呂尚曾在渭水之濱的茲泉垂釣,等待和西伯昌(即周文王)知遇。

一奸一:通「干」,有所求取而請見。

3螭(chī,吃):通「螭」,無角之龍。

4羆:棕熊。

俗稱「馬熊」或「人熊」。

5霸王之輔:能夠幫助實現在天下稱王稱霸願望的人才。

6陽:河的北岸。

7說:同「悅」。

8適:到。

9邪(ye,爺):疑問詞,相當於今之「嗎」。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

紂無道,去之。

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或曰,呂尚處士1,隱海濱。

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

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2」。

三人者為西伯求美一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

西伯得以出,反國3。

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4,然要之為文武師。

1處士:有才德而隱居不做官的士人。

2盍(he,何):何不。

3反:同「返」。

4所以事周:為周服務的原因。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1,其事多兵權與奇計2,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3。

周西伯政平4,及斷虞芮之訟5,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6。

伐崇密須、犬夷7,大作豐邑8。

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1傾:推翻。

2兵權:用兵的計謀。

3陰權:隱秘靈活的措施方法。

宗:尊法。

本謀:基本策略。

4政平:政治清平。

5斷虞芮之訟:虞國在今山西平陸,芮國在今陝西大荔,二國之君為土地疆界相爭,久而不決,到周國請西伯評判。

二君進入周境後,見到耕田者在田界上互相謙讓,行人走路互相禮讓,男一女分道而行,老人受到尊重。

二國之君非嘗慚愧,也不去見西伯,自動把所爭之地讓出,作為閒田。

詳見《周本紀》、《詩經·大雅·綿》一毛一傳。

6詩人:《詩經》中詩歌的作者。

稱西伯受命文王:把西伯稱作膺受天命的文王。

如《詩經·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詩經·大雅·皇矣》載有天帝對文王的敕命。

7犬夷:古代部族名,西周時活動在今陝西一帶。

8作:建設。

文王崩,武王即位。

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1。

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2,右把白旄以誓3,曰:「蒼兕蒼兕4,總爾眾庶5,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

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

諸侯皆曰:「紂可伐也。」

武王曰:「未可。」

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6。

1集否:能否雲集響應。

2黃鉞(yue,月):以黃金為飾的一種長兵器,狀如大斧、崤代為帝王所專用,或特賜給專主征伐的重臣。

3白旄:竿頂以旄牛尾為飾的旗幟。

4蒼兕:水中猛獸之名,善於奔突,能覆舟船。

借此名為主管船隻的軍官官職名。

5總:統領。

6《太誓》:周武王伐紂,兵至盟津所發出的誓師令。

也寫作《泰誓》,已佚失。

《古文尚書》中的《泰誓》是後人偽作。

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

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1,風雨暴至。

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2,伐商紂。

紂師敗績3。

紂反走,登鹿台4,遂追斬紂。

明日,武王立於社5,群公奉明水6,衛康叔封布采席7,師尚父牽牲8,史佚策祝9,以告神討紂之罪。

散鹿台之錢,發鉅橋之粟十,以振貧民⑾。

封比干墓⑿,釋箕子囚。

遷九鼎⒀,修周政,與天下更始⒁。

師尚父謀居多。

1龜兆:將占卜用的龜甲燒灼以後,根據其裂紋形狀決定吉凶,叫作龜兆。

2其誓師令即《牧誓》,今存於《尚書》中。

《周本紀》亦徵引,可參看。

3敗績:軍隊完全崩潰。

4鹿台:紂所建之台,傳說其廣三里,高千尺。

在今河南淇縣。

紂曾暴增賦稅,將錢存放此處。

5社:祭地神之所。

6明水:潔淨之水,祭神所用。

7采:同「彩」。

8牽牲:古代新朝驅除舊朝後,要重新立社,並殺牲取血來塗抹新社。

呂尚掌管牽此牲畜。

9策祝:史官將祈禱之辭寫於竹簡之上。

十鉅橋:商代之糧倉,在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北。

?(11)振:同「賑」。

?(12)封:培土。

⒀九鼎:傳說夏禹平定水土劃分九州之後,鑄九個大鼎象徵九州,後成為天下最高權力的象徵。

⒁更始:除舊布新,重新開始。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1,封師尚父於齊營丘。

東就國,道宿行遲。

逆旅之人曰2:「吾聞時難得而易失。

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3。」

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4。

萊侯來伐5,與之爭營丘。

營丘邊萊。

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6,是以與太公爭國。

1王:做天下之王。

2逆旅:客棧。

3殆:大概。

4犁:通「黎」。

5萊:東方少數部族的一個小一柄一,在今山東黃縣一帶。

6集:安定。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1,淮夷畔周2,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3,實得征之。」

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

都營丘。

1作亂:製造叛亂。

事詳見《周本紀》及《管蔡世家》。

2畔:通「叛」。

3五侯九伯:泛指各國諸侯。

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

九伯,指九州各地長官。

伯是掌管一方的長官。

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鮑呂伋立。

丁立卒,子乙公得立。

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時,紀侯譖之周1,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2,是為胡公。

胡公徙都薄泵,而當周夷王之時。

1譖:說壞話誣陷別人。

2周烹哀公:烹,是將人放入鼎內用開水煮死的酷刑。

據《公羊傳·莊公四年》何休注,是周懿王烹死齊哀公。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一黨一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泵都,治臨菑。

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

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1,居彘。

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2。

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1奔:逃亡。

周厲王因國人暴動,倉皇逃亡。

2周厲王出奔後,周公、召公共同執政,稱作「共和行政」。

時在公元前841年,共14年。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

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

胡公子亦戰死。

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

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洛。

秦始列為諸侯。

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莊公卒,子釐公祿甫立。

釐公九年,魯隱公初立。

十九年,魯桓公弒其兄隱公而自立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齊1。

鄭使太子忽來救齊,齊欲妻之。

忽曰:「鄭小齊大,非我敵2」。

遂辭之3。

1北戎:又名山戎,戎族的一支,春秋時活動於今河北北部。

2敵:相當。

3事詳見《鄭世家》、《左傳·桓公六年》。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

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一愛一之,令其秩服奉養比太子1。

1秩服:俸祿等級和車馬服飾、奉養:生活待遇。

此:按照。

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襄公元年,始為太子時,嘗與無知鬥,及立,絀無知秩服1,無知怨。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

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

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

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

齊襄公與魯公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2,桓公下車則死矣。

魯人以為讓3,而齊襄公殺彭生以謝魯4。

1絀:通「黜」,減少。

2拉殺:折斷肋骨致死。

3讓:責備。

4謝:道歉贖過。

八年,伐紀,紀遷去其邑。

十二年,初,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1,及瓜而代2。

往戍一歲,卒瓜時而公弗為發代3。

或為請代,公弗許。

故此二人怒,因公孫無知謀作亂。

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一寵一,使之間襄公4,曰:「事成以女為無知夫人」5。

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棼,遂獵沛丘。

見彘6,從者曰「彭生」。

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

管懼墜車傷足,失屨7。

反而鞭主屨者茀三百。

茀出宮。

而無知、連稱、管至父等聞公傷,乃遂率其眾襲宮。

逢主屨茀,茀曰:「且無人驚宮,驚宮未易入也。」

無知弗信,茀示之創8,乃信之。

待宮外,令茀先入。

茀先入,即匿襄公戶間。

良久,無知等恐,遂入宮。

茀反與宮中及公之幸臣攻無知等,不勝,皆死。

無知入宮,求公不得9。

或見人足於戶間,發視,乃襄公,遂弒之,而無知自立為齊君。

1瓜時:指七月。

因七月瓜熟,故稱。

2及瓜:到第二年七月。

代:派別人去管代二人。

3卒:盡。

弗:不。

4間:偵伺。

5女:同「汝」,你。

6彘:大豬。

7屨(ju,巨):用葛、麻等製成的鞋。

8創:傷口。

9求:尋找。

桓公元年春,齊君無知游於雍林1。

雍林人嘗有怨無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襲殺無知,告齊大夫曰:「無知弒襄公自立,臣謹行誅。

唯大夫更立公子之當立者,唯命是聽。」

1雍林:據《左傳·莊公八年、九年》,雍林又作「雍廩」,是人名,其職為渠丘大夫、芩處司馬遷誤以雍林為地名。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1,一婬一於婦人,數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

其母魯女也。

管仲、召忽傅之2。

次弟小白奔莒,鮑叔傅之。

小白母,衛女也,有一寵一於釐公。

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

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招小白於莒。

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3,射中小白帶勾。

小白詳死4,管仲使人馳報魯。

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

1殺誅:殺人及罰罪,泛指執行刑法。

數:屢次。

2傅:輔佐。

3遮:阻遏。

4詳:通「佯」。

桓公之中勾,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1,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魯2。

秋,與魯戰於乾時,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

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一殺之。

召忽、管仲讎也3,請得而甘心醢之4。

不然,將圍魯。」

魯人患之,遂殺子糾於笙瀆。

召忽自一殺,管仲請囚。

桓公之立,發兵攻魯,心欲殺管仲。

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

君之尊,臣無以增君。

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

君且欲霸王5,非管夷吾不可。

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

於是桓公從之。

乃詳為召管仲欲甘心,實欲用之。

管仲知之,故請往。

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6,齋祓而見桓公7。

桓公厚禮以為大夫,任政。

1溫車:一種密閉的臥車。

桓公佯死,為保密故乘溫車。

又作「轀車」。

2距:通「拒」,抵禦。

3讎:仇敵。

4醢(hǎi,海):將人剁成肉醬的酷刑。

5霸王:指霸王之業,即稱霸天下,做各諸侯國的盟主。

6桎:木製拘束腳的刑具,作用同於現在的腳鐐。

梏:木製拘束手的刑具,作用同於現在的手一銬。

7齋祓:古人在大典禮前要戒酒葷,沐浴別居,虔誠莊敬,叫做「齋」。

進行除災求福之祀叫做「祓」。

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1,設輕重魚鹽之利2,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1連五家之兵:管仲所制定的一種軍事制度。

據《國語·齊語》記載,這種制度是:五家為軌,十軌為裡,四里為連,十連為鄉。

戰時每家出一戰士,每鄉兩千戰士,五鄉戰士為一軍,計萬人。

全國設三軍。

就最基層而言,稱作「連五家之兵」。

2輕重魚鹽之利:輕重,是指通過國家對商業流通、產品物價的控制,加強耕戰,富國強兵。

魯鹽,齊國濱海,有漁業及煮鹽業,管仲對此加以控制管理,齊國大富。

二年,伐滅郯,郯子奔莒。

初,桓公亡時,過郯,郯無禮,故伐之。

1郯:據《左傳·莊公十年》應作「譚」,郯國至魯昭公十七年仍存。

參見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及陳直《史記新證》。

五年,伐魯,魯將師敗。

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1,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2。

魯將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曰:「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

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3。

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

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4,愈一小快耳5,而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

於是遂與曹沫三敗所亡地於魯。

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6,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1平:媾和。

2盟:諸侯間簽定協約的一種儀式,殺牲取血抹於參加人之口邊,以示信義。

3北面:古代君臣同在的場合,應該國君面向南,以示威重;臣下面向北,以示恭敬。

4倍:通「背」。

5愈:通「愉」,高興。

快:滿足。

6會:亦稱盟會。

是春秋時代諸侯間聚會議事的外交活動。

大型盟會的盟主有的在實際上被各諸侯承認為霸主。

齊桓公在甄地之盟時成為春秋時代第一位霸主。

十四年,陳厲公子完,號敬仲,來奔齊。

齊桓公欲以為卿,讓;於是以為工正。

田成子常之祖也。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

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

燕莊公遂送桓公入齊境。

桓公曰:「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於燕。」

於是分溝割燕君所至與燕,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納貢於周,如成康之時。

諸侯聞之,皆從齊。

二十七年,魯湣鮑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

哀姜一婬一於魯公子慶父,慶父弒湣鮑,哀姜欲立慶父,魯人更立釐公。

桓公召哀姜,殺之1。

1詳情參見《魯周公世家》。

二十八年,衛文公有狄亂,告急於齊。

齊率諸侯城楚丘而立衛君。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

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1。

蔡亦怒,嫁其女。

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1弗絕:未斷絕婚姻關係。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

遂伐楚。

楚成王興師問曰:「何故涉吾地?」

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實征之1,以夾輔周室2。

』賜我先君履3,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

楚貢包一皮一皮茅不入4,王祭不具,是以來責。

昭王南征不復5,是以來問。」

楚王曰:「貢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6!昭王之出不復,君其問之水濱7。」

齊師進次於陘8。

夏,楚王使屈完將兵陘齊9,齊師退次召陵。

桓公矜屈完以其眾。

屈完曰:「君以道則可;若不十,則楚方城以為城,江、漢以為溝,君安能進乎?」

乃與屈完盟而去。

過陳、陳袁濤塗詐齊⑾令出東方,覺。

秋,齊伐陳。

是歲,晉殺太子申生。

1若:你。

2夾輔:輔佐。

3履:(可以征伐的)疆界。

4包一皮一皮茅:楚國特產植物,進貢周王室,王室祭祀時用以過濾供酒中的雜質。

5昭王南征不復:據三家注引《帝王世紀》,周昭王南征楚,將渡漢水,當地人把用膠粘連的船供給昭王,渡至江中,膠溶船散,昭王落水而亡。

6共:通「供」,供給。

7本句深意意為:當時漢水一帶非楚之國土,周昭王死於漢水,楚國沒有責任。

8次:軍隊駐紮某地超過兩天。

9扞(han,汗):同「捍」,抵禦。

十不:同「否」。

?(11)陳國怕齊國大兵過陳境擾民,所以騙齊兵由東道沿海回齊。

但東道難行,是以齊怨陳。

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

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2、大路3,命無拜。

桓公欲許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賜。

秋,復會諸侯於蔡丘,益有驕色。

周使宰孔會。

諸侯頗有叛者。

晉侯病,後,遇宰孔。

宰孔曰:「齊侯驕矣,弟無行4。」

從之。

是歲,晉獻公卒,裡克殺奚齊、卓子,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為晉君5。

桓公於是討晉亂,至高梁,使隰朋立晉君,還。

1文武胙:周天子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供品之肉。

古人認為,祭祀完畢後的胙肉,食用之人會得到福佑。

把文武胙賜給齊桓公,是周天子對桓公的特殊嘉獎。

2彤弓矢:以丹彩塗飾的弓箭。

3大路:也寫作「大輅」,天子所乘之車。

賜予特別有功的諸侯,隨同此車還有一套配套的龍旗等。

參見《國語·齊語》。

4弟:通「第」,盡避。

5以夫人:因為夫人的緣故。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夷吾的姐姐。

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強。

晉初與會,獻公死,國內亂。

秦穆公辟遠1,不與中國會盟2。

楚成王初收荊蠻有之3,夷狄自置4。

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5。

於是桓公稱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

諸侯莫違寡人。

寡人兵車之會三6,乘車之會六7,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昔三代受命8,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9,禪梁父十。」

管仲固諫,不聽,乃說桓公以遠方珍怪物至乃得封⑾,桓公乃止。

1辟:同「僻」。

2中國:此指中原地區。

3荊蠻:上古中原人對南方部族的統稱。

4夷狄自置:以非華夏族的部族自居。

5賓:服從。

6兵車之會三:為軍事行動而召集的三次盟會:公元前681年,平宋亂;公元前656年,伐蔡、楚;公元前654年,伐鄭。

7乘車之會六:為非軍事的外交活動而召集的六次盟會:公元前680年,會於鄄;公元前679年,會於鄄;公元前678年,盟於幽;公元前655年,會於首止;公元前652年,盟於洮;公元前651年,即本年,會於葵丘。

8三代:指夏、商、週三朝的開國之王禹、湯、文王。

9封泰山:在泰山上築土為壇,報天之功。

十禪梁父:在梁父山上辟場為祭,報地之德。

封禪是帝王才能舉行的祭天地大典,齊桓公不是天子,他要行封禪是越禮,所以管仲諫止。

⑾管仲所說封禪需要的遠方珍寶奇怪之物有「鄗上之黍,北裡之禾」,「江淮之間,一茅三脊(三條主葉脈)」、「東海比目之魚」、「西海比翼之鳥」等。

詳見《封禪書》。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1,齊使管仲平戎於周2。

周欲以上卿禮管仲3,管仲頓首曰:「臣陪臣4,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

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帶來奔齊。

齊使仲孫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