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貴族傳統及其「榮譽、責任、信仰」,互為表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

史記白話文

《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

封建之制,文武同流,禮制軍制,初不能分。

貴族傳統及其「榮譽、責任、信仰」,互為表裏。

禮崩樂壞,自軍制始,次第牽動全民。

管子變法,「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

有司見而不告,其罪五。」

繆公伐晉,「野人嘗食馬肉於岐山之陽者三百餘人畢力為繆公疾鬥於車下。」

趙簡子伐範氏、中行氏,「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平民得為士。」

此皆封建將崩而未壞,世運將轉,平民將興,新舊雜陳,鼓蕩相激之兆。

伯利克利時代-文藝復興時代皆有貴族解體背景在,文明青春黃金期幻覺之一,即在自信一精一力無窮、盛世秘訣已在掌中,不知己身有賴於若幹曆史既成前提,非可久存、無從複製、人智難及。

此刻戎務,尚守禮制,競技為先,仁義是尚,不以成敗為核心價值。

是以宋襄微弱,仍居五霸,褒其義重於生,究系禮樂幹城。

秦繆功德巍巍,以殉三良故,幹「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大忌,受極惡之「繆」諡號,彰其遺惡甚於一婬一昏之靈、隱。

此儒道之萬古江河,當時之「普世」、「底線」論。

楚莊復蔡社稷,「不愛千乘之國而重一言」,已得禮樂之一精一——「懷百工來遠人興滅國繼絕世」,不復夷狄視之,始能與諸夏之君並列,否則其功業豈足比肩成王繆王。

戎以求榮,守司馬法,不禽二一毛一、不重傷,千乘之國為大,大役「三軍盡沒」,不過數千,三鼓成列,及暮勝負已分,尚有嫌其遷延,乃欲「滅此朝食」者。

《左傳》時代之戎務,大略類此。

故而當時社會視從戎為貴族特權及榮譽,平民有賢者得入戎行,皆以為榮,不以為累。

名法之士大用,李克入魏吳起在楚商君相秦,「理一性一建構主義」洪水滔天。

「廉潔可辱,愛民可煩」不容禮義廁足其間。

「上古以德、中世用賢,今世爭力」,「專制平等主義」進入曆史,以「軍功面前授爵平等」為突破口,曆史怒馬狂奔,「千乘之國」未嘗於「萬乘之國」稍息片刻,直入長平式「舉國總體戰」,所賭者非一將一軍,而系一國丁男之全。

軍役之榮耀一變為血貢之恐怖,是以「卒之母」聞大將與卒同甘苦即知卒必死。

「任賢」「無類」之「啟蒙主義平等」理想落實為「夫當今之人牧者未有不嗜食人者」、「殺人盈野、率獸食人」。

「現實政治」之於「普世價值」已有不能兩立之勢,儒者以「螳臂當車」自況,「寧蹈東海」自任,已開「節烈論」之漸,實有壯懷,非如後世末流「僅責幼弱」。

六王畢四海一,始皇「奮其私智而不師古」,逕以文法吏治黔首,沒路王孫滿市曹,貴族平民界線化為烏有。

於是有「百姓初帶劍」,新新人類誕生。

韓信帶劍,受「王孫」之稱而居之不疑,而不受決鬥挑戰,不守貴族榮譽法典,效子路結纓而死,甘居胯一下,一時淪為當時之韓跑跑。

以舊貴族心理自屬荒謬絕倫,然以平民「成功學」心理,個人(「為天下者不顧家」)發跡變泰(混跡於政治階級)為根本目的,餘者不過手段而已,謀大者不計小,目的豈為手段設?

此類思路,稍進半步,即入流一氓無產者馬基雅維利主義,「分我一杯羹」。

漢家賴此而得鹿。

韓侯一流人物能以正面形象進入民間俗文化,列國鮮見,折射平民化同質化早熟,寒門心態主流化之「中國特色」。

舊貴族項氏、田氏身即政治階級,與國同戚,無所謀於「發跡變泰」「成功學」,起兵為齊楚曆史光榮,豈在「大者王小者侯」?以彼心理,目的手段原為一物,舉義原為鋤秦政、復齊桓晉文之世,若必以秦政、「去禮義上首功」始得求勝,真「帝秦何必又亡秦」也。

成安君自居儒者,拒兵家詭謀,亦同此心。

於己「求仁得仁」,於敵「授一柄一與人」。

以義帝繼周天子,復列國之局,非項氏私志,實關東舉義共同綱領最大公約數,所爭者僅在「誰為齊桓晉文」,「西楚霸王」之霸,即「五霸」之霸。

漢王即位亥下,亦出諸侯推戴。

就法理而言,同於五霸、霸王。

「天下一人」(秦政)、抑或「諸侯之首」(周政),即楚漢間憲法問題之首。

漢高權謀政客,富於現實感,但求得尺則尺,得寸則寸,絕不為一抽一象理論以現實利益為賭注。

「亥下綱領」乃眾霸君相互承認既得利益,為喘一息、固位之急,位固而後由近及遠,徐圖進取。

秦政周政下一回合,乃在貫高之謀。

漢王辱趙,非張王有罪,殆欲發動葛蘭西「文化革命」「陣地之戰」,確立「天下一人,諸侯不過順民之受寵者」意識,粉碎「諸侯有國,天子乃國際聯盟榮譽主席」舊觀念。

張王吾家賢婿,自當配合表演,否則以韓侯勒兵求王且能忍,何至不容恭謹事漢之趙?無奈趙王知趣,趙國公卿偏泥於故事,以為漢之待趙,當如齊桓禮魯、晉文存蔡。

於是大獄生焉。

漢家全勝於近畿,漸及於遠邦,乃有吳楚七國之亂、淮南衡山之獄,衡其地望,皆楚地也。

秦楚世仇、三戶亡秦、楚漢鴻溝之餘燼復燃,吳王詔「孤王六十許幼孫十四皆從軍,少於餘、壯於孫者當從」即秦昭襄王長平總動員令「丁男十六以上六十以下悉赴軍前」翻版,「全民總體戰」告別演出。

前此之封建戰爭不與野人,後此之帝位戰爭不與順民。

捨法國大革命至大戰二百年外,人類無此傾國之戰。

「曆史終結」後,「末人」甚少能維持曆史理解力,清聖祖不信有長平事,清儒尤有「早摧咸陽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之自作聰明,皆視周秦之變為後世尋常改朝換代,爭位之技術高低而已。

設若有朝一日,西歐文人高論「邱翁戴帥不知劫盟軍,據柏林總理府,自為全歐領袖,畫英法為行省,執著於衣錦還鄉何為?」

,吾輩即知「曆史終結」業已實現於全球。

「曆史之人」視「史後之人」,如人視群蟻,輕蔑摻雜羨慕。

生於遊戲規則既定之世,捨個人時運窮通外,不知有他,腹未必實而心常虛,頗有混沌之福,畢生不解自一由、抉擇、責任之無限痛苦、無限孤獨,其命運於出生之先,已由「曆史之人」預斷,雖有賢聖深謀,不過修正曆史細節而已,遠不及「曆史之人」縱屬無心過客,亦可以其「初始條件敏一感一性一」「路徑依賴」盡翻全棋。

吳楚拒漢,兵車之外,亦有思想之戰。

法出三晉,儒出鄒魯,道出南國,墨出殷宋,鄉風宗風,百年不易。

長安朝廷意識形態,以名法為內核,至武宣不改,相繼以黃老、儒術、陰陰陽為緣飾。

《淮南王書》則以道家為主,稍取儒墨為補綴,流衍之餘,乃有末流拔宅升仙之說。

「清君側」實質含義,即長安朝廷周天子化,復諸侯戰國式自一由,其時關東諸侯召遊士、養遊俠,原系小戰國殘餘。

「大決戰」「中國之命運」後衛戰塵埃落定,此後雖有親藩之亂,皆個人或集團爭位,無涉「體制問題」,曆史步入終結。

秦政、或「專制平等主義」可以廢貴族,而不能無權貴。

貴族者,以曆史資源而先於絕對君主制而存者,君主依賴一性一低於文人士大夫,可以殺專制之勢。

權貴者,宮廷恩幸,捨君恩無所恃,君主依賴一性一高於文人士大夫,天然傾向於以「君權原教旨主義」破壞文人士大夫「可持續君權節制主義」,國破家亡出此輩者十居七八。

前現代國家,曆史貴族早衰者,無不流於東方專制主義陷阱。

華夏距此,通常不過半步之遙,而此半步端賴「無恆產者」儒生一再以「一精一神貴族」自任。

秦政夷有原則有形態之貴族反對者,實有利於無原則無形態流一氓無產者。

順民免於列國諸侯征伐之苦,必受率土王臣「無所逃也」之苦。

曆史似有能量守恆定理,不容免費午餐存乎其間。

封建已廢,以順民專制主義為國本,流一氓無產者與士大夫爭國運,即「曆史的選擇」「曆史必然一性一」化身。

直至全球大春秋時代挾外力降臨,始有重新選擇機會。

「我們通過選擇我們的神明,選擇我們的命運。」

摋子尚未落地。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