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不久升司空,再升大司寇,職掌司法,之後又以大司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史記白話文

《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出任魯國中都宰,一年之間,四方傚法。

不久升司空,再升大司寇,職掌司法,之後又以大司寇行攝相事,代理執政。

執政的第七天,孔子就誅殺魯國大夫少正卯於東觀之下。

東西兩觀在宮門兩邊,積土為台,台上有望樓,可以遠眺,故曰觀,約等於天一安一門。

在這種政治意味濃重的地方殺人,說明殺少正卯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事件。

少正卯,少正是官名,以官為氏,以卯為名。

他與孔子同時在魯國創辦私學,兩人爭奪學生極為激烈,孔子門下,「三盈三虛」,三次坐滿而三次跑空,如此反覆,只有顏淵意志堅定,一直跟著孔子。

殺少正卯之後,學生們都不敢說話,只有子貢問孔子說:「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老師你初當政就先殺了他,該沒有弄錯吧?」

孔子說:「人有五種罪惡,而盜、竊不在其中:

一是心達而險,知識通達而心懷險惡;二是行僻而堅,行為邪僻而不知悔改;三是言偽而辯,言語不合正道而善於狡辯煽動;四是記丑而博,博聞強識,宣揚邪惡的思想;五是順非而澤,讚賞錯誤的觀點,加以文飾。

這五宗罪,任何一條都該殺,而少正卯同時具有這五宗罪。

他的居所足以聚集門徒成群,他的言論足以掩飾邪惡,蠱惑人心,他的剛強足以與正確的見解分庭抗禮,小人中的雄傑,不可以不殺。

因此商湯殺尹諧,周文王殺潘止,周公旦殺管叔,姜太公殺華仕,管仲殺付裡乙,子產殺鄧析、史付,這七個人,雖然時代不同,險惡的用心卻一樣,是不能不殺的。」

以思想、言論入罪,孔子絕不是第一個,商湯、周文王、周公旦,那都是上古的賢人,該殺的時候決不手軟。

但殺人的理論,的確由此完備。

心達而險、行僻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從這些罪名來看,其實只有一條,就是思想反動,和官方意見不保持一致。

南轅北轍,因為思想反動,所以知識廣博、善於辯論、堅韌剛強都只會助長反動思想的傳播,所以這樣的人越是知識廣博、越是善於辯論、越是堅韌剛強對社會破壞就越大,就越是該殺。

盜、一奸一之屬,為害一時,卻不會擾亂為政的根本,而且罪惡彰顯,人人明白,思想上的問題比較隱蔽,才是大問題,必須要首先解決,所以稱為「先誅」。

太公望至齊而誅華士,是為先例。

劉向強調:「自古明聖,未有無誅而治者也」,殺人,是保證太平的手段。

司馬遷也是用後來的魯國大治為孔子背書,據他說:「孔子執政三月,商賈不欺童叟、男一女分路而行,路不拾遺,四方之客,賓至如歸。

齊國恐怕魯國稱霸,甚至考慮把土地送給魯國以求和好。」

(《史記•孔子世家》)言下之意,只要天下太平,就證明殺得對,殺得有理。

誅於東觀,就是要以儆傚尤,後來曹一操一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頗得其中殺雞儆猴的帝王之術真諦。

有人誤會孔子妒賢嫉能,有點太小看至聖先師了。

如果孔子只是一個這麼簡單的人物,也不足以創立儒學流傳二千年了。

孔子借《詩經•邶風•柏舟》感歎「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憂愁之心多淒楚,被群小人所怨怒。

其實孔子殺少正卯殺得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到了不可不殺的地步,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這就意味著,只要思想、言論與我不一樣,就是異端邪說,就該殺而後快。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荀子•宥坐》,荀子本來是儒法兼修,外儒內法第一人,對此大唱讚歌不稀奇。

從朱熹開始,一些學者對孔子誅少正卯的故事持懷疑態度,其論據包一皮一皮括史料證據、制度沿革、孔子治國理念等,至今兩派爭訟不休。

歷史是一種印象,真實早已掩埋於塵土之下,流傳下來的未必是歷史的真相。

然而,流傳下來的歷史印象對後世造成的影響,可能比實實在在的歷史真相來得更大。

孔子誅沒誅少正卯不重要,這個故事得以正面形象流傳,說明一黨一同伐異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

因為這個故事很好用,所以後世儒生爭相傚法,五條罪名越用越熟練,無論是清譽名士,還是貪贓枉法之徒,都可能被加上了「少正卯」的罪名。

東漢末年,杜喬上書指斥梁冀兄弟「有正卯之惡,未被兩觀之誅」(公元147年);李膺(公元166年)初任河南尹就以殘暴無道、殺死孕婦之罪殺死宦官張讓的弟弟張輿,面對漢桓帝的指責,意正嚴詞的說:「孔子七日而誅少正卯,我到任已有十天,我只擔心動作拖拉而受指責,哪想到因辦案迅速而獲罪。」

這兩個故事比較正面,可越往後越負面。

魏晉之際(公元263年),鍾會勸司馬昭殺嵇康的時候就引用了這個故事,認為嵇康言論放一蕩、詆毀經典、禍害時局、擾亂名教,帝王所不應該容忍,嵇康被誅於市。

到了北宋之際,政敵之間常常互相指責對方是「少正卯」:何郯彈劾夏竦(公元1048年),歐陽修、劉敞等彈劾劉昌期(公元1059年),李定彈劾蘇軾(公元1079年),蘇轍等彈劾呂惠卿(公元1086年),要不就是引用「學非而博」、「行偽而堅」、「言偽而辯」的罪名,要不就是直指對方是「異端害道」、「魯之少正卯」。

為此蘇軾發過一通調侃,大意說孔子七日而誅少正卯,正為自知相位不久,所以不得不乘還在位時速行其事,否則遲疑兩三日,只怕少正卯所圖。

(《東坡志林•卷四》)借孔子的酒杯,澆自家的心事,一語道破自古一黨一爭之烈,孔子不殺少正卯,少正卯就要殺孔子,無論是路線鬥爭、階級鬥爭,還是民族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哪裡有寬容可以藏身?

後來又發生了兩起「少正卯」,更令人驚詫莫名。

一起在南宋(公元1195年),儒學大師朱熹遭沈繼祖參奏六大罪,並說「嘉為大一奸一大憝,請加少正卯之誅,以為欺君罔世、污行盜名者戒。」

另一起在明季(公元1627年),無恥文人陸萬齡竟稱「孔子作《春秋》,(魏)忠賢作《要典》。

孔子誅少正卯,忠賢誅東林。

宜建祠國學西,與先聖並尊」,比魏忠賢為孔子,比東林一黨一人為少正卯。

一個是將來配享孔廟的先賢,被誣為少正卯,一個是遺臭萬年的豎Yan,被比為誅殺少正卯的孔子,可見謬種一旦流傳,不由你考證它是真是偽,它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