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邱永山譯注
【說明】
張釋之、馮唐都是漢文帝時傑出之士。
他們不僅有真知灼見,而且敢於堅持正確意見,批評最高統治者,這些都是令人折節佩服的。
司馬遷對他們充滿景仰之情,才由衷地稱許他們的言論是「有味哉!有味哉!」。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重點是寫張釋之、馮唐,但也一筆關涉兩面,他們兩人所以能顯示出自己品格的卓異,是因為他們遇到了「從諫如流」的漢文帝。
漢景帝時,張釋之由於景帝銜恨在心,「猶尚以前過也」,丟一了官職,只能作個徒有其名的淮南王相。
而馮唐也被任命作了楚相,甚至最後連這樣的職位都保不住。
作者昭示他們的坎坷際遇,是對封建政治的控訴。
文末,司馬遷引用《尚書》之語稱讚張、馮是「不偏不一黨一」,「不一黨一不偏」。
景帝疏遠賢者,不正是亦一黨一亦偏的表現嗎?作者對封建政治的批判之意是極明顯的。
此文在寫作上也能體現司馬遷的風格,在樸實的敘寫中,蘊蓄著作者強烈的一愛一憎之情。
一些細節之處也能作栩栩如生的描寫,特別是一些人物的對話,更能使傳文有著強烈的文學一性一,顯示其獨有的一性一格特徵,如對張、馮二人的犯顏直諫和漢文帝的勇於納諫,都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
【譯文】
廷尉張釋之,是堵陽人,字季。
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
由於家中資財多而作了騎郎,侍奉漢文帝,十年內得不到陞遷,默默無名。
張釋之說:「長時間的做郎官,耗減了哥哥的資財,使人不安。」
想要辭職回家。
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備,惋惜他的離去。
就請求漢文帝調補他做謁者。
張釋之朝見文帝后,就趨前陳說利國利民的大計方針,文帝說:「說些接近現實生活的事,不要高談闊論,說的應該現在就能實施。」
於是,張釋之又談起秦漢之際的事,談了很長時間關於秦朝滅亡和漢朝興盛的原因。
文帝很讚賞他,就任命他做了謁者僕射。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出行,登臨虎圈,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的各種禽一獸的情況,問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只能東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
看管虎圈的嗇夫從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周全。
想借此顯示自己回答問題有如聲響回應而且無法問倒。
漢文帝說:「做官吏不該像這樣嗎?上林尉不可依靠。」
於是命令張釋之讓嗇夫做上林令。
張釋之過了一會兒才上前說:「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
文帝說:「是長者啊!」又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
文帝再一次回答說:「是個長者。」
張釋之說:「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為長者,可這兩個人議論事情時都不善於言談,現在這樣做,難道讓人們去傚法這個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嗎?秦代由於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們爭著以辦事迅急苛刻督責為高,然而這樣做的流弊在於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表面形式,而沒有憐憫同情的實質。
因為這個緣故,秦君聽不到自己的過失,國勢日衰,到秦二世時,秦國也就土崩瓦解了。
現在陛下因為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氣,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實際。
況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猶如影之隨形聲之回應一樣,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審慎啊!」文帝說:「好吧!」於是,取消原來的打算,不再任命嗇夫為上林令。
文帝上了車,讓張釋之陪乘在身旁,車慢慢前行。
文帝問張釋之秦政的弊端,張釋之都據實而言。
到了宮裡,文帝就任命張釋之做了公車令。
不久,太子與梁王同乘一輛車入朝,到了皇宮外的司馬門也沒有下車,當時張釋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讓他們進宮。
並檢舉揭發他們在皇宮門外不下車犯了「不敬」罪,並報告給皇帝。
薄太后知道了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說:「怪我教導兒子不嚴。」
薄太后也派使臣帶著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過的詔書前來,太子、梁王才能夠進入宮中。
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張釋之的與眾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過了些時候,張釋之升任中郎將。
跟隨皇帝到了霸陵,漢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
這時慎夫人也跟隨前行,皇帝用手指示著通往新豐的道路給她看,並說:「這是通往邯鄲的道路啊。」
接著,讓慎夫人彈瑟,漢文帝自己合著瑟的曲調而唱,心裡很淒慘悲傷,回過頭來對著群臣說:「唉!用北山的石頭做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充塞石槨縫隙,再用漆粘塗在上面,哪還能打得開呢?」
在身邊的近侍都說:「對的。」
張釋之走上前去說道:「假若裡面有了引發人們貪慾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還會有縫隙;假若裡面沒有引發人們貪慾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哪裡用得著憂慮呢!」文帝稱讚他說得好。
後來任命他做了廷尉。
此後不久,皇帝出巡經過長安城北的中渭橋,有一個人突然從橋下跑了出來,皇帝車駕的馬受了驚。
於是命令騎士捉住這個人,交給了廷尉張釋之。
張釋之審訊那個人。
那人說:「我是長安縣的鄉下人,聽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橋下。
過了好久,以為皇帝的隊伍已經過去了,就從橋下出來,一下子看見了皇帝的車隊,馬上就跑起來。」
然後廷尉向皇帝報告那個人應得的處罰,說他觸犯了清道的禁令,應處以罰金。
文帝發怒說:「這個人驚了我的馬,我的馬幸虧馴良溫和,假如是別的馬,說不定就摔傷了我,可是廷尉才判處他罰金!」張釋之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應該共同遵守的。
現在法律就這樣規定,卻要再加重處罰,這樣法律就不能取信於民。
而在那時,皇上您讓人立刻殺了他也就罷了。
現在既然把這個人交給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執法的帶頭人,稍一偏失,而天下執法者都會任意或輕或重,老百姓豈不會手足無措?願陛下明察。」
許久,皇帝才說:「廷尉的判處是正確的。」
後來,有人偷了高祖廟神座前的玉環,被抓到了,文帝發怒,交給廷尉治罪。
張釋之按法律所規定偷盜宗廟服飾器一具之罪奏報皇帝,判處死刑。
皇帝勃然大怒說:「這人胡作非為無法無天,竟偷盜先帝廟中的器物,我交給廷尉審理的目的,想要給他滅族的懲處,而你卻一味按照法律條文把懲處意見報告我,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廟的本意啊。」
張釋之脫帽叩頭謝罪說:「依照法律這樣處罰已經足夠了。
況且在罪名相同時,也要區別犯罪程度的輕重不同。
現在他偷盜祖廟的器物就要處以滅族之罪,萬一有愚蠢的人挖長陵一捧土,陛下用什麼刑罰懲處他呢?」
過了一些時候,文帝和薄太后談論了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決。
當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國國相山都侯王恬開看到了張釋之執法論事公正,就和他結為親密的朋友。
張釋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稱讚。
後來,文帝死去,景帝即位。
張釋之內心恐懼,假稱生病。
想要辭職離去,又擔心隨之招致被誅殺;要當面向景帝謝罪,又不知怎麼辦好。
用了王生的計策,終於見到景帝道歉謝罪,景帝沒有責怪他。
王生是喜好黃老學說的處士。
曾被召進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齊聚站在那裡,王生是個老年人,說:「我的襪帶鬆脫了。」
回過頭來對張廷尉說:「給我結好襪帶!」張釋之就跪下結好襪帶。
事後,有人問王生說:「為什麼在朝廷上羞辱張廷尉,讓他跪著結襪帶?」
王生說:「我年老,又地位卑下。
自己料想最終不能給張廷尉什麼好處。
張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張廷尉,讓他跪下結襪帶,想用這種辦法加強他的名望。」
各位大臣們聽說後,都稱讚王生的賢德而且敬重張廷尉。
張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被貶謫為淮南王相,這還是由於以前得罪景帝的緣故。
過了一些時候,張釋之死了。
他的兒子叫張摯,字長公,官職一直做到大夫,後被免職。
因為他不能迎一合當時的權貴顯要,所以直到死也沒有再做官。
馮唐,他的祖父是戰國時趙國人。
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
漢朝建立後,又遷到安陵。
馮唐以孝行著稱於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
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怎麼還在做郎官?家在哪裡?」
馮唐都如實作答。
漢文帝說:「我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了他在鉅鹿城下作戰的情形。
現在我每次吃飯時,心裡總會想起鉅鹿之戰時的李齊。
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
馮唐回答說:「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
漢文帝說:「憑什麼這樣說呢?」
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任過統率士兵的職務,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
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能知道他們的為人。」
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很高興,拍著大一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
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
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
過了好長一會兒,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
馮唐謝罪說:「我這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
在這時,匈奴人新近大舉侵犯朝?,殺死北地都尉孫卬。
漢文帝正為此憂慮,就終於又一次詢問馮唐:「您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
馮唐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轂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
所有軍隊中因功封爵獎賞的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
這不是虛誇之言呀。
我的祖父說,李牧在趙國邊境統率軍隊時,把徵收的稅金自行用來犒賞部下。
賞賜由將軍在外決定,朝廷不從中干預。
君王交給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夠充分發揮才智。
派遣一精一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善於騎射的士兵一萬三千人,能夠建樹功勳的士兵十萬人,因此能夠在北面驅逐單于,大破東胡,消滅澹林,在西面抑制強秦,在南面支援韓魏。
在這時,趙國幾乎成為霸主。
後來恰逢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賣唱的女子。
他一即位,就聽信郭開的讒言,最終殺了李牧,讓顏聚取代他。
因此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
如今我聽說魏尚做雲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財,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親近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躲開,不敢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
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來參軍,哪裡知道「尺籍」、「伍符」這些法令律例呢?他們只知道整天拚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只要有一句話不合實際情況,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們。
應得的獎賞不能兌現,而法官卻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獎賞太輕,懲罰太重。
況且雲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
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確實愚蠢,觸犯了禁忌,該當死罪,該當死罪!」文帝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著漢節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任雲中郡郡守,而任命馮唐作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被免職。
漢武帝即位時,徵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
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於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馮遂字王孫,也是傑出的人才,和我友好。
太史公說:張釋之談論長者的一番話,和他嚴守法度不迎一合皇帝心意的事;以及馮公的談論任用將帥,有味啊!有味啊!俗話說:「不瞭解那個人,看看他結交的朋友就可知道。」
他們兩位所讚許長者將帥的話,應該標著於朝廷。
《尚書》說:「不偏私不結一黨一,王道才會平坦寬廣;不結一黨一不偏私,王道才能明辯。」
張季與馮公近似於這種說法呀!
【原文】【註解】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1。
有兄仲同一居2。
以訾為騎郎3,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4,無所知名。
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5。」
欲自免歸6。
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7。
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8。
文帝曰:「卑之9,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
於是釋之言秦漢之閒事十,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
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僕射?。
1季:指弟兄中排行第三的人,古人常常以排行為字。
2仲:指弟兄中排行第二的人。
3訾(zī,姿):同「貲」,貲同「資」,資財,錢財。
4調:遷轉,陞遷。
5不遂:不順,不安。
6自免歸:自己請求辭職回家。
7徙:遷調,陞遷。
8便宜事:指便國利民之事。
9卑之:指談話要接觸現實。
卑,低。
十閒:通「間」。
?拜:授與官爵。
釋之從行,登虎圈1。
上問上林尉諸禽一獸簿2,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
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一獸簿甚悉3,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4。
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5!」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
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
上曰:「長者也。」
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
上復曰:「長者。」
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6,豈?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7!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8,無惻隱之實。
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二世9,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十,臣恐天下隨風一靡一靡一?,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⒀。」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嗇夫。
1虎圈:上林苑蓄養虎的地方。
2禽一獸簿:記載禽一獸情況的冊簿。
3悉:全,周全。
4觀其能:顯示他的才能。
5無賴:不可依賴。
6曾:竟然。
7?(xue,學):同「學」。
利口捷給:口才好反應快,指能言善辯。
8敝:同「弊」,弊病。
徒文具: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形式。
9陵遲:衰落。
十超遷:越級陞遷。
?隨風一靡一靡一:追隨附合社會風氣。
一靡一,順風倒下。
?下之化上:下面受到上面的感化。
疾於景響:比影子和回聲都快。
景,通「影」。
⒀舉錯:做事情。
舉,興辦。
錯,通「措」,施行。
審:審慎。
上就車,召釋之參乘1,徐行,問釋之秦之敝。
具以質言2。
至宮,上拜釋之為公車令。
1參乘:即「驂乘」,坐在車右邊的陪乘人員。
2具:全部,都。
質言:實言,真實的話語。
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1,於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殿門。
遂劾不下公門不敬2,奏之。
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
薄太后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
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
1司馬門:皇宮外門。
2劾(he,何):彈劾,揭發罪行。
公門:君門,此指司馬門。
不敬:即「大不敬」,指不敬皇帝的罪名。
頃之,至中郎將。
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1。
是時慎夫人從,上指示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
使慎夫人鼓瑟2,上自倚瑟而歌3,意慘悽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4,用紵絮斮陳5,蕠漆其閒6,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
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卻7;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8!」文帝稱善。
其後拜釋之為廷尉。
1廁:通「側」。
2鼓瑟:彈奏瑟。
瑟,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3倚瑟:合著瑟的曲調。
4槨: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5紵:苧麻。
絮:絲絮。
斮(zhuo,濁):斬,切。
6蕠(ru,如):黏著。
漆:塗漆。
閒:通「間」。
7卻:通:「隙」,裂縫。
8戚:悲傷,憂慮。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1,乘輿馬驚2。
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3。
釋之治問4。
曰:「縣人來,聞蹕5,匿橋下。
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
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6,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7!」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8,是法不信於民也。
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9?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1走:跑。
2乘輿:皇帝、諸侯坐的車。
3屬(zhǔ,囑):交付。
4治問:審問。
5蹕:古代帝王出行時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6賴:幸虧。
柔和:柔順溫和。
7當:判決,判處。
8更:變更,改變。
9措:置放。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1,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2,奏當棄市3。
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4,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5。」
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
且罪等6,然以逆順為差7。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8,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
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9,乃結為親友。
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十。
1高廟:漢君臣供奉漢高祖劉邦的廟。
坐:通「座」,神座。
2案:通「按」,按照,依照。
3棄市:死刑。
4致:給予。
族:滅族。
古代刑法規定一人有罪可誅殺他的家族。
5共承:恭敬承奉。
共,通「恭」。
6罪等:罪名相同。
7以逆順為差:指因犯罪程度的輕重而加以區別。
8一抔(pou,陽平「剖」)土:一捧土。
抔,用手捧東西。
9平:公平。
十稱:稱許,稱讚。
後文帝崩1,景帝立,釋之恐,稱病2。
欲免去3,懼大誅至;欲見謝4,則未知何如。
用王生計,卒見謝5,景帝不過也6。
1崩:古代稱帝、後死去為崩。
2稱病:假托有病。
3免去:辭職離去。
4見謝:當面謝罪。
5卒:終於。
6過:責斥,責備。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1,處士也2。
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3,王生老人,曰:「吾襪解4。」
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
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
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5。
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6。」
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7。
1黃老言:黃老學說。
黃,黃帝。
老,老子。
黃帝、老子被推尊為道家的始祖,「黃老」即指代道家。
2處士: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3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位官吏。
九卿:指太常、鴻臚、宗正、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少府、大司農九位官吏。
4襪解:指系襪子的帶子鬆脫了。
解:通「懈」,鬆懈。
5度:揣度,料想。
6重之:加強他的名聲。
重,加重,加強。
7賢王生:認為王生賢德。
重:看重,敬重。
張廷尉事景帝歲余,為淮南王相1,猶尚以前過也2。
久之,釋之卒。
其子曰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
以不能取容當世3,故終身不仕。
1淮南王相:淮南王的丞相。
淮南王,這時指劉安,劉邦幼子劉長的兒子,承襲劉長的封爵為淮南王。
2尚:尚論,追論,追究。
尚,上。
以前過:指從前彈劾景帝、梁王「不敬」事。
3取容:曲從討好,取一悅於人。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1。
父徙代。
漢興徙安陵。
唐以孝著2,為中郎署長,事文帝。
文帝輦過3,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
唐具以實對。
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祛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
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
父知之乎?」
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
上曰:「何以?」
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卒)〔率〕將,善李牧4。
臣父故為代相5,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6,而搏髀曰7:「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8!」唐曰:「主臣9!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十,獨無閒處乎??」
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1大父:祖父。
2著:著稱。
3輦:人拉的車子,後專指帝王乘坐的車。
4善李牧:和李牧交好。
5故:從前。
6良說:非常高興。
說,通「悅」。
7搏髀:拍擊大一腿。
8匈奴:古代我國北方民族之一,也稱胡。
散居大漠南北,過遊牧生活,善騎射。
9主臣:歷來解說不一,多認為有驚恐意。
十眾辱:當眾侮辱。
?閒:安靜,僻靜。
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罷1,殺北地都尉卬。
上以胡寇為意2,乃卒復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
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3,曰閫以內者4,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
此非虛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責成功5,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6,彀騎萬三千7,百金之士十萬8,是以北逐單于9,破東胡十,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
當是之時,趙幾霸⒀。
其後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⒁。
王遷立,乃用郭開讒⒂,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⒃,為秦所禽滅⒄。
今臣竊聞魏尚為雲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錢⒅,五日一椎牛⒆,饗賓客軍吏舍人⒇,是以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
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
夫士卒盡家人子(21),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22)。
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23),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24)。
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
且雲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25),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26)。
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
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
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27),復以為雲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28)。
1朝?:《漢書》做「朝那」,古縣名。
2以胡寇為意:因胡寇入侵而憂慮。
意,念,憂慮。
3轂:車輪中間有孔可以插一入車軸的圓木,此指車。
4閫:門檻。
此指國門。
5委任:交給任務。
委,托,付。
責:要求,督促。
6選:選擇。
7彀騎:持弓一弩一的騎兵。
彀,張滿的弓一弩一。
8百金之士:指戰功可賞百金的士兵。
9單于:匈奴君王的稱號。
十東胡:古代我國北方的民族名稱。
因其生活在匈奴東部,稱為東胡。
過遊牧生活,是烏桓、鮮卑的祖先。
?澹林:古代我國北方民族的名稱。
又稱「澹林之胡」、「林胡」,生活在代郡以北的地方。
?支:抗拒。
⒀幾:庶幾,差不多。
霸:指建立霸業。
⒁倡:歌舞藝人。
⒂用:任用,信任。
⒃北:敗,敗逃。
⒄禽:通「擒」。
⒅私養錢:個人養家的錢。
⒆椎牛:殺牛。
椎,捶擊的工具。
⒇舍人:王公貴官的侍從賓客、親近左右的通稱。
(21)家人子:平民百姓的子弟。
(22)尺籍伍符:指軍法制度。
尺籍,漢代把殺敵立功的成績寫在一尺長的竹板上稱作尺籍。
伍符,古代軍中為約束部下使各伍相保而訂立的符信。
(23)上功莫府:到將帥的營帳報功。
上:獻上,報告。
莫:通「幕」,幕府,將帥出征時設在野外的營帳。
(24)以法繩之:用法律制裁他們。
繩:糾正,制裁。
(25)坐上功首虜差六級:犯了多報殺敵六個人的罪。
坐:獲罪,犯罪。
首虜:所獲敵人的首級。
級:秦制殺敵斬首,獲一首賜爵一級,這裡是首級意。
(26)罰作:秦漢時犯輕罪者罰做苦工叫罰作。
一說判刑一年叫罰作。
(27)節:使者所持信物。
(28)主:主持,掌管。
車士:車戰之士。
七年1,景帝立,以唐為楚相2,免。
武帝立,求賢良3,舉馮唐4。
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遂字王孫,亦奇士,與余善。
1七年: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
2楚相:楚國的丞相。
楚,漢初封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3求賢良:漢代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賢良:賢良文學的簡稱,指品行學問好。
4舉:舉薦。
太史公曰:張季之言長者1,守法不阿意2;馮公之論將率3,有味哉!有味哉!語曰「不知其人,視其友」。
二君之所稱誦,可著廊廟4。
《書》5曰:不偏不一黨一6,王道蕩蕩7;不一黨一不偏,王道便便8」。
張季、馮公近之矣。
1言長者:指在上林苑稱讚絳侯、東陽侯為長者的話。
2阿意:曲從、迎一合權貴的心意。
3論將率:指談論任用將帥的話。
率,通「帥」。
4可著廊廟:可以標著在朝廷上。
廊廟,朝廷。
5《書》:即《尚書》,儒家經典著作,是上古歷史文件及材料的彙編。
6偏:偏袒,偏私。
一黨一:阿附。
7蕩蕩:平坦寬廣。
8便便:通「辯辯」,明辯意。
「不偏不一黨一」四句出自《尚書·洪範》。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