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譯文】楚元王劉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記白話文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李克剛戴孟姣譯注

【譯文】

楚元王劉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大哥名伯,伯早就死了。

當初高祖微賤的時候,曾經為了躲避難事,常常和賓客路過大一嫂家去吃飯。

大一嫂討厭小叔,小叔和賓客來家時,大一嫂假裝羹湯已吃完,用勺子刮鍋,賓客因此離去。

過後看鍋裡還有羹湯,高祖從此怨恨大一嫂。

等到高祖當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

太上皇為孫子說情,高祖說:「我不是忘記封他,因為他的母親太不像長輩了。」

於是才封她的兒子信為羹頡侯。

封二哥仲為代王。

高祖六年,在陳縣逮捕楚王韓信以後,就封小弟交為楚王,定都彭城。

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夷王郢繼位。

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兒子王戊繼位。

王戊即位二十年,冬天,因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犯了私一奸一罪,削去東海郡封地。

第二年春天,戊和吳王合謀反叛,他的相國張尚、太傅趙夷吾諫阻,不聽從。

戊殺了張尚、趙夷吾,起兵和吳王向西攻打梁國,攻佔了棘壁。

行至昌邑南邊,和漢將周亞夫接戰。

漢軍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道,士兵飢餓,吳王敗走,楚王戊自一殺,吳、楚軍就投降了漢軍。

漢軍已經平定吳、楚叛亂,孝景帝想讓德侯廣的兒子繼承吳國的王位,讓元王的兒子禮繼承楚國的王位。

竇太后說:「吳王,是老一輩人,理應為宗室效忠從善。

如今卻帶頭率領七國叛亂,擾亂天下,為什麼還要接續他的後代!」不允許立吳王的後代,只准許立楚王的後代。

當時禮是漢朝的宗正,於是封禮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廟,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兒子安王道繼位。

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兒子建王注繼位。

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兒子王純繼位。

王純繼位後,地節二年,宦官上書告楚王謀反,楚王自一殺,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改為彭城郡。

趙王劉遂,他父親在高祖的兒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謚號為「幽」。

幽王因為憂傷而死,所以謚號為「幽」。

高後把呂祿封在趙地為王,一年而高後去世。

大臣誅殺呂祿等呂氏家族,於是立幽王的兒子遂為趙王。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的弟弟辟彊,割去趙國的河間郡為河間王,這就是文王。

在位十三年去世,兒子哀王福繼位。

福一年去世,無子,絕後,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

遂已經為趙王二十六年,孝景帝的時候,因為犯有過失被晁錯削去他的常山郡。

吳、楚叛亂,趙王就和他們合謀起兵。

他的相國建德、內史王悍諫阻,不聽從。

就燒死建德、王悍,發兵駐屯在趙國的西部邊界,想等待吳軍一起西進。

並派人到北邊的匈奴,想聯合匈奴進攻漢朝。

漢朝派曲周侯酈寄攻擊趙國。

趙王遂退回來,據守邯鄲,對峙七個月,吳、楚軍在梁國被打敗,不能西進。

匈奴聽到這個消息,也停止發兵,不肯進入漢朝邊界。

欒布從打敗齊國的前線返回來,就和酈寄合兵引水灌趙國的都城。

趙的都城被水泡壞,趙王自一殺,邯鄲於是投降。

趙幽王斷絕了後代。

太史公說:國家將要興起的時候,一定有吉祥的預兆,君子被重用,小人被斥退。

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賢人隱退,亂臣顯貴。

如果楚王戊不刑罰申公,聽了他的話,趙王任用防與先生,哪會有篡殺的陰謀,遭天下人殺戮呢?賢人啊!賢人啊!不是本質賢能的君王,怎能任用你們呢?太重要啦!「國家的安危在於發出的政令,國家的存亡在於任用的大臣,」這話實在太對了。

【原文】【註解】

楚元王劉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1,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伯蚤卒2。

始高祖微時3,嘗辟事4,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5。

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6,櫪釜7,賓客以故去。

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及高祖為帝,封昆弟8,而伯子獨不封。

太上皇以為言9,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十,為其母不長者耳(11)。」

於是乃封其子信為羹頡侯(12)。

而王次兄仲於代(13)。

[註釋]1《漢書》作同父,言同父,即言異母。

2蚤:同「早」。

3微:卑微,低下。

4辟:同「避」,逃避。

5巨嫂:長嫂,大一嫂。

巨,大。

6詳:通「佯」,假裝。

7櫪釜:刮鍋邊出聲。

釜,鍋。

8昆弟:兄弟。

9太上皇: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這裡指劉邦的父親。

十某:謙稱。

(11)不長者:不像長輩的樣子。

(12)羹頡侯:漢高祖七年封。

羹頡,羹盡之意。

(13)次兄:二哥,名喜,字仲。

其子劉濞,後改封吳王。

代:漢封國,在今河北省境,轄雲中、雁門、代三郡五十三縣,其都在今河北蔚縣東北。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平定陳豨叛亂,立於恆(即後來的文帝)為代王,都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北)。

高祖六年1,已禽楚王韓信於陳2,乃以弟交為楚王,都彭城3。

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4。

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註釋]1高祖六年:前201年。

2禽:同「擒」。

楚王韓信:即後來淮陰侯韓信。

3彭城:縣名。

故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

4郢:《漢書》作郢客。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為薄太后服私一奸一1,削東海郡2。

春,戊與吳王合謀反3,其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諫,不聽。

戊殺尚、夷吾,起兵與吳西攻梁4,破棘壁5。

至昌邑南6,與漢將周亞夫戰7。

漢絕吳、楚糧道,士卒饑,吳王走,楚王戊自一殺,軍遂降漢。

[註釋]1坐:因犯……罪。

薄太后:漢高祖之姬,漢文帝之母。

服:服喪。

2東海郡:治所在今山東省郯城縣北。

轄境相當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市、江蘇邳縣以東和江蘇宿遷、灌南以北地區。

3吳王:劉濞,劉邦次兄劉喜之子。

4梁:漢封國。

都城在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5棘壁:地名。

故城在今河南永城縣西北。

6昌邑:縣名,故城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

7周亞夫:(?——前143年)西漢名將。

沛縣人。

周勃之子。

初封條侯。

文帝時為河內太守,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有功,遷為亟相。

漢已平吾、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續吳1,以元王子禮續楚。

竇太后曰2:「吳王,老人也,宣為宗室順善3。

今乃首率七國,紛亂天下,奈何續其後!」不許吳,許立楚後。

是時禮為漢宗正4。

乃拜禮為楚王,奉元王宗廟,是為楚文王。

[註釋]1德侯:名廣,代王劉仲之子、吳王濞之弟。

2竇太后: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之母。

3順善:遵守法度的表率。

順,順從,引申為「效忠」。

善,慈善。

引申為「行善」。

4宗正:官名。

5奉:供奉,即祭祀之意!宗廟:帝王、諸侯祭祀祖先的處所。

亦作王室的代稱。

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

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

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純代立。

王純立,地節二年1,中人上書告楚王謀反2,王自一殺,國除,入漢為彭城郡。

[註釋]1地節二年:為前68年。

地節為漢宣帝年號。

2中人:即宮人。

趙王劉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

謚曰「幽」。

幽王以憂死,故為「幽」。

高後王呂祿於趙1,一歲而高後崩。

大臣誅諸呂呂祿等2,乃立幽王子遂為趙王。

[註釋]1高後:即呂後,漢高祖劉邦的正後,漢惠帝之母。

王:封王,使王。

2諸呂:呂後諸兄弟幾家族子弟稱諸呂。

孝文帝即位二年1,立遂弟辟彊,取趙之河間郡為河間王2,是為文王。

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

一年卒,無子,絕後,國除,入於漢。

[註釋]1孝文帝,即漢文帝劉恆,漢王期自稱「以孝治天下」,所以自惠帝以後,都在謚號上加個「孝」字。

2河間郡,治所在樂成(今河北省獻縣東南)。

遂既王趙二十六年,孝景帝時坐晁錯以適削趙王常山之郡1。

吳、楚反,趙王遂與合謀起兵。

其相建德、內史王悍諫。

不聽。

遂燒殺建德、王悍,發兵屯其西界,欲待吳與俱西。

北使匈奴2,與連和攻漢。

漢使曲周侯酈寄擊之3。

趙王遂還,城守邯鄲4,相距七月。

吳楚敗於梁,不能西。

匈奴聞之,亦止,不肯入漢邊。

欒布自破齊還5,乃並兵引水灌趙城。

趙城壞,趙王自一殺,邯鄲遂降。

趙幽王絕後。

[註釋]1晁錯(前200——前154年):西漢政論家。

2匈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3曲周:縣名。

故城在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北。

4邯鄲:趙都。

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5欒布:西漢梁人。

文帝時為燕相。

太史公曰:國之將興,必有禎樣,君子用而小人退。

國之將亡,賢人隱,亂臣貴。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1,遵其言,趙任防與先生2,豈有篡殺之謀,為天下僇哉3?賢人乎,賢人乎!非質有其內,惡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誠哉是言也!

[註釋]1使:假如。

2防與先生:人名。

3僇:通「戮」。

殺戮,侮辱。

此處治指罪人。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