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說明】這是一篇記敘古代名醫事跡的合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史記白話文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邱永山譯注

【說明】

這是一篇記敘古代名醫事跡的合傳。

一位是戰國時期的扁鵲,另一位是西漢初年的淳於意。

通過兩千多年前享有盛譽的名醫業績介紹,能使人瞭解到祖國傳統醫學在那時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這些醫學家們不僅善於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也能使用湯劑、針灸、藥酒、藥熨、按摩、甚至食療等各種治療手段;他們醫治的疾病也很廣泛,諸如現代醫學的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均有涉及。

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當時醫學理論的提高,通過他們及其之前的醫學家的努力,傳統醫學的基礎理論已初具規模,人們在努力掌握這種理論以指導醫療實踐。

他們都主張治療要從實際病情出發,要一精一心慎重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反對以偏概全、淺嘗輒止、墨守成規的錯誤態度。

他們也提出了有關疾病預防的一些問題,反映了預防醫學也引起了這些有遠見的醫學家的注意。

作者筆下的扁鵲、淳於意,都是既有某些傳奇色彩而又深深植根生活實際的藝術形象。

傳奇色彩使人物個一性一更生動鮮明;植根生活使他們的言談舉止真切如睹,增強了形象的真實一性一。

這種使傳奇和寫實把握得恰到好處,以及一浪一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藝術方法的結合,也就使傳中的藝術形象神而不誣,奇而不誕,誇張而不失實。

這是本文最有特色之處。

另外,古醫書往往術語疊出,文字也一抽一象生澀,令人望而卻步。

此文中所談,主要是醫術,作者卻能在平實的敘述中時見波瀾陡起,讀來也算得曉暢易懂,文章的故事一性一、通俗一性一得到一定的提高,於是這篇專業一性一很強的文章,自然會引起更多讀者的閱讀興趣。

再次,文章的選材也頗具匠心。

文中對扁鵲、淳於意的重要生平,尤其是從師經過、醫術一精一妙等,都能娓娓談來,毫不板滯雷同。

同寫名醫,同寫醫術,能避免此弊,足見作者選擇材料時,趨新避同的價值取向。

文章在介紹淳於意時,選寫了24條和醫案類似的材料,作者卻把它們寫得段段一精一采新奇,使人不覺重複冗長,充分顯示他醫術的超絕一精一妙,一位令人嘖嘖讚歎的醫學家形象也就栩栩如生出現在人們眼前。

【譯文】

扁鵲是渤海郡鄚(mao,茂)人,姓秦,叫越人。

年輕時做人家客館的主管。

有個叫長桑君的客人到客館來,只有扁鵲認為他是一個奇人,時常恭敬地對待他。

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普通人,他來來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鵲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鵲說:「我有秘藏的醫方,我年老了,想傳留給你,你不要洩漏出去。」

扁鵲說:「好吧,遵命。」

他這才從懷中拿出一種藥給扁鵲,並說:「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這種藥,三十天後你就能知曉許多事情。」

又接著拿出全部秘方都給了扁鵲。

忽然間人就不見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

扁鵲按照他說的服藥三十天,就能看見牆另一邊的人。

因此診視別人的疾病時,能看五臟內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還在為病人切脈。

他有時在齊國行醫,有時在趙國行醫。

在趙國時名叫扁鵲。

在晉昭公的時候,眾多大夫的勢力強盛而國君的力量衰弱,趙簡子是大夫,卻獨掌國事。

趙簡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很憂懼,於是召來扁鵲。

扁鵲入室診視病後走出,大夫董安於向扁鵲詢問病情,扁鵲說:「他的血脈正常,你們何必驚怪!從前秦穆公曾出現這種情形,昏迷了七天才甦醒。

醒來的當天,告訴公孫支和子輿說:『我到天帝那裡後非常快樂。

我所以去那麼長時間,正好碰上天帝要指教我。

天帝告訴我「晉國將要大亂,會五代不安定。

之後將有人成為霸主,稱霸不久他就會死去。

霸主的兒子將使你的國家男一女一婬一亂」。

』公孫支把這些話記下收藏起來,後來秦國的史書才記載了此事。

晉獻公的混亂,晉文公的稱霸,及晉襄公打敗秦軍在殽山後放縱一婬一亂,這些都是你所聞知的。

現在你們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會痊癒,痊癒後必定也會說一些話。」

過了二天半,趙簡子甦醒了,告訴眾大夫說:「我到天帝那兒非常快樂,與百神遊玩在天的中央,那裡各種樂器奏著許多樂曲,跳著各種各樣的舞蹈,不像上古三代時的樂舞,樂聲動人心魄。

有一隻熊要抓我,天帝命令我射殺它,射中了熊,熊死了。

有一隻羆走過來,我又射它,又射中了,羆也死了。

天帝非常高興,賞賜我兩個竹笥(si,寺),裡邊都裝有首飾。

我看見我的兒子在天帝的身邊,天帝把一隻翟犬托付給我,並說:「等到你的兒子長大成|人時賜給他。」

天帝告訴我說:「晉國將會一代一代地衰微下去,過了七代就會滅亡。

秦國人將在范魁的西邊打敗周人,但他們也不能擁有他的政權。」

董安於聽了這些話後,記錄並收藏起來。

人們把扁鵲說過的話告訴趙簡子,趙簡子賜給扁鵲田地四萬畝。

後來扁鵲路經虢國。

正碰上虢太子死去,扁鵲來到虢國王宮門前,問一位喜好醫術的中庶子說:「太子有什麼病,為什麼全國舉行除邪去病的祭祀超過了其他許多事?」

中庶子說:「太子的病是血氣運行沒有規律,陰陽交錯而不能疏洩,猛烈地暴發在體表,就造成內臟受傷害。

人一體的正氣不能制止邪氣,邪氣蓄積而不能疏洩,因此陽脈弛緩陰脈急迫,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鵲問:「他什麼時候死的?」

中庶子回答:「從雞鳴到現在。」

又問:「收殮了嗎?」

回答說:「還沒有,他死還不到半天呢。」

「請稟告虢君說,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家在鄚地,未能仰望君王的神采而拜見侍奉在他的面前。

聽說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復一活。」

中庶子說:「先生該不是胡說吧?怎麼說太子可以復一活呢!我聽說上古的時候,有個叫俞跗的醫生,治病不用湯劑、藥酒,鑱針、砭石、導引、按摩、藥熨等辦法,一解一開衣服診視就知道疾病的所在,順著五臟的腧一穴一,然後割開皮膚剖開肌肉,疏通經脈,結紮筋腱,按治腦髓,觸一動膏肓,疏理橫隔膜,清洗腸胃,洗滌五臟,修煉一精一氣,改變神情氣色,先生的醫術能如此,那麼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如此,卻想要使他再生,簡直不能用這樣的話欺騙剛會笑的孩子。」

過了好久,扁鵲才仰望天空歎息說:「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竹管中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

我用的治療方法,不需給病人切脈、察看臉色、聽聲音、觀察病人的體態神情,就能說出病因在什麼地方。

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現就能推知內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內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現。

人一體內有病會從體表反應出來,據此就可診斷千里之外的病人,我決斷的方法很多,不能只停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

你如果認為我說的不真實可靠,你試著進去診視太子,應會聽到他耳有嗚響、看到鼻翼搧動,順著兩一腿摸一到陰部,那裡應該還是溫一熱的。」

中庶子聽完扁鵲的話,眼呆滯瞪著不能眨,舌頭翹著說不出話來,後來才進去把扁鵲的話告訴虢君。

虢君聽後十分驚訝,走出內廷在宮廷的中門接見扁鵲,說:「我聽到您有高尚的品德已很長時間了,然而不能夠在您面前拜見您。

這次先生您路經我們小一柄一,希望您能救助我們,我這個偏遠國家的君王真是太幸運了。

有先生在就能救活我的兒子,沒有先生在他就會拋一屍一野外而填塞溝壑,永遠死去而不能復一活。」

話沒說完,他就悲傷一抽一噎氣鬱胸中,一精一神散亂恍惚,長時間地流下眼淚,淚珠滾落沾在睫一毛一上,悲哀不能自我克制,容貌神情發生了變化。

扁鵲說:「您的太子得的病,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屍一蹶』。

那是因為陽氣陷入陰脈,脈氣纏繞衝動了胃,經脈受損傷脈絡被阻塞,分別下一注入下焦、膀一胱,因此陽脈下墜,陰氣上升,陰陽兩氣會聚,互相一團一塞,不能通暢。

陰氣又逆而上行,陽氣只好向內運行,陽氣徒然在下在內鼓動卻不能上升,在上在外被阻絕不能被陰氣遣使,在上有隔絕了陽氣的脈絡,在下有破壞了陰氣的筋紐,這樣陰氣破壞、陽氣隔絕,使人的面色衰敗血脈混亂,所以人會身一體安靜得像死去的樣子。

太子實際沒有死。

因為陽入襲陰而阻絕髒氣的能治癒,陰入襲陽而阻絕髒氣的必死。

這些情況,都會在五臟厥逆時突然發作。

一精一良的醫生能治癒這種病,拙劣的醫生會因困惑使病人危險。

扁鵲就叫他的學生子陽磨礪針石,取一穴一百會下針。

過了一會兒,太子甦醒了。

又讓學生子豹準備能入體五分的藥熨,再加上八減方的藥劑混和煎煮,交替在兩脅下熨敷。

太子能夠坐起來了。

進一步調和陰陽,僅僅吃了湯劑二十天就身一體恢復和從前一樣了。

因此天下的人都認為扁鵲能使死人復一活。

扁鵲卻說:「我不是能使死人復一活啊,這是他應該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復健康罷了。」

扁鵲到了齊國,齊桓侯把他當客人招待。

他到朝廷拜見桓侯,說:「您有小病在皮膚和肌肉之間,不治將會深入體內。」

桓侯說:「我沒有病。」

扁鵲走出宮門後,桓侯對身邊的人說:「醫生喜一愛一功利,想把沒病的人說成是自己治療的功績。」

過了五天,扁鵲再去見桓侯,說:「您的病已在血脈裡,不治恐怕會深入體內。」

桓侯說:「我沒有病。」

扁鵲出去後,桓侯不高興。

過了五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您的病已在腸胃間,不治將更深侵入體內。」

桓侯不肯答話。

扁鵲出去後,桓侯不高興。

過了五天,扁鵲又去,看見桓侯就向後退跑走了。

桓侯派人問他跑的緣故。

扁鵲說:「疾病在皮肉之間,湯劑、藥熨的效力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脈中,靠針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腸胃中,藥酒的效力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疾病進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無可奈何。

現在疾病已進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要求為他治病。」

過了五天後,桓侯身上患了重病,派人召請扁鵲,扁鵲已逃離齊國。

桓侯於是就病死了。

假使桓侯能預先知道沒有顯露的病症,能夠使好的醫生及早診治,那麼疾病就能治好,一性一命就能保住。

人們擔憂的是疾病太多,醫生憂慮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

所以有六種患病的情形不能醫治:為人傲慢放縱不講道理,是一不治;輕視身一體看重錢財,是二不治;衣著飲食不能調節適當,是三不治;陰陽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體非常羸(lei,雷)弱,不能服藥的,是五不治;迷信巫術不相信醫術的,是六不治。

有這樣的一種情形,那就很難醫治了。

扁鵲名聲傳揚天下。

他到邯鄲時,聞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治婦女病醫生;到洛時,聞知周人敬一愛一老人,就做專治耳聾眼花四肢痺痛的醫生;到了咸陽,聞知秦人喜一愛一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自己的醫治範圍。

秦國的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派人刺殺了扁鵲。

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法的人,都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

太倉這個人,是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他是臨淄(zī,資)人,姓淳於名叫意。

年輕卻喜好醫術。

漢高後八年(前180),再次向同郡元裡的公乘陽慶拜師學習醫術。

這時陽慶已七十多歲,沒有能繼承醫術的後代,就讓淳於意把從前學的醫方全部拋開,然後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給了他,並傳授給他黃帝、扁鵲的脈書,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診病的方法,使他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判斷能否治療,以及藥劑的理論,都十分一精一辟。

學了三年之後,為人治病,預斷死生,多能應驗。

然而他卻到處交遊諸侯,不拿家當家,有時不肯為別人治病,因此許多病家怨恨他。

漢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書朝廷控告他,根據刑律罪狀,要用傳車押解到長安去。

淳於意有五個女兒,跟在後面哭泣。

他發怒而罵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緊要關頭就沒有可用的人!」於是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就跟隨父親西行到了長安。

她上書朝廷說:「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齊國人民都稱讚他的廉潔公正,現在犯法被判刑。

我非常痛心處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殘的人也不能再復原,即使想改過自新,也無路可行,最終不能如願。

我情願自己沒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使父親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上書,悲憫她的心意赦免了淳於意,並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

淳於意住在家裡,皇帝下詔問他為人治病決斷死生應驗的有多少人,他們名叫什麼。

詔書問前太倉淳於意的問題是:「醫術有什麼專長及能治癒什麼病?有沒有醫書?都向誰學醫的?學了幾年?曾治好哪些人?他們是什麼地方的人?得的什麼病?冶療用一藥後,病情怎樣?全部詳細回答。」

淳於意回答說:

我在年輕時,就喜好醫術藥劑之方,用學到的醫術方劑試著給人看病大多沒有效驗。

到了高後八年(前180),得以拜見老師臨淄元裡的公乘陽慶。

陽慶這時七十多歲,我得以拜見侍奉他。

他對我說:「全部拋開你學過的醫書,這些都不正確。

我有古代先輩醫家傳授的黃帝、扁鵲的診脈書,以及觀察面部顏色不同來診病的方法,使你能預斷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判定能否醫治,還有藥劑理論的書籍,都非常一精一辟。

我家中富足,只因我心裡喜歡你,才想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書全教給你。」

我說:「太幸運了,這些不是我敢奢望的。」

說完我就離開坐席再次拜謝老師。

我學習了他傳授的《脈書》、《上經》、《下經》,從臉色診病術、聽診術、從外觀測度陰陽術、藥理、砭石神術、房一中術等秘藏書籍和醫術,學習時注意解析體驗,這樣用了約一年時間。

第二年,我試著為人治病,雖有效,還不一精一到。

我一共向他學習三年,我曾經治過的病人,診視病情決斷生死的人,都有效,已達到了一精一妙的程度。

現在陽慶已死了十來年,我曾向他學習三年,我現在已經三十九歲了。

齊國名叫成的侍御史自述得了頭疼病,我診完脈,告訴他說:「您的病情嚴重,不能一下子說清。」

出來後只告訴他的弟弟昌說:「這是疽病,在腸胃之間發生的,五天後就會腫起來,再過八天就會吐膿血而死。」

成的病是酗酒後行一房一事得的。

成果然如期而死。

我所以能診知他的病,是因為切脈時,切得肝臟有病的脈氣。

脈氣重濁而平靜,這是內裡嚴重而外表不明顯的疾病。

脈象理論說:「脈長而且像弓弦一樣挺一直,不能隨四季而變化,病主要在肝臟。

脈雖長而直硬卻均勻和諧,是肝的經脈有病,出現了時疏時密躁動有力的代脈,就是肝的絡脈有病。」

肝的經脈有病而脈均和的,他的病得之於筋髓。

脈象時疏時密忽停止忽有力,他的病得之於酗酒後行一房一事。

我所以知道他過了五天後會腫起來,再過八天吐膿血而死的原因,是切他的脈時,發現少陽經絡出現了代脈的脈象。

代脈是經脈生病,病情發展遍及全身,人就會死去。

絡脈出現病症,這時,在左手關部一分處出現代脈,這是熱積鬱體中而膿血未出,到了關上五分處,就到了少陽經脈的邊界,到八天後會吐膿血而死,所以到了關上二分處會產生膿血,到了少陽經脈的邊界就會腫脹,其後瘡破膿洩而死。

當初內熱就熏灼著陽明經脈,並灼傷絡脈的分支,絡脈病變得就會經脈鬱結發腫,經脈鬱結發腫其後就會糜爛離解。

所以絡脈之間交互阻塞。

就使熱邪上侵頭部,頭部受到侵擾,因此頭疼。

齊王二兒子的男孩生病,召我去切脈診治,我告訴他說:「這是氣膈病,這種病使人心中煩悶,吃不下東西,時常嘔出胃液。

這種病是因為內心憂鬱,常常厭食的緣故。」

我當即調製下氣湯給他喝下,只一天膈氣下消,又過了兩天就能吃東西,三天後病就痊癒了。

我所以知道他的病,因為我切脈時,診到心有病的脈象,脈象濁重急躁,這是陽絡病。

脈象理論說:「脈達於手指時壯一盛迅速,離開指下時艱澀而前後不一,病在心臟。」

全身發一熱,脈氣壯一盛,稱作重陽。

重陽就會熱氣上行衝擊心臟,所以病人心中煩悶吃不下東西,就會絡脈有病,絡脈有病就會血從上出,血從上出的人定會死亡。

這是內心悲傷所得的病,病得之於憂鬱。

齊國名叫循的郎中令生病,許多醫生都認為是逆氣從下厥起,向上逆行入腹胸之中,而用針刺法為他治療。

我診視後,說:「這是湧疝,這種病使人不能大小一便。」

循回答說:「已經三天不能大小一便了。」

我用火劑湯給他服用,服一劑就能大小一便,服第二劑後大小一便非常通暢,服完第三劑就痊癒了。

他的病是因房一事造成的。

我所以能知道他患的病,因我切脈時,他右手寸口的脈象急迫,脈象反映不出五臟患有病症,右手寸口脈象壯一盛而快。

脈快是中焦、下焦熱邪湧動,他的左手脈快是熱邪往下流,右手脈快是熱邪上湧,都沒有五臟一病氣的反應,所以說是「湧疝」。

中焦積熱,所以尿是赤紅色的。

齊國名叫信的中御府長病了,我去他家診治,切脈後告訴他說:「是熱病的脈氣,然而暑熱多汗,脈稍衰,不致於死。」

又說:「得這種病,是天氣嚴寒時曾在流水中洗浴,洗浴後身一體就發一熱了。」

他說:「嗯,就是這樣!去年冬天,我為齊王出使楚國,走到莒(jǔ,舉)縣陽周水邊,看到莒橋壞得很厲害,我就攬住車轅不想過河,馬突然受驚,一下子墜到河裡,我的身一子也淹進水裡,差一點兒淹死,隨從官吏馬上跑來救我,我從水中出來,衣服全濕了,身一體寒冷了一陣,冷一止住全身發一熱如火,到現在不能受寒。」

我立即為他調製液湯火劑驅除熱邪,服一劑藥不再出汗,服兩劑藥熱退去了,服三劑藥病止住了。

又讓他服藥大約二十天,身一體就像沒病的人了。

我所以知道他的病,是因為切脈時,發現他的脈象屬於熱邪歸並身一體內裡的「並陰脈」。

脈象理論說:「內熱、外熱錯亂一交雜的死。」

我切他的脈時,沒有發現內熱外熱交雜的情形,但都是並陰脈。

並陰脈,脈狀順的能用清法治癒,熱邪雖沒有完全消除,仍能治好保住一性一命。

我診知他的腎氣有時重濁,我在太陰寸口依稀能切到這種情形,那是水氣。

腎本是主管水液運行的,所以由此知道他的病情。

如果一時失治,就會變成時寒時熱的病。

齊王太后有病,召我去診脈,我說:「是風熱侵襲膀一胱,大小一便困難,尿色赤紅的病。」

我用火劑湯給她喝下,吃一劑就能大小一便了,吃兩劑,病就退去了,尿色也和從前一樣。

這是出汗時解小一便得的病。

病是脫掉衣服而汗被吹乾得的。

我所以知道齊王太后的病,是因為我替她切脈時,發現太陰寸口濕潤,這是受風的脈氣。

脈象理論說:「脈象用力切脈時大而堅實有力,輕輕切脈時大而緊張有力,是腎臟有病。」

但我在腎的部位切脈,情況相反,脈象粗一大躁動。

粗一大的脈象是顯示膀一胱有病;躁動的脈象顯示中焦有熱,而尿色赤紅。

齊國章武裡的曹山跗生病,我診脈後說:「這是肺消病,加上寒熱的傷害。」

我告訴他的家人說:「這種病必死,不能治癒。

你們就滿足病人的要求,去供養他,不必再治了。」

醫學理論說;「這種病三天後會發狂,亂走亂跑,五天後就死。」

後來果然如期死了。

山跗的病,是因為大怒後行一房一事得的。

我所以知道山跗的病,是因為我切他的脈,從脈象發現他有肺氣熱。

脈象理論說:「脈來不平穩不鼓動的,身形羸弱。」

這是肺、肝兩髒多次患病的結果。

所以我切脈時,脈狀不平穩而且有代脈的現象。

脈不平穩的,是血氣不能歸藏於肝;代脈,時雜亂並起,時而浮躁,時而宏大。

這是肺、肝兩絡脈斷絕,所以說是死而不能治。

我所以說「加以寒熱」,是因為他一精一神渙散軀體如一屍一。

一精一神渙散軀體如一屍一的人,他的身一體一定會羸弱;對羸弱的人,不能用針灸的方法,也不能服藥一性一猛烈的藥。

我沒有為他診治前,齊國太醫已先診治他的病,在他的足少陽脈口施灸,而且讓他服用半夏丸,病人馬上下洩,腹中虛弱;又在他的少陰脈施灸,這樣便重傷了他的肝筋陽氣。

如此一再損傷病人的元氣,因此說它是加上寒熱的傷害。

所以說他「三天以後,當會發狂」,是因為肝的絡脈橫過一乳一下與陽明經相連結,所以絡脈的橫過使熱邪侵入陽明經脈,陽明經脈受傷,人就會瘋狂奔路。

過五天後死,是因肝心兩脈相隔五分,肝臟的元氣五天耗盡,元氣耗盡人就死了。

齊國的中尉潘滿如患小骯疼的病,我切他的脈後說:「這是腹中的氣體遺留,積聚成了『瘕症』。」

我對齊國名叫饒的太僕、名叫由的內史說:「中尉如不能自己停止房一事,就會三十天內死去。」

過了二十多天,他就尿血死去。

他的病是因酗酒後行一房而得。

我所以能知道他的病,是因給他切脈,脈象深沉小弱,這三種情形合在一起,是脾有病的脈氣。

而且右手寸口脈脈來緊而小,顯現了瘕病的脈象。

兩氣互相制約影響,所以三十天內會死。

太陰、少陰、厥陰三陰脈一齊出現,符合三十天內死的規律;三陰脈不一齊出現,決斷生死的時間會更短;交會的陰脈和代脈交替出現,死期還短。

所以他的三陰脈同時出現;就像前邊說的那樣尿血而死。

陽虛侯的宰相趙章生病,召我去,許多醫生都認為是腹中虛寒。

我診完脈斷定說:「是『洞風病』」。

洞風的病症,是飲食嚥下,總又吐出來,食物不能容留在胃中。

依醫理說:「五天會死。」

結果過了十天才死。

病因酗酒而生。

我所以能知道趙章的病,切他的脈時,脈象「滑」,是體內有風氣的脈象。

嚥下食物總又吐出,胃中不能容納,醫理說五天會死,這是前面說的分界法。

十天後才死,過期的原因,是他喜好吃粥,因此胃中充實,胃中充實所以超過預定死的時候。

我的老師說過:「胃能容留消化食物就能超過預定的死的時間,不能容留消化食物就拖不到預定的死的時間。

濟北王病了,召我去診治,我說:「這是『風厥』使胸中脹滿。」

就為他調製藥酒,喝了三天,病就好了。

他的病是因出汗時伏臥地上而得。

我所以知道濟北王的病因,我切脈時,脈象有風邪,心脈重濁。

依照病理「病邪入侵體表,體表的陽氣耗盡,陰氣就會侵入。」

陰氣入侵囂張,就使寒氣上逆而熱氣下流,就使人胸中脹滿。

出汗時伏臥在地的人,切他的脈時,他的脈氣陰寒。

脈氣陰寒的人,病邪必然會侵入內裡,治療時就應使陰寒隨著汗液淋一漓流一出。

齊國北宮司空名叫出於的夫人病了,許多醫生都認為是風氣入侵體中,主要是肺有病,就針刺足少陽經脈。

我診脈後說:「是疝氣病,疝氣影響膀一胱,大小一便困難,尿色赤紅。

這種病遇到寒氣就會遺尿,使人小骯腫脹。」

她的病,是因為想解小一便又不能解,然後行一房一事才得的。

我知道她的病,是因切脈時,脈象大而有力,但脈來艱難,那是厥陰肝經有變動。

脈來艱難,那是疝氣影響膀一胱。

小骯所以腫脹,是因厥陰絡脈結聚在小骯,厥陰脈有病,和它相連的部位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使得小骯腫脹。

我就在她的足厥陰肝經施炙,左右各炙一一穴一,就不再遺尿而尿清,小骯也止住了疼。

再用火劑湯給她服用,三天後,疝氣消散,病就好了。

從前濟北王的一奶一媽一說自己的足心發一熱胸中鬱悶,我告訴她:「是熱厥病。」

在她足心各刺三一穴一,出針時,用於按住一穴一孔,不能使血流一出,病很快就好了。

她的病是因為喝酒大醉而得。

濟北王召我給他的侍女們診病,診到名叫豎的女子時,看起來她沒有病。

我告訴永巷長說:「豎傷了脾臟,不能太勞累,依病理看,到了春天會吐血而死。」

我問濟北王「這個人有什麼才能?」

濟北王說:「她喜好方技,有多種技能,能在舊方技是創出新意來,去年從民間買的,和她一樣的四個人,共用四百七十萬錢。」

又問:「她是不是有病?」

我回答說:「她病得很重,依病理會死去。」

濟北王又一次叫她來就診,她的臉色沒有變化,認為我說的不對,沒有把她賣給其他諸侯。

到了第二年春天,她捧著劍隨王去廁所,王離去,她仍留在後邊,王派人去叫她,她已臉向前倒在廁所裡,吐血而死。

她的病是因流汗引起,流汗的病人,依病理說是病重在內裡,從表面看,一毛一發、臉色有光澤,脈氣不衰,這也是內關的病。

齊國中大夫患齲齒病,我炙他的左手陽明脈,又立即為他調製苦參湯,每天用三升漱口,經過五六天,病就好了。

他的病得自風氣,以及睡覺時張口,食後不漱口。

菑川王的美人懷孕難產,召我診治,我用莨菪(dang,檔)藥末一撮,用酒送服,很快就生產了。

我又診她的脈,發現脈象急躁。

脈急還有其他的病,就用消石一劑給她喝下,接著陰部流一出一血塊來,約有五六枚血塊像豆子一樣大小。

齊國丞相門客的奴僕跟隨主人上朝進入王宮,我看到他在閨門外吃東西,望見他的容顏有病色,我當即把此事告訴了名叫平的宦官,他因喜好診脈而向我學習。

我就用這個奴僕做例子指導他,告訴他說:「這是傷害脾臟的容色,到明年春天,胸隔會阻塞不通,不能吃東西,依病理到夏天將洩血而死。」

他就到丞相那稟報說:「您門客的奴僕有病,病得很重,死期指日可待。」

丞相問:「你怎麼知道的?」

他回答說:「丞相上朝入宮時,他在閨門外吃飯,我和太倉公站在那裡,太倉公告訴我,患這種病是要死的。」

丞相就把這個門客召請來問他:「您的奴僕有病嗎?」

門客說:「我的奴僕沒有病,身一體沒有疼痛的地方。」

到了春天果然病了,四月時,洩血而死。

我所以能知道他的病,是因知他的脾氣普遍影響到五臟,脾受傷害就會在臉上某一部位顯示相應的病色,傷脾之色,看上去臉色是黃的,仔細再看是青中透灰的死草色。

許多醫生不知這種情形,認為是體內有寄生蟲,不知是傷害了脾。

這個人所以到春天病重而死,是因脾病臉色發黃,黃色在五行屬土,脾土不能勝肝木,所以到了肝木強盛的春天就會死去。

到夏天而死的原因,依照病理「病情嚴重,而脈象正常的是內關病。」

內關病,病人不會感到疼痛,好像沒有一點兒痛苦,如果再添任何一種病,就會死在仲春的二月;如果能一精一神愉快順天養一性一,能夠拖延一季度。

他所以在四月死,我診他的脈時,他一精一神愉快能順天養一性一。

他能夠做到這樣,人還算養得豐滿肥腴,也就能拖延一些時候了。

他的病是因流汗太多,受火烤後又在外面受了風邪而得。

菑川王病,召我去診脈,我說:「這是熱邪逆侵上部症狀嚴重的『蹶』病,造成頭疼身熱,使人煩悶。」

我就用冷水拍在他頭上,並針刺他的足陽明經脈,左右各刺三一穴一,病很快好了。

他的病是因洗完頭髮,沒擦乾去睡覺引起的。

我前邊的診斷是正確的,所以稱作「蹶」,是因熱氣逆行到頭和肩部。

齊王黃姬的哥哥黃長卿在家設酒席請客,請了我。

客人入座,還沒上菜。

我見王后弟弟宋建容色異常就說:「你有病,四五天前,你腰脅疼得不能俯仰,也不能小一便。

不趕快醫治,病邪就會浸一潤腎臟。

趁著還沒滯留在五臟,迅速治癒。

現在你的病情只是病邪剛剛侵入浸一潤著腎臟,這就是人們說的『腎痺』。」

宋建說:「你說對了,我確實曾腰脊疼過。

四五天前,天正下雨,黃氏的女婿們到我家裡,看到了我家庫房牆下的方石,就要弄舉起,我也想要效仿去做,舉不起來,就把它放下了。

到了黃昏,就腰脊疼痛,不能小一便了,到現在也沒有痊癒。」

他的病是因喜好舉重物引起。

我所以能診治他的病,是因看到他的容色,太陽一穴一處色澤枯乾,兩頰顯示腎病部位邊緣四分處色澤乾枯,所以才知道四五天前病發作。

我為他調製柔湯服用,十八天病就痊癒了。

濟北王一個姓韓的侍女腰背疼,惡寒發一熱,許多醫生都認為是寒熱病,我診脈後說:「是內寒,月一經不通。」

我用一藥為她熏灸,過一會兒,月一經就來了,病好了。

她的病是因想得到男人卻不能夠引起的。

我所以能知道她的病,是切脈時,知道她的腎脈有病氣,脈象澀滯不連續。

這種脈,出現得艱難而又堅實有力,所以就月一經不通。

他的肝脈硬直而長,像弓弦一樣,超出左手寸口位置,所以說病是想要得到男人卻不能夠造成的。

臨菑氾(fan,凡)裡一個叫薄吾的女人病得很重,許多醫生都認為是寒熱病,會死,無法醫治。

我診脈後說:「這是『蟯瘕病』。」

這種病,使人肚子大,腹部皮膚黃而粗糙,用手觸一摸肚腹病人感到難受。

我用芫花一撮用水送服,隨即洩一出約有幾升的蟯蟲,病也就好了。

過了三十天,身一體和病前一樣。

蟯瘕病得自寒濕氣,寒濕氣鬱積太多,不能發散,變化為蟲。

我能知道她的病,因為我切脈時,循按尺部脈位,她尺部脈象緊而粗一大,又一毛一發枯焦,這是有蟲的病狀。

她的臉色有光澤,是內臟沒有邪氣,病也不重的緣故。

齊國姓淳於的司馬病了,我診脈後說:「你應該是『洞風病』。

洞風病的症狀是,飲食嚥下後就又嘔吐出,得這種病的原因,是吃過飽飯就跑的緣故。」

他回答說:「我到君王家吃馬肝,吃得很飽,看到送上酒來,就跑開了,後來又騎著快馬回家,到家就下洩幾十次。」

我告訴他說:「把火劑湯用米汁送服,過七八天就會痊癒。」

當時醫生秦信在一邊,我離去後,他對左右閣的都尉說:「他認為司馬得的什麼病?」

回答說:「認為是洞風病,能夠治療。」

秦信就笑著說:「這是不知曉啊。

司馬的病,依照病理會在九天後死去。」

經過九天沒有死,司馬家又召請我去。

我去後詢問病情,全像我所診斷的。

我就為他調製火劑米湯讓他服用,七八天後病就好了。

我所以能知道他的病,是因診他的脈時,他的脈像完全符合正常的法則。

他的病情和脈象一致,所以才不會死去。

齊國名叫破石的中郎得了病,我診脈後,告訴他說:「肺臟傷害,不能醫治了,會在十天後的丁亥日尿血而死。」

過了十一天,他尿血而死。

他的病,是因從馬背上摔到堅一硬的石頭上而得。

我所以能診知他的病,是因切他的脈,肺陰脈脈象來得浮散,好像從幾條脈道而來,又不一致。

同時他臉色赤紅,是心脈壓肺脈的表現。

我所以能知道他是從馬背上摔下來的,是因切得反陰脈。

反陰脈進入虛裡的胃大絡脈,然後侵襲肺脈。

他的肺脈又出現了「散脈」,原應臉色白卻變紅,那是心脈侵襲肺的表現。

他沒有如期而死的原因是,我的老師說:「病人能吃東西喝水就能拖過死期,吃不下飯喝不下水會不到死期就死去。」

這個人喜歡吹黍米,黍能補肺氣,所以就拖過了死期。

他尿血的原因,正如診脈的理論所說:「病人調養時喜歡安靜的就會氣血下行而死,好動的就會氣血上逆而死。」

這個人喜歡安靜,不急躁,又能長時間地安穩坐著,伏一在几案上睡覺,所以血就會從下排一洩而出。

齊王名叫遂的侍醫生病,自己煉五石散服用。

我去問候他,他說:「我有病,希望你為我診治。」

我立即為他診治,告訴他:「您得的是內臟有熱邪的病。

病理說『內臟有熱邪,不能小一便的,不能服用五石散』。

石藥藥力猛烈,您服後小一便次數減少,趕快別再服用。

看你的臉色,你要生瘡腫。」

他說:「從前扁鵲說過『陰石可以治陰虛有熱的病,陽石可以治陽虛有寒的病』。

藥石的方劑都有陰陽寒熱的分別,所以內臟有熱的,就用陰石柔劑醫治;內臟有寒的,就用陽石剛劑醫治。」

我說:「您的談論錯了。

扁鵲雖然說過這樣的話,然而必須審慎診斷,確立標準、訂立規矩,斟酌權衡,依據參照色脈表裡、盛衰、順逆的原則,參驗病人的舉動與呼吸是否諧調,才可以下結論。

醫藥理論說:「體內有陽熱病,體表反應陰冷症狀的,不能用猛烈的藥和砭石的方法醫治。」

因為強猛的藥進入體內,邪氣就會使熱邪氣更加恣肆,蓄積更深。

診病理論說:「外寒多於內熱的病,不能用猛烈的藥。」

因猛烈的藥進入體內就會催動陽氣,陰虛病症就會更嚴重,陽氣更加強盛,邪氣到處流動行走,就會重重一團一聚在腧一穴一,最後激發為疽。」

我告訴他一百多天後,果然疽發在一乳一上,蔓延到鎖骨上窩後,就死了。

這就是說理論只是概括大體情形,提出大體的原則。

平庸的醫生如有一處沒能深入學習理解,就會使識辨陰陽條理的事出現差錯。

齊王從前是陽虛侯時,病得很重,許多醫生都認為是蹶病。

我為他診脈,認為是痺症,病謗在右脅下部,大小象扣著的杯子,使人氣喘,逆氣上升,吃不下東西。

我就用火劑粥給他服用,過了六天,逆氣下行;再讓他改服丸藥,大約過了六天,病就好了。

他的病是房一事不當而得。

我為他診脈時,不能識辨哪一經脈有了病,只是大體知道疾病所在部位。

我曾經為安陽武都裡名叫成開方的人診治,他稱自己沒有病,我說他將被沓風病所苦,三年後四肢不能受自己支配,而且會瘖啞不能出聲,這時就會死去。

現在聽說他的四肢已不能動了,雖瘖啞卻還沒有死。

他的病是多次喝酒之後受了風邪引起的。

我所以知道他的病,是因給他切脈時,發現他的脈象符合《奇咳術》的說法:「髒氣相反的會死。」

切他的脈,得到腎氣反衝肺氣的脈象,依照這個道理,到了三年會死。

安陵阪裡名叫項處的公乘有病,我為他診脈,然後說:「這是牡疝病。」

牡疝是發生在胸隔下,上連肺臟的病。

是因行一房一事不節制而得。

我對他說:「千萬不能做一操一勞用力的事,做這樣的事就會吐血死去。」

項處後來卻去「蹴踘」,結果腰部寒冷,汗出很多,吐了血。

我再次為他診脈後說:「會在第二天黃昏時死去。」

到時就死了。

他的病是因房一事而得,我所以能知道他的病,是因為切脈時得到反陽脈,反陽的脈氣進入上虛,第二天就會死。

一方面出現了反陽脈,一方面上連於肺,這就是牡疝。

臣淳於意說:「其他能正確診治決斷生死時間以及治好的病太多了,因為時間一長忘了,不能完全記住,所以不敢用這些來回答。

又問:「你所診治的病,許多病名相同,卻診斷結果名異,有的人死了,有的人還活著,這是為什麼?」

回答說:「從前病名大多是類似的,不能確切辨知,所以古代的聖人創立脈法,使人能用這些確立的標準,訂立的規矩,斟酌權衡,依照規則,測量人的陰陽情形,區別人的脈象後各自命名,注意與自然變化的相應,參照人一體情況,才能區別各種疾病使它們病名各異,醫術高明的人能指出病名不同,醫術不高看到的病是相同的。

然而脈法不能全部應驗,診治病人要用分度脈的方法區別,才能區別相同名稱的疾病,說出病因在什麼地方。

現在我診治的病人,都有診治記錄。

我所以這樣區別疾病,是因我從師學醫剛剛完成,老師就死去了,因此記明診治的情形,預期決斷生死的時間,來驗證自己失誤、正確的結果和脈象的對應關係,因為這個緣故到現在能夠辨知各種的疾病。

又問:「你決斷病人的死或活的時間,有時也不能應驗,因為什麼?」

回答說:「這都是因為病人飲食喜怒不加節制,或者因為不恰當地服藥,或者因為不恰當地用針灸治療,所以會與預斷的日期不相應而死。」

又問:「在你正能夠診治病情的生死,論說藥品的適應症時,各諸侯王朝的大臣有向你請教的嗎?」

齊文王生病時,不請你去診治,這是什麼緣故?」

回答說:「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派人召請我,我不敢前往。

齊文王生病時,我家中貧窮,要為人治病謀生,當時實在擔心被官吏委任為侍醫而受到束縛。

所以我把戶籍遷到親戚鄰居等人名下;不治理家事,只願到處行醫遊學,長期尋訪醫術一精一妙的人向他求救,我拜見過幾位老師,他們主要的本領我全學到了,也全部得到了他們的醫方醫書,並深入進行分析評定。

我住在陽虛侯的封國中,於是侍奉過他。

他入朝,我隨他到了長安,因為這個緣故,才能給安陵的項處等人看過病。

問我說:」你知道齊文王生病不起的原因嗎?」

我回答說:「我沒有親眼看到齊文王的病情,不過我聽說齊文王有氣喘、頭疼視力差的病。

我推想,認為這不是病症。

因為他身一體肥胖而聚積了一精一氣,身一體得不到活動,骨胳不能支撐肉軀,所以才氣喘,這用不著醫治。

依照脈理說:「二十歲時人的脈氣正旺應該做跑步的運動,三十歲時應該快步行走,四十歲時應該安坐,五十歲時應該安臥,六十歲以上時應該使元氣深藏。」

齊文王年令不滿二十歲,脈氣正旺應該多跑動卻懶於活動,這是不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後來聽說有的醫生用炙法為他治療,馬上病情就重起來,這是分析論斷病情上的錯誤。

根據我的分析,這是身一體內正氣上爭而病邪之氣侵入體內的表現。

這種病症不是年青人能夠康復的,因此他死了。

對這樣的病,應該調和飲食,選擇晴朗天氣,駕車或是步行外出,來開擴心胸,調和筋骨、肌肉、血脈、疏瀉體內的鬱積的旺氣。

所以二十歲時,是人們說的「氣血質實」的時期,從醫理看應該用砭炙的治療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就會導致氣血奔逐不定。

又問:「你的老師陽慶是跟誰學習的?齊國的諸侯是否知道他?」

回答說:「我不知道陽慶的老師是誰?陽慶家中非常富有,他一精一通醫術,卻不肯為人治病,也許因為這樣他才不出名。

陽慶又告訴我說:『千萬別使我的子孫後代知道你曾向我學習醫術』。」

又問:「你的老師陽慶是怎麼看中並喜一愛一你的?怎麼想把全部秘方醫術傳授給你的?」

回答說:「我本來不知老師陽慶的醫術一精一妙。

我後來所以知道,是因為我年輕時喜歡各家的醫術醫方,我曾用他的醫方嘗試,大多有效,而且一精一妙。

我聽說菑川唐裡的公孫光擅長使用古代流傳的醫方,就去拜見他。

我能做他的學生,從他那裡學到調理陰陽的醫方以及口頭流傳的醫理,我全部接受記錄下來。

我想要全部學到他一精一妙的醫術,公孫光說:「我的秘方醫術都拿出來了,我對你不會有所吝惜,我已經老了,沒有什麼再讓你學習的了。

這些都是我年輕時所學到的一精一妙醫方,全教給你了,不要再教給別人。」

我說:「我能侍奉學習在您的面前,得到全部秘方,這非常幸運。

我就是死了也不敢隨便傳給別人。」

過了些日子,公孫光閒著沒事,我就深入分析論說醫方,他認為我對歷代醫方的論說是高明的。

他高興地說:「你一定會成為國醫。

我所擅長的醫術都荒疏了,我的同胞兄弟住在臨菑,一精一於醫術,我不如他,他的醫方非常奇妙,不是一般人所能瞭解的。

我中年時,曾想向他請教,我的朋友楊中倩不同意,說:『你不是那種能學習醫術的人。

』必須我和你一起前往拜見他,他就會知道您喜一愛一醫術了。

他也老了,但家中富有。」

當時還沒去,正好陽慶的兒子陽殷來給齊王獻馬,通過我的老師公孫光進獻給齊王,因為這個緣故我和陽殷熟悉了。

公孫光又把我托付給陽殷說:「淳於意喜好醫術,你一定要好好禮待他,他是傾慕聖人之道的人。」

於是就寫信把我推薦給陽慶,因此也就認識了陽慶。

我侍奉陽慶很恭敬謹慎,所以他才喜一愛一我。」

又問:「官吏或百姓曾有人向你學醫術嗎?有人把你的醫術全學會了嗎?他們是哪裡人?」

回答說:「臨菑人宋邑,他向我求教,我教他察看臉色診病,學了一年多。

濟北王派太醫高明、王禹向我求教,我教給他們經脈上下分佈的情形和異常脈絡的連結位置,常常論說腧一穴一所處的方位,以及經絡之氣運行時的邪正順逆的情況,怎樣選定針對病症需要砭石針灸治療的一穴一位,學了有一年多。

菑川王時常派遣名叫馮信的太倉署中管理馬匹的長官前來,讓我指教醫術,我教他按摩的逆順手法,論述用一藥的方法,以及判定藥的一性一味和配伍調製湯劑。

高永侯的家丞名叫杜信,喜好診脈,前來求學,我把上下經脈的分佈、《五色診》教給了他,學了兩年多的時間。

臨菑召裡叫唐安的人來求學,我教給他《五色診》,上下經脈的位置,《奇咳術》,以及四時和陰陽相應各有偏重的道理,沒有學成,就被任命做了齊王的侍醫。

又問:「你給人診治病症斷定人的死生,能完全沒有失誤嗎?」

回答說:「我醫治病人時,一定先為他切脈後,才去醫治。

脈象衰敗與病情違背的不給他醫治,脈象和病情相順應的才給他醫治。

如果不能一精一心切脈,所斷定的死生時間及能否治癒,也往往會出現差錯,我不能完全沒有失誤。」

太史公說:「女人無論美與醜,住進宮中就會被人嫉妒;士人無論賢與不賢,進入朝廷就會遭人疑忌。

所以扁鵲因為他的醫術遭殃,太倉公於是自隱形跡還被判處刑罰。

緹縈上書皇帝,她的父親才得到後來的平安。

所以老子說『美好的東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哪裡說的是扁鵲這樣的人呢?像太倉公這樣的人,也和這句話所說的意思接近啊。

【原文】【註解】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1,姓秦氏2,名越人。

少時為人捨長3。

捨客長桑君過4,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5。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6。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閒與語曰7:「我有禁方8,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9。」

扁鵲曰:「敬諾十。」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11),三十日當知物矣(12)。」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13)。

忽然不見,殆非人也(14)。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15)。

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16),特以診脈為名耳。

為醫或在齊,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1鄭:據《史記索隱》渤海郡無鄭縣,鄭當作鄚(mao,茂)。

2姓秦氏:先秦時,姓是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氏是由姓衍生的分支。

漢代時姓氏合一,通稱姓。

姓秦氏,就是姓秦。

3捨長:供客人食宿的館舍的主管人。

4長桑:複姓。

過:經過。

5謹:恭敬。

遇:相待、接待。

6常人:一般人,普通人。

7閒:通「間」,悄悄。

8禁方:秘方。

9毋:通「無」,不要。

十敬諾:恭敬地應答。

諾,應承之詞。

(11)上池之水:指草木的露水。

(12)知物:洞察事物。

(13)悉:全部。

(14)非人:意指不是一般人。

(15)垣一方:牆那一邊。

(16)癥結:指肚子裡結塊的病,此指病因。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1,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2。

簡子疾,五日不知人3,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

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4,而何怪5!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6。

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7。

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8。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9,五世不安十。

其後將霸(11),未老而死(12)。

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一女無別(13)」。

』公孫支書而藏之(14),秦策於是出(15)。

夫獻公之亂(16),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一婬一(17),此子之所聞。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18),閒必有言也。」

1公族:此處指國君。

2專:專擅,獨掌。

3不知人:指不省人事。

4治:安,正常。

5而:你,你們。

6寤:醒。

7之:到。

帝所:天帝生活的地方。

8適:正好。

9且:將要。

十五世:五代,指晉獻公、奚齊、卓子、惠公、懷公五代。

(11)霸:指晉文公稱霸。

(12)老:指時間長久。

(13)男一女無別:據《史記·趙世家》,指晉襄公縱一婬一事。

(14)書:記錄,記載。

(15)秦策:指秦國史書。

(16)獻公之亂:指晉獻公為立受一寵一的驪姬所生之子做太子而引發的內亂。

(17)敗秦師於殽:指晉襄公元年(前627),晉在殽山打敗侵犯滑國的秦軍。

(18)閒:通「間」,指病癒。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1,廣樂九奏萬舞2,不類三代之樂3,其聲動心。

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4,熊死。

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

帝甚喜,賜我二笥5,皆有副6。

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7,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帝告我:『晉國且世衰8,七世而亡。

贏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9,而亦不能有也。

』」董安於受言,書而藏之。

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1鈞天:天的中央。

2廣樂:指各種樂器。

3三代:指夏、商、週三代。

4中:符合,適合,這裡指射中目標。

5笥(si,寺):裝物品的方形竹器。

6副:首飾。

7屬:委託,托付。

翟:通「狄」,中國古代北方一個民族的名稱。

8世衰:指一代一代地衰弱。

9這句意思是說,贏姓的諸侯國要重重挫敗周人的諸侯國。

指前372年,贏姓的趙成侯奪取周朝姬姓的衛國鄉邑之事。

其後扁鵲過虢。

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1:「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2?」

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3,交錯而不得洩4,暴發於外,則為中害5。

一精一神不能止邪氣6,邪氣畜積而不得洩7,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8。」

扁鵲曰:「其死何如時?」

曰:「雞鳴至今9。」

曰:「收乎?」

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齊渤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一精一光侍謁於前也十。

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11)?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12),鑱石撟引(13),案扤毒熨「(14),一拔見病之應(15),因五臟之輸(16),乃割皮解肌(17),訣脈結筋(18),搦髓腦(19),揲荒爪幕(20),湔浣腸胃(21),漱滌五臟,練一精一易形(22)。

先生之方能若是(23),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24)。」

終日(25),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卻視文(26)。

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27),言病之所在。

聞病之陽(28),論得其陰(29);聞病之陰,論得其陽。

病應見於大表(30),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31)。

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32),循其兩股以至於陰(33),當尚溫也。」

1喜方:一愛一好醫方、醫術。

2治:舉行。

穰:通「禳」,去除邪惡的祭祀。

3不時:不按時,沒規律。

4洩:疏通洩導。

5中害:指內臟受傷害。

6一精一神:指人一體的正氣。

7畜:通「蓄」,積聚,儲藏。

8蹶: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症。

9雞鳴:古代一天有十二時辰,雞鳴相當現在凌晨的一至三時。

十一精一光:神采光澤,引申為尊容。

(11)得無:莫不是,該不是。

誕:放誕虛妄。

(12)湯液:湯劑。

醴灑:指酒劑。

(13)鑱石:古時治病用的石針。

撟引:即導引,古代的一種體育療法。

撟,舉起,翹一起。

引,伸展。

(14)案扤:按摩。

案通「按」。

扤,動。

毒熨:用一藥物敷在患處後加熱使藥力透入體內的熱敷療法。

(15)撥:撥一開衣服,指對病人進行診視檢查。

應:反應,指疾病所在。

(16)因:順著。

輸:通「腧」,一穴一位。

(17)解:剖開。

(18)訣脈:疏導經脈。

訣,通「決」。

結筋:結紮筋腱。

(19)搦(nuo,諾)髓腦:按治髓腦。

搦,按。

(20)揲荒:觸一動膏肓。

揲,持,觸一動。

荒,通「肓」,即膏肓。

爪幕:用手疏理橫隔膜。

爪,通「抓」,用手指疏理。

幕,通「膜」,指橫隔膜。

(21)湔浣:洗滌。

(22)練一精一易形:修煉一精一氣,改變容色。

(23)方:醫療技術。

(24)曾:簡直。

咳嬰之兒:剛會笑的嬰兒。

咳,本意是嬰兒的笑聲。

(25)終日:整日,此處作好久,良久意。

(26)卻:通「隙」,縫隙。

文:通「紋」,花紋、斑紋。

「(27)寫形:審察病人一體態神情外部症狀。

寫,摹寫,這裡指審察。

(28)聞:聞知,診視到。

陽,指外表症狀。

(29)論:推論,推知。

陰:指內在的病因。

(30)大表:身一體的外表。

(31)不可曲止:不能停在一個角度看問題。

曲,彎曲,此指一隅之見。

(32)鼻張:鼻翼搧動。

(33)陰:指陰部,外生一殖一器。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1,舌撟然而不下2,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3,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一柄一,幸而舉之4,偏國寡臣幸甚5。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6,長終而不得反7。」

言未卒,因噓唏服臆8,魂一精一洩橫9,流涕長潸十,忽忽承?(11),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

扁鵲曰:「若太子病(12),所謂『一屍一蹶』者也(13)。

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14),中經維絡(15),別下於三焦、膀一胱(16),是以陽脈下遂(17),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18),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19),上外絕而不為使(20),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21),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22),故形靜如死狀。

太子未死也。

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23),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凡此數事,皆五臟蹶中之時暴作也。

良工取之(24),拙者疑殆(25)。」

1眩然:眼睛昏花的樣子。

瞚(shun,順):同「瞬」,眨眼。

2舌撟然不下:舌頭翹一起不能放下。

形容說不出話的樣子。

這句和上句都是形容驚訝的神情。

3中闕:皇宮的中門。

闕:皇宮中對稱的門樓,中間有路可通行。

4舉:救助。

5寡臣:寡德之臣,是虢君的自謙之詞。

6棄捐填溝壑:死的委婉說法。

棄捐,拋棄。

填,填埋。

7長終:永遠死去。

反:同「返」,指復生。

8噓唏:哭泣時的一抽一咽、哽咽之一聲。

服(bi必)臆:因悲傷而氣滿鬱結。

服,通「愊」,滿的意思。

9魂一精一洩橫:一精一神散亂恍惚。

魂一精一,一精一神。

洩,散。

橫,縱橫雜亂。

十長潸(shān,山):長時間地流淚。

(11)忽忽:淚珠滴得很快的樣子。

承?(jie,傑):(淚珠)掛在睫一毛一上。

?,同「睫」。

(12)若:你,你的。

(13)一屍一蹶:古代病名,突然昏迷摔倒,其狀如一屍一的病症。

(14)繵緣:纏繞。

繵同「纏」。

緣:繞。

(15)中經維絡:經脈受損傷,絡脈被阻塞。

中,傷害。

維,連結,阻塞。

(16)三焦:包一皮一皮括上焦、中焦、下焦。

橫膈以上為上焦,脘腹部為中焦,肚一臍以下為下焦。

本文所指三焦,是第三焦、下焦。

(17)遂:通「墜」。

(18)會:恰好,正好。

(19)鼓:鼓動。

(20)絕:隔絕。

(21)紐:筋紐。

(22)色廢:容顏變色、失常。

(23)支蘭:遮攔、阻隔的繵意思。

支:支柱。

蘭,通「欄」,欄杆。

(24)良工:醫術高明的醫生。

取:攻取,指治癒病患。

(25)拙者:醫術拙劣的醫生。

疑:疑惑,困惑。

殆:危險。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1,以取外三陽五會2。

有閒3,太子蘇。

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4,以八減之齊和煮之5,以更熨兩脅下6。

太子起坐。

更適陰陽7,但服湯二旬而復故8。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9。

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十。」

1厲針砥石:磨礪針石。

厲,通「礪」,磨礪。

砥,砥礪。

2三陽五會:百會一穴一的別名。

《針灸大成》卷七說,「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

3有閒:通「間」,一會兒,頃刻。

4五分之熨:用一藥熱敷患處,使溫一熱藥氣深入體內五分的療法。

5八減之齊:即八減劑,古方名,今已失傳。

齊,通「劑」。

6更:更換、交替。

7更:再。

適:調適,調和。

8但:僅僅,只是。

復故:恢復原來的狀態。

9生死人:使死了的人再生。

十起:振作,振起,指活過來。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1。

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2,不治將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3。」

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閒4,不治將深。」

桓侯不應5。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6。

桓侯使人問其故。

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7;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8。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後五日,桓侯體病9,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

桓侯遂死。

1客之:把扁鵲看作客人。

2腠(cou,湊)理:皮膚和臟腑的紋理,這裡指皮膚和肌肉之間。

3不疾者:沒有病的人。

功:功績。

4閒:通「間」,中間。

5不應:不理睬。

6退走:後退而跑開。

走,跑。

7醪:濁酒,這裡指藥酒。

8司命:古代傳說中掌管人生命的神。

9體病:身一體得了重病。

使聖人預知微1,能使良醫得蚤從事2,則疾可已3,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4,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5。

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6,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7,三不治也;陰陽並8,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9,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十。

1微:細微,此指症狀不明顯的疾病。

2蚤:通「早」。

3已:停止,指疾病的治癒。

4病:憂慮。

5道:此指治病的方法。

6不論於理:不講道理。

7適:適當,妥當。

8並:交一合,此指錯亂。

9羸(lei,雷):瘦弱。

十重:甚,極。

扁鵲名聞天下。

過邯鄲,聞貴婦人1,即為帶下醫2;過洛陽,聞周人一愛一老人,即為耳目痺醫3;來入咸陽,聞秦人一愛一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

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

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1貴:重視。

2帶下醫:婦科醫生。

3痺:風、寒、濕等侵犯肌體引起關節肌肉疼痛麻木的病症。

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醫方術。

高後八年1,更受師同郡元裡公乘陽慶2。

慶年七十餘,無子3,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4,傳黃帝、扁鵲之脈書5,五色診病6,知人生死,決嫌疑7,定可治,及藥論8,甚一精一。

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

然左右行遊諸侯,不以家為家,或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1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

2更:再次,又。

3無子:根據下文所寫陽慶有兒子陽殷,這裡應指沒有能繼承醫術的子嗣。

4禁方:秘方。

5黃帝、扁鵲之脈書:《漢書·藝文志》著錄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等醫書,後亡佚。

脈書,論述脈象、脈理的醫書,也指醫學理論著作。

6五色診病:觀察面部相應位置上的色澤來診斷疾病。

7決嫌疑:決斷疑難病症。

8藥論:醫藥理論。

文帝四年中1,人上書言意,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2。

意有五女,隨而泣。

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3!」於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4,乃隨父西。

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5,今坐法當刑6,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7,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

妾願入身為官婢8,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書聞,上悲其意9,此歲中亦除肉刑法十。

1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

2傳:驛站的車馬,此指用傳車押送。

之:往,到。

3緩急:緊急。

4少女緹縈:最小的女兒緹縈。

5廉平:廉潔公平。

6坐法:因為觸犯法律。

當刑:判處肉刑。

當,判決,判處。

7續:連接,接續。

8入身:古時刑律可把罪人收入官府為奴,此指這種懲罰。

入,沒收。

9悲:悲憫。

十此歲中亦除肉刑法:這段時間有誤,據《史記·孝文本紀》,文帝廢除肉刑當在文帝十三年,所以前文所說文帝四年與此矛盾,當作文帝十三年。

意家居,詔召問所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也1,主名為誰。

詔問故太倉長臣意2:「方伎所長3,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也?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具悉而對4。」

臣意對曰:

1詔:皇帝發佈的命令或文告。

2故:從前,原來。

3方伎:指醫術。

伎通「技」。

4具悉:全部。

具通「俱」。

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

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菑元裡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

謂意曰:「盡去而方書1,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一精一。

我家給富2,心一愛一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臣意即避席再拜謁3,受其脈書上下經4、五色診、奇咳術5,揆度陰陽外變6、藥論、石神7、接陰陽禁書8,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9。

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一精一也。

要事之三年所十,即嘗已為人治(11),診病決死生,有驗,一精一良。

今慶已死十年所,臣意年盡三年,年三十九歲也。

1而:你的。

2給富:富足。

給,豐足。

3避席:離座而起,表示敬意。

4脈書:指前所言黃帝、扁鵲之脈書。

上下經:古代醫書。

據《黃帝內經素問》記載有《上經》和《下經》的醫書。

5奇咳術:一說指聽診術,從聲音辨別病症。

6揆度:估量,推測。

7石神:指用砭石治病的方法。

8接陰陽:指房一中術,男一女交一合之術。

9可:大約。

所:左右,表示概數之詞。

十要:總,一共。

(11)嘗:嘗試。

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1,不可言也。」

即出,獨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2,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臃腫,後八日嘔膿死。」

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內3。

成即如期死。

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得肝氣4。

肝氣濁而靜,此內關之病也5。

脈法曰「脈長而弦6,不得代四時者7,其病主在於肝。

和即經主病也8,代則絡脈有過9」。

經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裡。

其代絕而脈賁者十,病得之酒且內。

所以知其後五日而臃腫,八日嘔膿死者,切其脈時,少陽初代(11)。

代者經病,病去過人(12),人則去。

絡脈主病,當其時,少陽初關一分(13),故中熱而膿未發也,及五分,則至少陽之界,及八日,則嘔膿死,故上二分而膿發,至界而臃腫,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