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悲士不遇賦:【說明】據《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悲士不遇賦

史記白話文

悲士不遇賦

支菊生譯注

【說明】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遷有賦八篇,但大都不傳,只有這篇《》保存在唐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卷三十之中。

文約二百字,是否全文,已無從考察。

漢初以來,文人多不得志,因而常有感歎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作品。

在司馬遷之前,董仲舒就已寫過《士不遇賦》,此後「士不遇」就成了文人作品中常見的題目。

司馬遷這篇賦雖然很短,但表達的思想已很明確,一是歎「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於「沒世無聞」。

前者與他人的同類作品一樣,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普遍情緒;後者則是司馬遷本人特有的衷曲,與《報任安書》一脈相通。

因此,本篇大致也應是受刑之後所作。

司馬遷不以賦見稱,但他生當大賦盛行的時代,流風所及,其賦作也必能達到一定水平。

這篇短賦雖不能與名家之賦相提並論,但也還是頗具特色的。

其中的反覆鋪陳、排比對偶,正是司馬相如以來漢賦的主要特徵;句式的規整與有節奏的變化比司馬相如似乎又向前發展了一步。

【譯文】

我悲歎士人的生不逢時,自愧顧盼身影孤獨一人。

時常約束自己,使言行合於禮,唯恐志向與行為默默無聞。

自信才質很高而世情不正,將至死都永遠辛勤。

雖有形相但不能彰顯於世,空有才能卻不得展示於人。

為何困厄與通達容易使人迷惑,美與惡確實很難辨清。

時光悠長而沒有窮盡,我將只能屈而不能伸。

讓那些公心為國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那麼一精一微啊,哎呀又那麼疏闊;人間事理顯而易見,只有互相傾軋和侵奪。

貪生怕死,是品質的卑賤;一愛一貴輕貧,是智慮的混亂。

明白透澈,是胸中豁達開朗;糊塗迷亂,是內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我的言論,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選。

終身默默無聞,古人當作羞恥。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誰能說不該如此。

逆與順循環往復,忽而沒落忽而興起。

沒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沒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禍;委身於自然,最終還是歸為一體啊!

【原文】【註解】

悲夫士生之不辰1,愧顧影而獨存。

恆克己而復禮2,懼志行之無聞。

諒才韙而世戾3,將逮死而長勤4。

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

何窮達之易惑5,信美惡之難分。

時悠悠而蕩蕩6,將遂屈而不伸。

使公於公者彼我同兮7,私於私者自相悲兮8。

天道微哉9,吁嗟闊兮十;人理顯然,相傾奪兮。

好生惡死,才之鄙也(11);好貴夷賤(12),哲之亂也。

炤炤洞達(13),胸中豁也(14);昏昏罔覺(15),內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16);我之言矣,哲已能選。

沒世無聞(17),古人惟恥。

朝聞夕死(18),孰雲其否。

逆順還周(19),乍沒乍起(20)。

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21),終歸一矣!

1生之不辰:出生沒遇到好時辰。

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賢君或未逢盛世,所謂「士不遇」主要就是這個含意。

語出《詩經·大雅·桑柔》。

2克己:抑制、約束自己的言行。

復禮:合於禮的要求。

「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

3諒:信。

才韙:才質美好。

韙(wěi,偉):善。

戾(li,力》:違背,引申為不正常。

4逮:及,達到。

5窮:困厄。

達:通達,顯達。

6悠悠:形容長久。

蕩蕩:形容廣闊無際。

7公於公者:前公字動詞,用公心對待;後公字名詞,指國家或朝廷。

8私於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對待;後私字,指自己或自家。

9天道:包一皮一皮含自然規律和天意兩方面含意。

微:一精一微,微妙。

十吁(xū,虛)嗟(juē,陰平「決」):感歎詞。

闊:疏闊。

(11)才:品質。

(12)夷:削平,引申為輕視。

(13)炤(zhāo,昭)炤:同「昭昭」,明白。

洞達:透徹。

(14)豁(huo,或):豁達,開闊。

(15)昏昏:糊塗。

罔:同「惘」,恍惚,迷亂。

(16)哲:哲人,明智的人。

(17)沒世:死,終身。

「沒世無聞,古人惟恥」兩句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8)朝聞夕死:《論語·裡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可以呀。

這裡也可理解為與上文的「沒世無聞」相應,即把「聞」解為「聞名」。

(19)還周:循環。

還,通「環」。

(20)乍:忽而。

按,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據《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注,在此句下補入「理不可據,智不可恃」兩句。

(21)委:托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