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田單列傳第二十二:【說明】《田單列傳》是田單一個人的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史記白話文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張連科譯注

【說明】

《田單列傳》是田單一個人的傳記,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率領即墨軍民擊敗燕軍的經過。

在此之前,齊國曾非常強大,齊湣王北敗燕國,南挫強楚,西攻暴秦,並幫助趙國滅掉中山,攻佔宋國,擴充了國土一千多里。

而燕昭王為了報殺父之仇,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以樂毅為將,聯合趙、楚、韓、魏四國,統領五國大軍把齊湣王打得大敗,攻克了齊都臨淄,把無數財寶和傳國的禮器都運回燕國。

整個齊國都被燕軍佔領,只有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

在這緊急的關頭,在即墨守城長官陣亡的情況下,田單受命於危難之際,被推為首領。

作者以濃墨重彩寫了田單在戰前與敵人鬥智。

田單先利用新上台的燕惠王和樂毅之間的矛盾,巧施反間計,撤掉了名將樂毅,換上了騎劫,再用計讓燕軍割下了齊國降卒的鼻子,挖了齊人的祖墳,這些舉動都使齊人士氣大增。

在這種情況下,田單又和士兵同甘共苦,親自手持工具修築工事,並把自己最喜歡的妻妾都編入軍隊之中,進一步使內部一團一結一心,共擊燕軍。

同時,為了麻痺敵人,田單又讓老弱女子上城守衛,派遣使者約期投降,又讓富豪之家送去重金賄賂燕將。

就這樣,經過多方面的準備,提高了自己的士氣,削弱了敵人的戰鬥力,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即墨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出奇制勝的戰例。

田單竟以火牛在前衝鋒陷陣,牛角上都綁有利刃,觸人非死即傷,牛身上又披著大紅色畫著五彩龍文的被服,帶著一種神異的色彩,作者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這激動人心的歷史場景:「牛尾炬火光明照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

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

這是何等輝煌、何等壯麗的情景!經過太史公如椽巨筆的描繪,使人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更可見其深厚的藝術功力。

從本傳的寫法看,選材佈局有類小說,而不像人物傳記,其場面描寫和人物刻畫也一如小說。

本傳通篇寫田單的奇事奇謀,歌頌田單運用奇謀戰勝敵人的軍事天才。

誠如清人吳見思所云:「田單是戰國一奇人,火牛是戰國一奇事,遂成太史公一篇奇文,其聲色氣勢,如風車雨陣,拉雜而來,幾令人棄書下席。」

(《史記論文》)

【譯文】

田單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本家。

在齊湣王時,田單擔任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小辟,並不被齊王重用。

後來,到燕國派遣大將樂毅攻破齊國,齊湣王被迫從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jǔ舉)城。

在燕國軍隊長一驅一直一入征討齊國之時,田單也離開都城,逃到安平,讓他的同族人把車軸兩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鋸下,安上鐵箍。

不久,燕軍攻打安平,城池被攻破,齊國人爭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軸斷車壞,被燕軍俘虜。

只有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一皮一皮住了車軸的緣故,得以逃脫,向東退守即墨。

這時,燕國軍隊已經全部降服了齊國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下。

燕軍聽說齊湣王在莒城,就調集軍隊,全力攻打。

大臣淖齒就殺死了齊湣王,堅守城池,抗擊燕軍,燕軍幾年都不能攻破該城。

迫不得已,燕將帶兵東行,圍攻即墨。

即墨的守城官員出城與燕軍交戰,戰敗被殺。

即墨城中軍民都推舉田單當首領,說:「安平那一仗,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一皮一皮住車軸才得以安然脫險,可見他很會用兵。」

於是,大家就擁立田單為將軍,堅守即墨,抗擊燕軍。

過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樂毅有些不和。

田單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派人到燕國去行使反間計,揚言說:「齊湣王已被殺死,沒被攻克的齊國城池只不過兩座而已。

樂毅是害怕被殺掉而不敢回國,他以討伐齊國為名,實際上是想和齊國兵力聯合起來,在齊國稱王。

齊國人心還未歸附,因此暫且拖延時間,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時機成熟再稱王。

齊國人擔心的是,唯恐其他將領來帶兵,即墨城就必破無疑了。」

燕惠王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就派大將騎劫去代替樂毅。

樂毅被免職之後就逃到趙國去了,燕軍官兵都為此忿忿不平。

田單又命城中軍民在吃飯之前要祭祀祖先,使得眾多的飛鳥因爭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盤旋飛舞。

城外的燕軍看了,都感到很奇怪。

田單又揚言說:「這是神仙要下界指導我們克敵致勝。」

又對城裡人說:「一定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

有一個士兵說:「我可以當您的老師嗎?」

接著就揚長而去。

田單連忙站起來,把他拉過來,請他坐在面向東的上座,用侍奉老師的禮節來侍奉他。

那個士兵說:「我欺騙了您,我真是一點本事也沒有。」

田單說:「請您不要再說了。」

接著就奉他為師。

每次發號施令,一定要稱是神師的主意。

他又揚言說:「我最怕的是燕軍把俘虜的齊國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隊伍的前列,再和我們交戰,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

燕軍聽到這話,就照此施行。

城裡的人看到齊國眾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義憤填膺,全力堅守城池,只怕被敵人捉住。

田單又派人施反間計說:「我很害怕燕國人挖了我們城外的祖墳,侮辱了我們的祖先,這可真是讓人寒心的事。」

燕軍聽說之後,又把齊國人的墳墓全部挖出,並把死一屍一焚燒殆盡。

即墨人從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請求出城拚殺,憤怒的情緒增漲十倍。

田單知道現在是出戰的最好時機,於是就親自拿著夾板鏟掀,和士兵們一起修築工事,並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編在隊伍之中,還把全部的食物拿出來犒勞士卒。

命令裝備整齊的一精一銳部隊都埋伏起來,讓老弱婦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軍約定投降事宜,燕軍官兵都高呼萬歲。

田單又把民間的黃金收集起來,共得一千鎰,讓即墨城裡有錢有勢的人送給燕軍,請求說:「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們進城之後,不要擄掠我們的妻子姬妾,讓我們能平安地生活。」

燕軍將領非常高興,滿口答應。

燕軍因此更加鬆懈。

田單于是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給它們披上大紅綢絹製成的被服,在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蛟龍圖案,在它們的角上綁好鋒利的刀子,把漬滿油脂的蘆葦綁在牛尾上,點燃其末端。

又把城牆鑿開幾十個洞一穴一,趁夜間把牛從洞一穴一中趕出,派一精一壯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後面。

因尾巴被燒得發一熱,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軍,這一切都在夜間突然發生,使燕軍驚慌失措。

牛尾上的火把將夜間照得通明如晝,燕軍看到它們都是龍紋,所觸及到的人非死即傷。

五千壯士又隨後悄然無聲地殺來,而城裡的人乘機擂鼓吶喊,緊緊跟隨在後面,甚至連老弱婦孺都手持銅器,敲得震天價響,和城外的吶喊聲匯合成驚天動地的聲一浪一。

燕軍非常害怕,大敗而逃。

齊國人在亂軍之中殺死了燕國的主將騎劫。

燕軍紛亂,潰散逃命,齊軍緊緊追擊潰逃的敵軍,所經過的城鎮都背叛燕軍,歸順田單。

田單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著戰勝的軍威,一路追擊。

燕進倉皇而逃,戰鬥力一天天減弱,一直退到了黃河邊上,原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復。

於是田單到莒城迎接齊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臨淄來處理政務。

齊襄王封賞田單,賜爵號為安平君。

太史公說:用兵作戰要一面和敵人正面交鋒,一面用奇兵突襲制勝。

善於用兵的人,總是能夠奇兵疊出而變化無窮的。

正面的交鋒和背側的奇襲都要發生作用,這兩種戰術的相互轉化,就如同圓環沒有起止一般使人捉摸不定。

用兵之初要像處一女那樣沉靜、柔一弱,誘使敵人敞開門戶,毫不戒備;然後在時機到來之時,就像逃脫的兔子一般快速、敏捷,使敵人來不及防禦。

田單用兵,正是如此吧!

當初,在淖齒殺死齊湣王的時候,莒城人訪求齊湣王的兒子法章,在太史嬓(jiǎo皎)的家裡找到了他,他正在替一人家種地澆田。

太史嬓的女兒喜歡他並對他很好。

後來法章就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她,她就和法章私通了。

等到莒城人共同擁立法章為齊王,以莒城抗擊燕軍,太史嬓的女兒就被立為王后,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君王后」。

燕軍在開始攻入齊國的時候,聽說畫邑人王蠋有才有德,就命令軍隊說:「在畫邑周圍三十里之內不許進入。」

這是因為王蠋是畫邑人的緣故。

不久,燕國又派人對王蠋說:「齊國有許多人都稱頌您的高尚品德,我們要任用您為將軍,還封賞給您一萬戶的食邑。」

王蠋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燕國人說:「您若不肯接受的話,我們就要帶領大軍,屠平畫邑!」王蠋說:「盡忠的臣子不能侍奉兩個君主,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個丈夫。

齊王不聽從我的勸諫,所以我才隱居在鄉間種田。

齊國已經破亡,我不能使它復存,現在你們又用武力劫持我當你們的將領,我若是答應了,就是幫助壞人幹壞事。

與其活著幹這不義之事,還不如受烹刑死了更好!」然後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樹枝上,奮力掙扎,扭斷脖子死去。

齊國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員們聽到這件事,說:「王蠋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尚且能堅守節一操一,不向燕人屈服稱臣,更何況我們這些享受國家俸祿的在職官員了!」於是他們就聚集在一起,趕赴莒城,尋求齊湣王的兒子,擁立他為齊襄王。

【原文】【註解】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1。

湣王時,單為臨淄市掾,不見知2。

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

燕師長驅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3。

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塗4,以?折車敗5,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

燕既盡降齊城,唯獨莒、即墨不下。

燕軍聞齊王在莒,並兵攻之。

淖齒即殺湣王於莒,因堅守,距燕軍6,數年不下。

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敗死。

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

立以為將軍,以即墨距燕。

1諸田:指齊王田氏宗族的各個分支。

疏屬:血緣比較遠的宗族。

2見知:被人瞭解,受重用。

3傅鐵籠:用鐵箍緊緊套住。

4爭塗:爭路而逃。

塗,通「途」。

5?(wei喂):車軸末端。

6距:通「拒」。

抗拒。

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1。

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於燕2,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3。

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

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

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

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

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

燕人怪之。

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

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師。」

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

因反走4。

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5,師事之。

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

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

每出約束6,必稱神師。

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7,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

燕人聞之,如其言。

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

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塚墓,僇先人8,可為寒心。」

燕軍盡掘壟墓9,燒死人。

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

1有隙:在感情上有不和。

2縱:發,放,行使。

反間:利用間諜離間敵方內部,使其落入我方圈套而取勝。

3南面:古以坐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南面而坐。

故後又泛指帝王或大臣的統治為南面。

王齊:在齊國稱王。

王,用如動詞。

4反:同「返」。

返回。

5鄉:通「向」。

6約束:規約,行使指揮權。

7劓:割去鼻子,古代五刑之一。

8僇:羞辱。

9壟墓:墳墓。

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一操一版插1,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2。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

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3,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4。」

燕將大喜,許之。

燕軍由此益懈。

1版插:築土牆的工具和挖土的工具。

2行伍:軍隊的代稱。

因古時軍隊中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

2饗:用酒食招待人。

3溢:同「鎰」,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鎰。

4安堵:相安,安居。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1,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鑿城數十一穴一,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

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2,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

五千人因銜枚擊之3,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

燕軍大駭,敗走。

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

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4,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乃迎襄王於莒,入臨淄而聽政。

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

1絳繒衣:大紅色絲帛製成的被服。

2炬火:火把。

3銜枚:枚的形狀如筷子,橫銜口中,以禁止喧嘩,古時軍中常用。

4追亡逐北:追擊敗逃的敵人。

亡:逃跑。

北:敗逃。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勝。

善之者,出奇無窮。

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

夫始如處一女,適人開一戶1;後如脫兔,適不及距:其田單之謂邪!

1適:通「敵」。

敵人。

初,淖齒之殺湣王也,莒人求湣王子法章,得之太史嬓之家,為人灌園。

嬓女憐而善遇之。

後法章私以情告女,女遂與通1。

及莒人共立法章為齊王,以莒距燕,而太史氏女遂為後,所謂「君王后」也。

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令軍中曰「環畫邑三十里無入」,以王蠋之故。

已而使人謂蠋曰:「齊人多高子之義,吾以子為將,封子萬家。」

蠋固謝。

燕人曰:「子不聽,吾引三軍而屠畫邑。」

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於野。

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

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2!」遂經其頸於樹枝3,自奮絕脰而死4。

齊亡大夫聞之,曰:「王蠋,布衣也5,義不北面於燕6,況在位食祿者乎7!」乃相聚如莒8,求諸子,立為襄王。

1通:私通。

2烹:用鼎鍋把人煮死,古代的一種酷刑。

3經:上吊,自縊。

4脰:脖頸。

5布衣:平民百姓。

6北面:古時君見臣、尊長見卑幼,南面而坐,因此以北面指向人稱臣。

7食祿者:指拿國家俸祿的人,即當官的人。

8如:往……;到……。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