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史記》讀後感——少年游:舜的巡狩,大禹定九州,穆王周遊,都是其例。降及東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史記》讀後感——少年游

史記白話文

《史記》讀後感——少年游

粵若稽古足跡能夠遍天下者,唯有帝王。

舜的巡狩,大禹定九州,穆王周遊,都是其例。

降及東周春秋,乃有諸公子的周遊列國,其顯例即有重耳、季札。

春秋末世,儒家的祖師孔子乃開一介布衣周遊列國之傳統,後來戰國縱橫方術之士橫行,務以言辭聳一動人主,不僅有攻城略地之功,亦有周流天下之實況。

蘇秦、張儀之說六國,縱橫迭變,蘇秦至配六國相印,位極一時之重,說客犀首(公孫衍)亦曾周遊列國,佩五國相印。

縱橫之風漢初不止,但天下一統,消卻周遊之名而已。

其後至武帝時期乃有司馬遷作史家之漫遊,發思古之幽情,備觀往者之遺跡,退而論列群雄,成太史公書百三十篇,綜核群倫,通古今之變。

其後數百年之間竟無能踵其後者。

六朝天下分裂,周遊竟成空談,酈道元考察水地,足跡不履南國,水經注論列南方河道,以耳食代目測,多有舛失。

盛唐江山一統,周遊天下之傳統再度復興在詩人們有意或無奈的足下。

少年去遊蕩,中年遭流放,老來避寇仇,輾轉思故鄉。

或許如此。

太史公司馬遷二十而南遊江淮,北涉汶泗,尚是翩翩少年。

是時六國史記不備*,而遺跡尚存,風氣可觀。

史公所瞻之上古遺跡,不過「上會稽、探禹一穴一、窺九疑」,「登箕山」而已,外僅於孔子三致意焉,可知史公之意,專在戰國秦楚之際。

史公之書於六國絕滅之狀書寫甚詳,其意亦在此。

史公所瞻之戰國秦漢遺跡,齊魯梁楚之中,所可具體考據者,一為大梁之墟,二為孟嘗君之薛地,三為春申君故城,四為屈原所自沉淵,五為蒙恬北築之長城,六為韓信故地淮陰,七為豐沛蕭曹樊滕之故家,余則皆不可考。

據此可知,秦漢將相除外,史公所特別注意者,即為戰國四公子。

而其中史公最歆慕者則為信陵公子無忌,故至大梁之墟而詳問夷門所在。

雖然如此,與六國絕滅關係至鉅的人物實為平原君趙勝,史公評為:「利令智昏,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是時,信陵君、春申君皆引兵救趙,邯鄲乃存,而其後數十年間六國陷於土崩瓦解以至於絕滅,如大廈之傾,狂瀾之倒也。

長平一戰的陷敗,雖有用人方面之失誤,究其質,實為三晉內部之自毀所致。

局勢如此,聖賢亦無可奈何。

史公觀往古之跡,亦往往只有唏噓而已。

又齊魯梁楚,民風可觀。

史公貨殖列傳,敘貨殖,兼敘民風,竊以為「敘民風」更為史公所重。

齊太公世家:「吾適齊……其民闊達多匿知」,蘇秦列傳:「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孟嘗君列傳:「吾嘗過薛,其俗閭裡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皆是觀風之例。

季札使魯而觀樂,中原盛衰一覽無遺,前賢有之矣。

史公周遊六國而觀風,善暴之俗瞭若指掌,差堪繼美焉。

許慎說文:「觀,諦視也」,謂耳目之所接求深入而持久,非草率浮泛可比。

易有觀卦,潘雨廷先生所言甚好:「世有盛衰,道有隆替。

以隆盛觀衰替,勢將哀悼之,惋惜之,痛定思痛,垂戒也深。

以衰替觀隆盛,則將遐想之,渴慕之,切膚之痛,其言也悲。

易曰「觀我生進退」,此之謂乎。」

且太史公自序明懸「原始察終,見盛觀衰」之旨,又多於盛衰迭變之處致慨,孟子亦嘗有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觀」之時義大矣哉!

讀史記•儒林列傳,至轅固生誡公孫弘,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心中未嘗不一震。

史公適齊,亦未嘗不嘉太公之美,桓公之盛,至於儒生,不知其時轅固生尚健在否,或其人已逝,風骨尚存否?

*參考《秦始皇本紀》、《六國年表序》。

始皇焚書之後果,所謂「詩書復見,史記獨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