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但他生一性一刻薄,侍才凌人,喜歡揭發別人的隱私,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白話文》《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

史記白話文

《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

楊惲,丞相楊敞之子,司馬遷的外孫,素有才學,喜好結交英才俊士,廉潔無私,先後繼承父親和繼母的財產約一千多萬,統統分給了別人。

但他生一性一刻薄,侍才凌人,喜歡揭發別人的隱私,對於違逆自己的人,想法設法加害,得罪了很多人。

宣宗時,宗廟演習禮儀,戴長樂代行天子事,回來跟椽史下屬說:「我面見皇帝,接受詔書,代替皇帝演習禮儀,秺侯給我駕車」,有人就上述告發戴長樂「非所宜言」,下廷尉。

戴長樂疑心是楊惲教唆別人告發的,所以也上書告發楊惲。

這樣沒影子的事,也能被懷疑上身,可見楊惲平時風評之惡了。

楊惲平時說話肆意,因此罪狀極多,一一擼一一大把:

董忠駕車奔入北掖門,楊惲對張延壽說:「聽聞以前有奔馳的車撞上殿門,撞斷門關,馬兒撞死,而昭帝駕崩。」

詛咒皇上。

韓延壽下獄,楊惲上書營救,有人問起,楊惲說:「事情哪裡這麼容易!正直的人不一定能保全。

我尚不能自保,正如老鼠銜了比老鼠洞更大的東西就進不了洞。」

意指當今皇上象老鼠一樣不能採納賢人。

觀看西閣上堯、舜、桀、紂的畫像,楊惲不稱頌皇上為堯、舜也就罷了,卻指著桀、紂來比較:「天子路過,多問問桀、紂的過錯,可以得到借鑒。」

聽說匈奴單于被殺,楊惲引用亡秦比喻當今說:「這種不賢明的君主,不用大臣的良籌善劃,自取滅亡。

正如秦世任用一奸一佞,誅殺忠良,終究亡國,如果能親任大臣,國祚就能一直延續到今。

古今一丘之貉。」

這麼多罪狀,隨便一條都可以判死刑,幸好宣帝和戴長樂有舊交,不願追究此事,各打五十大板,削職為民。

這下該學乖了吧?不,楊惲還是那樣不知收斂,一邊用原先的俸祿治產業、經商逐利,當時認為這些是不合卿大夫身份的事情,一邊交接賓客,飲酒高歌,免官的人這樣高調也不合適。

好友安定太守孫會宗好心勸說他,他寫了封《報孫會宗書》,對自己被免官的事怨望不已,而且還譏諷孫會宗任職蠻戎舊地,該處品行貪鄙,桔化為枳,「道不同,不相為謀」,不願再和他多談,悁狂之態,和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有得一拼。

中國古代有一種以悁狂為剛直的邏輯,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說「寬饒、惲之剛直,可不謂賢乎!」也是一種道德原教旨主義,因為悁狂就不能為大多數人所喜一愛一,也不為最高統治者所接受,往往因言罹難,這言詞就被認為是剛直不阿了,其實哪裡就是呢?

侄兒楊譚對他說:「西河太守杜延年以前因罪免官,現在徵召為御史大夫。

你罪行輕,又立過功,會被重新起用的。」

楊惲說:「有功有什麼用?縣官(皇上)不值得為他盡力。」

楊譚說:「縣官(皇上)的確如此,蓋寬饒、韓延壽都是盡忠效力的官員,因事被誅。」

這裡要解釋下「縣官」,有人誤解用「縣官」稱呼皇帝是不敬,其實不然,這是漢人熟語,用縣官指朝廷、天子,起源不詳,「赤縣」可以代指中國,疑心這「縣官」就是「赤縣」的「縣官」。

晁錯《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宣帝時趙廣漢下獄,屬吏百姓守在皇宮前哭號者數萬人,有人說:「臣生無益縣官,願代趙京兆死,使得牧養小民」,這裡的縣官,就是指朝廷。

再說下蓋寬饒,司隸校尉,曾經上書引用《韓氏易傳》:「五帝以天下為公職,三王以天下為家業,家業傳給子孫,公職由賢人繼承,如同四季的運轉,功業成就的離去,不是合適的人,就不該居其位。」

當時執金吾議,以為蓋寬饒意欲求禪讓,大逆不道。

回到楊惲,這時恰逢日食,當時認為日食是天變,有小吏告發楊惲「驕奢不悔過,日食災異,是他招來的。」

按說古人認為日食是天變,但一般只有皇帝、丞相這樣的人才能承擔責任,比如漢成帝的丞相翟方進就因「熒惑守心」,火星侵犯心宿二而被賜自一殺,楊惲貌似還不夠格。

廷尉審訊的時候搜查到《報孫會宗書》的底稿,其中楊惲對自己被免官的事怨望不已。

其中有他教奴婢拊缶而歌:「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詩經》有比、興的手法,屈原的《離騷》是以香草美人喻正人君子,美人見嫉、香草荒蕪,比喻君王失道。

廷尉就根據這個邏輯,得出結論:

高山,喻人君;蕪穢不治,喻朝廷荒亂;一頃,百畝,喻百官;豆,貞實之物,應在倉庫,零落在野,喻忠臣(楊惲自己)見棄;萁,曲而不直,喻朝臣皆諂諛。

判決大逆不道,腰斬,妻子兒女流放酒泉。

侄子楊譚、好友孫會宗、韋玄成、還有那個畫眉的張敞一律免官。

後人往往看來覺得荒謬,其實這個邏輯本身還是遵循是不錯的,王維「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不遇詠》)就用過這個典故。

這個判決,開創了比興法判決的先例。

到了明清時期,就進一步發展為索引法,不要說香草美人,任何字句都可以成為大逆不道的證據。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白話文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史記》白話文版·五帝本紀第一《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史記》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譯文·周本紀第四《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史記》白話文 電子書·秦始皇本紀第六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呂太后本紀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白話史記在線閱讀 ·孝文本紀第十《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白話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吳太伯世家第一齊太公世家第二魯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陳杞世家第六衛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鄭世家第十二趙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韓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陳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管晏列傳第二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伍子胥列傳第六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君列傳第八·《史記》白話文版蘇秦列傳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穰侯列傳第十二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田單列傳第二十二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田叔列傳第四十四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南越列傳第五十三東越列傳第五十四朝鮮列傳第五十五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大宛列傳第六十三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日者列傳第六十七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歷書第四天官書第五封禪書第六河渠書第七平准書第八·《史記》白話文版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史記》讀書心得:裝逼者死讀《史記》有感:投降派《史記》讀書筆記:多少罪惡,都是奉理想的大旗呢《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於誹謗朝廷《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史記》讀後感——項王恥渡烏江,韓侯甘居胯下《史記》讀後感——戰國四公子與私企管理《史記》讀後感——少年游《史記》讀後感——孔子誅少正卯‧思想言論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