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一、論述針刺補瀉手法,說明了針下寒熱感覺與針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針解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針解

【本章要點】

一、論述針刺補瀉手法,說明了針下寒熱感覺與針刺療效的關係。

二、強調針刺時醫者應做到思想集中、態度嚴謹、明確病位、端正手法,並注意調節病人的一精一神活動,以利於治療。

三、根據天地一陰一陽一與人身相應的道理,闡述了九針的作用與適應範圍。

【原文】

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

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

氣實乃熱也。

滿而洩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

邪盛則虛之者,出針勿按。

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

言實與虛者,寒溫氣多少也。

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

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

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

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者,針窮其所當補瀉也。

刺實須其虛者,留針一陰一氣隆至,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一陽一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

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

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

近遠如一1者,深淺其候等也。

如臨深淵者,不敢墯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

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

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2,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

所謂三里者,下膝三寸也。

所謂跗之者,舉膝分易見也。

巨虛者,矯足骨行獨陷者。

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曰:余聞九針上應天地四時一陰一陽一,願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世以為常也。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3、六律、七星、八風4、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

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一陰一陽一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

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一陰一陽一,七針益一精一,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

此之謂各有所主也。

人心意應八風;人氣應天;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人一陰一陽一脈血氣應地。

人肝目應之九。

【註釋】

1近遠如一:近遠,指針刺的深淺;如一,指候氣的法則一樣。

2正其神:正,端正,引申為控制,即控制病人的一精一神活動。

3五音:也稱為「五聲」,是古代中國五音聲的宮、商、角、徵、羽。

4八風:指八方之風。

【譯文】

黃帝問道:希望聽你講講對九針的解釋,以及虛實補瀉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針治虛症用補法,針下應有熱感,因為正氣充實了,針下才會發一熱;邪氣盛滿用瀉法,針下應有涼感,因為邪氣衰退了,針下才會發涼。

血液淤積日久,要用放出惡血的方法來消除。

邪盛用瀉法治療,就是出針後不要按閉針一孔(使邪氣得以外洩)。

所謂徐而疾則實,就是慢慢出針,並在出針後迅速按閉針一孔(使正氣充實不一洩);所謂疾而徐則虛,就是快速出針,而在出針後不要立即按閉針一孔(使邪氣得以外洩),實與虛的根據,是指氣至之時針下涼感與熱感的多少。

若有若無,是說下針後經氣到來迅速而不易察覺。

審察先後,是指辨別疾病變化的先後。

辨別疾病的為虛為實,虛症用補法,實症用洩法。

醫生治病不可離開這個原則。

若醫生不能準確地把握,那麼就會背離正確的治療法則。

虛實補洩的關鍵,在於巧妙地運用九針,因為九針各有不同的特點,適宜於不同的病症。

針刺補洩的時間,應該與氣的來去開闔相配合:氣來時為開可以洩之,氣去時為闔可以補之。

九針的名稱不同,形狀也各有所異,根據治療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補洩作用。

針刺實症須用洩法,下針後應留針,待針下出現明顯的寒涼之感時,即可出針;針刺虛症要達到補氣的目的,待針下出現明顯的溫一熱之感時,即可出針。

經氣已經到來,應謹慎守候不要失去,不要變更手法。

決定針刺的深淺,就要先察明疾病部位的在內在外,針刺雖有深淺之分,但候氣之法都是相同的。

行針時,應似面臨深淵、不敢跌落那樣謹慎小心。

持針時,就像握虎之勢那樣堅定有力。

思想不要分散於其他事情,應該專心致志觀察病人,不可左顧右盼。

針刺手法要正確,端正直下,不可歪斜。

下針後,務必注視病人的雙目來控制其一精一神活動,使經氣運行通暢。

三里一穴一,在膝下外側三寸之處。

跗上一穴一,在足背上,舉膝易見之處。

巨虛一穴一,在蹺足時小腿外側肌肉凹陷之處。

下廉一穴一,在小腿外側肌肉凹陷處的下方。

黃帝說:我聽說九針與天地四時一陰一陽一相應合,請你講講其中的道理,以使其能流傳於後世,作為治病的常法。

岐伯說: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人的形體也與自然界相應,針的式樣也是根據其所適應的不同病症製成的,所以有九針之名。

人的皮膚在外,庇護全身,與天相應,肌肉柔軟安靜,如土地厚載萬物一樣,脈與人一體本身相應,筋約束週身、各部功能不同,猶如一年四季氣候各異,人的聲音與五音相應。

人的臟腑一陰一陽一之氣配合猶如六律的高低有節;人的牙齒和面目的排列猶如天上的星辰一樣;人的呼吸之氣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人的九竅三百六十五絡分佈全身,猶如地上的百川萬水,縱橫灌注於九野一樣。

所以九針之中,一(鏡)針刺皮,二(員)針刺肉,三(提)針刺脈,四(鋒)針刺筋,五(鈹)針刺骨,六(員利)針調和一陰一陽一,七(毫)針補益一精一氣,八(長)針驅除風邪,九(大)針通利九竅,祛除週身三百六十五節間的邪氣。

這就叫做不同的針有不同的功用和適應症。

人的心願意向與八風相應,人一體之氣運行與天氣運行相應,人的發齒耳目五聲與五音六律相應,人一體一陰一陽一經脈運行氣血與大地江河百川相應,肝臟一精一氣通於兩目,目又屬於九竅,所以肝目與九數相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