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一、說明胚胎的生長發育過程,並指出了「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天年

黃帝內經

下卷 靈樞篇 天年

【本章要點】

一、說明胚胎的生長發育過程,並指出了「神」的形成以及長壽的根本條件。

二、系統地敘述了人類生長至死亡過程的一般規律。

三、說明人生不能終壽的因素——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

【原文】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1為基,以父為楯;失神2者死,得神者生也。

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捨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

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一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里3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4,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若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一息暴疾;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5,故中壽而盡也。

【註釋】

1母:人胚胎的生成需父母兩一精一相和,這裡的母是指母親的一陰一血。

2神:這裡的神是指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綜合表現。

3三部三里:指面部的額頭、鼻樑、下頜三處隆一起的地方。

4其氣在下:氣,指人一體生長的氣,藏於腎,自下而升。

人生十歲,此氣剛開始興盛,是生長發育的開始,所以說其氣在下。

5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意思是正邪相互鬥爭,使氣血紊亂,不能祛邪外出,反而引邪內入。

【譯文】

黃帝問於岐伯說:我想瞭解一下人在生命開始時,是以什麼作為基礎?以什麼作為捍衛呢?損失了什麼就要死亡?得到了什麼才能生存?岐伯說:以母親的血為基礎,以父親的一精一為衛外功能,由父一精一母血結合而產生神氣,失神氣的就會死亡,有了神氣才能維持生命。

黃帝問:什麼是神呢?岐伯說:當人一體的血氣和調,營氣衛氣的運行通暢,五臟形成之後,神氣藏之於心,魂魄也都具備了,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一體。

黃帝說:人的壽命長短各不相同,有中途夭亡的,有年老長壽的,有猝然死亡的,有的患病很久,希望聽聽它的道理。

岐伯說:如果五臟強健,血脈調順,肌肉之間通利無滯,皮膚固密,營衛的運行不失其常度,呼吸均勻徐緩,全身之氣有規律的運行,六腑也能正常地消化飲食,使一精一微、津一液能敷布週身,以營養人一體,各臟腑功能正常,所以能夠使生命維持長久而多壽。

黃帝說:有些人可活到百歲而死,怎麼會達到這樣的長壽呢?岐伯說:長壽的人,他的鼻孔和人中深邃而長,面部的骨骼高厚而方正,營衛的循行通調無阻,面部的三庭聳一起而不平陷,肌肉豐滿,骨骼高起,這種壯健的形體,是能活到百歲而終其天年的象徵。

黃帝說:人的血氣盛衰,以及從生到死這一過程的情況,可以講給我聽嗎?岐伯說:人生長到十歲的時候,五臟開始發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運行暢通,其氣在下,所以喜動而好走。

人到二十歲,血氣開始充盛,肌肉也正在發達,所以行動更為敏捷,走路也快。

人到三十歲,五臟已經發育強健,全身的肌肉堅固,血氣充盛,所以步履穩重,一愛一好從容不迫地行走。

人到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很健全已到了不能再繼續盛長的程度,從此腠理開始疏鬆,顏面的榮華逐漸衰落,鬢髮開始花白,經氣由平定盛滿已到了不能再向上發展的階段,一精一力已不十分充沛,所以好坐。

人到五十歲,肝氣開始衰退,肝葉薄弱,膽汁也減少,所以兩眼開始昏花。

人到六十歲,心氣開始衰弱,會經常憂愁悲傷,血氣已衰,運行不利,形體惰懈,所以好臥。

人到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乾枯。

人到八十歲時肺氣衰弱,不能藏魄,言語也時常發生錯誤。

人到九十歲,腎氣也要枯竭了,其他四髒經脈的血氣也都空虛了。

到了百歲,五臟的經脈都已空虛,五臟所藏的神氣都消失了,只有形骸存在而死亡。

黃帝說:有人不能活到應該活到的歲數而死亡的,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不能長壽的人,是他的五臟不堅固,鼻孔和人中溝不深邃,鼻孔向外開張著,呼吸急促疾速,或者面部之骨骼瘦小,脈管薄弱,脈中血少而不充盈,肌肉不堅實,肌腠松一弛,再屢被風寒侵襲,血氣更虛,血脈不通利,外邪就易於侵入,與真氣相攻,真氣敗亂,促使他中年而死。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