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一、詳述了三一陰一三一陽一經的根結部位與一穴一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根結

黃帝內經

下卷 靈樞篇 根結

【本章要點】

一、詳述了三一陰一三一陽一經的根結部位與一穴一名,及其與治療的關係。

二、指出三一陰一三一陽一經開、閡、樞的不同作用和所主的疾病。

三、列舉了手足三一陽一經根、溜、注、入的一穴一位。

四、根據經氣一晝夜間在人一體運行五十周次的基本原理,討論了從歇止脈次數的多少,來測定髒氣虧損的情況。

五、強調運用針刺治療時,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針刺應有疾、徐、淺、深、多、少的區別。

【原文】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一陰一陽一之道,孰少孰多,一陰一道偶,一陽一道奇。

發於春夏,一陰一氣少,一陽一氣多,一陰一陽一不調,何補何瀉。

發於秋冬,一陽一氣少,一陰一氣多;一陰一氣盛而一陽一氣衰,故一莖一葉枯槁,濕雨下歸,一陰一陽一相移,何瀉何補。

奇邪1離經,不可勝數,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關敗樞,開合而走,一陰一陽一大失,不可復取。

九針之玄,要在終始;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鹹絕。

太一陽一根於至一陰一,結於命門。

命門者,目也。

一陽一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

顙大者,鉗耳也。

少一陽一根於竅一陰一,結於窗籠。

窗籠者,耳中也。

太一陽一為開2,一陽一明為合,少一陽一為樞,故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

故暴病者,取之太一陽一,視有餘不足。

瀆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合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

故痿疾者,取之一陽一明,視有餘不足。

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邪氣居之也。

樞折,即骨繇而不安於地。

故骨繇者,取之少一陽一,視有餘不足。

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

所謂骨繇者,搖故也。

當竊其本也。

太一陰一根於隱白,結於太倉。

少一陰一根於湧一泉,結於廉泉。

厥一陰一根於大敦,結於玉英,絡於膻中。

太一陰一為合,少一陽一為樞。

故開折,則倉廩無所輸,膈洞3。

膈洞者,取之太一陰一,視有餘不足,故開折者,氣不足而生病也。

合折,即氣絕而喜悲。

悲者取之厥一陰一,視有餘不足。

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

不通者,取之少一陰一,視有餘不足,有結者,皆取之不足。

足太一陽一根於至一陰一,溜於京骨,注於崑崙,入於天柱、飛揚也。

足少一陽一根於竅一陰一,溜於丘墟,注於一陽一輔,入於天容、光明也。

足一陽一明根於厲兌,溜於沖一陽一,注於下陵,入於人迎,豐一隆也。

手太一陽一根於少澤,溜於一陽一谷,注於小海,入於天窗,支正也。

少一陽一根於關沖,溜於一陽一池,注於支溝,入於天牖、外關也。

手一陽一明根於商一陽一,溜於合谷,注於一陽一溪,入於扶突、偏歷也。

此所謂十二經者,盛絡皆當取之。

一日一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一精一,不應數者,名曰狂生4。

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

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

四十動一代者,一髒無氣。

三十動一代者,二髒無氣。

二十動一代者,三髒無氣。

十動一代者,四髒無氣。

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

予之短期,要在終始。

所謂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以為常也。

以知五臟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數乍疏也。

黃帝曰:逆順五體者,言人骨節之大小,肉之堅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濁,氣之滑澀,脈之長短,血之多少,經絡之數,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

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一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慓悍5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可得同之乎。

岐伯答曰:膏梁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

以此觀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慓悍滑利也。

黃帝曰:形氣之逆順奈何?岐伯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一陰一陽一氣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

重不足則一陰一陽一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一陰一陽一俱有餘也。

急瀉其邪,調其虛實。

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故曰:刺不知逆順,真邪相搏。

滿而補之,則一陰一陽一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月真,一陰一陽一相錯。

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枯,腸胃辟,皮膚薄著,一毛一腠夭膲,予之死期。

故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一陰一與一陽一。

調一陰一與一陽一,一精一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

故曰: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

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審五臟變化之病,五脈之應,經絡之實虛,皮之柔麤,而後取之也。

【註釋】

1奇邪:不正的邪氣,即違背四時規律的邪氣。

2太一陽一為開:太一陽一為三一陽一之表,主表而為開。

3膈洞:膈,膈塞不通;洞,指瀉下無度。

4狂生:一種病態。

指生理功能不正常,生命有危險。

5慓悍:這裡用來形容氣血運行疾利。

【譯文】

岐伯說:天地之氣相感應,寒暖氣候也交相推移,一陰一陽一的消長、寒熱的盛衰、誰多誰少,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一陰一道為偶數,一陽一道為奇數。

病發在春夏之季的,一陰一氣少而一陽一氣多,對一陰一陽一不能調和所致的病,應該怎樣用補法和洩法?病發在秋冬季的,一陽一氣少而一陰一氣多,此時由於一陽一氣衰少一陰一氣充盛,因此草木的一莖一葉枯萎凋落,水濕會下滲到根一部,對於一陰一陽一相移的病變,又應該怎樣用補法和洩法呢?不正的邪氣侵入經絡,所發生的病變是難以勝數的,如果不知根結的意義,奇邪侵擾臟腑致使功能失常,樞機敗壞,氣走洩而一陰一陽一大傷,這樣病也就難治了。

九針的妙用,主要在於經脈根結。

所以知道了經脈根結,針刺的道理一說就清楚了。

如果不知道經脈根結,針刺的道理就閉絕難通。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經起於足小拇指外側的至一陰一穴一,結於面部的命門。

所謂「命門」,就是內眼角的睛明一穴一。

足一陽一明胃經起於足大拇指和食指端的厲兌一穴一,歸結於額角的顙大。

所謂「顙大」,就是鉗上於耳的上方、額角部位的頭維一穴一。

足少一陽一膽經起於足小趾端的竅一陰一穴一,結於耳部的窗籠。

所謂「窗籠」,就是聽會一穴一。

太一陽一為開,一陽一明為合,少一陽一介於表裡之間,可轉輸內外,如門戶的樞紐,故稱為樞。

所以太一陽一之關失掉了機能,則肉節瀆而發生暴疾。

因此針治暴疾,可取用足太一陽一膀一胱經,根據病的情況,判斷應該洩有餘,還是應該補不足。

(瀆,是皮肉瘦小憔悴的意思——譯注)一陰一之合失掉了功能,氣就會無所止息,痿疾也就發生了。

因此,針治痿疾,可取用足一陽一明胃經,根據病的情況,判斷應該洩其有餘,還是應該補其不足。

(無所止息,就是說如果正氣運行不暢,邪氣就會留在裡面了——譯注)一陽一之樞失掉了功能,就會發生骨繇病而站立不穩。

因此,診治骨繇病,可取用足少一陽一膽經,根據病的情況,判斷應該洩其有餘,還是應該補其不足。

「骨繇」,是指骨節弛緩不收的意思。

以上所說的病應該探明它的根源。

足太一陰一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的隱白一穴一,歸結於上腹部的太倉一穴一。

足太一陰一腎經起於足心的湧一泉一穴一,歸結於喉部的廉泉一穴一。

足厥一陰一肝經起於足大趾外側的大敦一穴一,歸結於胸部的玉英一穴一而絡於膻中一穴一。

太一陰一為開,厥一陰一為闔,少一陽一為樞。

所以太一陰一之關失掉了功能,就會使脾運化功能降低而不能轉輸谷氣,表現為上則隔氣痞塞,下則洞洩不止。

治膈塞洞洩的病,可取用足太一陰一脾經一穴一,根據病的情況而洩其有餘補其不足。

太一陰一之開失掉了功能,主要是因為脾氣不足而引起的。

厥一陰一之闔失掉了功能,肝氣就會弛緩,表現為時常悲哀。

治療好悲的病,可取用足厥一陰一肝經一穴一,根據病的情況而洩其有餘補其不足。

少一陰一之樞失掉了功能,腎經脈氣就會結滯不通。

治療結滯不通的病,可取用足少一陰一腎經一穴一,根據病的情況而洩其有餘,補其不足。

凡是經脈結滯不通的,都應該用上面的方法刺治。

足太一陽一膀一胱經起於本經井一穴一至一陰一,流注於原一穴一京骨,又注於經一穴一崑崙,上入於頸部的天柱一穴一,下入於足部的絡一穴一飛揚。

足少一陽一膽經起於本經井一穴一竅一陰一,流經原一穴一丘墟,然後注於經一穴一陽一輔,在上入於頸部的天容一穴一,在下入於絡一穴一光明。

足一陽一明胃經起於本經井一穴一厲兌,流經原一穴一衝一陽一,然後注入經一穴一足三里,在上進入頸部的人迎一穴一,在下進入足部的絡一穴一豐一隆。

手太一陽一小腸經起於本經井一穴一少澤,流經經一穴一陽一谷,然後注入合一穴一小海,在上進入頭部的天窗一穴一,在下進入臂部的絡一穴一支正。

手少一陽一三焦經脈起於本經井一穴一關沖,流經原一穴一陽一池,注入經一穴一支溝,在上進入頭部的天牖一穴一,在下進入絡一穴一外關。

手一陽一明大腸經起於本經井一穴一商一陽一,然後流經原一穴一合谷,注入經一穴一陽一溪,在上進入頸部的扶突一穴一,在下進入絡一穴一偏歷。

這就是手三一陽一、足三一陽一左右共十二條經脈的根源流向與注入的部位,有絡脈盛滿現象的,都應當用洩法刺這些一穴一位。

經脈的氣在人一體內運行,一晝夜為五十周,以營運五臟的一精一氣。

如果太過或不及,而不能與周行五十次的次數相應,人就會生病,這種情況又叫「狂生」。

所謂「五十營」,是說使五臟都能得到一精一氣的營養,並可從診切寸口脈象、計算脈搏跳動的次數,以測髒氣的盛衰。

如果脈跳動五十次而無歇止,說明五臟都能接受一精一氣的營養而健全,若脈跳四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便說明其中一髒衰敗了;脈跳三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是二髒衰敗了;脈跳二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是三髒衰敗了;脈跳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是四髒衰敗了;脈跳動不滿十次就歇止的,是因為五臟一精一氣俱衰,說明病者死期將近。

脈跳動五十次而不歇止的,是五臟正常的脈象,可以藉以測知五臟的一精一氣情況。

至於預料一個人短期內是否死亡,則是從他脈象的忽快忽慢來斷定的。

黃帝說:人形體的差異有五種情況,即是指其骨節大小的不同,肌肉堅脆的差別,皮膚厚薄、清濁的差異,氣的運行也有滑有澀,經脈也有長有短,津血也有多有少,以及經絡的數目等,這些我已經知道了,但這指的都是布衣之士,對於那些王公大人和終日食肉的人,他們往往身一體脆弱,肌肉軟弱,血氣運行急速而滑利,在治療時,手法的快慢,進針的深淺,取一穴一的多少,也可相同對待嗎?岐伯回答說:吃肥甘美味的人與吃糠菜粗食的人,在針治時怎麼會一樣呢?對於他們,氣滑的應出針快,氣澀的應出針慢;氣滑的應當用小針淺刺,氣澀的應當用大針深刺,深刺的還應留針,淺刺的則出針要快。

由此看來,針刺布衣之士應深刺並且要留針,針刺王公大人應淺刺並且要慢進針,因為他們的氣行有剽悍與急滑的不同。

黃帝說:形氣出現了有餘或不足的差別,又該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的,是邪氣滿實了,應當急用洩法以祛其邪;若形氣有餘,病氣不足的,一陰一陽一之氣都已經不足了,不能用針刺這種病人,否則會更加不足,更加不足就會導致一陰一陽一俱竭,氣血耗盡,五臟空虛,筋骨枯槁,其結果是,老年人將要死亡,壯年人也難復原。

假若形氣有餘,病氣也有餘,這就是一陰一陽一都有餘了,應該急用洩法祛其實邪,以調其虛實。

所以說,凡是有餘的應該用洩法,不足的應該用補法,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凡是針刺,如果不懂得補洩逆順的道理,就會導致正氣與邪氣的相互搏結。

若邪氣實卻用了補法,就會導致一陰一陽一氣血滿溢,邪氣也會充塞大腸和胃,肝肺會發生脹滿,一陰一陽一之氣也就錯亂了。

若正氣虛卻用了洩法,就會使經脈空虛,氣血耗損枯竭,腸胃松一弛無力,人也就會瘦得皮包骨,毫一毛一脫折枯焦,憑此便可以預見離死期不遠了。

所以說,運用針法的要領,在於懂得調和一陰一陽一。

調和好了一陰一陽一,一精一氣就可以充足,形體與神氣也可能相合,神氣便能內藏而不會洩漏了,所以說,高明的醫生能夠調理一陰一陽一之氣,使一陰一陽一之氣平衡。

一般的醫生常常擾亂經脈,低劣的醫生則有可能耗絕一精一氣而危害生命。

所以說,針刺時,運用補洩手法不可不審慎,一定要審察五臟的病情變化以及五臟的脈象與病的感應情況、經絡的虛實情況、皮膚的柔粗情況,才能夠選取適當的經一穴一進行治療。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