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本篇主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

六元:指風、火、濕、熱、燥、寒六種氣候變化的本元,也就是主歲的六氣;正,即政;紀,即記事。

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

本篇主要記錄了六十年內,六氣司天、在泉、五運主歲時的氣象、物候、災異變化規律,所以篇名稱「六元正紀大論」。

具體內容包括六十年內運氣合治及運氣勝復正化的具體情況;五運,六氣的同化;五運、六氣來臨的先後次序;六氣十二變的有關內容;五氣鬱發的物象及致病情況。

新校正云:詳此二篇,亡在王注之前。

按《病能論》篇末王冰注雲世本既闕第七二篇,謂此二篇也。

而今世有《素問亡篇》及《昭明隱旨論》,以謂此三篇,仍托名王冰為注,辭理鄙陋,無足取者。

舊本此篇名在《六元正紀篇》後列之,為後人移於此。

若以《尚書》亡篇之名皆在前篇之末,則舊本為得。

1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一婬一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余知之矣。

夫五運之化,或從五2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氣地,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

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一陰一陽一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帝曰:太一陽一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太一陽一太角太一陰一壬辰壬戌其運風,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一陽一太徵太一陰一戊辰戊戌同正徵。

其運熱,其化暄暑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郁。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一陽一太宮太一陰一甲辰歲會同天符甲戌歲會同天符其運一陰一埃,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濕下重。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一陽一太商太一陰一庚辰庚戌其運涼,。

其化霧露蕭瑟,其變肅殺彫零,其病燥背瞀胸滿。

太商少羽終少角正太徵少宮太一陽一太羽太一陰一丙辰天符丙戌天符。

其運寒,其化凝慘慄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於溪谷。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凡此太一陽一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一陽一氣不令,水土合德,上應辰星鎮星。

其谷玄黃今,其政肅,其令徐。

寒政大舉,澤無一陽一焰,則火發待時。

少一陽一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於太一陰一,雲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

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足,濡瀉血溢。

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

二之氣,大涼反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乃始。

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

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

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乃長乃化乃成。

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五之氣,一陽一復化,草乃長乃化乃成,民乃舒。

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一陰一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3慘淒,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必折其郁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歲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

適氣同異,多少制之,同寒濕者燥一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

帝曰:善。

一陽一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紀也。

一陽一明少角少一陰一清熱勝復同,同正商。

丁卯歲會丁酉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一陽一明少徵少一陰一寒雨勝復同,同正商。

癸卯同歲會癸酉同歲會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一陽一明少宮少一陰一風涼勝復同。

己卯己酉其運雨風涼。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一陽一明少商少一陰一熱寒勝復同,同正商。

乙卯天符,乙酉歲會,太一天符。

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一陽一明少羽少一陰一雨風勝復同,同少宮。

辛卯辛酉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凡此一陽一明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天氣急,地氣明,一陽一專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運(一作「逆」),流於氣交,多一陽一少一陰一,雲趨雨府,濕化乃敷。

燥極而澤,其谷白丹,間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應太白熒惑。

其政切,其令暴,蟄蟲乃見,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栗癃?,清先而勁,一毛一蟲乃死,熱後而暴,介蟲乃殃,其發躁,勝復之作,擾而大亂,清熱之氣,持於氣交。

初之氣,地氣遷,一陰一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

其病中熱一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小一便黃赤,甚則淋。

二之氣,一陽一乃布,民乃舒,物乃生榮。

厲大至,民善暴死。

三之氣,天政布,涼乃行,燥一熱交一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

四之氣,寒雨降。

病暴僕,振栗譫妄,少氣嗌干引飲,及為心痛癰腫瘡瘍瘧寒之疾,骨痿血便。

五之氣,春令反行,草民乃榮,民氣和。

終之氣,一陽一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

故食歲谷以安其氣,食間谷以去其邪,歲宜以鹹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無使受邪,折其郁氣,資其化源。

以寒熱輕重少多其制,同熱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涼遠涼,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

反是者,亂天地之經,擾一陰一陽一之紀也。

帝曰:善。

少一陽一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紀也。

少一陽一太角厥一陰一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脅驚駭。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少一陽一太徵厥一陰一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運暑,其化暄囂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鬱血溢血洩心痛。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少一陽一太宮厥一陰一甲寅甲申其運一陰一雨,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體重月付腫痞飲。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少一陽一太商厥一陰一庚寅庚申同正商。

其運涼,其化霧露清切,其變肅殺彫零,其病肩背胸中。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少一陽一太羽厥一陰一丙寅丙申其運寒肅,其化凝慘慄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腫。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凡此少一陽一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地氣擾,風乃暴舉,木偃沙飛,炎火乃流,一陰一行一陽一化,雨乃時應,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

其谷丹蒼,其政嚴,其令擾。

故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太一陰一橫流,寒乃時至,涼雨並起。

民病寒中,外發瘡瘍,內為洩滿。

故聖人遇之,和而不爭。

往復之作,民病寒熱瘧洩,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

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

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雲趨雨府,風不勝濕,雨乃零,民乃康。

其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

三之氣,天政布,炎暑至,少一陽一臨上,雨乃涯。

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痺目赤,善暴死。

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滿身重。

五之氣,一陽一乃去,寒乃來,雨乃降,氣門乃閉。

剛木早雕,民避寒邪,君子。

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霧以行。

其病關閉不禁,心痛,一陽一氣不藏而咳。

4抑其運氣,?所不勝,必折其郁氣,先取化源,暴過不生,苛疾不起。

故歲宜鹹辛宜酸,滲之洩之,漬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

此其道也。

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帝曰:善。

太一陰一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紀也。

太一陰一少角太一陽一清熱勝復同,同正宮。

丁丑丁未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太一陰一少徵太一陽一寒雨勝復同,癸丑癸未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太一陰一少宮太一陽一風清勝復同。

同正宮。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運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太一陰一少商太一陽一熱寒勝復同。

乙丑乙未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太一陰一少羽太一陽一雨風勝復同,同正宮。

辛丑同歲會辛未同歲會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凡此太一陰一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一陰一專其政,一陽一氣退辟,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56原野昏?,白埃四起,雲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

民病寒濕,腹滿身月真憤月付腫,痞逆寒厥拘急。

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上應鎮星辰星。

其政肅,其令寂,其谷黃今玄。

故一陰一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一陽一有不治,殺氣乃行。

故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故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間谷命其太也。

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乃後。

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切不利,身重筋痿。

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

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

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月付腫,胸腹滿。

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一陰一布,以成秋令。

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月付腫。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一陰一乃凝,水堅冰,一陽一光不治。

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月隹痛,寒濕推於氣交而為疾也。

必折其郁氣,而取化源,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谷以全其真,食間谷以保其一精一。

故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洩之。

不發不一洩,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

必?其一陽一火,令御甚寒,從氣異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熱化,同濕者以燥化,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

假者反之,此其道也。

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

少一陰一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紀也。

少一陰一太角一陽一明壬子壬午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支滿。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少一陰一太徵一陽一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運炎暑,其化暄曜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血溢。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少一陰一太宮一陽一明甲子甲午其運一陰一雨,其化柔潤時雨,其變震驚飄驟,其病中滿身重。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少一陰一太商一陽一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其運涼勁,其化霧露蕭瑟,其變肅殺彫零,其病下清。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少一陰一太羽一陽一明丙子歲會丙午其運寒,其化凝慘慄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凡此少一陰一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雲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

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

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洩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腫上。

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一陽一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月隹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

二之氣,一陽一氣布,風乃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乃和。

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

三之氣,天政布,大火行,庶類番鮮,寒氣時至。

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

民病寒熱,嗌干黃癉,鼽衄飲發。

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一陽一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

終之氣,燥令行,余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

寒氣數舉,則?霧翳,病生皮腠,內捨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

必抑其運氣,資其歲勝,折其郁發,無取化源,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

食歲谷以全真氣,食間谷以辟虛邪。

歲宜鹹以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洩之。

適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清化,同地氣者以溫一熱化,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寒遠寒,食宜同法。

有假則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

厥一陰一之政奈何?岐伯曰:巳亥之紀也。

厥一陰一少角少一陽一清熱勝復同,同正角。

丁巳天府丁亥天府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厥一陰一少徵少一陽一寒雨勝復同。

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厥一陰一少宮少一陽一風清勝復同,同正角。

己巳己亥其運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厥一陰一少商少一陽一熱寒勝復同,同正角。

乙巳乙亥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厥一陰一少羽少一陽一雨風勝復同。

辛巳辛亥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凡此厥一陰一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高遠,炎熱從之,雲趨雨府,濕化乃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

其政撓,其令速,其谷蒼丹,間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

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

初之氣,寒始肅,殺氣方至,民病寒於右之下。

二之氣,寒不去,華雪水冰,殺氣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數至,一陽一復化,民病熱於中。

三之氣。

天政布,風乃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溽暑濕一熱相薄,爭於左之上,民病黃癉而為月付腫。

五之氣,燥濕更勝,沉一陰一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

終之氣,畏火司令,一陽一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

必折其郁氣,資其化源,?其運氣,無使邪勝。

歲宜以辛調上,以鹹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食宜同法。

有假反常,此之道也。

反是者病。

帝曰:善。

夫子之(守)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岐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者見其位而知其所在矣。

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

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

帝曰:勝復之氣,其常7在也,災眚時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氣化者,是謂災也。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

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

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

帝曰:余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治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帝曰:願聞同化何如?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勝與復同,燥清煙露秋化同,雲雨昏暝埃長夏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五運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

願聞同地化者何謂也?岐伯曰:太過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過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歲也。

帝曰:願聞其所謂也。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宮下加太一陰一,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一陰一,庚子庚午太商下加一陽一明,如是者三。

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一陽一,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一陽一,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一陰一,如是者三。

戊子戊午太徵上臨少一陰一,戊寅戊申太徵上臨少一陽一,丙辰丙戌太羽上臨太一陽一,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臨厥一陰一,乙卯乙酉少商上臨一陽一明,己丑己未少宮上臨太一陰一,如是者三。

除此二十四歲,則不加不臨也。

帝曰:加者何謂?岐伯曰:太過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歲會也。

帝曰:臨者何謂?岐伯曰:太過不及,皆曰天符,而變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遠寒,用熱遠熱,余未知其然也,願聞何謂遠?岐伯曰: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遠之,所謂時興六位也。

帝曰:溫涼何如?岐伯曰:司氣以熱,用熱無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溫,用溫無犯,間氣同其主無犯,異其主則小犯之,是謂四畏,必謹察之。

帝曰:善。

其犯者何如?岐伯曰:天氣反時,則可依時,及勝其主則可犯,以平為期,而不可過,是謂邪氣反勝者。

故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其復,是謂至治。

帝曰:善。

五運氣行主歲之紀,其有常數乎?岐伯曰:臣請次之。

甲子甲午歲上少一陰一火中太宮土運下一陽一明金熱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中苦熱,下酸熱,所謂藥食宜也。

乙丑乙未歲上太一陰一土中少商金運下太一陽一水熱化寒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七宮。

濕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熱,中酸和,下甘熱,所謂藥食宜也。

丙寅丙申歲上少一陽一相火中太羽水運下厥一陰一木火化二,寒化六,風化三,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中鹹溫,下辛溫,所謂藥食宜也。

丁卯歲會丁酉歲上一陽一明金中少角木運下少一陰一火清化熱化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三宮。

燥化九,風化三,熱化七,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小溫,中辛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戊辰戊戌歲上太一陽一水中太徵火運,下太一陰一土寒化六,熱化七,濕化五,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溫,中甘和,下甘溫,所謂藥食宜也。

己巳己亥歲上厥一陰一木中少宮土運下少一陽一相火風化清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五宮。

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庚午同天符庚子歲同天符上少一陰一火中太商金運下一陽一明金熱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酸溫,所謂藥食宜也。

辛未同歲會辛丑歲同歲會上太一陰一土中少羽水運下太一陽一水雨化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一宮。

雨化五,寒化一,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

壬申同天符壬寅歲同天符上少一陽一相火中太角木運下厥一陰一木火化二,風化八,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中酸和,下辛涼,所謂藥食宜也。

癸酉同歲會癸卯歲同歲會上一陽一明金中少徵火運下少一陰一火寒化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

災九宮。

燥化九,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小溫,中鹹溫,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甲戌歲會同天符甲辰歲歲會同天符上太一陽一水中太宮土運下太一陰一土寒化六,濕化五,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熱,中苦溫,下苦溫,藥食宜也。

乙亥乙巳歲上厥一陰一木,中少商金運,下少一陽一相火,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日也。

災七宮。

風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丙子歲會丙午歲上少一陰一火中太羽水運下一陽一明金熱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中鹹熱,下酸溫,藥食宜也。

丁丑丁未歲上太一陰一土中少角木運下太一陽一水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三宮。

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溫,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戊寅戊申歲天符上少一陽一相火中太徵火運下厥一陰一木火化七,風化三,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中甘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己卯己酉歲上一陽一明金中少宮土運下少一陰一火風化清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五宮。

清化九,雨化五,熱化七,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小溫,中甘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庚辰庚戌歲上太一陽一水中太商金運下太一陰一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熱,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辛巳辛亥歲上厥一陰一木中少羽水運下少一陽一相火雨化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一宮。

風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壬午壬子歲上少一陰一火中太角木運下明一陽一金熱化二,風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中酸涼,下酸溫,藥食宜也。

癸未癸丑歲上太一陰一土中少徵火運下太一陽一水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九宮。

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溫,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甲申甲寅歲上少一陽一相火中太宮土運下厥一陰一木火化二,雨化五,風化八,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中鹹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乙酉太一天符乙卯歲天符上一陽一明金中少商金運下少一陰一火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七宮。

燥化四,清化四,熱化二,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小溫,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丙戌天符丙辰歲天符上太一陽一水中太羽水運下太一陰一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熱,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丁亥天符丁巳歲天符上厥一陰一木中少角木運下少一陽一相火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三宮。

風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中辛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戊子天符戊午歲太一天符上少一陰一火中太徵火運下一陽一明金熱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中甘寒,下酸溫,藥食宜也。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歲太一天符上太一陰一土中少宮土運下太一陽一水風化清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五宮。

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熱,中甘和,下甘熱,藥食宜也。

庚寅庚申歲上少一陽一相火中太商金運下厥一陰一木火化七,清化九,風化三,正化度也。

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辛涼,藥食宜也。

辛卯辛酉歲上一陽一明金中少羽水運下少一陰一火雨化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一宮。

清化九,寒化一,熱化七,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小溫,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壬辰壬戌歲上太一陽一水中太角木運下太一陰一土寒化六,風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溫,中酸和,下甘溫,藥食宜也。

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上厥一陰一木中少徵火運下少一陽一相火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災九宮。

風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涼,中鹹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凡此定期之紀,勝復正化,皆有常數,不可不察。

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帝曰:善。

五運之氣,亦復歲乎?岐伯曰:郁極乃發,待時而作也。

帝曰:請問其所謂也?岐伯曰:五常之氣,太過不及,其發異也。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

帝曰:太過不及,其數何如?岐伯曰: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

帝曰:其發也何如?岐伯曰:土郁之發,巖谷震驚,雷殷氣交,埃昏黃黑,化為白氣,飄驟高深,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

化氣乃敷,善為時雨,始生始長,始化始成。

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月真,嘔吐霍亂,飲發注下,月付腫身重。

雲奔雨府,霞擁朝一陽一,山澤埃昏,其乃發也。

以其四氣。

雲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之先兆。

金郁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干,金乃有聲。

故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麵塵色惡。

山澤焦枯,土凝霜鹵,怫乃發也,其氣五。

夜零白露,森莽聲淒,怫之兆也。

水郁之發,一陽一氣乃辟,一陰一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水乃見祥。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月隹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

一陽一光不治,空積沉一陰一,白埃昏暝,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

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

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氣濁色,黃黑郁若,橫雲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

長川草偃,柔葉呈一陰一,松吟高山,虎嘯巖岫,怫之先兆也。

火郁之發,太虛腫〔據下文「火發而曛昧」及上文「熱曛昏火夏化同」,當作「曛」。

《五運行大論》南方生熱王注作「昏」〕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月真憤臚脹,瘍?嘔逆,??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一精一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善暴死。

刻終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

動復則靜,一陽一極反一陰一,濕令乃化乃成。

華發水凝,山川冰雪,焰一陽一午澤,怫之先兆也。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

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恆也。

帝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然?岐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氣而見可知也。

帝曰:善。

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

帝曰:差有數乎?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帝曰:氣至而先後者何?岐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

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過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

帝曰:善。

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過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己勝也。

帝曰:四時之氣,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

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岐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

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

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

此四時正化之常。

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必謹察之。

帝曰:善。

黃帝問曰: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岐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願盡聞之。

岐伯曰:請遂言之。

夫氣之所至也,厥一陰一所至為和平,少一陰一所至為暄,太一陰一所至為埃溽,少一陽一所至為炎暑,一陽一明所至為清勁,太一陽一8所至為寒?,時化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風府為璺啟,少一陰一所至為火府為舒榮,太一陰一所至為雨府為員盈,少一陽一所至為熱府為行出,一陽一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太一陽一所致寒府為歸藏,司化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致為生為風搖,少一陰一所至為榮為形見,太一陰一所至為化為雲雨,少一陽一所至為長為番鮮,一陽一明所至為收為霧露,太一陽一所至為藏為周密,氣化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一陰一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太一陰一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少一陽一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一陽一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太一陽一所至為寒生,中為溫。

德化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為一毛一化,少一陰一所至為羽化,太一陰一所至為裸化,少一陽一所至為羽化,一陽一明所至為介化,太一陽一所至為鱗化,德化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生化,少一陰一所至為榮化,太一陰一所至為濡化,少一陽一所至為茂化,一陽一明所至為堅化,太一陽一所至為藏化,布政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飄怒大涼,少一陰一所至為大暄寒,太一陰一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少一陽一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一陽一明所至為散落溫,太一陽一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氣變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撓動為迎隨,少一陰一所至為高明焰為曛,太一陰一所至為沉一陰一為白埃為晦暝,少一陽一所至為光顯為彤雲為曛,一陽一明所至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淒鳴,太一陽一所至為剛固為堅芒為立,令行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裡急,少一陰一所至為瘍胗身熱,太一陰一所至為積飲否隔,少一陽一所至為嚏嘔為瘡瘍,一陽一明所至為浮虛,太一陽一所至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支痛,少一陰一所至為驚惑惡寒戰栗譫妄,太一陰一所至為禾畜滿,少一陽一所至為驚躁瞀昧暴病,一陽一明所至為鼽?一陰一股膝髀?骨行足病,太一陽一所至為腰痛,病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軟戾,少一陰一所至為悲妄衄血蔑,太一陰一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少一陽一所至為喉痺耳鳴嘔湧,一陽一明所至為?揭,太一陽一所至為寢汗痙,病之常也。

厥一陰一所至為脅痛嘔洩,少一陰一所至為語笑,太一陰一所至為重月付腫,少一陽一所至為暴注?瘛暴死,一陽一明所至為鼽嚏,太一陽一所至為流洩禁止,病之常也。

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

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洩,甚則水閉月付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帝曰:願聞其用也。

岐伯曰: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故太一陰一雨化,施於太一陽一;太一陽一寒化,施於少一陰一;少一陰一熱化,施於一陽一明;一陽一明燥化,施於厥一陰一;厥一陰一風化,施於太一陰一。

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願聞所在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帝曰:六位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太少異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帝曰:天地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

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

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下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

《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

此之謂也。

帝曰:善。

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

余欲不遠寒,不遠熱奈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

帝曰: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岐伯曰:寒熱內賊,其病益甚。

帝曰:願聞無病者何如?岐伯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帝曰:生者何如?岐伯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否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郁注下,?瘛腫脹,嘔鼽衄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洩,淋?之病生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

黃帝問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帝曰:願聞其故何謂也?岐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過者死。

帝曰:善。

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洩之,水郁折之,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

帝曰:假者何如?岐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

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

帝曰:至哉聖人之道!天地大化運行之節,臨御之紀,一陰一陽一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請藏之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

1六化六變:六氣在一年中的正常變化,稱為六化;其異常化,稱為六變。

2五氣:新校正云:「詳『五氣』疑作『天氣』,則與下文相協」。

3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按新校正雲,此九字當在「避虛邪以安其正」句下。

4?:同「贊」,輔佐,幫助的意思。

5朦:朦(meng),天色昏暗。

6差夏:立秋之後,即夏末秋初。

7眚:眚(shěng),災異。

8璺啟:璺(wen),裂紋。

王冰注,「璺,微裂也;啟,開坼也」。

黃帝問道,有關於六氣的生化、變化、一婬一氣致病,治療原則,以及甘、苦、辛、鹹、酸、淡化生的先後等我已經知道了。

五運的氣化,有時與司天之氣相順,有時與司天之氣相逆,有時與司天之氣相順,但與在泉之氣相逆,有時與在泉之氣相順,但與司天之氣相逆,有時中運與司天之氣相生,有時中運與司天之氣相制。

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想知道司天之氣的變化規律,在泉之氣的變化道理,調和五運的氣化,使上下相互協調,而不要相互損傷,不要破壞了天地升降的正常規律,使五運的運轉不要違背了它的職能。

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五味來調其逆順,該怎樣來進行呢?岐伯叩頭連續跪拜兩次回答說,您問的真清楚啊!這是天地之氣變化的綱領,運氣變化的本源,假若不是聖帝,誰能窮盡它的至理呢?我雖然不敏一感,請讓我陳述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不滅絕,長期不變。

黃帝問道,希望先生進一步加以推演,使它更加條理化,根據天干、地支的類別和次序,分析六氣司天在泉所主的部位,分別出每年中主歲之氣與各步之氣,明確司天、中運所屬的氣數,以及其正化等,能否進一步談一談呢?岐伯回答說,必須首先確立一年的干支,以明確主歲之氣,金木水火土五行運行之數,風火寒熱燥濕六氣的主從變化,如此自然規律就比較清楚地體現出來了,人們就可以根據這個規律調理氣機,如此一陰一陽一的消長,也淺近易知而不迷惑了,氣運之數也可以推算了,請讓我詳盡地說一說吧!黃帝問道,太一陽一司天的年份運氣情況怎麼樣?岐伯回答說,太一陽一司天為辰年和戌年。

太一陽一寒水司天,太一陰一濕土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木運,那末便是壬辰、壬戌兩年。

木運主風,其正常的氣化為風鳴紊亂,物體開拆;其異常變化為暴風振撼,拔樹折木;其病變為頭暈目眩,視物不明,振顫一動搖。

由於是木運主歲,所以客運和主運相同,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太一陽一寒水司天,太一陰一濕土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火運,那末便是戊辰年和戊戌年,與正征相同。

火運主熱,這兩年雖然是火運太過,但受司天的寒水制約,所以火熱之氣並不嚴重,其正常氣化為氣候溫和或暑熱熏蒸,其異常變化為炎暑沸騰,其病變為鬱熱。

由於是太過的火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征,二之運為少宮,三之運為太商,四之運為少羽,終之運為太角;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太一陽一寒水司天,太一陰一濕土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土運,那末便是甲辰年和甲戌年,這兩年既為「歲會」,又是「同天符」。

土運主濕,其正常的氣化為柔和潤澤,其異常變化為風驚,暴雨驟臨,其病變為下部濕重。

由於是太過的土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宮,二之運為少商,三之運為太羽,四之運為少角,終之運為太征;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太一陽一寒水司天,太一陰一濕土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金運,那末便是庚辰年和庚戌年,金運清涼,主燥。

其正常的氣化為霧露布散,秋風蕭瑟,其異常變化為金氣肅殺,草木凋零,其病變為枯燥,胸背滿悶。

由於是太過的金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商,二之運為少羽,三之運為太角,四之運為少征,終之運為太宮;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太一陽一寒水司天,太一陰一濕土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水運,那麼便是丙辰年和丙戌年,這兩年均為「天符年」。

其運寒冷,主水,其正常的氣化為寒氣凜冽,淒慘凝斂,其異常變化為霜雪冰雹,其病變為嚴寒滯留於肌肉一縫隙。

由於是太過的水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羽,二之運為少角,三之運為太征,四之運為少宮,終之運為太商。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凡是太一陽一寒水司天的辰戌年,其氣太過,六氣的氣化及五運的運行均先於天時而至。

天氣清肅,地氣清靜,寒冷之氣佈滿太空,一陽一氣失去了正常的作用,寒水與濕土和合主事,與天上的辰星、鎮星相應,生長的穀物多為黑色或黃色,它的徵象嚴肅,它的作用緩慢,寒冷之氣大興,湖澤中沒有一陽一熱的火焰升起,那末火氣將等待時期而發。

到少一陽一主令的時候,應時的雨水不下,到達極點時,雲雨四散,於是便又回到太一陰一當令,雲向北部移動,土濕之氣化布達,雨水潤澤萬物,寒氣佈於上,少一陰一雷火動於下,寒濕之氣相持於氣交之中。

這時人們多患寒濕病,發展為肌肉萎一縮,雙腳痿弱不能收持,水瀉,失血等病證。

辰戌紀年,客氣的初之氣為少一陽一相火,地氣遷移,氣候極為溫暖,草木提前繁榮。

此時人們容易感受疫疬之氣,溫一熱病流行,出現身一體發一熱、頭痛、嘔吐、肌膚瘡瘍等。

二之氣為一陽一明燥金當令,大涼之氣來臨,人們感覺淒慘,草木受到寒涼氣候的侵襲,火熱之氣被寒涼之氣所遏郁,人們易患氣鬱,腹部脹滿等病,寒氣開始形成。

三之氣為司天的太一陽一寒水當令,寒氣流行,雨水下降。

人們易患外寒證,體內鬱熱,出現癰疽,下痢,心中煩熱,甚至神識昏悶,一抽一搐,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死亡。

四之氣為厥一陰一風木當令,又因太一陰一濕土在泉,主司下半年,所以風濕交爭於氣交之中,風濕化而為雨,萬物因此而長養、變化、成熟。

人們容易患高熱,氣少,肌肉萎一縮,雙足痿弱,下痢紅白粘一液。

五之氣為少一陰一君火當令,一陽一氣重新發揮氣化作用,少一陰一君火與在泉的太一陰一濕土合化,於是草木又開始生長、變化、成熟。

人們感覺舒暢無病。

終之氣為在泉的太一陰一濕土當令,正當地氣發揮作用,濕氣流行,一陰一氣凝聚於天空,塵埃昏蒙於郊野,人們感覺淒慘不樂,寒風來臨,婦人雖能懷孕,但多致胎損。

在治療時,若想減輕被郁之氣,當首先資助生化的本源,抑制其太過的運氣,扶助其不勝的髒氣。

不要讓氣運太過而產生疾病,並食用與歲氣相合的青色、黃色的穀類,從而保全人一體真氣,避開致病的邪氣,安定人一體正氣,因而本年內多用苦味藥以燥濕,用甘溫藥以溫裡。

要根據氣與運所主氣的異同、多少,來確立制方原則,假若氣與運均為寒濕,用燥一熱藥以化寒濕,若寒濕不同,用燥濕藥治療。

氣運相同就多用燥一熱藥,氣運不同就少用燥濕藥。

用寒涼藥時,當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藥時,當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藥時,當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藥時,當避開熱氣主令之時。

在飲食方面也當遵循這個原則。

如果氣候反常就不必拘泥這個原則。

但若不遵守這些規則,就會產生疾病,所以必須依照四時之氣的具體情況確定治法。

黃帝說,很好!一陽一明司天的年份運氣情況怎麼樣?岐伯回答說,一陽一明司天為卯年和酉年。

一陽一明燥金司天,少一陰一君火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木運,那末便是丁卯(歲會)、丁酉兩年,這兩年相勝的清氣與來復的熱氣相同,上商與正商相同。

其運為風,其相勝之氣為清氣,其復氣為熱氣。

由於是不及的木運主歲,所以客運和主運相同,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一陽一明燥金司天,少一陰一君火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火運,那末便是癸卯,癸酉兩年,這兩年相勝的寒氣及來復的雨氣(土)相同,也與正商同。

其運為熱氣,其相勝之氣為寒氣,其復氣為雨氣。

由於是不及的火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征,二之運為太宮,三之運為少商,四之運為太羽,終之運為少角。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商,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太角,終之運為太羽。

一陽一明燥金司天,少一陰一君火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土運,那末便是巳卯、巳酉兩年,這兩年相勝的風氣及來復的涼氣相同。

其運為雨氣,其相勝之氣為風氣,其復氣為涼氣。

由於是不及的土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宮,二之運為太商,三之運為少羽,四之運為太角,終之運為少征。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一陽一明燥金司天,少一陰一君火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金運,那末便是乙卯、乙酉兩年,乙卯年為天符,乙酉年既是歲會,又是太一天符。

這兩年相勝的熱氣及來復的寒氣相同,也與正商同。

其運為涼氣,其相勝之氣為熱氣,其來復之氣為寒氣。

由於是不及的金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少商,二之運為太羽,三之運為少角,四之運為太征,終之運為少宮。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一陽一明燥金司天,少一陰一君火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水運,那末便是辛卯、辛酉兩年,這兩年相勝的雨氣(土)及來復風氣相同,辛卯年與少宮相同。

其運為寒氣,其相勝之氣為雨氣,其來復之氣為風氣。

由於是不及的水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羽,二之運為太角,三之運為少征,四之運為太宮,終之運為少商。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凡是一陽一明燥金司天的卯酉年,其氣不及,六氣的氣化及五運的運行均晚於天時而至。

天氣勁急,地氣清明,一陽一氣獨擅其事,炎熱酷暑流行,萬物乾燥堅一硬,只有和淳的風到來時,燥一熱才可能緩和。

風燥之氣逆行於歲運,流行於氣交之中,一陽一氣多,一陰一氣少。

雲氣趨向南極,土濕之氣才能化生敷布,乾燥達到極點,於是轉而為潤澤。

與其相應的穀類為白色和紅色,運不及則穀類感受左右過盛的間氣而成熟。

白色的甲蟲、羽蟲受到損傷,金與火協同發揮作用,與天上的太白星和熒或星相應。

它的徵象急切,它的作用猝暴。

蟄藏的蟲類出現,流水不能結冰。

這時人們多患咳嗽,咽喉阻塞,惡寒發一熱,發作急暴,振栗,小一便不通。

上半年司天的一陽一明燥金主令,清涼之氣先來而勁切,一毛一蟲死亡。

下半年在泉的君火主令,熱而急暴,介蟲受到災殃。

勝氣、復氣發作急暴,正常氣候被擾亂,清涼之氣與熱氣相持於氣交之中。

卯酉紀年,客氣的初之氣為太一陰一濕土,地氣遷移,一陰一氣開始凝結,天氣開始肅殺,水結為冰,寒雨化生,人們多患腹中熱,脹滿,面目浮腫,喜睡,流鼻血,噴嚏,打呵欠,嘔吐,小一便黃赤,甚至淋瀝疼痛。

二之氣為少一陽一相火當令,一陽一氣布達,人們心身感覺舒暢,萬物生長繁榮,疫疬流行,人們多突然死亡。

三之氣為司天的一陽一明燥金當令,清涼之氣運行,燥一熱二氣相交一合,燥氣到達了極點轉而濕氣到來而為潤澤。

人們多患寒熱病。

四之氣為太一陽一寒水當令,寒雨時降,人們多患突然倒僕,顫一抖,胡言亂語,少氣,咽喉乾燥,渴欲飲水,心痛、癰腫、瘡瘍,寒瘧,骨軟弱,便血。

五之氣為厥一陰一風木當令,秋季反而出現了春季的氣候,草木生長繁榮,人們氣機調和。

終之氣為在泉的少一陰一君火當令,一陽一氣布達,氣候溫和,蟄蟲不潛藏,流水不能結冰。

人們安康泰平,只是易患溫病。

在這兩年裡,應當吃白色、紅色的穀物來安定人的正氣,吃與間氣相應的穀物以驅除邪氣,在用一藥物治療時應當用鹹味、苦味、辛味藥物,在治法上應當用汗法、清法、散法以安扶運氣,不使它受到邪氣的侵襲,折損其鬱結之氣,資助其生化的源氣。

根據寒熱輕重多少,來確定制方原則,若運與氣同為熱,多用清涼之品治療,若運與氣同為寒涼,多用溫一熱之品治療。

用涼藥,當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熱藥,當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寒藥,當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溫藥,當避開溫氣主令之時,在飲食方面也應當遵循這個原則。

如果氣候反常,就不必拘泥這個原則。

這是自然的規律,違反了這個原則,就會擾亂自然法則,一陰一陽一規律。

黃帝說,很好!少一陽一司天的年份運氣情況怎麼樣?岐伯回答說,少一陽一司天為寅年和申年。

少一陽一相火司天,厥一陰一風木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木運,那末便是壬寅、壬申兩年。

其運為風氣鼓動,其正常的氣化為風鳴紊亂,物體開拆;其異常變化為暴風振撼,拔樹折木;其病變為振顫一動搖,頭目眩暈,脅肋支撐,驚恐等。

由於是太過的木運主歲,所以客運和主運相同,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少一陽一相火司天,厥一陰一風木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火運,那末便是戊寅、戊申兩年,這兩年均為天符。

其運暑熱,其正常氣化為火盛熱郁,其異常變化為炎暑沸騰,其病變為熱鬱於上,血外溢,血洩,心痛等。

由於是太過的火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征,二之運為少宮,三之運為太商,四之運為少羽,終之運為太角。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少一陽一相火司天,厥一陰一風木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土運,那末便是甲寅、甲申兩年。

其運為一陰一雨,其正常的氣化為柔和潤澤,其異常變化為風雷震驚,暴雨驟臨,其病變為身一體沉重,浮腫,痞滿,水飲等。

由於是太過的土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宮,二之運為少商,三之運為太羽,四之運為少角,終之運為太征。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少一陽一相火司天,厥一陰一風木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金運,那末便是庚寅、庚申兩年,同正商。

其正常氣化為霧露布散,秋風蕭瑟,其異常變化為金氣肅殺,草木凋零,其病變多在肩背和胸中。

由於是太過的金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商,二之運為少羽,三之運為太角,四之運為少征,終之運為太宮。

主運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少一陽一相火司天,厥一陰一風木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水運,那末便是丙寅、丙申兩年。

其運寒冷,其正常氣化為寒氣凜冽,淒慘凝斂,其異常變化為霜雪冰雹,其病變為寒證,浮腫。

由於是太過的水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羽,二之運為少角,三之運為太征,四之運為少宮,終之運為太商。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凡是少一陽一相火司天的寅申年,其氣太過,六氣的氣化及五運的運行均先於天時而至。

得天地之正,厥一陰一風木在泉,地氣擾動,大風突起,草木倒伏,飛砂走石,火熱之氣流行,一陰一氣運行,一陽一氣施化,雨應時來臨,木火相生,協調發揮作用,與天上的熒惑星、歲星相應。

生長的穀物多為紅色和青色,它的徵象嚴厲,它的作用擾動,所以風熱之氣參合布達,雲飛霧騰,太一陰一濕土逆行於氣交之中,寒氣時常降臨,寒涼的雨氣隨之降落。

這時人們多病內寒證,體外多生瘡瘍,內為洩瀉脹滿,明達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就主動地加以調和而適應它,寒熱之氣反覆發作,人們就會患寒熱瘧疾,洩瀉,耳聾,眼睛看不清東西,嘔吐,上部郁滯腫脹,顏色改變等。

寅申紀年,客氣的初之氣為少一陰一君火,地氣遷移,風氣勝時草木搖動不寧,寒氣消散,氣候溫暖,草木提前繁榮,既使是有寒潮到來,也很難損傷其姿容。

這時溫一熱病產生,人們多患上部氣鬱,出一血,目赤,咳嗽氣逆,頭痛,血崩,脅肋脹滿,肌膚生瘡等病。

二之氣太一陰一濕土當令,主氣的君火被濕土所郁,白色塵埃四起,雲氣趨向南極,風氣不能勝濕土之氣,細雨零落而至,人們安康,熱氣鬱結於上。

於是出現咳嗽氣逆,嘔吐,胸中生瘡,咽喉不利,頭痛,身一體發一熱,或神昏,膿瘡。

三之氣與司天的少一陽一相火相合,暑熱到來,主客之氣均為少一陽一相火主事,雨水不降。

人們易患裡熱證,耳聾、目不明,出一血,肌膚生膿瘡,咳嗽,嘔吐,鼻出一血,口渴,噴嚏,打呵欠,喉中痺阻,目赤,容易突然死亡。

四之氣一陽一明燥金當令,涼氣來臨,且時而有暑熱之氣相間,白露下降。

人們平安無事,如若發病,多為腹滿身重。

五之氣為太一陽一寒水當令,一陽一氣消散,寒氣降臨,汗孔收閉,高大挺撥的樹木凋零。

人們避開寒氣,富人居於密室之中。

終之氣為在泉的厥一陰一風木當令,地氣居於正位,風氣來臨,萬物反而發生,霧氣流行。

人們易患應當關閉而反不能禁止的病證,心痛,一陽一氣不潛藏,咳嗽。

治療時,當抑制其太過的運氣,資助其不及之氣,折損其鬱結之氣,先扶助其生化的源氣,如此運氣太過的情況不會產生,各類疾病就不會形成。

本年內適宜於用鹹味、辛味、酸味藥物治療,在治療法則上應當用滲洩、浴漬、發散的方法治療,根據氣的寒溫情況,以調治其太過。

若中運與歲氣風熱相同,多用寒涼藥,若中運與歲氣風熱不相同,就少用寒涼藥。

用熱藥,就當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藥,就當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寒藥,就當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藥,就當避開涼氣主令之時,飲食調養也應當遵循這個原則,這樣自然規律,如果氣候反常,就不必拘泥這個法則,違反這個原則,是疾病形成的基本原因。

黃帝說,很好!太一陰一司天的年份運氣情況怎麼樣?岐伯回答說,太一陰一司天為丑年和未年。

太一陰一濕土司天,太一陽一寒水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木運,那末便是丁丑、丁未兩年,這兩年相勝的清氣及來復的熱氣相同,與正宮也相同。

其運為風氣,其相勝之氣為清氣,其復氣為熱氣。

由於是不及的木運主歲,所以客運和主運相同,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太一陰一濕土司天,太一陽一寒水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火運,那末便是癸丑、癸末兩年,這兩年相勝的寒氣及來復的雨氣(土)相同。

其運為熱氣,其相勝之氣為寒氣,其復氣為雨氣。

由於是不及的火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征,二之運為太宮,三之運為少商,四之運為太羽,終之運為少角。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太一陰一濕土司天,太一陽一寒水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土運,那末便是己丑、己未兩年,這兩年均為太一天符,相勝的風氣及來復的清氣相同,也與正宮相同。

其運為雨氣(土),其相勝的為風氣,其來復的氣為清氣。

由於是不及的土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宮,二之運為太商,三之運為少羽,四之運為太角,終之運為少征。

主運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太一陰一濕土司天,太一陽一寒水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金運,那末便是乙丑、乙未兩年,這兩年相勝的火熱之氣及來復的寒氣相同。

其運為涼氣,其相勝為火熱之氣,其復氣為寒氣。

由於是不及的金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商,二之運為太羽,三之運為少角,四之運為太征,終之運為少宮。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太一陰一濕土司天,太一陽一寒水在泉,若中運為不及的水運,那末便是辛丑、辛未兩年,這兩年均為同歲會,相勝的雨氣(土)及來復的風氣相同,也與正宮同。

其運為寒氣,其相勝的氣為雨氣,其復氣為風氣。

由於是不及的水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少羽,二之運為太角,三之運為少征,四之運為太宮,終之運為少商。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凡是太一陰一濕土司天的醜未年,其氣不及,六氣的氣化及五運的運行均晚於天時而至。

一陰一氣獨擅其事,一陽一氣退避,大風時常興起,天氣下降於地,地氣上騰於天,大地昏蒙,白色的塵埃四起,雲氣奔向南極,寒雨經常降落,萬物在立秋之後才能成熟。

這時人們易患寒濕,腹部脹滿,肢一體脹,浮腫,痞寒氣逆,寒厥,筋脈拘急等。

司天的濕氣與在泉的寒氣協同,於是黃黑色的塵埃充斥天空,而致天空昏暗,流動於氣交之中。

與天上的鎮星、辰星相應。

它的徵象嚴肅,它的作用主寂靜。

生長的穀物多為黃色和黑色,一陰一濕之氣凝結於上,水寒之氣積留於下,寒水之氣勝過火,就會出現冰雹,一陽一氣不能發揮其正常作用,一陰一寒肅殺之氣流行。

所以在運太過的年份,宜在高處種植作物,在運不及的年份,宜在低處種植穀物;在有餘的年份宜晚種,在不及的年份宜早種。

因而在種植時不僅要考慮土地的利弊,而且要考慮氣候的化育。

人們體內的氣也是同這一樣,間谷是借助間氣的太過而成熟的。

丑未紀年,客氣的初之氣為厥一陰一風木,地氣遷移,寒氣消散,春氣到來,春風和暢,生氣四布,萬物欣欣向榮,人們心情舒暢,風與濕相博,雨水不能及時而降,人們多患出一血,筋脈拘急強直,關節不利,身一體沉重,筋骨痿弱無力。

二之氣為少一陰一君火,火得其正化,萬物得以化育,人們安和。

容易出現溫一熱和疫癘病大流行,各處患者的病狀幾乎一樣。

濕一熱蒸騰相迫,雨才能下降。

三之氣為司天的太一陰一濕土,濕氣下降,地氣上騰,雨水應時而下,寒氣也隨著來臨。

由於感受了寒濕之氣,所以人們多患身一體沉重,浮腫,胸腹脹滿。

四之氣為少一陽一相火,相火加臨於主氣的濕土上,濕一熱熏蒸,地氣上升,地氣與天氣痞塞阻隔,早晚均有寒風吹動,蒸騰的熱氣與濕氣相迫,煙霧凝聚於草木之上,水濕之氣不流動,白露暗暗四布,於是形成了秋季的氣候。

人們多患體表發一熱,突然出一血,心腹部發一熱、脹滿,甚至浮腫。

五之氣為一陽一明燥金,淒慘寒涼之氣流行,寒露下降,大霜提前降臨,草木枯落凋零,寒氣侵襲人一體,明達的人居於密室之中。

人們易患皮膚肌腠部位疾病。

終之氣為在泉的太一陽一寒水,寒氣大起,濕氣大化,嚴霜積聚,一陰一氣凝結,水結為堅一硬冰塊,一陽一氣不能發揮作用。

感受了寒氣,人們容易患關節強硬,腰椎疼痛等,這些均為寒濕邪氣停留於氣交之中所形成的疾病。

治療時必須先折損鬱積之氣,培其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增益其不足的歲氣,不使邪氣過勝,食用歲氣的穀物以保全真氣,食用間氣的穀物以保養一精一氣。

所以在用一藥時當用苦味的藥物,在治療方法上,應當用燥法、溫法,病情重時可以用發汗法,滲洩法,如果不用發汗、滲等法治療,濕氣便流一溢於外,使肌肉潰爛,皮膚折損,以致血水不斷外一流。

這時應當扶助一陽一氣,以抵抗寒氣。

根據運與氣屬一性一異同的多少,來確定制方法則與用一藥量的輕重,如果運與氣同屬於寒,就用熱藥治療,同屬於濕,就用燥藥治療。

不同的少用,相同的多用。

用涼藥時,就當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藥時,就當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溫藥時就當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藥時,就當避開熱氣主令之時。

飲食調養也應當遵循這個原則,如果出現一些反常氣候,就不必拘泥這個法則了。

這是自然規律,違犯了就會發生疾病。

黃帝說,很好!少一陰一司天的年份運氣的情況怎麼樣?岐伯回答說,少一陰一司天為子年和午年。

少一陰一君火司天,一陽一明燥金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木運,那末便是壬子、壬午兩年。

其運為風氣鼓動,其正常的氣化為風鳴紊亂,物體開折,其異常變化為暴風振撼,拔樹折木,其病變為胸部支撐脹滿。

由於是太過的木運主歲,所以客運和主運相同,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少一陰一君火司天,一陽一明燥金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火運,那末便是戊子、戊午兩年,戊子年為天符,戊午年為太一天符。

其運為暑熱,其正常氣化為炎熱光亮熱郁,其異常變化為炎暑沸騰,其病變為上熱,血外溢而致的吐血,衄血等。

由於是太過的火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征,二之運為少宮,三之運為太商,四之運為少羽,終之運為太角。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少一陰一君火司天,一陽一明燥金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土運,那末便是甲子、甲午兩年。

其運為一陰一雨,其正常氣化為柔和潤澤,其異常變化為風雷震驚,暴雨驟臨,其病變為腹中脹滿,身一體沉重。

由於是太過的土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宮,二之運為少商,三之運為太羽,四之運為少角,終之運為太征。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少一陰一君火司天,一陽一明燥金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金運,那末便是庚子、庚年兩年。

這兩年均為同天符,也與正商同。

其運清涼勁切,其正常氣化為為霧露蕭瑟,其異常變化為金氣肅殺,草木凋零,其病為下部清冷。

由於是太過的金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商,二之運為少羽,三之運為太角,四之運為少征,終之運為太宮。

主運的初之運為少角,二之運為太征,三之運為少宮,四之運為太商,終之運為少羽。

少一陰一君火司天,一陽一明燥金在泉,若中運為太過的水運,那末便是丙子、丙午兩年,丙子年為歲會。

其運為寒冷,其正常的氣化為寒氣凜冽,淒慘凝斂,其異常變化為霜雪冰雹,其病變為下部寒證。

由於是太過的的水運主歲,所以客運的初之運為太羽,二之運為少角,三之運為太征,四之運為少宮,終之運為太商。

主運的初之運為太角,二之運為少征,三之運為太宮,四之運為少商,終之運為太羽。

凡是少一陰一君火司天的子午年,其氣太過,六氣的氣化及五運的運行均先於天時而至。

地氣清肅,天氣明朗,寒暑相交,燥一熱相加,金氣同火氣協調為用,與天上的熒惑星,太白星相應。

其特徵為光亮明曜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