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本篇根據九宮的方位,討論了八方氣候變化的情況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

黃帝內經

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

【題解】九宮,指四方、四隅、中央九個方位;八風,指八方之風。

本篇根據九宮的方位,討論了八方氣候變化的情況及對人一體的影響,並提出迴避風邪預防疾病的重要一性一,故篇名為"九宮八風"。

古人是以天像在大地的投影為基礎,繪製面南定位的俯看圖。

因為它主要在於示意,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並且是天地合一,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說,不便於理解。

太一遊宮,從某種角度講,是一年之內的部分天象記錄。

主要是根據觀察北極星附近的北斗星處於不同的位置來標定季節。

據此,我們根據原文的思想和實際天象情況,按面北定位的方法,把天地分開,繪製.了示意圖。

圖示中吸取了現代美術中的景象透一視法,以便仰面觀天,俯首看地。

這樣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原文,又便於實際觀察。

根據古人天圓地方的思想,上面的大圓是北天之九宮,下面是大地之九野。

假使我們站在大地中央,面北而立,上面的天之九宮是上南下北,左西右東;下面的地之九野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這樣天之"四正"、"四隅"與地之"四正"、"四隅"相對應。

也就是天之九宮按其東西南北的分位,正好投影在地之九野。

地之九野各方塊內所排列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字樣,是《周易》八卦的名稱,旁側標其卦形,在此作為八個方位的特徵,以標示一年之中一陰一陽一消長、升降。

八卦的位置是按照其五行屬一性一,分列於八個方位。

坎卦屬水,位居北方;離卦屬火,位居南方;震卦屬木,居於東方;兌卦屬金,位居西方;乾卦亦屬金,位居西北方;艮卦亦屬±,位居東北方;巽卦亦屬木,位居東南方;坤卦亦屬土,位居西南方;土居中央。

我們看天之九宮。

中心圓內是中宮招搖,為太一所居之位。

《史記.天官書》中談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太一,是我們熟知的北極星。

它在天文學中很重要,因為它處於地球北極軸(自轉軸)所指向的一點上,所以它不升不沒、恆居"天之中",天體以之為樞而自東向西運轉。

古人受神學思想的影響,把它稱為天帝,居於中央至尊之位。

它一年四季基本上處於正北方的一個寮上,所以北半球的人們很自然地把它作為確定方向的標誌。

從中宮這個中心圓向外第一輪圓圈,是北斗七星在"二至"、"二分"、"四立"八個節氣所處的位置和斗一柄一所指的方向,這是我們這幅圖的關鍵。

它是古人天象計時的重要內容之一。

因為在年週期內,人們所看到的北斗星,在圍繞北極星旋轉一周。

所以,北斗星便成了人們標方位、定季節的天然指示器。

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一陽一、搖光組成、前四星組成斗身,又稱為魁;後三星組成斗一柄一,又稱為杓。

當春天的黃昏時,遙望北天,我們就會發現,斗一柄一正指向東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東而南,再向西,然後向北旋轉,從我們這個圖上看是呈逆時針旋轉(圖與實際天像一致)。

經過一年之後,又回到原來的位置。

所以古有"斗一柄一指東,天下皆春;斗一柄一指南,天下皆夏;斗一柄一指西,天下皆秋;斗一柄一指北,天下皆冬"的諺語。

它實際上是地球沿軌道由西向東公轉的反映。

所以這些天象背景則由東向西旋轉。

古人把這一周按正北、正南、正東、正西、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分為八個區域。

再把一年二十四節分為八個時段,每個時段含三個節氣,約四十六天左右。

這樣北斗在不同的時段處於八個不同的區域。

在每個區域所在的時間內體現不同的氣候特點,然後依據不同的時間內氣候的正常與否,來闡述與人一體生理、病理的內在聯繫,這就是太一遊宮,以及太一遊宮的意義所在。

上面我們談到,太一恆居中宮,所謂游宮,是通過北斗體現出來的。

《史記·天官書》中談到"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一陰一陽一,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鬥。

"通過這段話不難看出,它受古老神學思想的影響,把北斗看成天帝(北極星)乘坐的車,而巡視四方(漢代武梁祠石刻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石刻上有把北斗想像為車形,天帝端坐其中出巡的景象)。

這樣,可用以建四時、定方位、分一陰一陽一、均五行。

我們知道,《內經》不涉鬼神,基本上摒棄了其中的迷信思想,只吸取了其中的天文科學,而使它服務於醫學。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太一遊宮,是把北極星連為一體而用。

北極星是中心坐標,北斗作為指針,從而確立"四正"、"四隅"八個方向,這樣外八宮也依此確立,合之中宮,共為九宮。

天之九宮確立之後,覆蓋在大地之九野之上。

中宮與地之中央上下對應,以下依次為的葉蟄宮,與大地的坎位對應;東北的天留宮,與大地的艮位對應;正東的倉門宮,與大地的震位對應;東南的一陰一洛宮,與大地的巽位對應;正南的上天宮,與大地的離位對應;西南的玄委宮,與大地的坤位對應;正西的倉果宮,與大地的兌位對應;西北的新洛宮,與大地的乾位對應。

另外談一下"月建"。

所謂月建,實質上與"八宮"的意義一致,八宮是把圍繞北極星周圍分為八個區域,一年分八個時段,每個時段含三個節氣。

而月建是分十二個區域,時間則依一年十二個月計算,每個月含兩個節氣。

在按十二地支依次排列,十一月建子,是指斗一柄一指向子位,時值冬至,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如果以北斗星天象計時,應面北定位,十二地支所主的方位,依逆時針方向旋轉。

如果以太一陽一和二十八宿天象計時,應面南定位,十二地支所主方位則以順時針方向旋轉,這是不難理解的。

【原文】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一陰一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日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返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

【提要】本段主要講太一移居九宮的順序以及相應的日期。

【白話解】北極星位於天極的正中,成為測定方位的中心坐標,北斗星圍繞它旋轉,是標定方向位置的指針,一年之內由東向西依次移行。

在冬至這一天,斗一柄一指向正北方的葉蟄宮,並在這個區域運行四十六天,歷經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立春節,就開始移居東北方的天留宮,在這區間運行四十六天,歷經立春、雨水、驚蟄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春分節,開始移居正東方的倉門宮,在這個區間運行四十六天,歷經春分、清明、谷雨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立夏,移居東南方的一陰一洛官,在這個區間運行四十五天,歷經立夏、小滿、芒種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夏至節,開始移居正南方的上天宮,在此區間運行四十六天,歷經夏至、小暑、大暑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立秋節,開始移居西南方的玄委宮,在此區間運行四十六天,歷經立秋、處暑、白露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秋分節,開始移居正西方的倉果宮,在此區間運行四十六天,歷經秋分、寒露、霜降三個節氣;期滿後的下一天,時交立冬節,開始移居西北方的新洛宮,在此區間運行四十五天,歷經立冬、小雪、大雪三個節氣。

期滿後的下一天,北斗重新游回葉蟄宮,就又到了冬至日,歷經三百六十六日(閏)回歸年週期,這就是所謂的"太一遊宮"。

太一日復一口地遊歷九宮的規律,是以冬至這一天,斗綱十一月建子,臨於正北方的葉蟄宮,在八卦中屬於一數的坎位,這時一陰一氣已極,天一陽一萌生,以此作為起點,來推算其逐日所在之處,其規律是從開始必屬於一數的坎位出發,在各個方位依次遊行了九天,最後仍回復到屬於一數的坎位。

經常像這樣循環不休,終而復始地輪轉著。

【原文】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汗[1]。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佔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佔在相;太一在中宮之日有變,佔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佔在將;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佔在百姓。

所謂有變者,太一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

各以其所主占貴賤[2]。

因視風所從來而佔之。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3],主生,長養萬物。

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

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提要】本段首先論述了太一在交節之時必引起氣候的變化,從交節前後風雨出現的遲早,可推算氣候的順逆以及其對社會的危害;其次指出風有虛實,並告誡人們謹防虛風。

【註釋】

[1]汗應當作"旱"為是。

[2]貴賤指上文君、相、吏、將、百姓而言。

[3]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所居之鄉,是指太一所據之所。

在每一季節所出現當令的風雨為實風,如春生東風,夏為南風,主生主長。

[4]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凡是從節氣所居方位的對方刮來的風叫做虛風,如冬至刮南風,夏至刮北風,主殺。

【白話解】

太一從一宮轉向下一宮的第一天,也就是每逢交節的日子,必有風雨出現,如果當天和風細雨,是吉祥的象徵。

因為這樣風調雨順的年景,必然穀物豐收,禽畜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很少有疾病的發生。

假若風雨出現在交節之前,就預示這一年多風多雨,發生洪澇災害。

反之,如果風雨出現在交節之後,就預示著少雨而乾旱。

太一臨葉蟄宮,時交冬至營曲二寺魯膀由九咀古盎觸亦,古稀殺饕麗置酌茱湘罔為太一是天元之主宰,居於宸極,南面而治。

冬至這一天又是一歲之首,位在正北,所以與君主相應;在交春分節的這一天,氣候有暴變,就預示著國相有災患,因為相位在左,職司教化布政,而春分東臨卯正,春氣一陽一和,所以與國相相應;.太一在中宮土旺主令的時間,也就是寄居於四隅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自交節的那些天,氣候發生突變,預示國中大小官,吏有災變。

因為他們分治國中,各司其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治四隅與普通官吏相應;在交秋分節的這一天,氣候有驟然變化,預示將軍的災患,因為將位在右,職司殺伐,而秋分西臨酉正,秋氣肅殺,所以與將軍相應;在交夏至節的這一天,氣候有劇烈變化,預示百姓們有禍患,因為夏至南臨午正,一陽一氣升發,庶物蕃盛,與一操一百業而生的億萬百姓相應。

所謂氣候有突然變化,是指太一臨上述五宮的日子,出現折斷樹木,飛沙走石的狂風。

這種氣候,根據出現在不同的節氣,其傷害一性一會反映在不同的階層。

因此,也是預測不同身份的人受病的依據。

同時還應當察看風向的來路,作為預測氣候正常與否的依據。

凡是風來自當令的方位,比如說時值冬至,位臨子方,氣候以一陰一寒為特點,應當以北風凜冽為順;時交春分,位臨卯方,天氣溫和,應當以東風拂煦為順;時交夏至,位臨午方,天氣炎熱,應當以南風烘熔為順;時交秋分,位臨酉方,天氣清涼,應當以西風蕭肅為順。

這樣的正位之風,又叫做實風,主生長,養育萬物,反之,如果風從當令相對的方位而來,出現與季節相牴觸的氣候,叫虛風。

它能夠傷人致病,主摧一殘,危害萬物。

平時應密切注視這種異常氣候,謹慎地加以預防。

所以那些對養生之道素有高度修養的人,時刻防避四時不正之氣,免受它的危害,就像躲避箭矢礓石一樣,從而使外邪不能內侵,保證機體健康,就是這個道理。

風從南方來,名日大弱風[1],其傷人也,內捨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

風從西南方來,名日謀風[2],其傷人也,內捨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為弱。

風從西方來,名日剛風[3],其傷人也,內捨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

風從西爿匕方來,名日折風[4],其傷人也,內捨於小腸,外在於手太一陽一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

風從北方來,名日大剛風[5],其傷人也,內捨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

風從東北方來,名日凶風[6],其傷人也,內捨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

風從東方來,名日嬰兒風[7]川,其傷人也,內捨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身濕。

風從東南方來,名日弱風[8],其傷人也,內捨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

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

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

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

犯其兩濕之地,則為痿。

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僕偏枯矣。

【提要】本段論述了八方之虛風對人一體的傷害情況,簡述了虛人中虛風病情嚴重,並教導人們謹防虛風侵襲人一體。

【註釋】

[1]大弱風南風離火宮,熱盛則風至必微,故稱大弱風。

其在人以火髒應之,內應心,外在脈。

[2]謀風西南方坤土宮之風,一陰一氣方生,一陽一氣尤盛,一陰一陽一去就,若有所議,故稱謀風,其在人一土髒應之。

[3]剛風西方兌金宮之風,金氣剛勁故稱剛風,其在人以金髒應之。

[4]折風西北方乾金宮之風,金主折傷,故稱折風。

[5]大剛風北方坎水宮之風,氣寒則風烈,故稱大剛風,其在人以水髒應之。

[6]凶風東北方艮土宮之風,一陰一氣未退,一陽一氣未盛,故稱凶風。

[7]嬰兒風東方震木宮之風,東應春,萬物始生,故稱嬰兒風,其在人以木髒應之。

[8]弱風東南巽木宮之風,氣暖而風柔,故稱弱風,東南濕盛,濕氣侮土,故其在人內傷於胃腑,外主肌肉一身重。

【白話解】太一位居於天極中央,成為定向的中心坐標,根據斗星旋轉的指向,以中宮巡臨八宮,從而定八風的方位,來推測氣候的正常與異常。

從南方來的風,名叫大弱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入於心,外在於血脈,因屬於南方火熱之邪,所以其氣主熱證。

從西南方來的風,名叫謀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入於脾,外則在於肌肉。

脾為後天之本,所以其氣主虛一性一病證。

從西方來的風,名叫剛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入於肺,外則留於皮膚之間,由於西方屬金,風一性一剛烈,所以其氣主燥一性一病證。

從西北方來的風,名叫折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入小腸,外在於手太一陽一經脈。

如果脈氣竭絕,說明疾病惡化而深陷擴散;如果其脈氣閉塞,氣機聚結不通,往往會形成猝然死亡。

從北方來的風,名叫大剛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入於腎,外在於骨骼和肩背的膂筋部;因為北風一陰一寒至盛,遏傷腎一陽一,所以其氣主寒一性一病證。

從東北方來的風,名叫凶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人一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一體關節。

從東方來的風,名叫嬰兒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入於肝,外在於筋的連結之處。

因為東方為水鄉濕地,東風多雨,所以其氣主濕一性一病證。

從東南方來的風,名叫弱風,它傷害到人一體,內可侵人於胃,外在於肌肉。

因為東南濕盛,其氣重濁,所以其氣主身一體困重不揚之病證。

上面所說的八種風,凡是從當令節氣相對的方向而來的,都屬於虛風賊邪,因為是違背時令的不正之氣,所以它能使人發生疾病。

人與自然息息相通,如果人一體虛弱,時值這一年的氣運衰微,恰逢月廓虧空,又失卻時宜之和,這樣三虛相結合,內外相因,正不勝邪,就會得暴病,猝然死亡。

如果三虛之中只犯一虛,也能發生疲勞睏倦,寒熱相兼的病證。

如果冒雨或涉水,或久居潮一濕之地,感受濕邪,傷於肌肉,便會發生痿病。

所以,深知養生之道的人,預防賊風邪氣,如同躲避弓箭和礓石的射擊一樣。

不然的話,如果恰逢三虛相遇,就有可能偏中於邪風,而導致突然昏厥仆倒,或引起半身不遂一類的病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