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二、指出一陰一陽一的平衡和內臟的虛實有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

一、討論了一陰一陽一失調而引起的各種寒熱病變,說明人一體的一陰一陽一必須保持平衡。

二、指出一陰一陽一的平衡和內臟的虛實有關。

三、闡明「肉苛」病症是由於營衛虛弱不調而形成的。

四、經氣上下不調為逆氣,並指出了肺絡之逆、胃氣之逆、腎水之逆三種不同的病理變化。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黃帝道:有的病人,四肢發一熱,遇到風寒,熱得更加厲害,如同炙於火上一般,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對曰:一陰一氣少而一陽一氣勝也,故熱而煩滿也。

岐伯回答說:這是由於一陰一氣少而一陽一氣勝,所以發一熱而煩悶。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

黃帝說:有的人穿的衣服並不單薄,也沒有為寒邪所中,卻總覺得寒氣從內而生,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曰:是人多痺氣也,一陽一氣少一陰一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岐伯說:是由於這種人多痺氣,一陽一氣少而一陰一氣多,所以經常感覺身一體發冷,像從冷水中出來一樣。

帝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黃帝說:有的人四肢發一熱,一遇到風寒,便覺得身如熱火熏炙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曰:是人者一陰一氣虛,一陽一氣盛,四肢者一陽一也,兩一陽一相得而一陰一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一陽一獨治。

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

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岐伯說:這種人多因素體一陰一虛而一陽一氣勝。

四肢屬一陽一,風邪也屬一陽一,屬一陽一的四肢感受屬一陽一的風邪,是兩一陽一相並,則一陽一氣更加亢盛,一陽一氣益盛則一陰一氣日益虛少,至衰少的一陰一氣不能熄滅旺盛的一陽一火,形成了一陽一氣獨旺的局面。

現一陽一氣獨旺,便不能生長,因一陽一氣獨勝而生機停止。

所以這種四肢熱逢風而熱的如炙如火的,其人必然肌肉逐漸消瘦。

帝曰:人有身寒,一陽一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栗,是為何病?

黃帝說:有的人身一體寒涼,雖進湯火不能使之熱,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之溫,但卻不惡寒戰慄,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一陽一氣衰,腎脂枯木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

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

所以不能凍栗者,肝一一陽一也,心二一陽一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岐伯說:這種人平素即腎水之氣盛,又經常接近水濕,致水寒之氣偏盛,而太一陽一之一陽一氣偏衰,太一陽一之一陽一氣衰,則腎脂枯竭不長。

腎是水髒,主生長骨髓,腎脂不生則骨髓不能充滿,故寒冷至骨。

其所以不能戰慄,是因為肝是一一陽一,心是二一陽一,一個獨一陰一的腎水,勝不過心肝二一陽一之火,所以雖寒冷,但不戰慄,這種病叫「骨痺」,病人必骨節拘攣。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亦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

黃帝說:有的人皮肉麻木沉重,雖穿上棉衣,仍然如故,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人與志不相有,曰死。

岐伯說:這是由於營氣虛而衛氣實所致。

營氣虛弱則皮肉麻木不仁,衛氣虛弱,則肢一體不能舉動,營氣和衛氣俱虛,則既麻木不仁,又不能舉動,所以皮肉更加麻木沉重。

若人的形體與內臟的神志不能相互為用,就要死亡。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髒使然?願聞其故。

黃帝說:人病氣逆,有的不能安臥而呼吸有聲;有的不能安臥而呼吸無聲;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有的能夠安臥,行動則氣喘;有的不能安臥,也不能行動而氣喘;有的不能安臥,臥則氣喘。

是哪些臟腑發病,使之這樣呢?我想知道是什麼緣故?

岐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一陽一明之逆也,足三一陽一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一陽一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

一陽一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

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岐伯說:不能安臥而呼吸有聲的,是一陽一明經脈之氣上逆。

足三一陽一的經脈,從頭到足,都是下行的,現在足一陽一明經脈之氣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聲。

一陽一明是胃脈,胃是六腑之海,胃氣亦以下行為順,若一陽一明經脈之氣逆,胃氣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臥。

《下經》曾說:「胃不和則臥不安。」

就是這個意思。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的,這是由於肺之脈絡不順,絡脈不能隨著經脈之氣上下,故其氣留置於經脈而不行於絡脈。

但絡脈生病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雖呼吸不利有聲,但起居如常。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循津一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一液,主臥與喘也。

若不能安臥,臥則氣喘的,是由於水氣侵犯所致。

水氣是循著津一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動的。

腎是水髒,主持津一液,如腎病不能主水,水氣上逆而犯肺,則人即不能平臥而氣喘。

帝曰:善。

黃帝說:好。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