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一、從四時氣候與五臟的關係,闡述季節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

【本章要點】

一、從四時氣候與五臟的關係,闡述季節一性一的多發病。

二、從一日之間的變化、體表部位以及臟腑位置等,來說明一陰一陽一學說在醫學上的靈活運用。

三、從四時一陰一陽一五行為中心來演繹、討論人一體臟腑功能和自然界氣候變化的有機聯繫。

【原文】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1,經有五風,何謂?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髒;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2,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洩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痺厥。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洩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厥,飧洩而汗出也。

夫一精一者,身之本也。

故藏於一精一者,春不病溫。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故曰:一陰一中有一陰一,一陽一中有一陽一。

平旦至日中,天之一陽一,一陽一中之一陽一也;日中至黃昏,天之一陽一,一陽一中之一陰一也;合夜至雞鳴,天之一陰一,一陰一中之一陰一也;雞鳴至平旦,天之一陰一,一陰一中之一陽一也。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一陰一陽一,則外為一陽一,內為一陰一。

言人身之一陰一陽一,則背為一陽一,腹為一陰一。

言人身之臟腑中一陰一陽一,則髒者為一陰一,腑者為一陽一。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一陰一,膽、胃、大腸、小腸、膀一胱、三焦,六腑皆為一陽一。

所以欲知一陰一中之一陰一,一陽一中之一陽一者,何也?為冬病在一陰一3,夏病在一陽一4,春病在一陰一5,秋病在一陽一6,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故背為一陽一,一陽一中之一陽一,心也;背為一陽一,一陽一中之一陰一,肺也;腹為一陰一,一陰一中之一陰一,腎也,一陰一中之一陽一,肝也;腹為一陰一,一陰一中之至一陰一,脾也。

此皆一陰一陽一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

故以應天之一陰一陽一也。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一精一於肝。

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7,是以春氣在頭也。

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一精一於心,故病在五臟。

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8。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一精一於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9。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一精一於肺,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十。

是以知病之在皮一毛一也。

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一陰一,藏一精一於腎,故病在谿。

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一逆一從,一陰一陽一表裡,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一精一,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註釋】

1天有八風:八風,指來自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方之風;天有八風,指自然界中來自八方不正之邪氣。

2鼽衄:鼽,指鼻流清涕;衄,指鼻出一血。

3冬病在一陰一:腎五行屬水,為一陰一髒,又居於下焦,為一陰一中之一陰一。

冬病在腎,所以說冬病在一陰一。

4夏病在一陽一:心五行屬火,為一陽一髒,又居於上焦,為一陽一中之一陽一。

夏病多在心,所以說夏病在一陽一。

5春病在一陰一:肝五行屬木,為一陰一髒,體一陰一而用一陽一,又居於下焦,為一陰一中之一陽一。

春病多在肝,所以說春病在一陰一。

6秋病在一陽一:肺五行屬金,為一陰一髒,又居於上焦,為一陽一中之一陰一。

秋病多在肺,所以說秋病在一陽一。

7歲星:即木星,五行屬木。

8熒惑星:即火星,五行屬火。

9鎮星:即土星,五行屬土。

十太白星:即金星,五行屬金。

辰星:即水星,五行屬水。

【譯文】

黃帝問道:自然界有八風,人的經脈病變又有五風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答說:自然界的八風是外部的致病邪氣,它侵犯經脈,產生經脈的風病,風邪還會繼續循經脈而侵害五臟,使五臟發生病變。

一年的四個季節,有相剋的關係,如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某個季節出現了克制它的季節氣候,這就是所謂四時相勝。

東風生於春季,病多發生在肝,肝的經氣輸注於頸項。

南風生於夏季,病多發生於心,心的經氣輸注於胸脅。

西風生於秋季,病多發生在肺,肺的經氣輸注於肩背。

北風生於冬季,病多發生在腎,腎的經氣輸注於腰股。

長夏季節和中央的方位屬於土,病多發生在脾,脾的經氣輸注於脊。

所以春季邪氣傷人,多病在頭部;夏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氣傷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多發生鼽衄,夏天多發生在胸脅方面的疾患,長夏季多發生腹洩等裡寒證,秋天多發生風瘧,冬天多發生痺厥。

若冬天不進行按臍等擾動一陽一氣的活動,來年春天就不會發生鼽衄和頸項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會發生胸脅的疾患,長夏季節就不會發生腹洩一類的裡寒病,秋天就不會發生風瘧病,冬天也不會發生痺厥、饗洩、汗出過多等病症。

一精一,是人一體的根本,所以一陰一精一內藏而不妄洩,春天就不會得溫一熱病。

夏暑一陽一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熱,到秋天就會釀成風瘧病。

這是診察普通人四時發病的一般規律。

所以說:一陰一陽一之中,還各有一陰一陽一。

白晝屬一陽一,平旦到中午,為一陽一中之一陽一。

中午到黃昏,則屬一陽一中之一陰一。

黑夜屬一陰一,合夜到雞鳴,為一陰一中之一陰一。

雞鳴到平旦,則屬一陰一中之一陽一。

人的情況也與此相應,就人一體一陰一陽一而論,外部屬一陽一,內部屬一陰一,就身一體的部位來分一陰一陽一,則背為一陽一,腹為一陰一,從臟腑的一陰一陽一劃分來說,則髒屬一陰一,腑屬一陽一,肝、心、脾、肺、腎五臟都屬一陰一,膽、胃、大腸、小腸、膀一胱、三焦六腑都屬一陽一。

瞭解一陰一陽一之中復有一陰一陽一的道理是為什麼呢?這是要分析四時疾病的在一陰一在一陽一,以作為治療的依據,如冬病在一陰一,夏病在一陽一,春病在一陰一,秋病在一陽一,都要根據疾病的部位來施用針刺和砭石的療法。

此外,背為一陽一,一陽一中之一陽一為心,一陽一中之一陰一為肺。

腹為一陰一,一陰一中之一陰一為腎,一陰一中之一陽一為肝,一陰一中的至一陰一為脾。

以上這些都是人一體一陰一陽一表裡、內外雌雄相互聯繫又相互對應的例證,所以人與自然界的一陰一陽一是相應的。

黃帝說:五臟除與四時相應外,它們各自還有相類的事物可以歸納起來嗎?岐伯說:有。

比如東方青色,與肝相通,肝開竅於目,一精一氣內藏於肝,發病常表現為驚駭,在五味為酸,與草木同類,在五畜為雞,在五穀為麥,與四時中的夏季相應,在天體為歲星,春天一陽一氣上升,所以其氣在頭,在五音為角,其成數為八,因肝主筋,所以它的疾病多發生在筋。

此外,在嗅味為臊。

南方赤色,與心相通,心開竅於耳,一精一氣內藏於心,在五味為苦,與火同類,在五畜為羊,在五穀為黍,與四時中的夏季相應,在天體為熒惑星,它的疾病多發生在脈和五臟,在五音為徵,其成數為七。

此外,在嗅味為焦。

中央黃色,與脾相通,脾開竅於口,一精一氣內藏於脾,在五味為甘,與土同類,在五畜為牛,在五穀為稷,與四時中的長夏相應,在天體為鎮星,它的疾病多發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為宮,其成數為五。

此外,在嗅味為香。

西方白色,與肺相通,肺開竅於鼻,一精一氣內藏於肺,在五味為辛,與金同類,在五畜為馬,在五穀為稻,與四時中的秋季相應,在天體為太白星,它的疾病多發生在背部和皮一毛一,在五音為商,其成數為九。

此外,在嗅味為腥。

北方黑色,與腎相通,腎開竅於前後二一陰一,一精一氣內藏於腎,在五味為鹹,與水同類,在五畜為彘,在五穀為豆,與四時中的冬季相應,在天體為辰星,它的疾病多發生在谿和骨,在五音為羽,其成數為六。

此外,其味為腐。

所以善於診脈的醫生,能夠謹慎細心地審察五臟六腑的變化,瞭解其順逆的情況,把一陰一陽一、表裡、雌雄的對應和聯繫,綱目分明地加以歸納,並把這些一精一深的道理,深深地記在心中。

這些理論,至為寶貴,對於那些不是真心實意地學習而又不具備一定條件的人,切勿輕意傳授,這才是一愛一護和珍視這門學問的正確態度。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