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一、闡述奇邪在絡,因放血而產生各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

黃帝內經

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

【本章要點】

一、闡述奇邪在絡,因放血而產生各種不一良反應及其原理。

二、說明刺針後肉著的原理。

【原文】

黃帝曰:願聞其奇邪1而不在經者。

岐伯曰:血絡是也。

黃帝曰:刺血絡而僕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拔針而腫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拔針而面色不變而煩悗者,何也?多出一血而不動搖者,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曰: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2,脫氣則僕。

血氣俱盛而一陰一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一陽一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

新飲而液滲於絡,而未合和於血也,故血出而汁別焉;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

一陰一氣積於一陽一,其氣因於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

一陰一陽一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則一陰一陽一俱脫,表裡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

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悗者,刺絡而虛經,虛經之屬於一陰一者,一陰一脫,故煩悗。

一陰一陽一相得而合為痺者,此為內溢於經,外注於絡。

如是者,一陰一陽一俱有餘,雖多出一血而弗能虛也。

黃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脈3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則而瀉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

失數而反,各如其度。

黃帝曰:針入而肉著者,何也?岐伯曰: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內著於針,故堅焉。

【註釋】

1奇邪:這裡指因絡脈不通,外來邪氣壅滯不能深入經脈,而發生異常的病變,稱這種外來邪氣為奇邪。

2脫氣:針刺放血,氣隨血脫,名脫氣。

3血脈:這裡指血脈盛,即邪氣亢盛的意思。

【譯文】

黃帝說:請你講解一下由奇邪所導致的,又不在經脈中的病變情況。

岐伯回答說:這是病邪滯於絡脈導致的病變。

黃帝說:刺血絡放血時病人昏倒,是什麼原因?針刺後血液噴一射而出,是什麼原因?放出的血色黑濃厚,又是什麼原因?放出的血清稀,有一半像水汁,是什麼原因?出針後局部皮膚腫起,是什麼原因?放出的血或多或少,面色蒼白,是什麼原因?面色無變化,但心胸煩悶,是什麼原因?出一血雖多,但無痛苦,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說:脈氣盛但血虛的人,針刺時就會脫氣,氣脫人就會昏倒;血氣雖然俱盛,但經脈中一陰一氣較多,所以它的血行滑利,刺絡放血時就會血出如噴;一陽一氣蓄積於血絡之中,長時間不能外洩,所以血色黑濃厚,不能噴一射而出;剛剛喝過水,水液滲入絡脈,尚未與血混合時,針刺出的血便清稀;如果不是剛飲過水,那就說明病人一體內積有水氣,日久便會形成水腫;一陰一氣積蓄於一陽一分,困滯在絡脈,故針刺時血未出而氣先行,一陰一氣閉於肉腠則使皮膚發腫;一陰一陽一二氣剛剛相合而尚未協調,此時用洩法針刺,就會使一陰一陽一耗散,表裡相離,出現面色蒼白的現象;刺絡時血出較多,但面色不變而心胸煩悶的,是由於刺絡使經脈變虛,而虛的經脈連屬於五臟之一陰一,髒虛則一陰一虛,所以心胸煩悶;一陰一邪一陽一邪相合而形成痺症,使邪氣內溢於經,外注於絡,這樣一陰一分一陽一分的邪氣都有餘,所以針刺時雖出一血較多,經脈也不會變虛。

黃帝說:怎樣觀察血絡呢?岐伯回答說:血脈盛的,絡脈堅一硬一脹滿而發赤,或上或下,無固定的部位,小的像針,大的像筷子。

在這種情況下,用刺絡放血的方法會萬無一失。

但施治時,切不可違反針刺的原則,否則,就會導致上述不一良後果。

黃帝說:針刺入肌體後,被肌肉裹一住針身,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機體的熱氣使針發一熱,針身發一熱,就會使肌肉和針裹在一起了,所以堅實不易轉動。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