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篇中從脈象變化著手,分析了疝、瘕、腸?、偏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

本篇介紹了幾種特別少見的疾病,所以篇名為「大奇論」。

篇中從脈象變化著手,分析了疝、瘕、腸?、偏枯、暴厥等病的病機及其預後。

同時還闡述了心、肝、腎以及膽、胃、大腸、小腸等臟腑一精一氣不足的死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九卷。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肺之雍,喘而兩月去滿。

肝雍,兩月去滿,臥則驚,不得小一便。

2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癇瘛筋攣。

肝脈小急,癇瘛筋攣。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不治自己。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345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一陽一急為瘕,三一陰一急為疝,二一陰一急為癇厥,二一陽一急6為驚。

脾脈外鼓,沉為腸?,久自已。

肝脈小緩為腸?,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下血,血7溫身熱者死。

心肝?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己。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

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薪(《太素》卷十五,《五藏脈診》作「新」,義長)然,是心一精一之予奪也,草干而死。

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8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花而死。

脈至如丸泥,是胃一精一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一精一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一泉,浮鼓肌中,太一陽一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脈經》卷五第五校語云:「一作?」,義長)發死。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藏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1滿:此處指脈氣滿實。

2脛有大小:兩小腿大、小不一樣。

3三一陽一:指太一陽一經。

4三一陰一:指太一陰一經。

5二一陰一:指少一陰一經。

6二一陽一:指一陽一明經。

7溫:當作「溢」字。

8懸去棗花而死:張介賓注:「懸者,花之開;去者,花之落,言於棗花開落之時,火旺而水敗」。

肝、腎、肺脈氣均滿實的,即為癰腫病。

肺癰表現為喘一息,兩脅下脹滿;肝癰表現為兩脅下脹滿,躺臥則易驚,不能小一便;腎癰表現為從脅肋至小腹部脹滿,兩下肢大小不一樣,患側大一腿、小腿活動不方便,而且容易發展成為偏枯。

心脈滿而大,容易產生癲癇、一抽一搐、筋脈拘急的病變;肝脈小而急,也容易產生癲癇、一抽一搐、筋脈拘急的病變;肝脈搏動快而急數,是突然受到驚駭所至;肝脈一時按不到,突然失音,一般無須治療,自己便會好的。

腎脈小而緊,肝脈小而緊,心脈不鼓指,均可能成為瘕病。

肝脈、腎脈都沉,將會產生石水證,肝脈、腎脈都浮,將會產生風水證:肝脈、腎脈均出現虛象,這是死證;肝脈、腎脈均小而若弓弦,將會發生驚病。

腎脈大急而沉,或肝脈大急而沉,均表明將會產生疝氣病。

心脈搏動滑而且急,是心疝;肺脈搏動而沉,是肺疝。

膀一胱脈、小腸脈搏動緊急,將產生瘕證;脾脈、肺脈搏動緊急,將產生疝氣;心脈、腎脈搏動緊急,將產生癇厥證;胃脈、大腸脈搏動緊急,將產生驚病。

脾脈跳動部位外移,而且兼有沉象,是痢疾病,時間久了自己會好;肝脈小而緩的,也是痢疾病,這個病很容易治療;腎脈搏動小而沉,是痢疾便血,假若血液大量外溢,而且身一體發一熱,為死證;心脈、肝脈小而沉澀的,為痢疾病便血,心、肝二髒同時發病,就可以治療,心肝脈小而沉澀,為痢疾便血。

如果見身一體發一熱的必死,若熱勢很重,七天即可死亡。

胃脈沉澀,或跳動部位外移而且脈大,心脈小而緊急,均為血氣隔塞不通,將會產生偏枯病,一般說男子多發生左側偏枯,女子多發生右側偏枯,如果聲音不啞,舌轉動靈活,就可以治療,三十天左右就有起色;若兼說話發不出聲音,三年才有起色;如果病人年齡不滿二十歲,多在三年內死亡。

脈來搏擊有力,出一血,身一體發一熱,多數會死亡;若脈來浮而兼鉤猶如懸空,為出一血證的正常脈象;脈來如水流湍急,病名叫暴厥證,暴厥即是指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不知與人言語;脈來而數,會使人突然驚懼,三四天內自己會好。

脈來如浮波之相合,浮波相合,即脈搏頻數,人一呼一吸脈搏跳動十次以上,這是人一體十二經氣不足的徵象,從開始出現這種脈象算起,大約在九十天左右就要死亡。

脈來象烈火燃一燒一樣旺盛,是心臟一精一氣將脫的象徵,大約到深秋草乾枯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散落的樹葉,輕浮不定,是肝臟一精一氣虛極的象徵,大約到樹葉飄落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搏如來訪之客,所謂如來訪之客,是指脈搏阻塞而彈指,是腎氣衰敗的徵象,大約在棗樹開花或落花時就要死亡。

脈來如泥丸一般,是胃腑一精一氣不足的象徵,大約在榆錢枯落的暮春就要死亡。

脈來如木橫格指下,是膽氣不足的象徵,大約在穀類成熟的秋季就要死亡。

脈來如弦如縷,是胞絡一精一氣不足的象徵,病人言語過多,大約到下霜的時候就要死亡,若病人安靜無言,便可以治療。

脈來如交棘,交棘即脈象左右旁至如荊棘交叉,纏一綿不清,從開始出現算起,三十天就會死亡。

脈來如泉水上湧,浮而鼓動於肌肉之中,是太一陽一經經氣不足的象徵,大約到韭菜開花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頹敗的土一樣,虛火不堅,按不到脈搏,是肌肉一精一氣不足的象徵,從面部五色來看,如果經常出現黑白兩種顏色,就要死亡。

脈來如懸瓶,浮而診脈省力,但切摩益大,表明十二俞一穴一的經氣不足,大約到冬季水結冰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仰臥的刀口,浮取脈小而急,重按脈緊大而急,表明五臟有鬱熱,寒熱獨並存於腎臟,像這樣,病人不能坐,大約到立春時就要死亡。

脈來如彈丸,滑而不著手,不容易按到,表明大腸的一精一氣不足,大約到棗樹生葉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草木之花,輕浮而弱,易恐懼,坐臥不寧,行走、站立常聽見異常聲音,表明小腸一精一氣不足,大約到深秋季節就要死亡。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