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別,另外、特殊的意思。由於本篇所論脈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

一陰一陽一,本篇系指脈象而言。

別,另外、特殊的意思。

由於本篇所論脈之一陰一陽一,側重於其在三一陰一三一陽一經病證診斷方面的意義,與他篇所說的一陰一陽一含義有所不同,故名《一陰一陽一別論》。

正如明·吳昆《素問吳注》云:「此篇言一陰一陽一與常論不同,自是一家議論,故曰別論。」

1脈象與四時的相應關係及其分類、主病和預後。

2各經的部分病變、證候、傳變及其預後。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一陰一陽一,知一陽一者知一陰一,知一陰一者知一陽一。

凡一陽一有五,五五二十五一陽一。

所謂一陰一者,真髒也。

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一陽一者,胃脘之一陽一也。

別於一陽一者,知病處也,別於一陰一者,知生死之期。

三一陽一在頭,三一陰一在手,所謂一也。

別於一陽一者,知病忌時,別於一陰一者,知死生之期。

謹熟一陰一陽一,無與眾謀。

所謂一陰一陽一者,去者為一陰一,至者為一陽一,靜者為一陰一,動者為一陽一,遲者為一陰一,數者為一陽一。

凡持真脈之藏脈者,肝主懸絕急,十八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

曰:二一陽一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曰:三一陽一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肙);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

曰:一一陽一發病,少氣,善咳,善洩;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二一陽一一一陰一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二一陰一一一陽一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三一陰一三一陽一發病,為偏枯萎易,四肢不一舉。

鼓一一陽一曰鉤,鼓一一陰一曰一毛一,鼓一陽一勝急曰弦,鼓一陽一至而絕曰石,一陰一陽一相過曰溜。

一陰一爭於內,一陽一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嗚。

一陰一之所生,和本曰和。

是故剛與剛,一陽一氣破散,一陰一氣乃消亡。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死一陰一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一陽一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所謂生一陽一死一陰一者,肝之心謂之生一陽一,心之肺謂之死一陰一,肺之腎謂之重一陰一,腎之脾謂之辟一陰一,死不治。

結一陽一者,腫四支。

結一陰一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一陰一陽一結斜,多一陰一少一陽一曰石水,少腹腫。

二一陽一結,謂之消。

三一陽一結,謂之隔。

三一陰一結,謂之水。

一一陰一一一陽一結,謂之喉痺。

一陰一搏一陽一別,謂之有子。

一陰一陽一虛,腸澼死。

一陽一加於一陰一,謂之汗。

一陰一虛一陽一搏,謂之崩。

三一陰一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一陰一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一陰一俱搏,十日死;三一陽一搏且鼓,三日死;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一陽一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黃帝問道:人有四經十二從,這是什麼意思?

歧伯回答說:四經,是指與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十二從,是指與十二個月相應的十二經脈。

脈有一陰一有一陽一,能瞭解什麼是一陽一脈,就能知道什麼是一陰一脈,能瞭解什麼是一陰一脈,就能知道什麼是一陽一脈。

一陽一脈有五種,就是春微弦,夏微鉤,長夏微緩,秋微一毛一,冬微石。

五時各有五臟的一陽一脈,所以五時配合五臟,則為二十五種一陽一脈。

所謂一陰一脈,就是脈沒有胃氣,稱為真髒脈象真髒脈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徵,敗像已見,就可以斷其必死。

所謂一陽一脈,就是指有胃氣之脈。

辨別一陽一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病變的所在;辨別真髒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時期。

三一陽一經脈的診察部位,在結喉兩旁的人迎一穴一,三一陰一經脈的診察部位,在手魚際之後的寸口。

一般在健康狀態之下,人迎與寸口的脈象是一致的。

辨別屬一陽一的胃脈,能知道時令氣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別屬一陰一的真髒脈,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時期。

臨證時應謹慎而熟練地辨別一陰一脈與一陽一脈,就不致疑惑不絕而眾議紛紜了。

凡診得無胃氣的真藏脈,例如:肝脈來的形象,如一線孤懸,似斷似絕,或者來得弦急而硬,十八日當死;心脈來時,孤懸斷絕,九日當死;肺脈來時,孤懸斷絕,十二日當死;腎脈來時,孤懸斷絕,七日當死;脾脈來時,孤懸斷絕,四日當死。

一般地說:胃腸有病,則可影響心脾,病人往往有難以告人的隱情,如果是女子就會月一經不調,甚至經閉。

若病久傳變,或者形體逐漸消瘦,成為「風消」,或者呼吸短促,氣息上逆,成為「息賁」,就不可治療了。

一般地說:太一陽一經發病,多有寒熱的症狀,或者下部發生癰腫,或者兩足痿弱無力而逆冷,腿肚酸痛。

若病久傳化,或為皮膚乾燥而不潤澤,或變為頹疝。

一般的說:少一陽一經發病,生發之氣即減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洩瀉。

若病久傳變,或為心虛掣痛,或為飲食不下,阻塞不通。

一陽一明與厥隱發病,主病驚駭,背痛,常常噯氣、呵欠,名曰風厥。

少一陰一和少一陽一發病,腹部作脹,心下滿悶,時欲歎氣。

太一陽一和太一陰一發病,則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或者四肢不能舉動。

脈搏鼓動於指下,來時有力,去時力衰,叫做鉤脈;稍無力,來勢輕虛而浮,叫做一毛一脈;有力而緊張,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脈;有力而必須重按,輕一按不足,叫做石脈;既非無力,又不過於有力,一來一去,脈象和緩,流通平順,叫做滑脈。

一陰一陽一失去平衡,以致一陰一氣爭勝於內,一陽一氣擾亂於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一陽一熏肺,發生喘鳴。

一陰一之所以不能生化,由於一陰一陽一的平衡,是謂正常。

如果以剛與剛,則一陽一氣破散,一陰一氣亦必隨之消亡;倘若一陰一氣獨盛,則寒濕偏勝,亦為剛柔不和,經脈氣血亦致敗絕。

屬於死一陰一的病,不過三日就要死;屬於生一陽一的病,不過四天就會痊癒。

所謂生一陽一、死一陰一:例如肝病傳心,為木生火,得其生氣,叫做生一陽一;心病傳肺,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一陰一,肺病傳腎,以飲傳一陰一,無一陽一之候,叫做重一陰一;腎病傳脾,水反侮土,叫做辟一陰一,是不治的死症。

邪氣鬱結於一陽一經,則四肢浮腫,以四肢為諸一陽一之本;邪氣鬱結於一陰一經,則大便下血,以一陰一絡傷則血下溢,初結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一陰一經一陽一經都有邪氣鬱結,而偏重於一陰一經方面的,就會發生「石水」之病,少腹腫脹;邪氣鬱結於二一陽一(足一陽一明胃、手一陽一明大腸),則腸胃俱熱,多為消渴之症;邪氣鬱結於三一陽一(足太一陽一膀一胱、手太一陽一小腸),則多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氣鬱結於三一陰一(足太一陰一脾、手太一陰一肺),多為水腫膨一脹的病;邪氣鬱結於一一陰一一一陽一(指厥一陰一和少一陽一)多為喉痺之病。

一陰一脈搏動有力,與一陽一脈有明顯的區別,這是懷孕的現象;一陰一陽一脈(尺脈、寸脈)具虛而患痢疾的,是為死症;一陽一脈加倍於一陰一脈,當有汗出,一陰一脈虛而一陽一脈搏擊,火迫血行,在婦人為血崩。

三一陰一(指手太一陰一肺、足太一陰一脾)之脈,俱搏擊於指下,大約到二十天半夜時死亡;二一陰一就(指手少一陰一心、足少一陰一腎)之脈俱搏擊於指下,大約到十三天傍晚時死亡;一一陰一(指手厥一陰一心胞絡、足厥一陰一肝)之脈俱搏擊於指下,而鼓動過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之脈俱搏,心腹脹滿,一陰一陽一之氣發洩已盡,大小一便不通,則五日死;三一陽一(指足一陽一明胃、手一陽一明大腸)之脈俱搏擊於指下,患有溫病的,無法治療,不過十日就要死了。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