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派遣使者趙道生來魏朝貢。始光二年(425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

魏書白話版

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

傅亮等人擁立劉義符之弟荊州刺史劉義隆為帝,年號定為元嘉(424)。

派遣使者趙道生來魏朝貢。

始光二年(425),徐羨之、傅亮等人請求歸政於劉義隆,劉義隆未予准許。

三年(426),劉義隆聽信他的侍中王華的話,殺了徐羨之、傅亮,派他的大將檀道濟等人率兵征討荊州刺史謝晦。

謝晦率領部眾東下,圖謀廢黜劉義隆,借討伐王華為由,打敗劉義隆的部將到彥之。

及至聽說檀道濟的大軍將要到來,謝晦的士兵驚恐逃散。

謝晦逃往江陵,帶著他的弟弟謝遁等人向北逃走,到達安陸延頭,被當地守將光順之捉住,送往建業斬首。

同年八月,劉義隆派他的殿中將軍吉恆來魏朝貢。

神鹿加二年(429),又派殿中將軍孫橫之到大魏朝貢。

三年,又派殿中將軍田奇前來朝貢。

不久,劉義隆派他的右將軍到彥之、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從水路進軍侵入黃河,驍騎將軍段橫率軍入寇虎牢;劉義隆又派他的豫州刺史劉德武、後將軍、長沙王劉義欣領兵到彭城作為後繼。

到彥之入寇..郂,分軍向虎牢和洛一陽一進擊。

世祖詔令黃河南邊各軍集合部隊撤到黃河以北,想要使敵軍驕傲自負。

隨即令冠軍將軍安頡等率軍從盟津渡河,攻打金墉,劉義隆的建武將軍杜驥被迫逃走,於是魏軍乘勝進攻虎牢,把它攻陷,殺死劉義隆的司州刺史尹沖。

叔孫建所部又大敗竺靈秀,追擊到湖陸。

神鹿加四年(431),安頡率兵進攻滑台,到彥之與王仲德等人燒掉船隻丟棄兵甲,逃回到彭城。

劉義隆又派檀道濟領兵援救滑台,叔孫建、長孫道生率軍襲擊檀道濟。

檀道濟的軍隊到達高梁山,安頡等人就攻佔了滑台,生擒其司徒從事中郎朱..之等人,檀道濟只得逃奔歷城,連夜逃遁回去。

劉義隆的青州刺史蕭思話也放棄所鎮守的地方奔往平昌,其在東一陽一所囤積的糧食被當地百姓燒燬。

延和元年(432)五月,劉義隆又派趙道生前來朝貢。

延和二年(433)二月,皇帝令兼散騎常侍宋宣出使劉義隆,並且替皇太子與劉氏結親。

九月,劉義隆派趙道生向朝廷進貢馴像一頭。

太延二年(436)三月,劉義隆派使者會元紹前來朝貢。

劉義隆忌恨他的司空檀道濟,就把他給殺了。

檀道濟臨死的時候,脫一下頭巾丟在地上說:「竟然會毀壞你的萬里長城。」

太延三年(437)三月,劉義隆派他的散騎常侍劉熙伯前來朝貢,並且同朝廷議論進納財物之事。

同年六月,劉義隆的女兒身亡,終於沒有能同皇太子成婚。

太延五年(439)十一月,劉義隆派遣黃延年向朝廷進獻馴象。

太平真君初年(440),劉義隆把他的弟弟大將軍劉義康貶徙到豫章。

真君二年,他的龍驤參軍巴東人扶令育進見劉義隆同他理論貶徙劉義康之事,劉義隆大怒,逮捕扶令育並將他殺掉。

同年四月,劉義隆派使者黃延年前來朝貢。

十二月,他再次派黃延年來朝貢。

這一年,劉義隆的梁州刺史劉真道的部將裴方明出兵攻擊楊難當,楊難當放棄了仇池,帶領妻子兒女來投奔大魏。

真君三年(442),世祖詔令琅笽王司馬楚之等人前往討伐裴方明。

安西將軍古弼、平西將軍元濟等人率軍在濁水阻截劉義隆的秦州刺史胡崇之,將其打敗並生擒胡崇之,其餘人馬逃往漢中。

劉義隆授任楊難當的侄兒楊文德為秦州刺史、武都王,令他守衛茄蘆,古弼等人發兵征討,將其平定。

劉義隆於是就殺掉了劉真道、裴方明。

真君五年(444),劉義隆又派使者前來朝貢。

六年,劉義隆的員外散騎侍郎孔熙先由於有才學而沒有被任用,他的太子詹事范曄由於家門一婬一亂骯髒,為世人所鄙薄,與孔熙先和外甥謝綜圖謀殺害劉義隆,擁立他的弟弟前大將軍劉義康為帝。

丹一陽一尹徐湛之向劉義隆版發了此事,劉義隆就殺了范曄等人,把劉義康謫徙到安成郡,由御史台派人監守。

真君七年(446),世祖詔令諸軍奪取濟一陰一、金鄉等七縣,並驅趕劉義隆的青、冀二州民戶而還。

北地人蓋吳聚眾反叛朝廷,劉義隆就授任蓋吳為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封他為北地公,策劃在雍州叛亂,皇帝令諸軍進行討伐,平定了叛亂。

劉義隆喜歡施行小計,煽動邊地民眾叛亂,在國內興建園林苑囿,極盡其奢侈富麗,驅使百姓為其服役,江南民眾深受其害。

真君九年(448)正月,劉義隆派使者前來進獻孔雀。

真君十一年(450)二月,世祖想要在雲夢狩獵,派使者告知劉義隆,要他對此不要有什麼猜忌而阻攔,劉義隆表示願意接受。

世祖到南邊出巡,劉義隆的邊城閉門拒守,世祖對此十分氣憤,就派兵進攻懸瓠。

朝廷分別派出使者安慰投降的民眾,其中有不服朝廷的人就予以誅戮。

劉義隆所屬汝南、南頓、汝一陽一、穎川等郡太守,全都棄城逃走。

劉義隆的安北將軍、武陵王劉駿派參軍劉泰之、臧肇之,殿中將軍尹懷義、程天祚等人率一千餘騎兵趕到汝一陽一,永昌王拓跋仁出擊把他們打敗,斬劉泰之、臧肇之,生擒程天祚等人。

劉義隆又派遣寧朔將軍王玄謨率領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鎮軍諮議參軍申坦等人進兵黃河,青、冀二州刺史蕭斌和劉駿率軍水陸並進,太子左衛率臧質統率驍騎將軍王方回、安蠻司馬劉康祖、右軍參軍梁坦直一逼一許州、洛州,右將軍、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也一同進軍。

太尉、江夏王劉義恭充任諸軍節度,梁州、南秦州刺史劉秀之統率輔國將軍楊文德、宣威將軍劉洪宗向..、隴進軍,護軍將軍蕭思話的部將龍驤將軍杜坦、竟陵太守劉德願向武關進發。

劉義隆下令其朝中王公、妃嬪公主以及朝臣、牧守下至一般富人都要拿出私人的財物,用來資助軍費,其國中官吏百姓無不怨恨。

南兗和青、冀、兗、豫各州徵集民丁,三丁發其一,五丁發其二,用來補充配備軍隊;揚、南徐、兗、江各州富有的民戶征發其財產的四分之一為軍費。

建威司馬申元吉率兵直撲泗瀆,蕭斌所部直取..郂,王玄謨派部將王寶惠領兵攻打滑台,右軍蕭鑠派中兵參軍梁坦等人進軍小索。

世祖詔令諸軍援救滑台,大敗王寶惠等人,王玄謨只得逃回..郂。

蕭斌又派申坦與梁坦、垣護之據守兩當城,蕭斌則退兵回到歷下。

及至世祖領兵渡過黃河,梁坦退兵逃走,丟棄的兵甲堆積如山。

世祖領兵從滑台出發,越過..郂,劉義隆又派雍州刺史、竟陵王劉誕率領他的部將薛安都、柳元景等人進入盧氏,攻打弘農。

世祖詔令洛州刺史張提率兵越過崤山,蒲城鎮將何難在風陵堆渡過黃河,秦州刺史杜道生進到閿鄉。

柳元景退卻逃走。

這一年十一月,世祖領軍從東安山出至下邳,劉義隆所屬鄒山守將、魯一陽陽一平二郡太守崔邪利投降魏軍。

楚王建、南康侯杜道俊進軍清西,直達留城。

劉義隆所屬鎮軍劉駿的參軍馬文恭到蕭城,部將嵇玄敬到留城,都是前來偵察窺伺,遇見大魏官軍便同時退走。

永昌王拓跋仁領兵攻打懸瓠,佔領了該城,擒獲劉義隆的守將趙淮,經過並平定項城,攻佔尉武戍,並擒獲該地戍將。

接著魏軍又進攻壽一陽一,屯兵在孫叔敖墓所在地,奪取馬頭、鍾離二郡。

劉義隆派左軍將軍劉康祖奔赴壽一陽一,與永昌王拓跋仁的軍隊遭遇,永昌王把他打得大敗,全數活埋了他的部下,將劉康祖處斬,把他的首級拿到壽一陽一示眾,擒獲他的部將胡盛之、王羅漢等人。

讓部下軍士拖著砍下的敵軍首級,環繞壽一陽一城走了三周,然後把它們堆積在城西,高度與城牆相齊。

壽一陽一守將劉鑠就焚燬四邊外城的所有房屋,固城自守。

世祖率軍進至盱眙、淮、泗。

劉義隆遣輔國將軍臧質率兵到達盱眙,屯軍於城北。

魏軍在淮水上游渡河,臧質派司馬胡崇之等率所部在山上安營,建威將軍一毛一熙祚據守在城前的水濱。

世祖令部下攻擊胡、一毛一二軍,斬胡崇之、一毛一熙祚等人及其將士首級數千,其餘部眾全都投水而死。

淮南的民眾都前往魏軍歸降。

高梁王拓跋那在山一陽一出兵,永昌王拓跋仁從壽一陽一出兵橫江,凡是魏軍所經過的地方,兵民無不望風而從。

世祖率軍到達瓜步,砍伐蘆葦建造舟筏,顯示將要渡過長江作戰的態勢。

劉義隆大為恐懼,想要逃往吳會。

建業城的成年男一女都荷擔而立,日夜防備。

劉義隆派遣黃延年在行宮朝見世祖,進獻百牢和當地土特產,並請求媾和,請求進獻他的女兒與皇孫配婚。

世祖認為軍中議婚不合禮法,准許議和而不准許議結婚姻。

當初,劉義隆想要派兵侵犯魏境,他的大臣江湛、徐湛之贊成他的主張,但劉義隆的太子劉劭與蕭思話、沈慶之卻對劉義隆說:「前次檀道濟、到彥之出兵毫無所獲而返,如今我軍將帥與士卒都不及從前,不能輕率地興師動眾。」

當時江湛等人在座,劉義隆讓他們同沈慶之謀劃商議。

沈慶之說:「治國如同治家,耕種應當問奴,紡織應當問婢,如今想要征伐他國,而去同白面書生之輩謀劃,大事何以會成功。」

劉義隆聽了大笑,終不採納沈慶之的意見。

事到如今,劉義隆登上石頭城城樓遠望,臉色顯得非常憂鬱,歎息說:「假若檀道濟還在,豈會如此!」劉劭就把罪責推委給江湛、徐湛之。

劉義隆說道:「這件事出自我的本意,不關他們兩人的事。」

正平元年(451)正月,世祖在瓜步舉行盛大宴會,既然已同劉義隆達成和議,就下令班師回朝。

長江以北原屬劉義隆統治的民眾歸降魏朝的達到數十萬。

共攻佔南兗、豫、徐、兗、青、冀等六個州,軍隊的鋒芒所向被殺死和俘虜的不可勝數。

當時劉義隆所轄長江北面廣大地區凋敝不堪,境內到處發生一騷一亂。

劉義隆恐怕劉義庚趁機作亂,就派人前去把他殺掉,用公侯之禮葬了他。

劉義隆為自己的失敗感到非常羞慚憤怒,把罪責歸咎於他的臣屬,將劉義恭降職為儀同三司,蕭斌、王玄謨一同免去所任官職。

同年十月,劉義隆派遣他的將軍孫蓋等人前來朝貢。

興安元年(452),劉義隆派撫軍將軍蕭思話率領他的部將張永等人攻..郂,皇帝詔令諸軍迎戰,把他們打敗,張永等人退走。

蕭思話派建武將軍垣護之到梁山抗拒官軍,尚書韓茂率領騎兵迎擊,蕭思話被迫退回麋溝。

劉義隆又派雍州刺史臧質領兵向崤、陝進犯,梁州刺史劉秀之、輔國將軍楊文德出子午進犯。

豫州刺史長孫蘭派騎兵把他們打敗,劉秀之等人僅免於死。

臧質、柳元景、薛安都等人至關城,一個個相繼敗退。

這一年,劉義隆的太子劉劭和始興王休明讓女巫施術咒詛劉義隆,事情被發覺後,劉義隆悔恨交加無法自制,無心處理政事。

於是計議廢黜劉劭、殺死劉休明,多次召集尚書僕射徐湛之、吏部尚書江湛、侍中王僧綽等人進行謀劃。

王僧綽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只希望陛下能夠憑君臣大義割捨父子恩一愛一,放棄小不忍。

如果不這樣做,就應當像當初那樣襟懷坦白,無須心存懷疑而糾纏於謀劃議論,不能由於只考慮表面而招致禍害,取笑於千載。」

劉義隆說道:「你真可以說是能決斷大事的人,這件事不能不反覆計議再三思慮。

當初殺死了劉義康,人們就說我不再講究仁慈和恩一愛一的常理。」

王僧綽又說:「我就怕千載之後,人們會說陛下易於殺死弟弟,難於廢黜兒子。」

劉義隆聽後沉默不語。

劉休明的母親潘妃受到劉義隆的一寵一幸,劉義隆把廢立皇太子的謀劃告訴了她。

潘妃請求他赦免,沒有被准許,就將此事告知劉休明。

劉休明連忙飛報劉劭,劉劭知道自己將要被廢黜,就連夜召集左右衛隊的頭目陳叔兒、詹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等人率領二千餘人披甲自衛。

又召集左衛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一弩一將軍王正見,又叫來左軍長史蕭斌。

劉劭對他們說:「如今朝廷聽信讒佞之言,我很快就會被加上罪名而廢黜,但我自己反省並沒有什麼過失,決不能接受這種枉屈,明天我將要進入宮廷行一事,你們諸位一定不能有任何異心。」

於是逐一向他們跪拜訴說自己的悲慼。

眾人聽了劉劭這番話個個大驚失色,一時都不知如何回答。

過了許久袁淑說:「自古以來都沒有這種事情,希望你再三好好考慮。」

劉劭臉上現出惱怒的神色,於是左右的人都只得表示願意聽從他的命令。

第二天清晨,劉劭殺掉了袁淑。

劉劭把守住萬春門,告訴守門的禁衛說:「我受皇帝的敕令進宮來,要拘捕人犯,你可以幫助我督促後面的人馬叫他們快速趕來。」

劉劭又詐稱劉義隆的敕令說:「魯秀企圖反叛朝廷,你們可以公開把守住爆門,帶兵入宮討伐。」

所以擔任守衛的士卒都對他並不懷疑。

張超之等人率領十餘人跑步進入雲龍門,拔一出刀來徑直登上含章殿。

劉義隆徹夜同徐湛之擯退左右的人在一塊閒談,當時還沒有談完話,門口並沒有侍衛把守。

張超之帶人進來,劉義隆才感到事情緊迫危急,順手綽起一張小桌子用來自衛,來人兵刃俱下,他的五個手指全被砍掉。

張超之殺死了劉義隆,徐湛之則被亂兵所殺。

劉劭又分派一部分人乘其不備襲擊江湛之,把他殺掉。

劉休明當時在西州,帶兵前來駐守宮中殿堂。

劉劭又派兵殺了劉休明的母親。

這一天,劉劭登殿接受了皇帝的璽綬,下達詔書說:「徐湛之、江湛叛逆弒君,其罪不可言狀,我帶兵入殿,已經來不及挽救,我為皇上之死哀惋悲號,心肝破裂。

如今叛逆者罪有應得,元兇已被正法,劉氏傳國的世數和神靈授予的皇位,將永久相傳無窮無盡,我考慮到長久的國祚從現在重新開始,決定大赦天下,把元嘉三十年改為太初元年。」

劉劭的弟弟劉駿,當時任江州刺史。

在此之前,因為西一陽一蠻反叛,劉義隆令東宮步兵校尉沈慶之、襄一陽一太守柳元景、司空中兵參軍宗..等會同他一起征討西一陽一蠻。

這時劉駿進軍臨時屯駐在五洲,在軍營門前斬了劉劭派來的使者。

司徒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司州刺史魯爽一同舉兵討伐劉劭。

劉駿以沈慶之、柳景元、宗..為前鋒。

劉駿的諮議參軍顏竣專門主持軍事謀略。

劉劭安葬了劉義隆,自己推托有病不出來。

臧質的兒子臧敦從京城逃走,劉劭就把諸王和大臣全都集中起來遷入城內,又令南岸的百姓遷移渡過淮水,無論貴賤之人都被驅趕一逼一迫,建業一時混亂不堪。

劉駿等人在尋一陽一發兵,檄文送到建業,劉劭就把劉駿的幾個兒子遷移到侍中省,把劉義宣的所有兒子遷到大倉屋,派軍隊監守他們;派他的將領魯秀、王羅漢等人分水陸兩路嚴加防備,劉休明和蕭斌作為他的主要謀士;又燒燬淮水中的所有船隻。

劉駿到了南洲,駐紮在漂洲,令柳元景等人攻擊劉劭,劉劭的軍隊全線崩潰,只得逃回到宮中。

劉義恭單騎奔往劉駿那裡,勸他即位。

劉劭大怒,派劉休明在西省殺了劉義恭的兒子南豐王劉朗等十二人。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