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太宗明元帝紀:太宗於登國七年(392)在雲中宮中誕生。太祖得子較晚,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太宗明元帝紀

魏書白話版

太宗明元帝紀

太宗明元皇帝,諱稱拓跋嗣,太祖長子,母親劉貴人。

太宗於登國七年(392)在雲中宮中誕生。

太祖得子較晚,聽說後大為高興,於是大赦天下。

太宗聰明睿智,寬厚弘毅,非禮不動,太祖很是驚奇。

天興六年(403),被封為齊王,拜授相國,加授車騎大將軍。

當初,太宗母親劉貴人被賜死,太祖告訴他說:「過去漢武帝準備立其子而殺死其母,為的是不讓婦人以後參與國家大事,致使外戚亂政。

你理當繼承皇統,所以我傚法於漢武帝,為你作長久的考慮。」

太宗一向孝順非常,聽說後悲哀過度,自持不住,太祖很憤怒。

太宗回到宮中,悲哀不止,日夜號哭。

太祖聽說又召他前來,太宗想進入太祖宮中,左右隨員說:「孝子事父,小的懲罰就接受了,如是大懲罰,理當迴避。

現在陛下正在氣頭上,你過去恐怕會遭不測,這就把您陷到不義的境地了。

不如暫且出去,等到太祖怒氣消了再進去,那也不晚。」

太宗害怕了,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於是偷偷地又溜出去了。

天賜六年(409)冬季十月,清河王拓跋紹叛亂,太祖死難。

太宗入宮誅殺了拓跋紹。

十七日,太宗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更改年號為永興元年,追尊皇母為宣穆皇后。

公卿大員被罷官回家不參與朝政的,全都重新錄用。

太宗下詔命南平公長孫嵩、北新侯安同處理民訟,拔賢任能,整理人倫綱常。

閏十月初三,朱提王拓跋悅反叛,被賜死。

太宗下詔命鄭兵將軍、山一陽一侯奚斤巡視各州,問民疾苦,撫恤貧困百姓。

十二月十五日,太宗封衛王拓跋儀之子拓跋良為南一陽一王,一陰一平公元烈晉爵為王,高涼王樂真改封為平一陽一王。

十六日,太宗開始進住西宮,御臨天文殿。

蠕蠕侵犯邊境。

這一年,乞伏乾歸據金城自稱秦王。

高雲被海邊少數民族馮跋滅亡,馮跋僭號,自稱大燕天王。

永興二年(410)春季,正月初一,太宗下詔命南平公長孫嵩等北伐蠕蠕。

平一陽一民黃苗等,背依汾水,集眾自守,接受姚興的官爵名號。

并州刺史元六頭討伐平定了他們。

二月初一,太宗下詔命將軍於栗石單率領騎步兵一萬鎮守平一陽一。

夏季五月,長孫嵩等從大漠回來,蠕蠕追趕並把他們圍困在牛川。

二十一日,太宗率部北伐。

蠕蠕聽說後逃走,太宗回駕到參合陂。

秋季七月初七,在參合陂西面建立馬射台,太宗在那兒講武教戰。

十五日,太宗回到京城。

八月,章武百姓劉牙聚眾造反。

山一陽一侯奚斤討伐平定了他們。

九月初五,在盛樂金陵葬太祖宣武皇帝。

冬季十二月二十三日,太宗下詔命將軍周觀率部到西河離石,鎮撫山胡。

這一年,司馬德宗將領劉裕,在廣固消滅了慕容超。

永興三年(411)春,二月二十一日,太宗下詔書說:「衣食充足,然後知榮辱進退。

大凡人飢寒交迫,只擔心朝不保夕,所著急的只是溫飽而已,哪有時間顧得上仁義的事呢?王者的教化多有違背,大概都是由於這而導致的。

如不是夫耕婦織,內外相輔相成,拿什麼來做到家給人足呢。

現在朕命減省爆人中不是當御人前的及掌握有一門技術的能工巧匠,其餘的人一律放出去以與那些鰥夫配偶。」

二十二日,太宗下詔命北新侯安同等持節巡視並、定兩州以及各山居雜胡、丁零人。

問民疾苦,檢察不法的郡守縣令;那些冤枉失職、強欺弱小、孤苦貧寒不能生存的,都要如實上報。

昌黎、遼東百姓二千多家歸順朝廷。

三月十三日,太宗下詔准許侍衛臣子常帶劍上朝。

夏季四月十一日,河東蜀民黃思、郭綜等率部眾七百多家歸附朝廷。

五月二十二日,太宗車駕在盛樂謁拜金陵。

二十四日,昌黎王慕容伯臼兒謀反,被誅殺。

六月,姚興派使者前來請求通婚。

西河胡人張賢等率領部下歸順朝廷。

秋季七月十三日,太宗賞賜衛士大宴三天,賜給數量不等的布帛。

二十六日,賞賜屬國頭領錦絹衣服數量不等。

八月十三日,太宗下詔命將軍、束州侯尉古真統兵五千,鎮守西部邊境的太洛城。

冬季十二月初十,蠕蠕斛律一黨一羽吐蘦於等百餘人歸順朝廷。

三十日,太宗下詔命南平公長孫嵩、任城公嵇拔、白馬侯崔玄伯等坐朝堂,提審囚徒,務求公允確當。

永興四年(412)春季,二月十二日,太宗登虎圈射虎;賜給南平公長孫嵩等人數量不等的布帛。

夏季四月二十五日,太宗在西宮大宴群臣,讓百官暢所欲言。

秋季七月初一,太宗東巡。

設置四廂大將,又倣傚十二時辰,設置十二小將。

任命山一陽一侯奚斤、元城侯元屈行使左右丞相之職。

十三日,太宗在石會山大規模打獵習武。

二十二日,去畿陂觀魚。

二十四日,太宗到了濡源。

西巡,巡視北部各部落,賜給繒帛。

八月十四日,太宗回到宮中。

十六日,太宗到西宮,御臨板殿,大宴群臣將吏,把打獵的戰利品賜給他們,命老百姓大宴三日。

十九日,賜給王公以下直至禁衛軍將士數量不等的布帛。

冬季十一月二十九日,賜給皇帝宗室近屬南一陽一王拓跋良以下至於遠親等數量不等的布帛。

十二月二十一日,太宗到北方巡視,至長城後回駕。

這一年,乞伏乾歸被兄長的兒子公府所殺,他的兒子乞伏熾磐繼位。

沮渠蒙遜自稱河西王。

永興五年(413)春季正月初四日,太宗大規模檢閱武備,京畿內男子在十二歲以上的全部集合十四日,太宗到西宮。

安頁拔頭領、酋帥四十多人到朝廷納貢,太宗賜給他們數量不等的繒帛錦緞。

二十日,太宗下詔令各州每六十戶貢納戰馬一匹。

二十五日,在東郊大規模閱兵,部署將帥。

命山一陽一侯奚斤為前鋒,領兵三萬,一陽一平王拓跋熙等十二名將領各統一萬軍馬;太宗登臨白登,親自檢閱部隊。

二月十三日,賞賜一陽一平王拓跋熙以及諸王、公、侯、將士布帛數量不等。

十五日,太宗到高柳川。

十九日,車駕回宮。

二十二日,在北苑開挖魚池。

二十九日,姚興派使者前來請求通婚。

太宗下詔分派使者下去徵求雋逸之才,那些豪門強族被鄉里所推舉的,以及有文才武藝、臨疑能決斷,或者是先賢後代、德行清美、學識優秀、禮義博大,可以充當人師的,各令前往京城,隨才錄用,以輔佐政事。

夏季四月,河東百姓薛相率領部下歸順朝廷。

十一日,上一黨一百姓勞聰、士臻眾為盜,殺害太守縣令,相率外逃。

二十一日,太宗西巡,下詔命前軍奚斤率部先行,在跋那山討伐越勤部。

夏季五月十二日,太宗巡視雲中舊宮的大室。

十三日,大赦天下。

西河張外、建興王紹,自己覺得所犯的罪行太重,不敢解散部下。

六月十七日,太宗派元成侯元屈等率領三千人鎮守并州。

二十二日,太守下詔命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等率領三千人馬鎮守河西。

六月,太宗西到五原,在骨羅山打獵,獵獲野獸十萬頭左右。

..澤人劉逸自稱為征東將軍、三巴王,王紹為他設置官員,攻打建興郡。

元屈等人率軍討伐平定了他們。

秋季七月初六,太宗回駕到薄山。

太宗登山觀看當年太祖遊覽時刻石頌德的地方,便在其石旁立石壇祭祀。

賜跟隨的人一大宴於山下。

奚斤等在跋那山西面大敗越勤倍泥部落,繳獲馬匹五萬匹,牛二十萬頭,把二萬多家居民遷移到大寧,按人口分給田地。

黃河西部胡人曹龍、張大頭等人,各領一黨一徒,擁眾二萬人,入侵蒲子,一逼一脅張外於研子壘。

張外害怕了,送給他們肥牛美酒,殺馬盟誓,推舉曹龍為大單于,獻給他美一女駿馬。

二十三日,太宗從大室西南出發巡視各部落,賜給其酋帥綢緞各數量不等。

於是太宗停駐定襄大落城,東越十嶺山,在善無川打獵。

八月十一日,太宗回到宮中。

二十一日,奚斤等班師回朝。

二十二日,太宗登臨白登,觀看降歸百姓,清點軍資。

曹龍投降,綁送張外到朝廷,斬首。

九月初十,太宗賜給征戰回來的將士數量不等的牛、馬、奴婢。

把新降附的百姓安置在大寧川,發給農具,按人口分給田地。

十六日,太宗巡視豺山宮。

二十二日,回到宮中。

冬季十月二十六日,將軍元屈、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等人,攻擊吐京叛亂的胡人,失利,劉潔受傷,魏勤死難。

十一月十二日,太宗在西宮大宴群臣,姚興派使者前來朝拜納貢,來請進女,太宗答應了。

神瑞元年(414)春季正月初一,因祥瑞不斷,太宗大赦天下,改年號。

二十一日,太宗到繁..。

賜給王公以下至士卒百工數量不等的布帛。

二月初九,太宗回到宮中。

這個月,赫連屈孑侵犯河南蒲子,殺害掠奪吏民,三城護軍張昌等打退了敵人。

二十一日,太宗到豺山宮。

西河胡曹成、吐京百姓劉初原攻打殺害屈孑所設置的吐京護軍及其守備將士三百多人。

二十六日,在平城東北起建豐宮。

夏季五月初三,太宗回到宮中。

六月,司馬德宗的冠軍將軍、太山太守劉研弟,輔國將軍、領東平太守一陽一平人趙鸞,廣威將軍、平昌太守羅卓,斗城屠各主帥張文興等,率領流民七千多家歸順朝廷。

河西胡人酋長劉遮、劉退孤率領部落萬餘家,渡過黃河,內歸朝廷。

二十日,太宗到豺山宮。

丁亥日,回到宮中。

秋季八月初一,太宗下詔命馬邑侯元陋孫出使後秦。

十四日,派使者悅力延前去安一撫蠕蠕,於什門招諭馮跋。

下詔命平南將軍、相州刺史尉古真與司馬德宗的太尉劉裕相見,命博士王諒暫行平南參軍使命。

姚興派使者前來請求通婚。

冬季十一月二十七日,太宗下詔命使者巡視各州郡,檢查登記各守宰的資財家產,如不是自家所傳的,全都記錄作為贓物。

下詔如郡守縣令不守法令,聽任百姓到京控訴。

十二月初一,蠕蠕侵犯邊境。

十三日,太宗率軍討伐蠕蠕。

河內人司馬順宰自稱晉王。

太守率軍討伐搜捕,無功而返。

這一年,禿髮辱檀被乞伏熾磐滅亡。

神瑞二年(415)春季正月初二,太宗回到宮中,賞賜隨駕出征的將士數量不等的布帛。

二月初三,太宗在西宮大宴群臣,賞賜屬國頭領、酋帥數量不等的綢緞黃金。

司馬德宗的琅笽太守劉朗,率領二千多家歸附朝廷。

十六日,河西胡人劉雲等人,率領數萬戶歸附朝廷。

二十日,在白登西面立太祖廟。

三月,太宗下詔書說:「各刺史郡守縣令,大多懈怠,玩忽職守,朕數加督罰,他們猶不思改悔。

今年租賦徵調如有違而不交的,收其家財以充租賦,不准其在民間徵調。」

河西飢餓的胡人聚集在上一黨一,推舉白亞栗斯為盟主,號大將軍,在上一黨一造反,自稱單于,稱建平元年,以司馬順宰為主要謀士。

夏季四月,太宗下詔命將軍公孫表等五將討伐他們。

河南流民二千多家歸附朝廷。

叛軍廢棄栗斯又推劉虎為王,號率善王。

司馬德宗派使者前來朝拜納貢。

二十七日,太宗巡視北方。

五月初五,皇駕停駐在參合,東到大寧。

二十五日,太宗在四岬山打獵習武。

六月初六,太宗到畿陂,觀看打漁。

初九,停駐濡源,築建蟲奉台。

在頹牛山射白熊,獵獲。

十五日,到赤城,接見長老,問民疾苦,免除一年的租賦。

太宗又向南到了石亭、上谷,慰問百歲以上的人,訪求賢俊之士,免除田租的一半。

二十日,到涿鹿,登橋山,觀溫泉,派使者用太牢祭祀黃帝廟。

到廣寧,登歷山,祭祀舜帝廟。

秋季七月,太宗回到宮中,免除所經過的地方一半田租。

九月,(原文有缺)不等。

河南流民,前後三千多家歸附朝廷。

京城發生饑荒,太宗命聽任百姓到太行山東依州就食。

冬季十月初二,姚興派散騎常侍、東武侯姚敞,尚書姚泰,送西平公主前來,太宗以皇后的禮儀接納了她。

十一日,太宗到沮洳城。

十三日,回到宮中。

十六日,太宗下詔書說:「古人有言,百姓富足則君王有餘,沒有聽說有民富而國家貧困的事情發生。

一向以來,連年災荒,谷粒不收,老百姓飢餓寒凍不能生存的人很多,現在把官倉中的糧食布匹拿出來以接濟那些貧窮的百姓。」

十一月初八,太宗到豺山宮。

二十一日,太宗回到宮中。

泰常元年(416)春季正月初六,太宗到豺山宮。

初十,回到宮中。

三月十一日,長樂王拓跋處文逝世。

常山百姓霍季,自稱他的名字出自圖讖之中,拿著一塊黑石頭作為天賜的玉印,造謠惑眾,聚一黨一造反,入山為盜。

州郡部隊捕獲斬殺了他。

夏季四月初五,太宗大赦天下,改年號。

十三日,河間王拓跋..逝世。

六月十一日,太宗到北方巡視。

秋季七月初九日,太宗從白鹿陂向西而去,在牛川大規模圍獵,太宗登臨釜山,到殷繁水折而向南,觀於九十九泉。

二十三日,太宗回到宮中。

九月戊午日,前并州刺史叔孫建等人率軍大破山胡。

劉虎渡過黃河向東逃去,到陳留,為隨從殺死,司馬順宰等人都被殺死。

東晉丞相劉裕,沿黃河而上討伐姚泓,派其部將王仲德為前鋒,從陸路到梁城。

兗州刺史尉建害怕了,放棄州城北渡黃河,王仲德於是進入滑台。

太宗下詔命將軍叔孫建等渡過黃河,耀威滑台,在城下斬殺尉建。

冬季十月十八日,太宗到豺山宮。

徒何部落庫辱官斌先投降,後又叛歸馮跋。

驍騎將軍延普渡過濡水征伐他,大敗敵人,殺了庫辱官斌以及馮跋的幽州刺史、漁一陽一公庫辱官昌,征北將軍、關內侯庫辱官提等,生擒庫辱官女生,綁送京城。

幽州平定。

十一月初一,太宗回到宮中,在北苑構築蓬台。

十二月,南一陽一王拓跋良逝世。

這一年,姚興去世,子姚泓繼位。

泰常二年(417)春季二月初三,太宗下詔書說:「九州百姓,距京遙遠,時有滯緩,各郡縣守宰卻不上報。

而今春耕開始,百姓中也許有貧窮而無法耕種的。

朕派使者巡視天下,檢察各州,觀民風俗,問民疾苦,檢查守宰為政行跡。

百姓中如有不能自申的,都要上報。」

十八日,司馬德宗滎一陽一守將傅洪,派使者到叔孫建處,請求舉虎牢關來降,請求支援迎接;司馬德宗的譙王司馬文思派使者王良到朝廷上書,請求發軍討伐劉裕。

太宗下詔命司徒長孫嵩率領諸軍邀擊劉裕,在畔城接戰,各有勝負。

太宗下詔諸軍停止戰鬥,未果。

夏季四月初五,榆山丁零人翟蜀率領部眾派使者勾結劉裕。

馮跋派使者王特兒等勾結司馬德宗,章武太守捕獲了王特兒等人,綁送京城。

十五日,太宗到高柳。

二十日,太宗回到宮中。

五月,汝南百姓胡華等萬餘家相繼歸附。

二十四日,司馬德宗的齊郡太守王懿前來投降。

太宗西巡,到了雲中,於是渡過黃河,在沙漠中打獵。

秋季七月,太宗在京城南面築白台,台高二十丈。

司馬順之進入常山,流言惑眾,自稱受天帝之命,在二十五歲時應為人君,於是在封龍山聚眾為盜。

趙郡大盜趙德被綁送京城,斬首。

八月,劉裕滅了姚泓。

九月初四,司馬德宗的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兒子譙王司馬文思,章武王之子司馬國..、司馬道賜,輔國將軍溫楷,竟陵內史魯軌,荊州治中韓延之、殷約,平西參軍桓謐、桓遂及桓溫孫子桓道子,渤海刁雍,陳郡袁式等數百人前來投降。

姚泓匈奴鎮將軍姚成都與弟弟姚和都舉鎮前來歸降。

冬季十月十一日,太宗下詔命司徒長孫嵩等回京城,派叔孫建鎮守鄴城。

十五日,豫章王拓跋夔逝世。

十一月,司徒長孫嵩等諸軍到樂平。

太宗下詔命長孫嵩派娥清、周幾等與叔孫建討伐西山丁零人翟蜀、洛支等,把他們的力量全部消滅乾淨後回軍。

太宗下詔免除各州租賦。

十二月十二日,太宗下詔命河東、河內發現有姚泓的子弟散落在民間的,如能送到京城的予以嘉賞。

二十三日,太宗在西山打獵。

二十六日,太宗回到宮中。

氐族豪紳徐馬矣奴、齊元子等,擁部落民三萬人於雍,派使者請求歸附朝廷,太宗下詔命將軍王洛生及河內太守楊聲等西行以接應他們。

壬申日,太宗到大寧長川。

尚書姚泓、東武侯姚敞、敞弟鎮遠將軍姚僧光、右將軍姚定世從洛水前來歸降。

這一年,李皓去世。

子李歆繼立,派使者前來朝拜納貢。

泰常三年(418)春季正月初一,太宗在長川下詔命護高車中郎將薛繁率領高車丁零十二部頭領所部人馬北擊,到弱水,投降的有二千多人,俘獲牛馬二萬多頭。

河東胡人、蜀人五千多家相繼內附朝廷。

三月,司馬德宗派使者前來朝拜納貢。

十五日,太宗到西宮。

因范一陽一郡去年發生水災,免除該郡租稅。

夏季四月初四,太宗把冀、定、幽三州的徒何人遷到京城。

五月十二日,太宗下詔命叔孫建鎮守廣阿。

十八日,太宗東巡,到濡源及甘松。

派征東將軍長孫道生、給事黃門侍郎奚觀率領一精一銳騎兵二萬人襲擊馮跋,又命驍騎將軍延普從幽州北赴遼西以為聲援力量,太宗自突門嶺以待之。

道生到龍城,把該地百姓萬餘家遷入境內,然後撤軍。

六月二十一日,太宗回駕西還。

秋季七月二十四日,太宗到京城,八月,雁門、河內發生大水災,太宗免除其租稅。

九月二十一日,下詔命各州的民租,每戶五十擔,儲存於定、相、冀三州。

冬季十月初五,在西苑構築宮殿。

這一年,司馬德宗去世。

其弟司馬德文繼立。

赫連屈丐僭稱皇帝。

泰常四年(419)春季正月初一,太宗到黃河邊,在犢渚大規模打獵。

十二日,太宗回宮。

三月十四日,在蓬台北面構築宮殿。

司馬德文的寧朔將軍、平一陽一太守、匈奴護軍薛辯及司馬楚之、司馬順明、司馬道恭,都派使者前來請求投降。

夏季四月二十一日,太宗到東廟祭祀,遠方藩國參預祭祀的有數百個國家。

二十二日,太宗南巡,到雁門關。

賞賜經過的州縣免除當年的租賦。

五月初一,太宗到壘水觀看捕魚。

初十,太宗回到宮中。

免除所經州縣一年租賦。

六月,司馬德宗的建威將軍、河西太守、馮翊羌族酋長一黨一道子派使者前來請求歸附。

秋季八月十三日,太宗東巡。

派使者祭祀恆山。

二十六日,太宗回到宮中。

所經過的地方免除一年的租賦。

九月,在白登山構築宮殿。

冬季十二月初七,太宗西巡,到達雲中,越過白道,在辱孤山捕獵野馬。

又到了黃河,從君子津西渡黃河,在薛林山大規模圍獵。

泰常五年(420)春季正月初一,太宗從薛林東歸,到了屋竇城,犒勞將士,大宴二日,把珍禽異獸賜給他們。

十四日,太宗回到宮中。

三月初二,南一陽一王拓跋意文逝世。

夏季四月,河西屠各頭領黃大虎、羌人酋長不蒙娥等派使者請求歸附。

十二日,建壘南宮。

五月初二,太宗下詔書說:「宣武皇帝體道得一,天縱自然,可是現行的謚號沒有能做到盡善盡美,這不是光揚洪烈,垂示永遠的做法。

現今朕啟視緯圖,始見尊號,天意人願,清楚明白。

改其謚號『宣』為『道』,尊稱為道武皇帝,以彰大其神武,其聖德。

朕的意思要告祀宗廟,宣於八表。」

二十七日,淮南侯司馬國..、池一陽一侯司馬道賜等因謀反被殺。

六月十三日,太宗巡視翳犢山。

秋季七月十五日,西至五原。

二十五日,太宗巡視雲中大室,大宴隨駕群臣。

八月二十一日,太宗回到宮中。

這年閏八月,十三日,一陰一平王拓跋烈逝世。

冬季十一月,太宗下詔命驍騎將軍延普在乾城築城。

十二月初七,杏城羌人酋長狄溫子率領三千多家歸順朝廷。

這一年,劉裕廢黜殺害其主司馬德文,登上皇位,國號宋。

李歆被沮渠蒙遜所滅,歆弟李恂在敦煌自立為帝。

泰常六年(421)春季正月二十二日,太宗巡視公一陽一。

二月,命百姓每二十戶輸送戰馬一匹、大牛一頭。

三月十六日,一陽一平王拓跋熙逝世。

二十七日,頒令六部百姓,羊滿百頭輸奉戰馬一匹。

調發京城六千人築建皇家苑囿,起自舊苑,東包白登,方圓三十餘里。

夏季六月初八,太宗北巡,到了蟠羊山。

秋季七月,太宗西巡,在柞山圍獵,親手射虎,將其獵獲,於是太宗又到了黃河。

八月二十日,又在犢渚大規模打獵。

九月初五,太宗回到宮中。

二十七日,劉裕派使者前來朝拜納貢。

冬季十月二十四日,太宗到了代地。

十二月二十二日,太宗視察西部邊防,抵達雲中。

這一年,沮渠蒙遜消滅了李恂。

泰常七年(422)春季正月初一,太宗從雲中西行,到了屋竇城,賜跟隨人員大宴三天,賜給各部首領繒帛布匹數量不等。

二月十三日,太宗回到宮中,賜給跟隨官員布帛數量不等,在西宮大宴群臣。

三月二十三日,河南王拓跋曜逝世。

夏季四月初二,太宗封皇子拓跋燾為泰平王,燾,字佛厘,拜為相國,加授大將軍;拓跋丕為樂平王,加車騎大將軍;拓跋彌為安定王,加衛大將軍;拓跋范為樂安王,加中軍大將軍;拓跋健為永昌王,加授撫軍大將軍;拓跋崇為建寧王,加授輔國大將軍;拓跋俊為新興王,加授鎮軍大將軍;獻懷長公主之子嵇敬,封為長樂王,拜授大司馬、大將軍。

當初,太宗一向服用寒食散,連年病情發作,無法處理國政大事,五月,太宗下詔命皇太子臨朝聽政。

這個月,泰平王攝政。

劉裕死,兒子劉義符繼位。

秋季九月,太宗下詔命假司空奚斤持節,都督前鋒諸軍事,為晉兵大將軍、行揚州刺史,交..侯周幾為宋兵將軍、交州刺史,安固子公孫表為吳兵將軍、廣州刺史,作為前鋒部隊討伐劉義符。

初五,太宗到了壘南宮,又前往廣寧。

初九,下詔命泰平王率領百國備法駕在東苑打獵,各項車輛衣著都以僅次於君主的規格實行。

十一日,構築平城外郭,方圓三十二里。

辛酉日,太宗到了橋山,派使者祭祀黃帝、唐堯廟。

順便又到了幽州,接見年高之人,問寒問暖,賜予爵號。

太宗分別派遣使者巡視各州縣,觀察風俗。

冬季十月初五,太宗回到宮中,免除車駕所經州縣租賦的一半。

奚斤攻滑台不克,太宗大怒,商議親自征伐,以作為他的聲援部隊。

二十三日,太宗南巡,從天門關出發,越過恆嶺。

四方蕃國大人各率所部跟從太宗的有五萬多人。

十一月,泰平王親自統領六軍出鎮塞上,安定王拓跋彌與北新公安同與他一起鎮守。

初八,太宗下詔免除司州死罪以下罪犯的罪行。

劉義符東郡太守王景度放棄滑台逃走。

太宗下詔命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守滑台。

十二月,太宗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兗各郡縣。

劉義符兗州刺史徐琰聽說朝廷部隊渡過黃河,放棄城池逃走。

叔孫建於是東到青州。

司馬一愛一之、秀之先在濟州東部聚眾造反,這時率部前來歸降。

泰常八年(423)正月十八日,太宗到鄴城,存慰撫恤百姓。

司空奚斤既已平定兗、豫二州,還軍圍困虎牢關,劉義符守將一毛一德祖堅守該關,攻打不下。

河東蜀人薛定、薛輔率領五千家歸順朝廷。

蠕蠕侵犯邊境。

二月十三日,在長川的南面修築長城,起自赤城,西到五原,綿延二千多里,沿途設置守備。

三月初八,太宗在鄴城南面的韓陵山打獵,到了汲郡,又至枋頭。

十八日,從靈昌津渡過黃河,到了陳留、東郡。

二十八日,渡河北上,西到河內,在冶板津建造浮橋。

夏季四月初一,太宗到成皋城,觀看虎牢關。

虎牢城內缺水,城裡人懸繩吊桶從黃河中取水。

太宗命令在艦船上放置攻城車,絕斷其取水之路,又穿鑿地道以破壞其水井。

太宗又到洛一陽一,觀看《石經》。

蠻王梅安,率領將士數千人前來貢奉土特產。

閏月二十三日,太宗又到了河內,北登太行山,巡視高都。

虎牢關被攻克,俘獲劉義符冠軍司馬、司州刺史、觀一陽一伯一毛一德祖,冠軍將軍、滎一陽一太守翟廣,建威將軍竇霸,振武將軍姚勇錯,振威將軍吳寶之,司州別駕姜元興,治中竇溫。

士兵中流行瘟疫,死的人十有二三。

二十五日,太宗回到晉一陽一。

賞賜隨駕出巡的官吏,王公以下以至奴僕,無不受其恩澤。

五月初一,太宗回駕停駐雁門。

皇太子率領留台王公在句注北面迎接太宗。

二十五日,太宗回到宮中。

六月初四,太尉、宜都公穆觀逝世。

二十一日,太宗北巡,到了參合陂,遊覽蟠羊山。

秋季七月,太宗到三會屋侯泉,下詔命皇太子率文武百官跟隨。

八月,巡視馬邑,觀看壘源。

九月十一日,太宗回到宮中。

下詔命司空奚斤回京城,昌平侯娥清、交..侯周幾等鎮守枋頭。

劉義符穎川太守李元德攻陷許昌,太宗下詔命周幾率部攻討,李元德逃走。

周幾平定許昌後,回軍枋頭。

冬季十月初十,太宗命擴建西宮,起外牆,周長二十里。

十一月初六,太宗在西宮逝世,時年三十二歲。

遺詔命司空奚斤把所繳獲的軍資賞賜給大臣們,從司徒長孫嵩以下至士兵都數量不等地享受到。

十二月初八,尊稱太宗為明元皇帝,下葬在雲中金陵,廟號太宗。

太宗敬重儒生,喜歡讀史書,覺得劉向所寫的《新序》、《說苑》解釋經典意思時多有缺陷,於是撰寫《新集》三十卷,採集經史,通釋古義,可以稱作是文武全才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