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山偉傳:祖山強,容貌美好,身長八尺五寸,工於騎射,彎弓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山偉傳

魏書白話版

山偉傳

山偉,字仲才,河南洛一陽一人,其祖先為代人。

祖山強,容貌美好,身長八尺五寸,工於騎射,彎弓力量可達五石。

任奏事中散,跟從顯祖打獵方山,有兩隻狐狸從御座前驚起,帝令山強射之,百步內兩隻狐狸都被射倒。

官做到內行長。

父山稚之,為營陵令。

山偉隨父到縣,師事縣人王惠,廣讀文史。

山稚之官至金明太守。

肅宗初年,元匡任御史中尉,舉山偉兼侍御史。

入衙五天,便逢皇帝元旦朝會群臣。

山偉司掌神武門,其妻堂叔為羽林隊主,在殿門前打直長,山偉立即彈劾於皇帝。

元匡稱讚他,不久官即為正。

帖國子助教、遷任員外郎、廷尉評。

當時天下無事,進官十分困難,代郡遷南的人,大多沒有升職。

及六鎮、隴西二方叛逆亂起,領軍元叉想啟用代郡南遷的寒士為傳詔使者以慰悅人心,而牧守子孫投狀求此職的多達一百多人。

元叉又想杜絕這種現象,因此啟奏立勳附隊,令各依門第出身。

從此北人都被收錄。

山偉於是奏記,讚頌元叉的美德。

元叉從來都不認識山偉,找侍中安豐王元延明、黃門郎元順詢問,元順等因此稱薦他。

元叉令僕射元欽引山偉兼任尚書二千石郎,後正名士郎。

修撰起居注。

僕射元順主持選舉,表薦山偉為諫議大夫。

..朱榮加害朝官,山偉當時在朝廷值班,所以免於禍難。

及莊帝入宮,除他為給事黃門侍郎。

這以前,山偉與儀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奐、三公郎王延業等人並駕而行,山偉稍稍居後。

路上碰到一個尼姑,她望他們歎氣說:「這些人哪,將會同日而死。」

對山偉說:「君剛近天子,當作好官。」

而袁升等四個人,都在河一陰一遇害,果然應驗了她說的話。

不久,領任著作郎。

前廢帝登極,除授安東將軍、秘書監,仍為著作。

當初,..朱兆攻入洛一陽一,官員奔散而去,國史典書高法顯秘密埋起史書,所以書不遺落。

山偉把這當作自己的功勞,訴述皇上請求賞爵。

山偉附迎..朱世隆,遂封東阿縣伯,而法顯只獲男爵。

山偉不久官進侍中。

孝靜初年,除授衛大將軍、中書令,監修起居。

後以本官又領著作,卒於官。

朝廷贈其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謚稱文貞公。

國史從鄧淵、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來,眾人相繼撰錄,綦雋以及山偉等諂說上一黨一王元天穆及..朱世隆,認為國書正應該是代人修撰編輯才對,不宜交付他人,所以綦雋、山偉等人執掌大籍撰修。

綦雋、山偉等人得修史書,守舊而已,沒有記述著錄。

所以自崔鴻死後,迄止山偉,二十來年,時事蕩然不記,以至萬不記一,後人執筆,無所憑據,史實遺缺,都是因為山偉。

他外示沉厚,內心實是矯浮。

山偉與綦雋少年時代很是要好,後來因名位問題,便如水火不容。

與宇文忠之這些代人結為朋一黨一,當時有見識的人都畏懼厭惡他。

而他一愛一好文史,老而更一愛一。

山偉弟弟早亡,他撫寡訓孤,與侄兒們同一居二十多年,恩義很厚。

山偉不營產業,身死之後,賣房營葬,妻子兒女淪至飄泊,士友歎憫他們。

長子昂襲承爵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