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在慕容白曜平定東一陽一的時候,蔣少游被俘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

魏書白話版

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

蔣少游,樂安博昌人。

在慕容白曜平定東一陽一的時候,蔣少游被俘而到了平城,成為平齊人,後被發配到雲中當兵。

蔣少游一性一格機敏靈巧,擅長繪畫和雕刻。

他頗有文思,經常吟詠詩句,有時還寫一些小詩。

後來蔣少游寄居在平城,以代人寫書信賺錢維持生計,僅僅在市鎮上有些名氣。

蔣少游後來被朝廷徵召到中書省當寫書生,與高聰一同依附於高允。

高允器重他們兩人的文章寫作才能,就向朝廷同時舉薦他們二人,蔣少游與高聰一道補任中書博士。

蔣少游自從來到中書省以後,長期托庇於李沖兄弟子女至的門下。

開始時北方人不知道青州蔣氏家族,有人就說蔣少游本來就不是有名望的人,加之蔣少游出身微賤,只是憑借自己的手藝而得志,因此無論是在官一場還是在私交中,蔣少游的名望都不高,並不受人敬重。

只有高允、李沖對他多有體察和瞭解,因為蔣少游的舅父與李沖的堂叔李衍是門當戶對的兒女親家。

高祖、文明太后常常在宮中飲宴上,對朝中百官說:「本來認為蔣少游僅是個有專門知識技藝的人,而高允老丈卻說他是一個有名望的人。」

可見高允對他的賞識眷一愛一的情形。

然而蔣少游還是突然間被召引任用,在宮禁之內忙忙碌碌,整日幹著校正方圓、雕刻繪畫的事情,因此而大蒙皇帝的恩一寵一賞賜,其地位超越了平常的等級,但又不給他遷官升進。

到後來皇帝詔令尚書李沖與馮誕、游明根、高閭等人在宮內商議制定文武官員的衣服冠帶,由於蔣少游巧於構思,就讓他主管這件事,也徵詢劉昶的意見,兩方面的意見相違拗,以致常常發生爭吵,一直拖了六年才完成,開始頒賜給朝廷百官穿戴。

百官冠服之所以能夠製作成功,蔣少游是有功勞的。

後來朝廷準備在平城營建太廟、太極殿,派蔣少游乘坐驛車到洛一陽一去,以魏、晉兩朝的廟殿為標準測量它們的基礎。

後來又授蔣少游以散騎侍郎之職,讓他協助李彪出使長江以南。

高祖修造他乘坐的船隻,因為蔣少游有很強的構思設計的能力,就任命他為都水使者,官升為前將軍、兼將作大匠,仍舊總領修造水池湖中遊玩的船和槳等器一具。

到後來維修和擴建華林園的殿堂和池沼,改建金墉城的門樓,全都是由蔣少游設計籌措,世人都稱讚這些建築妍好華美。

蔣少游雖然富於文采辭藻,但他這方面的才華始終不能得到施展,長期以來拿著雕刻用的刀、施工設計用的繩尺,瑣瑣碎碎,忙忙碌碌,往來依傍於園林湖沼城樓殿堂之側,賞識他的才能的人無不為之歎息感慨。

但他竟然安於那些事務並以此為己任,從來都不感到疲勞和羞恥。

後來兼任太常少卿之職,仍舊像過去那樣統領水工之事。

景明二年(501),蔣少游去世,皇帝追授他為龍驤將軍、青州刺史,規定他的謚號為質。

蔣少游留下《文集》十多卷。

蔣少游生前還曾為建造太極殿製作了模型,與董爾、王遇等人參與營建,但都未能建成而去世。

當初,高宗在位時,郭善明這個人非常機敏靈巧,京都平城的宮殿,大多是由他設計建造的。

高祖在位時,青州刺史侯文和也以機巧聞名,他建造了一種大船,可以在水中站著放箭。

侯文和一性一格滑稽而且機智,說話言辭沒有根據,尤其喜歡說一些淺陋的民間俗語,很能逗人開心快樂。

他的官職做到了樂陵、濟南二郡太守。

世宗與肅宗在位年間,豫州人柳儉、殿中將軍關文備、郭安興都非常機巧。

洛一陽一建造永寧寺九層佛塔,就是郭安興充當大匠。

高祖在位時,有一個名叫范寧兒的人擅長圍棋。

范寧兒曾經同李彪一道出使蕭賾,蕭賾讓江南的圍棋高手與范寧兒對弈,范寧兒大勝而歸。

又有浮一陽一人高光宗擅長樗蒲這種賭一博遊戲。

趙國人李幼序、洛一陽一人丘何奴都工於握槊這種賭一博遊戲。

這些都是胡人的遊戲,近時傳到中國,傳說有位外國國王,他的弟弟一個人犯了罪,將要處死,弟弟在監獄裡發明這種遊戲,把它獻給當國王的哥哥,意思是說一個人孤單自處就容易死去。

世宗在位以後,這些遊戲一時間流行於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