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崔休傳:祖崔靈和,在劉義隆政權任員外散騎侍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崔休傳

魏書白話版

崔休傳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御史中丞崔逞的玄孫。

祖崔靈和,在劉義隆政權任員外散騎侍郎。

父崔宗伯,魏世宗初年,被朝廷追贈為清河太守。

崔休少小甭貧,矯然自立。

被薦舉為秀才,進入京師,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交情很好。

尚書王嶷欽佩他的人格,為他的長子娶崔休的姐姐,提一供給他一些財物,由此經濟情況稍微好轉。

高祖娶崔休的妹妹為嬪,任崔休為尚書主客郎。

轉任通直正員郎,兼任給事黃門侍郎。

崔休好學,涉獵書史,在公事軍旅的間隙,手不釋卷,崇敬先達,一愛一接後來之士,經常參謁高祖於座席旁,受到的禮遇僅次於宋弁、郭祚二人。

高祖南伐,任命北海王為尚書僕射,統攝國家日常事務,任命崔休為尚書左丞。

高祖詔示崔休說:「北海王年紀輕,不熟政務,百般事務,便都托付給你了。」

轉任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

後來跟從皇駕南行。

及帝駕還歸,途中帝幸臨彭城,泛舟泗水,帝詔崔休侍宴,觀看的人都認為他很榮耀。

魏世宗初年,崔休因弟亡逝,祖父又未下葬,固求任渤海郡官職,於是皇帝除授。

崔休一性一格嚴明,擅長治體,下車臨治時先殺幾名豪強猾吏,廣泛佈置耳目,州中一奸一盜,無不被擒捉剪除,百姓都很害怕,寇盜止息之後,他便清廉己身表率治下,渤海郡由此治安秩序大為好轉。

當時大儒張吾貴在太行山東有盛名,四方學士都十分仰慕他,由遠方前來問學的經常達到數千人。

學生既多,大家多有沒見其容貌長樣的。

崔休於是為他們設學而教,招延禮接,使他們學成而還,儒者都覺得他做了件好事。

入廷任吏部郎中,遷任散騎常侍,權兼選舉官員的職務。

崔休一愛一才好士,經常拔擢人才。

廣平王元懷經常邀他參與交談和宴會,魏世宗怪他與諸王交遊,免去他的官職。

後來,除授他為龍驤將軍、洛州刺史。

在州數年,因母親年邁辭官,皇帝答應了。

不久行幽州事務,被征拜為司徒右長史。

崔休聰明強幹,尤其善於斷決,幕府中事務很多,訴訟盈案,而他剖斷如流,毫不疑滯,加上他公平廉潔,常被人們引為美談。

又除授吏部郎中、加授征虜將軍、冀州大中正。

遷任光祿大夫,行河南尹。

肅宗初年,即真,加平東將軍。

不久除授平北將軍、幽州刺史,進號安北將軍。

遷任安東將軍、青州刺史。

青州九郡民單..,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讚頌崔休德政,靈太后表彰了他。

崔休在幽、青州任上五、六年,始終清白一愛一民,治績十分突出。

二州懷念其德澤,百姓追思其政績。

朝廷征拜他為安南將軍、度支尚書,不久進號為撫軍將軍、七兵尚書,又轉任殿中尚書。

崔休久在台閣,熟諳典禮,每當朝廷有了疑難之議,都取正於他。

官員們都說:「崔尚書說了的,我們都無異議。」

正光四年(523)去世,享年五十二歲。

朝廷賜帛五百匹,贈官車騎將軍、尚書僕射、冀州刺史,謚稱文貞侯。

崔休少年時即很謙遜,侍奉母親孝順謹細。

等到做了尚書,子仲文娶丞相元雍的第二個姑一娘一,女兒嫁給了領軍元叉庶出長子秘書郎元稚舒,崔休挾持二家之勢,容色都有遷改,內有洋洋自得之心。

開始崔休母親房氏也想要崔休的女兒嫁給她的外孫邢氏,崔休不同意,違背了母親的意願,把女兒嫁給了元叉的兒子,人們都批評這種舉動。

崔休有九個兒子。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