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趙黑傳(附趙熾傳):自己說他的先祖是河內溫人,他的五世祖趙術,在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趙黑傳(附趙熾傳)

魏書白話版

趙黑傳(附趙熾傳)

趙黑,字文靜,原先名為趙海,出身於涼州的一個奴隸家庭。

自己說他的先祖是河內溫人,他的五世祖趙術,在晉朝末年曾任平遠將軍、西夷校尉,所以居住在酒泉安彌縣。

趙海出生以後涼州被大魏平定,他被沒收進宮中做了Yan人,就改名叫黑。

趙黑頗有容貌,為人謙恭,小心謹慎。

世祖讓他給自己進奉飲食,他內外應承侍奉,從來沒有發生什麼過失。

後來升任侍御,掌管監督宮中府庫之職,授予安遠將軍,賜爵位為睢一陽一侯。

又調任選部尚書,他在任上能做到自謹自勵,舉薦人選,任用官職,都頗能做到人盡其才。

又加授侍中之職,爵位升進為河內公。

顯祖打算把皇位傳給京兆王元子推,徵求朝廷群臣的意見,朝中百官都只是惟惟諾諾,沒有人敢於先開口說話,惟有源賀等人敢於照直陳述自己的看法,不願意順從皇帝的意見。

顯祖對此心中有氣,臉上變色,又問趙黑有什麼看法。

趙黑對皇帝說:「我愚昧無知,只知對皇上誠心誠意,盡忠盡力。

俯伏思考陛下正當年富力強,如日中天,天下臣民都稱頌您治理國家的聖明,世間萬物都沐浴您如同日月的光輝,舉國上下一片誠心,祝願陛下萬壽無疆。

倘若陛下思慮深遠,有想要頤神養壽的意思,我趙黑擁戴皇太子,不知道還有其他人能代替他。」

顯祖聽了之後久久沉默不語,於是就把皇位禪授給了高祖。

趙黑在兩宮受到一寵一幸,官祿賞賜都非常優厚。

當時尚書李斤也很受顯祖的一寵一幸,與趙黑共同掌管選部。

李斤向皇帝啟奏任命中書侍郎崔鑒為東徐州刺史,北部主書郎公孫處顯為荊州刺史,選部監公孫蘧為幽州刺史,說他們幾個都很有才能,實際上李斤是懷有私心。

趙黑憎惡李斤損壞了選任官員的規矩,就同他在殿前爭辯起來,說:「憑功績授任官職,依爵位給予俸祿,這是國家固有的制度。

中書侍郎、尚書主書郎、各部曹監,其功勳和能力具備,職位也不能超過郡守,現在李斤把他們都任用為一州刺史,我實在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顯祖聽了以後猶豫不決,說道:「那就暫且不考慮公孫蘧吧。」

公孫蘧最為李斤所器重,於是趙黑與李斤之間便產生很深的隔閡。

李斤竟然在皇帝面前誣告趙黑掌管庫府時攔截私吞了很多財物。

原先由於制度禁令比較寬鬆,朝廷百官各自掌管的財物,都是與大家共同受用,所以多有減少和損壞。

於是趙黑被貶黜為看門的士卒。

趙黑因為自己被李斤所陷害,整日歎息怨恨,廢寢忘食,謀求有一天要申報這個怨仇。

過了一年,趙黑回到朝廷受任侍御、散騎常侍、侍中、尚書左僕射等職,再次像往昔一樣兼管選部。

趙黑上告李斤專橫恣肆,李斤於是被派出任徐州刺史。

待到李斤因事獲罪的時候,趙黑就把他的罪行羅織起來構成死罪,把他殺掉了。

從此以後他就吃得好睡得穩,一心專注於自己職內的事務。

後來,趙黑出任假節、鎮南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爵位升進為王。

他為官克己奉公,清廉儉樸,一心考慮公家的事務。

當時有人因私事想要對他進行一賄賂,趙黑說道:「我身居高官享受豐厚的俸祿,足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假借公事來營求私利,本來不是我所情願做的事。」

在任期間始終不肯接受賄賂。

高祖、文明太后來到中山,聽說趙黑的作為,就賞賜給他帛五百匹、谷一千五百石。

趙黑又轉任冀州刺史。

太和六年(482)秋天,趙黑在官任上去世。

皇帝詔令賜給絹四百五十匹、谷一千斛、車牛二十乘,把他的靈柩移送到京都。

又追贈他為司空公,規定其謚號為康。

趙黑收養了他的族弟趙奴第四個兒子趙熾為子。

趙熾,字貴樂。

起初任中散之職,承襲趙黑的爵位,後來爵位降為公。

趙熾的官職做到了揚州安南府長史,加授平遠將軍。

元嵩在壽春死後,趙熾進行處置安頓,曾頗受稱讚。

神龜年間趙熾去世,被追授為光州刺史。

早年趙黑任定州刺史時,替趙熾娶鉅鹿人魏干之女為妻,生有兩個兒子。

趙熾的長子趙揆,字景則。

承襲他父親的爵位為侯,官職做到了樂陵太守。

死後,追贈左將軍、滄州刺史。

趙揆的弟弟趙雋之,字仲彥,為人輕薄,缺少德行。

曾任給事中,轉任謁者僕射,是劉騰收養的子息。

由於他用其義父作Yan官所積的余資,去賄賂朝中權貴,所以頻頻歷任顯要官職一直到他死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