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少小即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侍奉父母很是孝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

魏書白話版

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

宋世景,廣平人,河南尹宋翻的第三個弟弟。

少小即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侍奉父母很是孝順。

世景與弟弟宋道..閉門讀書,廣泛涉獵,各種書都讀,尤其一精一於經書大義。

同族兄宋弁十分器重他。

他被州中推舉為秀才,對策登第,朝廷拜授他為國子助教,遷任彭城王元勰的開府法曹參軍。

元勰一愛一他的才學,十分器重、禮敬他。

高祖也讚許他的才學。

又遷任司徒法曹行參軍。

宋世景深明刑理,通曉律令,裁決疑難刑案,剖析斷決,快如行雲流水。

轉任尚書祠部郎。

彭城王元勰經常稱讚說:「宋世景一精一於斷識,是尚書僕射的材料。」

台獄之中疑難案子,右僕高肇常常把它交給宋世景辦理。

宋世景長於政務,加上他一貫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兼任數部之職,全都政績昭然。

他頻頻被左僕射源懷引薦為行台郎。

巡察州鎮十幾個地方,黜退提升、賞罰官吏,無不十分公允。

所任的七個城鎮,他都另處設置了關戍,還設傳遞烽火消息的亭候,以防備北方敵人進攻。

源懷大相器重。

還都之後,源懷立即在世宗面前推薦他說:「宋世景的文武才略,當今極少有人能與他匹敵,他清平忠直,這也很少有人能比。

陛下如果能委他以重任,他絕不會比當年李沖差。」

世宗說:「朕也聽說了。」

尚書令、廣一陽一王元嘉,右僕射高肇,吏部尚書、中山王元英一起推薦世景為國子博士,不久又薦為尚書右丞。

王顯與宋弁之間有矛盾,在世宗面前詆毀宋世景,所以推薦世景事被隱而不報。

不久,朝廷授他為伏波將軍,代理滎一陽一太守。

州中有鄭氏,此人橫行鄉里,號稱難治。

濟州刺史鄭尚的弟弟遠慶先任苑陵縣令,貪一污受賄,積贓巨大,百姓深以為患。

世景到州上任之後,召請鄭遠慶到州治,對他說:「我與你親近,但我們應相互理解。

我沒來之前,我絕不問詢你的事情,但今日以後,我就與你相合不離了。」

聽了這話,鄭遠慶只當耳邊風,依舊我行我素。

宋世景把他繩之以法,遠慶害怕了,棄官逃亡了。

從此以後,下屬官員害怕宋世景的威嚴,端正態度,誰也不敢亂來。

宋世景每天從早到晚坐在衙門大廳內,沒有停歇的時候。

縣史、三正以及一般百姓,到了衙門即能見到他,沒有早晚的分別。

來者無不受到真誠接待,都能見到他的和顏悅色,世景擯退旁人,來者盡可直陳其事。

民間的事情,不問大小,他都知道,捉拿一奸一賊,挖掘隱敵,就好像他有神機妙算。

曾經有一名官吏,休假期滿返回郡所,吃了百姓的雞;又有一名辦事人員,接受了別人一頂帽子,又吃了別人兩隻雞。

宋世景叱斥他們說:「你們怎麼竟敢吃張三雞豬,取李四之帽!」吏卒、辦事人員磕頭認罪。

從此以後,州中從上到下震動整肅起來,沒有再敢犯禁的了。

後宋世景因他弟弟道王與的事情被除去官職。

宋世景友悌之一性一,遠遠超過常人,道王與死了,他哭聲哀切,行路的人都為他的樣子酸楚不已。

由於傷心太過,以至於他面容枯槁,看見的人無不歎惜憐憫。

一年多後,母親去世,於是宋世景不勝哀痛,也死了。

宋世景曾經撰寫《晉書》,竟然因此而沒有完成。

子季儒,是遺腹子。

二十歲時,太守崔楷征他為功曹,起之於家而任太學博士、明威將軍。

曾經至譙、宋之間,寫文章憑弔嵇康,文章寫得很是理順。

後來在晚上睡覺,房屋突然倒塌把他壓死了,年僅二十五歲。

當時人無不為他歎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