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茹皓傳:父親茹讓之,本名為要,隨從劉駿屬下巴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茹皓傳

魏書白話版

茹皓傳

茹皓,字禽奇,是舊時吳地人。

父親茹讓之,本名為要,隨從劉駿屬下巴陵王休若為部將,到達彭城。

當時南方鬧饑荒動亂,就客居在淮一陽一上一黨一。

茹皓十五六歲的時候,任縣金曹吏,頗有姿色容貌,一性一情謹慎柔順。

南徐州刺史沈陵見了他非常喜一愛一,他就隨沈陵來到了洛一陽一,被推薦充當高祖的白衣隨從。

世宗即位以後,茹皓在宮中充當近侍,漸受世宗的一寵一愛一。

世宗有一次前往朝拜先帝的陵墓,半路上想叫茹皓與自己同坐一車,茹皓扯起衣服就要登車,黃門侍郎元匡極力勸阻,世宗才罷休。

到了世宗親臨朝政的時候,茹皓受到皇帝的一寵一愛一和賞賜日益增多。

又憑著他有馬圈之勞,朝廷準備補任他為員外將軍。

當時趙..也被皇帝一寵一幸,他對茹皓非常嫉妒,就請求皇帝把茹皓調出京都到外郡出任太守。

茹皓也考慮到可能會受到陷害招致危險,不願意充任內官,於是他被越級授任為濮一陽一太守,加封厲威將軍。

茹皓的父親因為茹皓替他爭辯理論舊日的功勞,在此之前就被授任兗州一陽一平太守,並賜給爵位為子。

這時,父子兩人都被朝廷委任分封,所任的州郡緊緊相鄰,茹皓就很高興地離開宮廷,並不因為自己被外放而感到愁苦。

到了趙..等人事敗受到懲處,茹皓竟然得以完全免受牽連。

茹皓雖然出身低微,當太守時卻清廉儉樸,很少生事。

有一次世宗到鄴城進行講武演練,茹皓趁機啟奏皇帝請求讓自己回朝趨奉,於是皇帝免去他的郡守之職,授任他為左中郎將,兼任直..。

他得到世宗的一寵一幸一如從前。

茹皓已經官位顯達。

自稱家世本出於雁門,朝中善於諂媚攀附的雁門人就在司徒面前極力舉薦如皓,請授為肆州大中正。

有關府、省將此事奏知皇帝,皇帝詔令特予依許。

茹皓升任驃騎將軍,總領華林園的建造工作。

茹皓生一性一精一明靈巧,在園林中興建許多景點。

在天淵池的西邊壘起一座小山,用的是從北邙和南山採挖的佳美石頭。

從汝穎移來竹子,排列栽種在其間;又建構許多樓閣亭館,陳列於園林上下。

栽種各種花草樹木,很有一番野致。

世宗對此非常喜一愛一,經常來這裡遊玩。

茹皓又遷任冠軍將軍,仍保留驍騎將軍。

茹皓所受顯貴的一寵一幸與日俱增,乃至參與朝廷政事。

從太傅、北海王元詳以下群臣都對他恭敬畏懼而盡力巴結攀附。

茹皓的弟弟才只二十歲,就被擢任為員外郎。

茹皓娶了僕射高肇的堂妹為妻,她對世宗來說是姨母的身份。

迎娶高氏那一天,北海王元詳親自前往祝賀,並且送了馬匹等禮物。

茹皓又替他的弟弟聘娶安豐王元延明的妹妹,延明以他不是出於官宦世家為恥,不肯答應。

北海王元詳勸他應允,說:「要想覓得官職,為何不與茹皓聯姻呢?」

延明這才同意了。

茹皓比較機敏聰慧,能夠謙讓屈己,甘居人下。

但他暗地裡營求私利,接受別人的饋贈賄賂,因而金錢財物積聚甚多。

他在宮廷西邊起蓋房屋,朝中權貴沒有人能趕上他的。

當時世宗雖然親自處理朝廷各種事務,而茹皓經常在宮內居住,晚上也不回家,說是這樣可在門下省奏陳國事。

沒有過多久,茹皓轉任光祿少卿,但他還覺得自己心意很不滿足,想向皇帝陳述自己在馬圈隨從先帝的功勞,希望得到更大的升進。

起初,趙..、茹皓受到皇帝極大一寵一幸,北海王元詳這些人都依附於他們。

又有直..將軍劉胄本來是由北海王元詳所舉薦的,常常感激北海王對他的恩遇,就對他殷情地承奉,與他們這些人共相往來。

高肇一向嫉恨諸王,常常圖謀對他們進行陷害,他既然知道了北海王元詳與茹皓等人往來密切,交接親一暱,就羅織他們的罪名向世宗告發,說茹皓等人一起圖謀叛逆作亂。

於是,世宗就召中尉崔亮入宮,令他啟奏茹皓、劉胄、常季賢、陳掃靜四個人擅權倚勢,受納賄賂以及圖謀逆亂各種罪名,即日捉拿茹皓等人,全部押往南台。

第二天,又奏請皇帝處以罪罰,當天夜晚就令茹皓在自己家中自盡。

茹皓的妻子披頭散髮走出廳堂,痛哭流涕迎接茹皓。

茹皓徑直走進室內同妻子大哭訣別,服毒一藥身亡。

茹皓之子懷朗,官至南青州刺史。

興和初年(539),因犯罪被皇帝賜死,他的子侄全都被遷徙到邊地。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