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房景先傳:幼小甭貧,無錢從師受學,他的母親自己教他《一毛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房景先傳

魏書白話版

房景先傳

景先,字光胄。

幼小甭貧,無錢從師受學,他的母親自己教他《一毛一詩》、《曲禮》。

十二歲半,向母親請求說:「怎麼可以讓兄當雇工以供景先呢?我要求自求衣食,然後就學。」

母親憐其幼小,不答應。

房景先苦苦請求,就依了,於是得到一件羊皮襖,房景先欣然自足。

他白天打柴做活,晚上誦讀經史,勤奮好學,大通六藝。

太和年間,依慣例得以還鄉,郡府征為功曹。

州中舉其為秀才,正逢州將卒,房景先不得對策。

起官為太學博士。

當時的太常劉芳、侍中崔光都是當代儒宗,讚歎房景先的學識淵博,崔光於是奏薦他為兼著作佐郎,修撰國史。

不久除任司徒祭酒、員外郎。

侍中穆紹又啟奏薦房景先撰寫《世宗起居注》。

累遷為步兵校尉、領尚書郎、齊州中正,每任一職都有才當其官的稱譽。

房景先沉敏方正,侍奉兄長恭敬謹細出入家門都向兄第稟報,早晚參省,側立移時,兄也正襟危坐,兩人相敬如對賓客。

兄長曾經臥病在一床一,房景先在一旁侍奉湯藥、衣冠不解,形容憔悴。

親友見後無不哀憐。

神龜元年(518),蕭衍的龍驤將軍田申能據東一陽一城內附,帝派房景先為行台,征發二荊州兵馬聲援他,房景先在軍中遇病還朝。

這一年在家裡去世,時年四十三歲。

朝廷贈他為使持節、冠軍將軍、洛州刺史,謚稱文景。

房景先生前撰《五經疑問》一百多篇,其言一精一當,今流行於世,原文很多,現略舉其中有關世教的文字:

「問王者受命,木火相生曰:金、木、水、火、土五一精一交相感應,秉受靈氣者興盛。

金德方隆,祥發華渚;水運告昌,瑤光啟祚。

人道承天,天理應實,承受、凋謝既已彰明,玄冥命祚相合如契。

相生之義,相遞不違。

至如湯武革命,任用殺伐,水火為次,遵而不改。

既然事乖代終,而數同納麓。

逆順且殊,禎運宜異,而兆征不差,有疑符應。

「問禹以鯀配天,舜不受命說:明明上天,下土是冒。

道高的負..四方,神積的郊原斯主。

所以循天,不能私其子;尊堯,不敢尊其父。

鯀既然罪行彰於山川,受極於羽裔,化質與魚獸為群。

銘一精一不能上乘冥尾,而厚尊配於國一陽一,當升煙之大禮。

假如存之身邊,便亂祭禮大典。

如此降上帝為罪鬼之位,奏夾鍾為介蟲之樂,奉天的道教,不也淪落了嗎?

「問湯尊稷廢柱曰:神積道存,異世同尊;列山被享,綿延前代。

成湯革命承天,當愆一陽一之運,他不思理數之有時,黜之功於百世。

且畢、冥二宿感應,風雨出現異兆,尊崇播種繁殖的神靈,而邀滂潤之祥,這升廢之道,不也謬妄嗎?如柱不應舉薦,虞夏就應失在前面;如以歲久應遷,百神可計日而代。

我求之二三,並未窮究過去的道理。

「問湯克桀,欲遷夏社為不可;武王滅紂,以亳社為亡國之誡說:神無定方,惟人為主,道協無為,依從天地,棄德不崇,百靈更祀。

周武承天,禮存全秩,升崇後稷以當四圭之尊,貶土祗隔牲幣之享。

就如言之,稷秉掌靈威,誠該追配合適的位置,社非商神,孝合爾考之過失,殷商一朝的教訓,豈止在此?

「問《易》著革命之爻,而沒有揖讓之象說:玄黃剖斷分別,人道為尊上,含靈貯化,所以義始元首。

因此飛龍啟征、大人乃就。

等到理運相推,帝圖異序。

虞賓以為善終順守,有慚未盡,不顯揖讓卦象,而著往日之美。

哪能示百姓為貽這樣的謀劃,訓萬世而開安思之策?求之反哀,未識理恕。」

符璽郎王神貴作書回答,名叫《辨疑》,合成十卷,也值一看。

前廢帝時書奏上。

皇帝親自執卷,與神貴二人往復詰答,帝稱其用心良苦,特別除授神貴的兒子王鴻彥為奉朝請一職。

景先子房延..,武定末年(550),為太子家令。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