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李謐傳:於是作《神士賦》,詩裡說:「周、孔重視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李謐傳

魏書白話版

李謐傳

李謐不飲酒,喜好音樂,酷一愛一山水,這種高尚的情一操一,時間長久而更加堅固,每見到可以欣賞的山水景物,總是悠閒自在,樂而忘歸。

於是作《神士賦》,詩裡說:「周、孔重視儒教,莊、老崇尚無為。

二者道路雖不同,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此生心意未滿足,死後名聲何以施。

適合我心聊自樂,終久不為人所移。

倘有探求我志者,陶然自得正如此。」

延昌四年(515)去世,時年三十二歲,遠近的人都悼念他,惋惜他。

有一年,四門小學博士孔..等學官四十五人向皇帝上書說:「臣等聽說已故隱士趙郡人李謐,他十歲時父親亡故,痛哭哀號使鄰里都為之動容;幼年時侍奉兄長李王易,恭敬和順,竭盡兄弟之間友一愛一的誠心。

十三歲通讀《孝經》、《論語》、《一毛一詩》、《尚書》,尤其擅長歷數之術,在州閭鄉一黨一中有神童之稱。

十八歲時,到學校受業,當時博士就是孔..。

李謐對經籍從頭至尾仔細研讀,評論其端緒,教授他的人沒有不對他的言談感到欣喜的。

於是收集各種經典,廣泛比較其中的異同,考校《春秋》三傳中的事例,題名為《春秋叢林》,共計十二卷。

為孔..等人進行辨析審訂,將近一百條。

發現其中有遺漏之處卻也不多見,但一絲一毫都要提出來;其有不暢通的地方也並不常有,但只要有錯訛就予以辨析校正。

李謐的著述做到了不隨意議論而歪曲經典的本意,不追求言辭藻飾而違背道理。

全書辭氣錯落分明,使人讀來可以樂而不疲。

李謐經常說:『大丈夫只求擁書萬卷,何必要南面百城。

』於是放棄教書之業,閉門不迎賓客,拋棄家產,專心著述,親自刪削,書卷沒有重複的,共有四千多。

還搜求各種學有專長的人,收集各種公正的議論,隆冬盛暑,通宵達旦。

即使像仲舒的不窺園苑,君伯的閉門不出,高氏的忘記洗衣,張生的廢寢忘食,較之於李謐,都不足以比擬。

李謐曾經到已故太常卿劉芳那裡推求詢問音義,談到朝代興廢的原因,劉芳聽了以後感歎地說:『你如果被高祖知遇,侍中、太常的官職就不會歸我所有了。

』前河南尹、黃門侍郎甄琛在朝廷參贊事務,朝野之人都注目於他,當時他的親戚舊識中有人向他求官,他回答來人說:『趙郡人李謐,沉溺於學問,遵守常道,不為世事而煩憂,我常常想為他進言,但都沒有出任官職。

你們各位為什麼不能自重而對我自矜自誇呢?』甄琛對他的兒子說:『昔日裡鄭玄、盧植不遠數千里到扶風從師馬融,現在你的明師這麼近,為何不去就業於李謐?』又對朝中同僚說:『我甄琛行為無愧於時,但沒有舉薦李謐,因此而有負於朝廷。

』後來李謐又靠著山崖起蓋房屋,正想要教育學子,宣揚三墳五典,希望西河子夏講學之教重新興起,北海孔融好士之風不致失傳。

然而空有神明佑助,李謐竟暴病而亡。

國家含一著巨大的悲痛,儒生懷著無比的思念。

況且等服議於皇上屬下,奉承聖上旨意,尊師重儒的道理,難道可以不予弘揚嗎?」

此事上奏之後,皇帝下詔令說:「李謐屢次推辭朝廷的徵召,一貫遵守沖淡不仕的志向,隱士的一操一守,實在值得褒揚讚美,可以依照前人惠、康之先例,又以近人玄宴為標準,定其謚號為貞靜處士,表於他的家門和鄉里,以表彰他的高風亮節。」

朝廷派遣進謁的使者送去封授的文書,表彰李謐的門第名為文德,他的鄉里名為孝義。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