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安頡傳:太宗在位之初,任用他為內侍長,令他檢舉百官中的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安頡傳

魏書白話版

安頡傳

安頡,聰慧善辯而且長於謀略,最有其父安同的氣質風度。

太宗在位之初,任用他為內侍長,令他檢舉百官中的違法行為。

安頡耙於檢舉彈劾官員的過失和一奸一邪,無所顧忌迴避。

他曾經向皇帝告發他父親的私事,太宗認為他很忠誠,特別親近和一寵一信他。

宜城王奚斤,從長安追擊赫連昌,到達安定,當時安頡任監軍侍御史。

奚斤因為軍馬病死了很多,士卒又缺乏糧食,就構築堡壘工事來加強防守。

派太僕丘堆等人到民間督催租糧,丘堆被赫連昌打敗。

赫連昌因此而更加驕傲自負,天天都來侵襲搶掠,割草放牧的人都不敢外出,士卒也很懼怕他們。

安頡向宜城王獻計說:「我軍原本是奉詔殺賊的,如今卻退守在這個窮乏的城堡,即使不被賊寇所殺,也會因違犯法令而受誅。

進退哪裡有生路?但王公和諸將,安安逸逸而無所圖謀,將用什麼來報答朝廷的恩澤?」

奚斤說:「如果現在出戰,軍馬缺乏,用步卒攻擊騎兵,終究沒有取勝之理。

應當等待京師派出救援的騎兵到來之後,再以步卒在內攻擊,騎兵則襲擊敵軍的外部。

這就是所說的萬全之計。」

安頡說:「如今兇猛的寇賊在外邊安閒地遊走,而我們卻士卒疲乏兵力窮竭,將士面有饑色,不與敵人進行決戰,那就會危在旦夕,等待救兵到來又有什麼用,等死,不如戰死,難道能夠坐以待斃嗎?」

奚斤還是用缺少馬匹作為理由。

安頡說:「現在士兵雖然沒有馬匹,但將帥所騎的馬,足有二百匹。

我安頡請求挑選強壯勇敢的士卒,帶領他們出擊敵軍,即使不能將其擊敗,也可以挫折他們的銳氣。

況且赫連昌狂妄而無謀,總是喜歡前來挑戰,大家都認識他。

我方倘若以伏兵偷襲他,赫連昌一定可以生擒。」

奚斤仍然認為很難取勝。

安頡就暗地裡與尉眷謀劃,挑選騎兵等待時機。

赫連昌率眾前來進攻堡壘,安頡率軍出去應戰。

赫連昌在陣前親自接戰,軍士們認識赫連昌,爭先恐後地攻擊他。

正巧天空中大風揚起陣陣塵埃,遮天蔽日,敵軍一片混亂,赫連昌敗退。

安頡等人揮兵追擊,赫連昌因其坐騎跌倒而跌落馬下。

安頡生擒赫連昌,把他送往京師。

世祖聞訊大悅,授任安頡為建節將軍,賜爵為西平公,取代丘堆,統攝諸軍。

奚斤由於戰功不在自己而感到羞恥,就輕率地在平涼追擊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結果被打敗。

赫連定準備再次進入長安,皇帝令安頡鎮守蒲阪阻擊赫連定。

劉義隆派其部將到彥之率眾侵犯黃河之南,以此援助赫連定。

世祖由於兵力太少,就聚集黃河南部三鎮之軍北渡。

到彥之就排列軍隊守於南岸,直至於潼關。

世祖親自率軍向西征討赫連定,以安頡為冠軍將軍,督率諸軍攻擊到彥之。

到彥之派部將姚縱夫渡過黃河攻打冶阪,安頡督領諸軍攻擊到彥之軍,斬首三千餘級,敵軍落水而死的很多。

於是渡過黃河,攻打洛一陽一,佔領了洛一陽一,生擒劉義隆部將二十餘人,斬首五千級。

接著進攻虎牢,虎牢敵軍潰敗,劉義隆的司州刺史尹衝墜城而亡。

安頡又與琅笽王司馬楚之平定滑台,擒獲劉義隆部將朱..之、李元德及東郡太守申謨,俘獲敵軍一萬餘人。

於是收兵回到京師。

神..四年(431),安頡去世。

朝廷追贈他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進封爵位為王,定謚號為襄。

安頡身為將領,善於安一撫士眾,他去世之時,歸降的宋軍士卒,無不歎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