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
桓玄傳
島夷桓玄,字敬道,本是譙國龍亢的楚人。
是偽晉大司馬桓溫之子,桓溫很喜一愛一他,臨終時囑令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桓玄七歲的時候,襲承父爵被封為南郡公。
登國五年(390),任司馬昌明的太子洗馬。
桓玄志氣無與倫比,總是要以雄豪來稱許自己。
朝臣議論因為桓溫有侵犯帝位的舊跡,所以壓制桓玄兄弟,把他貶謫為義興太守,因此他不得志。
不多時就去職。
皇始初年(396),司馬德宗即位,他的會稽王司馬道子擅權,信任尚書僕射王國寶,為當時人所憎惡。
桓玄遊說荊州刺史殷仲堪,要他推舉司馬德宗的兗州刺史王恭為盟主,共同討伐王國寶,殷仲堪聽從他的意見。
恰好王恭派遣的使者也來了,兩下在中途相逢,便相約一同舉事,並且進表起兵。
不久就平定了王國寶等。
天興初年(398),司馬德宗授任桓玄為使持節、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後來王恭又與司馬德宗的豫州刺史庾楷共同起兵,討伐其江州刺史王愉及司馬尚之兄弟。
桓玄和龍驤將軍楊..期、荊州刺史殷仲堪等率軍響應王恭。
桓玄等人進軍到了石頭。
當時司馬德宗的征虜將軍司馬元顯一軍仍據守在石頭,陳列戰船攔斷淮水口。
司馬道子出兵,準備屯守中堂,忽然有馬被驚,軍中一騷一亂,人馬掉進江中的非常多,過了許久才安定下來。
桓玄等人不知道建業城已十分危弱,而且王恭不久兵敗,桓玄甚為惶恐,就回軍到了蔡洲。
王恭的司馬劉牢之率北府軍前來駐紮在新亭。
於是司馬德宗以桓..為荊州刺史,殷仲堪為廣州刺史,桓玄為江州刺史,楊..期為雍州刺史,刺史郗恢為尚書。
殷仲堪回軍返還南邊,就派人宣示桓玄等各軍說:「如果不各自散開退回,大軍到了江陵,大家都會遭到殺戮。」
殷仲堪的偏將劉系原先領兵二千人隸屬於楊..期,這時就率領部隊退回,桓玄等人一大為驚懼,狼狽而走。
庾楷也拋棄部下逃奔到南軍。
桓玄就駕輕舟追趕殷仲堪,到尋一陽一才趕上,大家共推桓玄為盟主,鎮守夏口。
司馬德宗加授桓玄都督荊州四郡,任命桓玄的哥哥西昌公桓偉為輔國將軍、南蠻校尉。
司馬德宗一寵一信桓玄兄弟,想要借他們來削減荊、雍各州的勢力。
起先荊州遭遇大水,殷仲堪的倉庫空竭,桓玄就乘他內部空虛而向他進攻,先派兵襲擊巴陵。
梁州刺史郭銓正要到他的鎮所,半路遇到桓玄,桓玄就派他為前驅。
桓玄在夏口發兵,傳書與殷仲堪說:「現在我正要入沔,討除楊..期,屯兵在長江口。
如果你對我沒有二心,就可殺掉楊廣,如若不這樣做,我就要率軍進入長江。」
另外又給桓偉寫了書信,要他到期作為內應,桓偉感到惶恐,就把書信拿給殷仲堪看,殷仲堪對他進行一番撫一慰,把他送回,到了夜晚就將桓偉扣押起來。
殷仲堪派龍驤將軍殷邁、振威將軍劉山民等人領兵七千人到了西江口。
桓玄聽說殷邁到來,就同他的親信苻永道一起帶領其帳下部眾進行攻擊,殷邁等人敗走。
桓玄屯軍巴陵,收集這裡的兵眾和糧食,又在夏口打敗楊廣。
殷仲堪既然失去了巴陵的積蓄,加之各部將都被打敗,江陵恐懼震驚,城內大鬧饑荒,軍民都以胡麻充飢。
當初,殷仲堪收到桓玄的書信時,急忙召楊..期來,楊..期回話說:「江陵沒有糧食,用什麼來抵禦敵軍?你可以到我這裡來,共同據守襄一陽一。」
殷仲堪認為自己的軍隊還很完整,沒有理由要棄城逃走,又非常擔心楊..期不肯來,就欺騙他說:「近來收集糧食,已經有了儲存,可以供數萬人吃一百天。」
楊..期相信了他,就率領步騎兵八千人來到江陵,到達之後,殷仲堪只有飯給他的軍隊吃。
楊..期大怒說:「如今就要失敗了!」他不肯與殷仲堪相見,派人在艦船上用箭射桓玄軍,桓玄部眾也用箭回射,楊..期就退兵回去。
桓玄於是率軍渡江到了馬頭,命令各部軍隊一齊進攻,大敗殷仲堪並把他殺死,又殺了楊廣、楊..期、殷道護和殷仲堪的參軍羅企生等人。
司馬德宗任命桓玄為持節、都督荊司雍秦梁益寧江八州及揚豫八郡諸軍事、後將軍、荊江二州刺史。
桓玄大論功賞,以長史卞范之兼任南郡相,對他委以心腹重任。
竟然截斷長江上游交通,阻絕商旅往來。
司馬德宗下詔說道:「小人桓玄,已故大司馬不善的子息,年輕時心一性一狡惡,年長後不思悔改,與王恭互相勾結謀劃,擁兵侮慢朝廷,多方集合兵馬,意在問鼎,窺視皇位。
幸賴祖宗威靈,宰相神略,忠義奮發,罪人得以受誅。
桓玄等猖狂失卻主意,回舟作鳥獸散。
本應當乘此機會,殲除一奸一邪之源,但當時朝中議論各異,朝廷謀略遲疑不決,致使朝廷法令受到阻撓,桓玄得到非分的一寵一信任用。
本希望桓玄會洗心革面,對他小的過錯加以懲誡以接受教訓,但他卻野心不改,對朝廷悖慢日益嚴重,竟然割據江、湘,擅威於荊、郢,偽托朝命假借名義,手握生殺予奪之權。
又對侍中王謐大放厥詞,妄圖放縱凶險之心,侵犯並攻取京都。
無視君主的野心,已見之於他的書信;不甘為臣的行跡,每日每月更加顯露。
是可忍,孰不可忍?應當明示九伐之法對他予以制裁,以使中原西部得以安寧。
尚書令、後將軍司馬元顯可任征討大都督、督十八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於是,以劉牢之為前鋒,任征西將軍,暫兼江州刺史;又令司馬尚之進軍沔水。
桓玄聽說司馬元顯將要領兵前來征討,非常驚駭恐懼,想要保住江陵。
長史卞范之勸說桓玄領兵東下,桓玄十分猶豫,卞范之苦苦相勸,桓玄才決定留下桓偉據守江陵,自己率軍東下。
到了夏口,桓玄就建牙旗傳檄說:「案揚州刺史司馬元顯:其凶暴之一性一,自幼以來愈加滋長;違犯禮法毀壞教化,輕而易舉早有準備。
居喪時無一日有哀痛之惑,把喪服當作夜行的服裝,在應深切憂傷之時卻絃歌飲酒,在報答父恩之日卻窮極色一欲,把王國寶的一妓一妾劫掠一空,這只是他一切惡行的開始,就足以驚駭人們視聽了。
「相王道子有病,元顯毫無恐懼之情,趁機假稱皇帝之命,篡奪揚州刺史的大權,於是就有父子同就官職,比肩連銜奏事。
他在把持朝廷大權之後,多有險惡暴虐的行為,惟恐相王得知,就杜絕其一切視聽。
惡聲無處不聞,佞譽與日俱至。
國家萬機之重,委付給這等孽障,致使國典朝政,日趨紛紜混亂。
又以婉辭向皇帝要求任尚書令,致使朝廷隨意授任錄尚書事之職,錄公之位,並不是可以隨意送人的。
他苟且自得尊貴之位,就悖離朝廷禮法。
又在妖賊侵侮肆虐,兵敗民亡之後,自己身為都督,親任刺史,在應當降伏妖賊之時,反而對其加以崇敬進用。
於弱冠之年如此妄為,古今無人與之相比。
宰相本應懲處邪惡,他卻擅自為自己解脫,推脫罪責,歸罪於人,自古以來僭越悖逆之人沒有像他這樣嚴重的。
「元顯娶妾超越禮制,幾乎同婚姻的六禮相同,竟然叫尚書僕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受其一寵一幸的貪殘之徒,前往慶賀如同對皇后一樣,所謂目無君主的野心,隨時隨事都顯露出來。
八日觀看佛事,搶掠良家女子,到民家住宿,恣意侮辱人家妻妾。
從慶封至今,方才見易室之飲;自晉靈公以來,忽然有肢解之刑。
憑個人喜怒輕易殺戮,隨意把人宰割肢解,治政殘暴,一瞬間就問斬。
又把四歲的孽子,封為東海王。
吳興郡遭妖賊殘暴之後,恃勢專橫又達到這種地步。
妖賊之興,實在是由此人引起的。
居喪之時極盡美味,是孫泰供給他的膳食;夜間想要出外遊玩,也是孫泰接待他的車馬。
孫泰倚仗他的權勢,得以作威作福,雖然最終受到誅戮,百姓已經深受其荼毒。
加之他大量征發人丁,許多人被他非法徵集,驅趕遷徙到京師,死亡和叛離後所剩無幾。
將年號改為元興,用來作為自己的吉祥之兆,比當年王莽接受祥瑞的符命有過之而無不及。
閉塞到了極點必然轉向通達順利,他的禍害充盈天地之間,對君不義對親不暱,勢必崩潰喪亡,自取滅亡,就在於這個時機。
三軍將士文武官員,一齊憤發踴躍上路出征。」
桓玄也失去荊楚的人心,而且興師不順名分,他的兵力雖然強大,卻擔心將士不會替他賣命,常常有回兵的想法。
軍隊過了尋一陽一,卻不見東面司馬元顯的人馬,桓玄的主意才堅定。
於是就擊鼓行軍向前進發,逕直到達姑熟,又攻克歷一陽一。
劉牢之派兒子劉敬宣到桓玄那裡請求投降,桓玄大喜過望,給劉敬宣設置酒宴以示歡迎。
桓玄進至新亭,司馬元顯丟棄戰船,退入國子堂,在宣一陽一門前列陣以待。
司馬元顯想要挾持司馬德宗出戰,但軍隊中自相驚擾,說是桓玄已經到了南桁,只得退兵回到宮中。
到了中堂,元顯軍一時間崩潰逃散。
司馬元顯逃往東府,只剩張法順一人跟隨他。
桓玄於是受任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持節、荊江二州刺史,公的爵位仍照舊;賜予黃鉞、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等儀仗;置左右長史,設從事中郎四人;准帶甲仗二百人入殿。
於是將司馬道子逮捕交付廷尉,黜為庶人,遷徙到安城郡;誅殺司馬元顯和他的兒子,以及豫州刺史司馬尚之、吏部郎袁遵、張法順等人。
又在豫章消滅了庾楷。
把司馬尚之的弟弟丹一陽一尹司馬恢之、輔國將軍司馬允之,以及王國寶、王緒的幾個兒子都貶徙到交州和廣州。
任命劉牢之為會稽內史,打算解除他的兵權。
當初,劉敬宣已經投降,隨桓玄進入東府,到這時要求回去。
桓玄希望劉牢之受命於自己,就送他回去了。
劉敬宣回來以後,劉牢之知道自己將不會倖免於禍,就想要襲擊桓玄,但部下全都逃離四散,只得從班瀆往北逃走,在新洲自縊身亡。
他的首級被送到建業。
劉敬宣逃到長江之北。
桓玄稟告司馬德宗,實行大赦,把年號改為大亨。
桓玄讓出了丞相、荊江徐三州刺史及錄尚書事的職位。
朝廷改授他為太尉、都督中外、揚州牧、領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等職;賜給深綠色綬帶,加袞冕之服,享受佩劍穿履朝見皇帝的待遇,入朝時不需快步行走,贊拜時不需自報姓名,增加班劍六十人,准帶甲仗二百人隨之入殿。
桓玄於是鎮守姑熟。
不久就大興土木建造府第,出外遊獵沒有限度,處理政務朝令夕改,驕奢縱一欲,聚集朋一黨一,敗壞朝廷內外法制。
一切朝政都要向他徵詢,小事則決斷於左僕射桓謙和丹一陽一尹卞范之。
桓玄加重徵收三吳富室的賦稅,用來賑濟饑民,但還是無濟於事。
東部各郡由於連年兵戰遭到掠奪,以致大鬧饑荒,百姓死亡眾多。
三吳地區民戶減少了一半,會稽則只剩十分之三四,臨海、永嘉的人口幾乎全都死亡或逃散。
原先的富室人家都穿著輕軟的絲綢,佩帶著金玉飾物,關上門戶相守而死。
桓玄自封為豫章郡公,食邑安成七千五百戶;後封為桂一陽一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本封南郡公照舊。
不久他毒殺了司馬道子。
桓玄削奪了司馬德宗享受的供奉待遇,一切都盡量簡單粗陋,使他接近於飢餓受凍的地步。
雖沒有弒殺,但君臣的體統已經完全不顧了。
桓玄又進位為大將軍,增加前後部羽葆鼓吹等儀仗,奏事時不報姓名。
又上奏請求自己統率諸軍,命各邊境地區的蕃兵掃平關、洛,司馬德宗未予准許。
桓玄本來沒有資歷和能力,但卻喜歡說大話,既不履行手續,就說是奉詔行一事。
桓玄沒有別的什麼處置,只是事先就製作打仗行軍時的服裝玩器,並製作裝書畫用的器一具。
有人勸他說:「今日的出行,必然是有征無戰,輜重之物自然會準備充足一同運走,不必煩勞又另外去製造。」
桓玄說:「書畫服玩等物,應當經常帶在身邊,況且眼下兵凶戰危,倘若有意外,也便於運送。」
眾人聽了都笑他。
桓玄所親信倚仗的人,惟有桓偉而已,先前想把他徵召回來,作為自己的輔佐。
桓偉死了以後,桓玄甚為恐慌不安。
起初,桓玄常常因為他父親王業垂成,而自己年富力強,不能振興前輩造就的王業,心裡總是滿懷憤慨。
到司馬昌明死後,他就有了志在四方的心懷,攻下建業城以後,就再也沒有居人之下的心思。
及至桓偉死去,他憂懼自己一個人力量單薄,越發想要盡快地成就大業。
卞范之之流,既擔心事態有變,又希望從中謀得私利,就一起催促桓玄行一事,殷仲文等人甚至已經撰寫整理好各種策書命令。
司馬德宗又加授桓玄為相國,總領文武百官,封賜他南郡、南平、宜都、天門、零陵、桂一陽一、營一陽一、衡一陽一、義一陽一、建平十郡為楚王,備九錫之禮,揚州牧、領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等職照舊。
派司徒王謐授予他相國的印綬,光祿大夫武陵王司馬遵授予他楚王的璽策。
司馬德宗先派百官前去迎請,又說要親自前去敦請。
十二月,司馬德宗將皇位禪讓給桓玄,桓玄大赦所部,稱年號為永始元年(403)。
起初要改年號為建始,左丞王納之說:「建始,是晉代趙王倫的年號。」
於是就改為永始,又和王莽始貴之年類同。
桓玄進入建業宮中,突然逆風迅疾猛烈,旌旗、服章、儀飾全部被大風吹倒。
這一月天氣酷寒,這一天尤其寒冷。
桓玄即位後多行苛政而有時施以小惠。
他迎奉桓溫的神主送進太廟。
桓玄一向出行遊獵沒有節制,到這時就不再外出。
他在殿堂上設置金匾、流蘇和絳紗帳,裝飾得頗像運載棺木的車需車和王莽的仙蓋。
太廟之祭和郊祀之祭都只進行兩天而已。
還有,桓玄的廟祭不及於祖輩,因為他的曾祖父以上名位不顯著,所以不予排列次序。
而且由於王莽曾立九廟,被前人史書所譏諷,他就只立一廟來加以矯正。
他還毀壞晉朝的小廟,用來修造台榭。
他庶母的祭祀之位,沒有定所。
侮慢祖先忘掉親情,當時的人們都知道他不會長久。
這一月,桓玄出遊水南,一陣旋風刮走了他車上的儀蓋。
他就想製造一輛大車,使它能容納三十人坐,用二百人推拉。
桓玄驕逸荒縱,不顧時事,奏案積壓,全不覽閱;有時過問小事,代替史官親手注記,代替令史自撰文書,隨意變動制度,主管的官員應接不暇。
從早到晚外出遊獵,文武官員困乏不堪。
直侍的官員,都把馬繫在宮禁之內;休假的官吏,都留下來充當建築的差役。
朝中之士一操一勞憔悴,天下百姓財力殆盡,民眾當中盼望動亂的,十戶就有八戶。
司馬德宗的彭城內史劉裕乘機在京口斬殺了徐州刺史桓..,與沛國的劉毅、東海的何無忌等收集部眾渡過長江。
桓玄授任桓謙為征討都督,召集侍從官員留住在宮禁之內。
桓玄遷回到上宮,文武百官都步行跟從。
又大赦揚、豫、徐、兗、青、冀等六州。
派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將軍皇甫敷在江乘抗拒北邊的劉裕。
劉裕斬了吳甫之,進軍到了羅落橋,又斬了皇甫敷的首級。
桓玄表面上粗疏威猛,骨子裡怯懦恐懼,及至聽說兩將已死,主意已經窮盡,無計可施,天天和巫術道士作詛咒制勝之法。
於是他問眾人道:「我難道失敗了嗎?」
黃門侍郎曹靖回答說:「神明發怒民眾忿怨,為臣實在憂慮恐懼。」
桓玄說:「民眾忿怨尚可理解,神明為何發怒?」
曹靖回答說:「遷走了晉朝的宗廟,使其祖宗飄泊沒有定所;大楚朝的廟祭,又不能及於祖先。
這就是神明發怒的原因啊。」
桓玄說:「你為何早不對我諫勸?」
回答說:「朝中諸位君子都認為大楚是堯舜之世,為臣怎麼敢諫勸。」
桓玄派桓謙、何澹之屯兵於東陵口,卞范之屯兵於覆舟山之西,兩下合兵共二萬人。
又派武衛庾賾之配備一精一銳的士卒武器,前往援助桓謙等人。
桓謙等大敗,桓玄揚言要親往作戰,帶領子侄出南掖門,向西到達石頭城。
先已派殷仲文在渡口準備了船隻,於是就一道乘船往南逃走。
一連幾天找不到糧食,左右只得用粗糧做的粥送給他吃,難於吞嚥下去。
桓玄之子桓升才只五六歲,抱著桓玄的胸脯撫一摸一他,桓玄見狀悲不自勝。
桓玄挾持司馬德宗從尋一陽一出發,到達江陵,西中郎將桓石康接納了他們。
桓玄在江陵城南搭起帳幕,設置文武百官,以卞范之為尚書僕射,殷仲文為徐州刺史,其餘各官都予以顯要的任用。
桓玄對諸侍臣說:「你們都是通過清淨的途徑得以榮升,翼從於我的身邊,京都中那些竊居官位者正應當來軍門謝罪,等到他們看見你們再次進入石頭城,你們就無異於雲霄中的人了。」
桓玄因為在失敗逃亡之後,害怕法令不能整肅,就輕易動怒妄殺無辜,越發變得暴虐。
殷仲文對他進行諫勸,桓玄大怒道:「漢高祖、魏武帝屢次遭遇失敗,只是因為他們的部將作戰失利而已。
由於上天縱容邪惡,所以我回來以舊楚為都,但群小愚昧無知,妄生是非,正應當用威猛予以追究,不應對他們施以恩惠。」
荊、江一帶的郡守,由於桓玄流亡到此,都派使者來進表交結,其中有不安定的言辭,桓玄一概不予接受,就命令所在各郡進表慶賀他遷都之喜。
桓玄在逃亡路上自己撰寫《起居注》,敘述他抗拒劉裕的事,自稱他的謀略沒有失誤之處,而是諸將違背節制調度,以至於失敗。
他沒有時間去謀劃議論軍事,只是述說記錄他的經歷而已。
劉裕派遣他的冠軍將軍劉毅從建鄴發兵,追擊桓玄。
桓玄軍屢次打敗仗。
桓玄經常在他的大船旁邊裝配輕便小舟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他的將士沒有鬥志。
桓玄竟丟棄部下而逃,其餘軍隊就依次崩潰逃散,他就與司馬德宗一起逃回到江陵。
起初,桓玄把司馬德宗的妻兒留在巴陵,殷仲文與桓玄同在一條船上,就勸說桓玄尋找別的船隻收集散軍,於是把司馬德宗之妻送回到建鄴。
桓玄進入江陵城,南平太守馮該勸桓玄再戰。
桓玄想要出發到漢中,投奔梁州刺史桓希,夜晚安排停當將要出發,城內已經大亂,他的命令已不能執行,只好帶領其心腹百餘人往城北逃出。
走到城門邊,左右就在黑暗中迎面砍殺桓玄,前後相互廝殺,人馬交錯塞滿了道路。
桓玄僅僅得以逃到船上。
司馬德宗則進入了南郡府第。
桓玄已經下船,還想要往漢中逃走。
桓玄的屯騎校尉一毛一..之誘騙他進入蜀地,他就同桓石康等人溯江而上。
船到枚回洲,被益州參軍費恬等人迎面射擊,箭如雨下。
桓玄一中了流矢,他的兒子桓升就把箭拔一出來。
益州督護馮遷一抽一刀登上桓玄的艦船,桓玄叫道:「你是何人,敢殺天子!」馮遷說:「我就是要殺掉天子的逆賊。」
於是斬下桓玄以及桓石康等人的首級,把桓升斬於江陵街市,將桓玄首級傳送到建業,懸掛在朱雀門示眾。
桓玄已經失敗,桓謙在沮中藏匿起來。
桓振逃到華容水濱,暗中聚集一黨一徒數千人,在早晨襲擊江陵城,把它佔領了。
桓謙也就聚眾而出。
桓振到了江陵,打聽桓玄之子桓升之所在,得知桓升已死,就要殺掉司馬德宗,桓謙苦苦相勸才得以住手。
於是桓振等人就為桓玄舉哀,給他定謚號為武悼皇帝。
桓謙率領群官又立司馬德宗為帝,桓振自任為都督八州、鎮軍將軍、荊州刺史,桓謙恢復原職,又加授江豫二州刺史。
後來,司馬德宗的益州刺史一毛一璩在漢中殺了桓希。
桓振入侵江陵,被唐興所殺。
他的其餘親信隨從,有的當時被擒獲,有的逃散到外地,幾年之間,全都被消滅。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