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劉騰傳:未成年時因犯罪受到刑罰,補任小黃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劉騰傳

魏書白話版

劉騰傳

劉騰,字青龍,本是平原城民,後遷至屬南兗州的譙郡。

未成年時因犯罪受到刑罰,補任小黃門,又遷任中黃門。

高祖在懸瓠時,劉騰出使到高祖所在地。

高祖向他詢問宮裡的事,他一一告知有關幽後的隱私,與陳留公主所告的情況相符,由於這他升為冗從僕射,仍為中黃門。

後來劉騰與茹皓出使徐州、兗州,搜訪挑選民女。

回朝廷後,升中給事,逐步升為中尹、中常侍,特加龍驤將軍。

後來任大長秋卿、金紫光祿大夫、太府卿。

肅宗登位之初,因劉騰先在宮衛,封為開國子,食邑三百戶。

這一年,靈太后臨朝執政,因劉騰同於忠保護有功,授予崇訓太僕之職,加中侍中,改封長樂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其妻時被授為鉅鹿郡君,每次進入內廷,得到的賞賚僅次於諸主外戚。

所生二子,被授予郡守、尚書郎。

劉騰曾患重病,靈太后恐怕他或許不治,把他升為衛將軍、儀同三司,其他官職仍舊。

後來劉騰的病好了。

劉騰受命的時候,肅宗走到殿前,剛好那天起了大風,十分寒冷,因而作罷,就派一使者持節授之。

劉騰自幼充當宮役,很少讀書,裁斷事情只知畫押簽名而已。

劉騰為人一奸一謀有餘,善於猜測人意。

靈太后當朝,他獨蒙提拔一寵一愛一,多有所托,內外瑣碎秘密之事,他忙忙碌碌,樂而不疲。

洛北永橋、太上公、太上君及城東三處寺廟,都是由他主持營建的。

吏部曾經依劉騰之意,上奏讓其弟為郡戍官,其弟為人一性一情乖張,清河王元懌將此事按下而不予辦理。

劉騰因此懷恨在心,就與領軍元叉一道殺害元懌。

劉騰又夥同元叉在宣光殿廢黜靈太后,將宮門晝夜關閉,內外斷絕。

劉騰親自執掌宮門鑰匙,就連肅宗也不得相見,只能處理政務受人供養而已。

靈太后的衣服膳食都被廢除,不免饑寒加身。

劉騰又使中常侍賈粲假借侍奉肅宗書案,暗中令其監視肅宗行跡。

元叉以劉騰為司空公,二人裡外擅權,互相結為朋一黨一。

元叉在外抵擋,劉騰在內防備,輪流在宮禁之中值班,共同裁決刑罰和賞賜。

劉騰於是同崔光一道同受皇帝詔令乘車出入殿門。

四年之中,一切生殺予奪之權,都取決於元叉、劉騰之手。

八座、九卿與所有朝廷官員,都要一早就到劉騰府宅,觀其顏色,然後才到各自省一愛一處理政務,也有整日見不到劉騰的,無論公私請托,他都要受納財物。

水陸交通之利都歸其所得;山澤豐饒之所都在其統轄之下,他壟斷各地城鎮的貿易,搜刮民財。

一年攫取的錢財就數以巨萬計。

他又肆意驅役宮女,經常向她們征索財貨;一應美一女財物,都公開受納。

他還搶奪他人房屋,大建房舍屋宇。

天下百姓都倍受其苦。

正光四年(523)三月,劉騰死於職上,時年六十歲。

殯葬所費的物財有帛七百匹、錢四十萬貫、蠟二百斤。

一切喪事都由鴻臚少卿承辦。

宦官沒有子息,而為他穿喪服的卻有四十餘人。

劉騰當初建造官宅,奉車都尉周特替他卜卦,認為不吉利,極力勸他停止,他大怒而不從。

周特告訴別人說:「劉騰在三月、四月之交必有厄運。」

果然他在這個時候死去,官邸罷剛建成,他的一屍一首便陳放在這裡。

皇上追贈劉騰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太尉公、冀州刺史。

劉騰出葬那一天,太監們當他的義子,執喪杖穿喪衣的數以百計,朝中權貴都相隨送葬,他們乘坐的車馬填塞大路,前後連接直達郊野。

自魏初到當時,宦官權貴死後禮儀的盛大,沒有能趕得上劉騰的。

後來,靈太后再次臨朝執政,把劉騰所封的一切爵位統統取消,並挖開他的墳墓,將一屍一骨都散在野外,沒收他的全部財產。

後劉騰所收養的一個兒子叛變投向蕭衍,靈太后大怒,就把劉騰收養的其他義子都遷到北方邊境,不久又派密使往汲郡將其追殺。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