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游明根傳:祖游鱔,慕容熙政權的樂一浪一太守。父游幼,馮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游明根傳

魏書白話版

游明根傳

游明根,字志遠,廣平任人。

祖游鱔,慕容熙政權的樂一浪一太守。

父游幼,馮跋假廣平太守。

和龍被平定之後,游明根得歸鄉里。

游雅稱讚推舉他,魏世祖擢拔他為中書學生。

游明根生一性一貞正謹慎,清心寡慾,廣習經典。

等到魏恭宗監國,他與公孫睿一起掌管朝中文書撰寫事宜。

高宗登基,遷官都曹主書,賜爵安樂男、寧遠將軍。

魏高宗以其小心謹慎,每每嗟歎讚美他。

任他為假員外散騎常侍、冠軍將軍、安樂侯,出使劉駿政權,直使明僧詗相對。

前後出使三次,劉駿稱他為長者,迎送的禮節,超出一般的使者。

魏顯祖初年,以本將軍出任東青州刺史,加授員外常侍。

遷任散騎常侍、平東將軍,都督兗州諸軍事、瑕丘鎮將,不久就被拜為東兗州刺史,改爵新泰侯。

為政清平,新附之民都樂意歸心於他。

魏高祖初年,入朝任給事中,遷任儀曹長,加散騎常侍。

清廉簡約,恭誠謹慎,十分稱職。

後來,王師南討,假安南將軍、儀曹尚書、廣平公,與梁郡王元嘉一道參謀軍計。

後來兗州百姓叛亂。

帝詔游明根前去撫一慰。

皇帝命調撥沔水西、仇城、連口三道軍馬,讓游明根節度指揮。

回京之後,任正尚書,仍加授散騎常侍。

帝下詔因與蕭賾斷絕使節往來多年,現在是否應該通使,讓群臣一起討論此事。

尚書陸睿說:「先前因三吳不寧,荊、梁有難,所以權且停使,準備伺機而動。

而今那裡既已平靜,應該再行通使。」

游明根說:「中絕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築醴一陽一,侵他境土,只有二三分理在蕭賾那裡。

我們今天遣使前去,佔了道理。」

魏高祖接納了這個意見。

文明太后死後,群臣堅決要求高祖停職服喪,高祖與游明根議論往復。

事情記在《禮志》。

遷任大鴻臚卿、河南王元干老師,尚書職位仍舊。

後隨慣例降侯為伯。

又參與修訂律令,屢次進奏忠讜之言。

游明根因自己年過七十,上表請求退休。

皇帝下詔不同意,他頻頻上表堅決請求,帝下詔書:「明根風度清干,志尚貞敏,溫恭靜密,請求退休的表章被朕擱置,故請求退休的要求,再三提出。

表請慇勤,不容違奪,朕便已答應其請求。

現把他前後表交予有關部門,依禮施行。」

侍者引游明根入見,高祖說:「卿年高德茂,累朝盡職,歷職內外,都有顯著功績,到了老年,不改志一操一,所以我朝改革之始,朕委你以禮任,你年老德盛,經驗豐富,定能為朕輔佐。

然而你志高節遠,便即言歸,君臣之禮,從此結束,眷德思仁,情何可已。

夫七十退休,是禮典的說法;你位隆碧辭,賢者達節。

但是禮俗不整,此道無繼。

卿獨具高遠志一操一,有遠古之風,有魏以來,首振頹俗,進可以光我朝化,退可以勞慰私門。」

游明根回答說:「為臣已到日暮之年,鐘鳴漏盡,蒙陛下恩澤,身首保全,回家之後,下奉先帝、陛下大恩大德,是為臣的一片心願。

然而現在犬馬戀主的心情,使為臣不勝悲傷。」

因而淚水不斷。

高祖要他上前來,慇勤言別,漣漣流涕。

皇帝賜予青紗單衣,還有貌冠、被褥、錦袍等物品。

這一年,朝廷以司徒尉元為三老,明根為五更,行禮官學。

語在《徒元傳》。

皇帝賜給步挽一乘,給予上卿俸祿、美味佳餚,太官每月送上府門。

以其制定律令時的勤勉,賜給他布帛一千匹、谷一千斛。

後來游明根回到廣平家中,朝廷又賜絹五百匹、安車一乘、馬二匹、幄帳被褥。

帝駕到鄴城,游明根到行宮朝見皇帝。

帝下詔說:「游五更兩袖清風,還歸鄉里,而他昔日在朝中勞苦功高,威望顯赫。

可賜予帛五百匹,谷五百斛。」

敕令太官備送珍餚。

後來皇帝到鄴城,游明根又在行宮朝見皇帝,帝如前式又賜給他谷帛,還為他建造第宅。

國家有什麼大事,總是寫信訪請於他。

游明根舊病發作,皇帝手詔問疾,太醫上門送藥。

太和二十三年(499)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

魏世宗派使者前去弔祭,贈錢十萬、絹三百匹、布二百匹,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謚稱靖侯。

游明根歷任朝野內外官職達五十多年,以仁義和順立身,以禮義辭讓接物,當時人以此為貴。

高祖初年,游明根與高閭以儒老方面的學問,受到特別的禮遇,公私場合出入,二人相伴相隨,而高閭以自己文才時時怠慢游明根,世稱高、游。

子游肇襲繼爵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