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晉世豪傑(6):惠公繼位以後,按照相關的禮儀重新安葬了已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晉世豪傑(6)

史記新讀

晉世豪傑(6)

申生顯靈

惠公繼位以後,按照相關的禮儀重新安葬了已故的太子申生。

這年秋天,晉國的大臣狐突前往曲沃辦事,竟然在那裡遇見了申生的靈魂。

申生讓狐突上車,然後告訴他說:「我們現在的國君夷吾如此傲慢無禮,背信棄義,因此我打算請求天帝,把晉國送給秦國,讓秦國來主持我的祭祀。」

狐突回答說:「我聽說神不會享用自己宗族以外的祭祀。

如果你執意這樣做,你的祭祀不等於斷絕了嗎?希望你認真考慮考慮這件事情,不要貿然行一事啊。」

申生聽後頓時有些醒悟地說道:「好吧,我再重新和天帝談談這件事情。

十天以後,我將會借助一個巫師的肉一身,在新城西側顯現我的靈魂,到時你一定要去見我。」

狐突答應到時候再見面,說完,申生便不見了。

十天以後,狐突準時前往指定地點與申生見面,果真看見了一個巫師。

申生借助巫師的口告訴他說:「天帝答應了我的新的請求,他要懲罰有罪的人,讓他在韓原戰敗。」

此後,在晉國民間就開始廣泛地流傳著一首童謠,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太子申生改葬了,十四年以後,晉國也不會昌盛。

晉國的昌盛會在國君的兄長在位的時候。」

惠公知道後非常生氣,下令禁止人們再唱這首童謠。

韓原之戰

惠公六年的時候,秦穆公率領軍隊討伐晉國。

晉惠公問他的大臣慶鄭說:「秦軍已經深入到了我國的國境,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呢?」

慶鄭對惠公的所作所為一直心有不滿,便只好無奈地回答說:「當年,秦穆公曾經護送您回國繼位,而您繼位以後違背了當初許下的割地的諾言。

前兩年,我國發生饑荒,秦國運來糧食救助我們,而秦國饑荒的時候我國卻乘人之危,發兵進攻人家。

現在秦軍深入我國境內,不也是理所應當的嗎?」

聽了慶鄭的話,惠公感到十分慚愧。

為了保衛國土,他決定親自領兵去迎擊秦軍。

出征之前他命人為選擇給自己駕車和護衛的人占卜,結果顯示慶鄭可勝任。

但惠公認為慶鄭這個人為人不恭順,經常冒犯自己,於是便改用步一陽一趕車,家僕徒為護衛,沒有按照占卜的結果行一事。

秦晉兩國軍隊在韓原展開激戰。

由於晉惠公的馬車很笨重,所以陷在了泥裡。

秦軍眼看就要追來了,形勢非常急迫,而旁邊沒有人,惠公情急之下,只好召呼慶鄭過來趕車。

而慶鄭則說:「您不按照占卜的結果去做,失敗了不也是應該的嗎?」

說完他迅速地離去了。

惠公僥倖逃脫後,便更換了自己的車伕與護衛,繼續率軍迎擊秦穆公。

秦軍的戰士們鬥志昂揚,冒死打敗了晉軍,晉軍全線敗退,惠公也被秦軍俘虜回國。

不久,秦人打算殺死晉惠公來祭祀上帝。

晉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為了營救弟弟,她便穿上喪服,跑到穆公面前痛哭流涕。

穆公平時非常一寵一幸夫人,見她這樣便只好慨歎道:「我軍俘虜了晉惠公,這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而你卻這樣的悲痛,看來我是不能殺他了。

我聽說唐叔虞剛被封的時候,萁子就認為他的後代一定會昌盛。

現在看來,晉國還不能滅亡啊!」於是,秦穆公與晉惠公在王城訂立了盟約,答應釋放他回國。

晉惠公則派呂省等人先行回國,告訴國人說:「我雖然得以回國,但是已經沒有臉面再見社稷宗廟和大臣百姓,你們選定吉日讓太子圉繼位吧。」

晉國人聽到惠公的話,全都感動地哭了。

然後呂省又回到秦國,向惠公覆命。

秦穆公問他說:「晉國能和睦嗎?」

呂省回答說:「恐怕不能,有的百姓害怕失去國君而引起國家的內亂,殃及到自己的家人,他們對太子圉的繼位與否並不關心,都說:『我們一定要報仇,寧肯服侍戎狄也不能屈服於秦國。

』另外一些人則一愛一護惠公,知道晉國有負於秦國,只希望秦國能大人一大量,把惠公釋放回國。

他們說:『如果秦國真能不計前嫌,我們一定會報答它的恩德的。

』因為國內有這樣兩種不同的主張,所以不會和睦。」

為了安定晉國,履行盟約,秦穆公把晉惠公安置到更高檔的住處,並且饋贈了國君規格的飲食。

不久,晉惠公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