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百家爭鳴(1):中華文化的根基,在交鋒中日益堅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百家爭鳴(1)

史記新讀

百家爭鳴(1)

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碰撞,如此絢爛多姿。

中華文化的根基,在交鋒中日益堅固。

那是思想者心中永恆的天堂。

聖人之交

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河南省鹿邑太清宮鎮)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相當於現在國立圖書館的館長。

孔子到處遊說,希望獲得諸侯們的欣賞,沒想到老是碰釘子。

孔子聽說老子的學說很受到世人的推崇,便一直想找機會當面向他請教,於是來到了周都洛一陽一。

一開始,孔子對天下大事大肆議論了一番,老子聽了孔子的談論很是不以為然,說:「您所說的那些遵循禮儀的人,他們的一屍一骨都腐朽了,但他們腐朽的君子理念,現在卻還一陰一魂不散。

其實君子遇到合適的機遇就可以去做官,乘座豪華的馬車,遇不到合適的機遇就會隨遇而安,當個一般的老百姓。

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君子還是君子。

我聽說,會做生意的商人會把他的貨物嚴密收藏,不讓其他的商人看到,彷彿自己什麼也沒有,貨物自己也緊缺得很。

君子有高尚的德行,但表面上謙讓的好像很愚鈍的樣子。

拋棄您的驕氣和過高的欲一望、姿態之色和一婬一蕩之志吧,這些都對您的身一體沒有好處。

我所要告訴您的,就是這些而已。」

孔子離開周都後,對學生們說:「我知道鳥有飛翔的本領,我知道魚有游泳的能耐,我知道獸有奔跑的特長。

能跑的獸可以用網去捉它;能游的魚可以用線去釣它;能飛的鳥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於龍,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樣乘風而起、直上雲霄的了。

但我今天看到老子,卻全明白了,他大概就是一條龍啊!」

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學說以自我隱逸和不求名分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到周朝漸漸衰落了下去,於是就離開了。

到了散關,關令尹喜說:「您就要隱居了,請勉為其難地為我寫本書吧。」

就在這個時候,老子就寫了一本書,分為上、下篇,闡述有關道德的內容,共五千多字。

然後他就離開了,沒有誰知道他的最後歸宿。

有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寫書十五篇,論述道家的作用,據說他和孔子是同時代的人。」

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人說是兩百多歲,因為他研究道德,所以有益於健康長壽。

他在後世人的眼裡,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逍遙的莊子

莊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名叫周。

莊周曾經擔任過蒙地漆園的官吏,史稱「漆園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

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人。

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他不願與其他的統治者同流合污,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

他的學問廣博,各個方面都有涉獵。

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因此他著述的十多萬字,大體上都是類似寓言。

此外,他還寫了《漁父》、《盜跖》等文章,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也用來闡明老子的學問。

但是像他寫的《畏累虛》、《亢桑子》這樣的書,都是空談而沒有事實根據。

然而莊子善於編織文字、分析詞句,善於描摹事物、抒發一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擊儒家、墨家的學說,即使是當代有名的學者,也難免受到他的批評。

他的言辭瀟灑自如、隨一心一所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沒有人能夠真正地瞭解他。

楚威王聽說莊周有學問且賢能,於是派使者攜帶厚禮去邀請他,並且許諾讓他做國相。

莊周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兩黃金確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貴的職位。

但您難道沒見過大王祭祀時所用的牛嗎?飼養它幾年後,給它穿上帶花紋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實就是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

在這個時候,即使它只想做一隻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沒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會是那樣的下場了!您趕快走吧,不要在這裡打攪我清心修道!我寧願在污水溝裡戲水,享受快樂,也不願讓國君束縛我自一由的生活;我寧願一輩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帶來的那份平靜,也不願放棄我現在安寧、快樂的日子。」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