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折翅鴻鵠(2):陳勝、吳廣起義後,一呼百應,全國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折翅鴻鵠(2)

史記新讀

折翅鴻鵠(2)

兵敗戲亭

陳勝、吳廣起義後,一呼百應,全國各地都爆發了起義響應陳勝。

陳勝派周文率領軍隊,西入函谷關,與秦軍決戰。

周文是陳縣有名的賢人,曾經是項燕軍中的占卜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君黃歇手下做過事。

他一路上邊走邊召集兵馬,到達函谷關的時候,已經有戰車千輛,士兵幾十萬人。

周文大軍到了鹹一陽一附近的戲亭時,駐紮下來。

秦二世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在驪山服役的囚徒和奴隸,全部調集來攻打張楚的大軍,結果楚軍大敗。

周文失敗之後,逃出函谷關,在曹一陽一駐留了兩三個月。

章邯又追來把他打敗,他再逃到澠池駐守,章邯又來追擊,再次把他打得慘敗。

周文只得自一殺,他的軍隊也損失巨大,幾乎不能作戰。

群王自立

陳勝派出義軍征討各地。

沒想到的是,將領武臣到達邯鄲,就自立為趙王,陳餘做大將軍,張耳、召一騷一任左、右丞相。

陳勝知道後非常生氣,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逮捕囚禁了起來,打算殺死他們。

有人進諫說:「秦王朝還沒有滅亡就殺了趙王將相的家屬,這等於是又生出一個與我們為敵的秦國來。

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

陳勝於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趙國去祝賀,同時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做成都君,催促趙國的軍隊趕快進軍函谷關。

趙王武臣的將領們商議說:「大王您在趙國稱王,並不是楚國的本意。

等到楚滅秦以後,一定會來攻打趙國。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不派兵向西進軍,而派人向北攻取原來燕國的轄地以擴大我們自己的土地。

趙國南面據黃河天險,北面又有燕、代的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戰勝了秦國,也不敢來壓制趙國。

如果楚國不能戰勝秦國,必定就會重視趙國。

到時候趙國趁著秦國的疲敝,就可以得志於天下了。」

趙王認為說得有道理,因而遲遲不向西出兵,反而派人領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各路起義軍看到陳勝無力控制局面,也紛紛自立為王,起義軍面臨分裂的境地。

夥涉為王

陳勝稱王之後,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僱傭給人家耕田的夥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勝。」

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一綁起來。

經他反覆解釋,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

等陳勝出門時,他攔路呼喊陳勝的名字。

陳勝聽到後,召見了他,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

當這個人走進宮殿,看見華麗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後,說:「夥頤!陳勝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自此之後,天下流傳著「夥涉為王」的說法。

這位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隨便放肆。

他還常常跟人講陳勝從前的一些舊事。

有人就對陳勝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

陳勝就把來客殺死了。

從此之後,陳勝的故知舊交都紛紛離去,沒有再親近陳勝。

陳勝還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

將領們攻佔了地方回到陳縣來,命令稍不服從,就會被二人抓起來治罪。

兩人苛刻地尋求群臣的過失來表現對陳勝的忠心。

凡是他倆不喜歡的人,一旦有錯,不按照正規程序交給負責司法的官吏去審理,就擅自予以懲治。

陳勝卻很信任他們。

將領們因為這些緣故就漸漸疏遠陳勝了。

陳勝、吳廣之死

將軍田臧等人一起謀劃說:「周文的軍隊已經潰散,秦國的軍隊早晚就要到來,我們包圍滎一陽一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國的軍隊到來,一定會被打得大敗。

我們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隊,守住滎一陽一,把其餘一精一銳的軍隊全部迎擊秦軍。

現在吳廣驕橫,又不懂用兵權謀,這樣的人無法和他商量議事,不殺了他,我們的計劃恐怕會被破壞。」

於是他們就假冒陳勝的命令殺掉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給了陳勝。

陳勝無奈,只得派使者任命他做上將軍。

田臧於是派部將李歸等人駐守滎一陽一城,自己帶了一精一銳的部隊西進到敖倉迎戰秦軍,結果田臧戰死,軍隊潰散。

章邯趁機領兵攻取了滎一陽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