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氏宗親(3):軍隊行進到梁地時,朝廷派出了將軍灌嬰率軍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氏宗親(3)

史記新讀

劉氏宗親(3)

呂後去世以後,琅邪王劉澤歎息說:「當今天子年少,呂氏家族掌握大權,我們劉氏江山危險啊!」他與齊王合謀,共同率軍向西進發,打算誅滅呂氏集一團一。

軍隊行進到梁地時,朝廷派出了將軍灌嬰率軍迎擊,漢軍屯兵在滎一陽一。

劉澤認為勝算不大,命令軍隊班師回國,駐守本國西部邊界,而自己一個人疾馳到了長安。

不久,周勃、陳平等大臣平滅了呂氏勢力,代王劉恆從代地也趕到了長安。

琅邪王便與諸位大臣一起擁立劉恆為天子,這就是漢文帝。

文帝改封劉澤為燕王,重新把琅邪地區歸還給齊國。

劉澤被封為燕王僅一年就去世了,謚號是敬王。

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劉嘉,這就是燕康王。

劉澤的孫子定國在位時,荒一婬一可恥,竟然與自己父親的姬妾通一奸一,並生了一個男孩。

此後,定國又將弟弟的妻子強奪為自己的姬妾。

他禽一獸不如,後來竟然發展到與自己的三個女兒通一奸一。

定國打算殺死他的臣子——肥如縣令郢人。

郢人把他的罪行上告朝廷。

定國先下手為強,派人假借其他的法律檢舉郢人,然後,將他逮捕並且殺害來滅口。

到了漢武帝元朔元年,郢人的弟弟上書朝廷,揭發了定國的全部惡行,引起了舉國上下的一片討伐之一聲。

由於影響重大,朝廷派專使前去調查,結果,情況屬實,證據確鑿。

漢武帝召集公卿大臣進行討論,應該如何處置定國。

公卿大臣們都認為:「定國的禽一獸行為,敗壞人倫,違背天理,應該判處定國死罪。」

武帝批准了他們的建議。

最後,定國畏罪自一殺,封國被廢除,成為漢廷直轄的郡。

危險的朝見

齊悼惠王劉肥,是漢高祖劉邦最大的庶子。

他的母親是劉邦從前的情一婦,姓曹。

公元前201年,劉邦立劉肥為齊王,封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劉肥是孝惠帝劉盈的哥哥。

公元前193年,劉肥入京朝見惠帝。

惠帝與劉肥在宴席上共同飲酒,二人行禮時如同兄弟之間一樣平等行禮。

呂後對此大為不滿,想要除掉齊王。

她命人斟了兩杯毒酒並擺在齊王面前,讓齊王用此酒來為她祝壽。

齊王不知其中的一陰一謀,便準備起身敬酒。

而惠帝也起身拿起其中的一杯酒,準備與齊王一同向太后祝壽。

呂後害怕害死自己的兒子,便急忙起身碰灑了惠帝手中的酒。

齊王對太后此舉產生了懷疑,因此就不敢再飲,假裝醉酒離去。

齊王認為太后想要殺自己,很難逃離京城,整天心裡惴惴不安,擔驚受怕。

齊國內史得知此事以後,向齊王獻計說:「呂太后只生有惠帝與魯元公主,她對自己的兩個孩子無比疼一愛一。

如今,大王您擁有七十多座城邑的封土,而魯元公主卻只有幾座城邑作為自己的食邑。

您如果將一個郡的封地獻給太后,以此作為公主的湯沐邑,太后必然大為開心,而您也就不會有什麼殺身之禍了。」

齊王為了保命,聽取了內史的建議,把城一陽一郡獻給太后,請求太后將該地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並尊魯元為王太后。

呂後十分高興,很爽一快地答應了齊王的請求,並在齊王的府邸設宴款待齊王,以此來表示謝意,眾人盡情地痛飲了一番。

後來,呂後沒有再追究齊王當初的過失,放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國。

朱虛侯監酒

劉肥死後,兒子劉襄即位,這就是哀王。

哀王的兩個弟弟劉章、劉興居,作為皇室子弟進入漢宮值宿護衛,呂太后對他們兄弟二人的表現非常滿意,封劉章為朱虛侯,並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封劉興居為東牟侯。

當時呂後專權,劉章只有二十歲,但他力氣過人,身手不凡。

因為劉氏得不到應有的職位,對呂後一直忿忿不平。

一次,他侍奉呂後飲宴,呂後令他當監酒官。

劉章請求說:「臣是武將的後代,請允許我按軍法行酒令。」

呂後感到很好奇,答應了他的請求。

到酒興正濃的時候,劉章獻上助興的歌舞。

然後又說:「請讓我為太后唱耕田歌。」

高後笑著說:「想來你的父親知道種田的事,你生下來就是王子,怎麼知道種田的事呢?」

劉章回答說:「太后不必一操一心,臣知道。」

太后不信,對他說:「好吧!那你試著給我說說種田的事。」

劉章高聲說到:「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鋤。」

呂後知道他是在暗示自己,聽了之後默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呂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隨即追過去,拔劍把他殺了,回來稟報說:「太后,剛才有一個人逃離酒席,臣謹按軍法把他斬了。」

太后和左右都大為吃驚,面面相覷。

既然已經准許他按軍法行一事,也就無法治罪。

從此以後,呂氏家族的人都懼怕劉章,其他大臣也都對他另眼相看。

劉氏宗族的聲勢又漸漸強盛起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