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華夏始祖(3):帝堯年老之後,為了天下萬民能過上更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華夏始祖(3)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3)

帝堯禪讓

帝堯年老之後,為了天下萬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便開始考慮帝位繼承人的選擇問題。

一天,堯把他的大臣們都召集在一塊兒,問道:「我現在年紀大了,也該退位了,你們認為誰可以繼承我的事業來治理國事啊?希望你們能夠慎重地考慮,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大臣們開始議論紛紛,過了一會兒,大臣放齊說:「大王您的兒子丹朱開通明達,可以考慮一下讓他繼承王位。」

堯輕聲地哼了一下,歎息說:「唉!丹朱這個孩子一性一格倔強,又喜歡跟人家爭辯,他這樣的人不能用啊!」堯接著又問了一遍:「你們認為還有哪一個是可用之人啊?」

這時,大臣歡兜說:「共工一愛一護老百姓就像一愛一護自己的兒子一樣,深受百姓一愛一戴,做事的時候能夠廣泛聚集民眾,在這方面成績顯著,可以讓他來繼承您的事業。」

堯還是不滿意地說:「共工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他這個人品質不是很好,表面看上去待人恭敬,背後卻連上天也敢欺騙不敬,這樣的人也不能用啊!」堯沉思了一會兒又感慨地說道:「四方諸侯啊,你們看那滔天的洪水,浩浩蕩蕩地包圍了山岡、漫上了丘陵,百姓非常地憂愁啊。

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治理洪水,你們認為誰可以擔當這個重任呢?」

諸侯們大多數都推舉顓頊的兒子鯀。

堯卻說:「鯀這個人,一性一格比較粗一暴,經常違背命令,殘害同族,不可以擔當這個重任啊。」

而諸侯們卻都認為可以讓他去試一下,堯最終還是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命令鯀去治水。

但鯀經過九年治理,卻沒有取得成功。

後來,堯再次詢問諸侯們有關帝位傳承的事情,他對他們說:「啊!四方諸侯領袖們,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你們都能夠執行命令,那就由你們來接替一我的位置吧!」諸侯們都覺得自己不能勝任,便回答說:「我們自愧德行非常淺薄,目光非常短淺,如果讓我們來執行天子的事情,那是對帝位的侮辱啊。」

堯見他們個個都極力推辭,便命令讓他們推舉貴族親戚中的賢者,或者那些因為受到疏遠而隱居起來的人才。

過了一會兒,有人對他說:「聽說民間有位尚未娶妻的賢才,名叫虞舜。」

堯以前也聽說過他,對這個人很感興趣,便進一步向諸侯們詢問虞舜的情況。

一提及此人,大家對他都是讚不絕口,說他是個難得的人才,是繼承帝位的最佳人選。

於是,堯決定考察一下這個年輕人,看看他是否真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有賢能。

他先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通過他對她們的態度來觀察虞舜的言行。

舜娶她們過門之後,讓她們放下架子,心甘情願地居住在自己身邊,她們兩人也很遵守做妻子的禮節,孝順公婆,一愛一護弟妹。

堯為此感到十分滿意。

此後,堯便任命虞舜做了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的司徒官,並讓他調和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使人們就都能遵從這「五常」的教化。

接著,堯又讓舜參與百官事務,處理事務時,舜總能夠做到審時度勢,體察入微,在他的管理下,各項事務都被處理得井井有條。

堯還讓舜在四門迎接來朝的賓客,他把接待工作安排得非常肅穆莊嚴,諸侯以及遠方的賓客都很非常佩服。

後來,堯又派遣舜進入山林川澤,來考察他的野外生存能力。

在野外,即使遇到暴風雷雨,舜也從來不會迷路,交給他的任務他也總是完成得很好。

經過三年考察,堯認為舜計劃事情周密細緻,講究誠信,視野開闊,對他感到十分滿意。

因此,決定把帝位傳給他。

堯在位七十年,禪讓帝位二十八年以後去世。

他死後,百姓們都非常悲哀,好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樣。

在三年時間裡,全國各地沒有演奏過音樂,以此來表示對帝堯的思念。

當初,有人問帝堯為什麼把帝位傳給舜而不是自己的兒子丹朱。

堯回答說:「把帝位傳給舜,雖然丹朱的利益會受到了損害,但天下人卻受到了益處;如果把帝傳位給丹朱,丹朱的利益得到了滿足,而天下人的利益卻會受到損害。

我終歸不能拿天下人的利益來滿足丹朱一人的私慾啊。」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