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王者的血統,帶來了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1)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1)

他們的祖先,曾經是萬人之上的帝王。

王者的血統,帶來了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

而那些沒落的貴族,依然享受著先祖的恩澤。

管蔡叛亂

管叔鮮和蔡叔度兩人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和周武王是同母兄弟。

他們的母親名叫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妻。

武王姬發和周公旦兩個人都十分賢能,而且非常正直。

周文王建國以後,他們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周文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文王非常欣賞姬發,所以後來就把他立為了太子。

周武王消滅商朝,平定了天下以後,便開始分封功臣和自己的兄弟。

叔鮮被封在了管(在今河南省鄭州市),叔度被封在了蔡(在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武王命令他們兩個人盡心盡力地去輔佐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治理商朝遺民。

武王即位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以後,成王繼承了王位。

由於當時成王年紀很小,所以就由周公旦輔佐他管理國家事務。

管叔和蔡叔兩個人非常嫉妒周公獨攬朝政大權,認為他企圖取代成王而自立為王,於是便聯合武庚祿父發動了叛亂。

這次叛亂聲勢非常浩大,直接威脅到了周王朝的政局穩定。

為了保護剛剛建立不久的新政權,周公便受命率領大軍東征去平叛管叔和蔡叔叛亂。

經過與叛軍很常時間的較量,周公最終誅滅了武庚,並殺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平定了這次叛亂,維護了新生政權。

周公這個人非常仁慈,流放蔡叔的時候,他還賜給了他十輛車和七十個奴僕。

後來,周公又把殷代遺民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封給了微子啟,建立了宋國(位於今河南東部,與山東西南接壤),讓他接續殷人的祭祀;另一部分分封給康叔,建立了衛國(位於今河南河北交境)。

然後,周公又把季載分封在冉這個地方。

季載、康叔兩個人都有美好德行,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一致擁戴。

於是,周公便任命康叔為周朝的司寇、季載為司空,來輔佐成王治理天下。

後來,他們兩個人都有美名流傳於後世。

蔡國初亡

蔡叔度在流放的路上得了重病,不久就死去了。

他死後留下了一個兒子,名叫胡。

胡這個人生一性一非常仁慈,他一改父親犯上作亂的行為,做事的時候總是謹慎地遵循祖先德訓,從來不敢有任何僭越行為。

周公當時正在為成王四處尋找有德行的人,他得知了這個情況以後,便推薦胡擔任了魯國(位於今山東曲阜)的卿士。

魯國國君在胡的幫助下,把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周公非常欣賞胡的才能和人品,於是就向成王進言,把胡重新封在了蔡,讓他供奉他父親的祭祀,這就是蔡仲。

蔡仲死後,他的後代子孫也都非常勤勉,一直穩定地治理著國家,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可是到了哀侯在位的時候,情況就逐漸發生了變化。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當初,哀侯迎娶了陳國女子為妻,而息國的君主也迎娶了陳國女子為妻。

由於哀侯和息侯以前曾經有過一點過節,所以息侯夫人出嫁的時候路過蔡國,哀侯就故意刁難他們,很不禮貌。

息侯知道後非常憤怒,便想利用楚國來懲罰蔡國。

他派人來到楚國,請求楚文王說:「大王,蔡國現在非常狂妄,甚至在背後說大王您的壞話,根本不把貴國放在眼裡,我請求您派兵去攻打我們國家,然後我就派人向蔡國求救,蔡國與我國有親戚關係,必然會來救援。

到時楚軍就可以趁機去攻打蔡國,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楚文王聽了很高興,就採納了息侯的建議,派大軍去攻打蔡國,結果大獲全盛,並最終俘獲了蔡哀侯。

哀侯被楚國囚禁了九年,最後客死在他鄉,非常可憐,為自己當初的無禮付出了代價。

蔡國人於是就擁立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這就是穆侯。

蔡景侯在位的時候,曾經為太子般迎挑選了一個楚國女子當妻子,但是景侯這個人非常荒一婬一可恥,他見自己的兒媳婦很漂亮,便想方設法與她勾搭成一奸一。

太子知道之後,感到既羞愧又憤怒,便藉機殺掉了自己的父親景侯,自己當上了國王,這就是靈侯。

靈侯繼位的第二年,楚國公子圍也殺掉了國君並且取而代之,也就是楚靈王。

因為之前蔡靈侯曾經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於是,楚靈王就想以此為借口,趁機吞併蔡國。

在謀士的建議下,他決定引一誘蔡靈侯到申地來聚會,然後乘機把他殺掉。

靈王果然中計了。

在宴會上,楚靈王先把蔡靈侯灌醉,然後就命令預先埋伏好的士兵將他與眾位隨從一同殺死了。

此後,楚靈王又趁機命令公子棄疾率軍圍攻蔡國並且將它滅亡。

棄疾因為滅蔡有功,於是楚靈王就把他任命為蔡公,讓他管理原來蔡國的地盤。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