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文景之治(6):他還命令相關的機構制定諸侯王、列侯去世以後的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文景之治(6)

史記新讀

文景之治(6)

劉啟又命令在京的諸侯王、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國、封地,以此來減輕對他們的供養給百姓造成的負擔。

他還命令相關的機構制定諸侯王、列侯去世以後的喪葬儀制,防止他們僭越禮法、奢侈一浪一費。

此外,劉啟還實行過禁止民間賣酒、禁止內地郡國用糧食餵養馬匹的政策,這都是為了節省糧食,盡量滿足百姓的生活需要。

以農為本

劉啟在位期間,大力扶植農業發展、倡導節儉,甚至在他去世前不久,他還下詔說:「農業是天下的根本。

黃金珠玉這樣的物品,既不能在人挨餓時當做食物,又不能在人受凍時當做衣服。

往年農業歉收,是由於從事工商業的人多而從事農業的人不足造成的。

所以,朕下令郡國致力於農桑,以此滿足人民的衣食之需。

地方官吏如果膽敢動用民力去從事黃金珠玉的開採,就要嚴懲。

上級官吏對此視而不見的,與犯罪的人同罪。」

正是由於劉啟實行的這些政策,天下才得以安定,人民生活才有了保障,國力逐漸壯大,為漢武帝時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所以,後人將劉啟與他的父親文帝劉恆相提並論,用「文景之治」來讚美二人的功績。

完善法制

劉啟雖然在其父親劉恆治理國家取得不錯成效的基礎上即位,但是當時國家畢竟處於初創階段,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與進一步地完善,吏治、法制建設就是其中關鍵、緊要的組成部分。

劉啟在其即位以後的第一年秋天,頒布詔令說:「現在,各級官吏因為接受了飲食這樣的賄賂而被免官,這種處罰太重;而其中接受了財物賄賂、賤賣貴賣的人受到的處罰卻比較輕。

這些都是不合理的政策,應當加以更改。」

於是下令對官吏的犯罪行為分出了不同的級別,並且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

從前,被判處死刑的人,都要受到磔(一種分裂肢一體的刑法)這種酷刑的折磨。

劉啟認為這過於殘酷,便下令改磔刑為棄市刑(在集市上處斬犯人)。

後來,劉啟再次下詔說:「國家制定法令、刑法,是為了禁止、懲罰那些殘暴、邪惡的人。

刑獄關係到人的一性一命,被處死的人不能再復生。

官吏之中有的人不遵行法令,貪圖賄賂、交結朋一黨一,把苛暴、凶狠當做樂趣,造成許多冤獄,朕對此深表痛心。

而真正有罪的人卻沒有伏法,他們依然幹著殘暴的事情,絲毫不把法律放在眼中。

從今以後,如果有可疑的案情,即使是已經作出了判決的,如果不能讓人心服,就要重新再審。」

這樣就使得那些冤獄大大減少了,國家的法律得到了貫徹執行。

整頓吏治

以前,官吏多是靠著軍功起家。

所以,他們出行時候的乘車、穿著的衣服都崇尚輕便,既體現不出與普通百姓的區別,起不到教化的作用,也體現不出官吏之間的等級、尊卑,擾亂了封建的禮法秩序。

因此,劉啟便命令制定了系統的官吏車服制度,命令地方長官對此加以監督,並且將違反規定的官吏姓名上報朝廷,以便做出懲罰。

此外,劉啟為了防止酷吏在執法過程中失去公允、用刑過重,命令司法部門減輕鞭笞之刑的力度與數量,並且將其制定為成文法。

漢朝立法裡規定,擁有十萬錢家產的人才能夠被選拔為官吏。

因此那些當官的人一大多數是出身富家、名門的子弟。

這些人將很多不好的風氣,帶進了官一場裡,對於國家的治理、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

同時,一些具有真才實學的賢能之人,因為出身問題(漢法規定商人、贅婿、犯過法而被免職的官吏等人不能做官)或者是家產達不到要求,而不能被推選為官吏。

這種情況很不合理,不利於國家、社會的發展與長治久安。

因此劉啟下令,對官吏出身的限定做出了一定的放寬,並且把十萬錢的家產限定降低為四萬錢。

這就為更多的人提一供了做官的機會,有利於朝廷選拔合格、優秀的官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階級矛盾。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